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疫情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2月4日,我市第二批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來自各縣區的25名護理人員奔赴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與全國的醫護人員一起向疫情宣戰。半個多月過去了,她們在那邊的情況如何,近日,本臺記者進行了視頻連線。

集中培訓之後,我市的25名護理人員被派駐到武漢客廳方艙醫院B艙B區,目前,她們的工作已進入常態化,每天4班倒,每班6小時,護理患者200名左右。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西吉縣人民醫院護士逯曌玲】一天上班是6個小時,來回路上是一個多小時還要換衣服,差不多十個小時左右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原州區人民醫院護士馬愛民】在入艙的時候我們會帶上患者的生活用品,還有藥物、工作用品進艙,我們每個班的護理小組有12個人,進艙後給患者測量生命體徵,血氧飽和度,隨時觀察病情的變化,做一些基礎護理以及治療,還會採集標本以及咽拭子,還有一些肺氣檢查等一些輔助檢查,都是我們負責的,在這裡不僅是護士這種角色,還是送餐員還會做心理疏導還有康教育宣傳

這些“白衣戰士”大多是自願報名到武漢第一線的,疫情面前,她們舍小家顧大家,只因自己是醫護人員,武漢需要她們。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彭陽縣人民醫院護士楊會利】武漢需要我們,我們是醫務工作者,武漢這麼多人生病了,肯定需要大量的醫護人員,我們都願意到武漢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彭陽縣人民醫院護士韓小娟】我當時在湖北上的學,我這次就報名來參加這次支援,就想著用我在這邊學的知識來報答這邊,也算是對母校做一份貢獻

然而,面對陌生的環境,進艙之前,她們也曾害怕、緊張,但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感激勵著她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進艙之後她們就是“戰士”,就是患者可以依靠的“家人”。

【彭陽縣人民醫院護士楊會利】病人特別多,我們當時也很害怕,但是我們進到艙裡,看到那麼多病人,就覺得和平常的病人一樣的,也不害怕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涇源縣人民醫院護士禹娟】沒進艙之前,第一次上班之前心情是比較忐忑比較害怕的,進艙以後更多的可能就是責任感,當你到那個環境以後,看到所有病人的狀態加上醫護人員都是一樣的,都和病人在同一個環境下,更多的就是責任,使命,害怕可能就拋之腦後了

為了防止感染,在愛美的年紀,她們毅然剪去了長髮,穿防護服的憋悶不適、戴護目鏡磨破的眼底,對她們來說都不值一提,她們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換回更多人的健康。

【西吉縣人民醫院護士逯曌玲】當時剪的時候我們還是挺捨不得的,但是為了防止感染,因為長頭髮比較容易感染病毒,最後為了安全必須剪掉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裡的“固原身影”

【隆德縣人民醫院護士楊豔紅】穿防護服進去整個人開始出汗,不能吃不能喝,走的時候我們都不喝水,基本上大家白班都用的尿不溼,因為進去以後出來再上廁所的話會浪費一套防護服,我們必須堅持,沒什麼可說的,除了堅持就是堅持

休息的日子,隊員們會將每日的心情寫進日記本,還會開小會總結每日的工作得失。

【隆德縣人民醫院護士楊豔紅】到武漢以後我就想把每天的事情記下來,然後我們都開小組會,把每天的事情記下來,如果發現有什麼問題我們都會相互提出來,找到解決的辦法,希望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問題,所以會把自己的想法都記在裡面,也可以幫我減輕點思想壓力

在這批醫療隊裡,涇源縣5名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是最小的,還不到25歲,這樣的“出征”,她們自告奮勇,不畏懼、不膽怯,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95後依然能擔當、能幹事。

【涇源縣人民醫院護士禹娟】人這一輩子至少要幹一件讓自己覺得驕傲覺得有意義的事,這算是這輩子我們幾個來這(武漢)最有意義最值得紀念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