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筆記:相聚在“疫”線的“同學會”

這是油田總醫院超聲科醫生寫的隨筆,文字簡短而樸素,展現了在疫情防控期間一場特殊的同學會,這些來自非重症醫學科的老同學們意外地在重症醫學科裡的相會。


“重症醫學科的同事在全力支援二醫院,現在這裡缺醫生,我們補充上!我們全力以赴,堅決守住患者的生命線!”來自心內科、康復科、神經外科、胸外等兄弟科室的醫護人員主動請戰,支援重症醫學科。


2月20日,油田總醫院重症醫學科病房裡,依舊滿床,11個病人。


戰疫筆記:相聚在“疫”線的“同學會”

疫情之下, ICU 裡特殊的“同學會”   

我是油田總醫院超聲科醫生劉春鶴,疫情來臨,總醫院醫護人員每一天都依舊像往常一樣上班、出診看病人。值班那天上午,去醫院重症醫學科(ICU)做床旁彩超,卻意外地來了一場“同學會”。


重症醫學科原有的醫生幾乎都去二醫院抗擊新冠病毒肺炎前線了,臨時新組建的重症醫學科都是其他科室支援的醫生,那一天居然遇見了兩位不常見的同屆同學,給我感觸頗多,深感臨床醫生的不易。


第一位是來自康復科的醫生,她的病人是心臟驟停復甦後繼發肺部感染,持續高熱的老年患者。床邊機器本來就多,再擠進去個超聲機,人就進不去了,操作起來特別費勁,恨不得自己變身長臂猿。


第二位是腦外來重症醫學科支援的同學,他問我為什麼不帶護目鏡,我說護目鏡壓迫鼻腔乏氧就沒帶,說著話發現他的護目鏡很獨特,居然沒有鼻夾,這個護目鏡好!不夾鼻子!他說,這是犧牲了密閉性換來的,原來夾鼻子那種他也受不了。


戰疫筆記:相聚在“疫”線的“同學會”


他的病人是腦外傷的病人,我正做著檢查,就聽見他找眼鏡:“眼鏡呢?誰看見我眼鏡了?”我還想他的護目鏡不是帶著呢嗎……突然醒悟,他找的是近視鏡,他眼鏡度數好像挺高,800度?600度?帶護目鏡就帶不了近視鏡,想看病歷看檢驗單就得摘下護目鏡換近視鏡,接觸病人再換回來,一天下來真不知道這樣來回幾次。臨床醫生真是不容易啊!


出門時,碰到了胸外科副主任張振才,“咦,張主任怎麼也在這裡?”“臨危受命,領軍重症醫學科”有人介紹說。張主任急匆匆去看病人,眼裡全是紅血絲,看來最近沒有休息好。


新組建的重症醫學科團隊人員來自非重症醫學科的多個科室,專科性強,重症監護經驗相對少,張主任來了後,迅速理順工作流程,採用內外科結合、以老帶新、相互協商的方式組建多個小組承擔值班工作,而張主任本人則每天查房、指導治療。


戰疫筆記:相聚在“疫”線的“同學會”

從進入重症醫學科工作的那一天起,張主任就再也沒有了休息日,即使在家中也每時每刻關注著手機消息,隨時趕到醫院指揮救治工作。


檢查完患者,我就和同學們告別,真是一場特殊的“同學會”。在這特殊的時期,

三個人意外“相聚”於ICU,兩個同學都很可愛,重症醫學科的戰友們都很了不起!讓我心生敬佩!

向醫護工作者致敬

據瞭解,自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油田總醫院醫護人員堅守防疫一線

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留觀病房,第一時間成立;

呼吸科團隊整建制入駐留觀病房;

72小時改造實驗室,在全市醫院內第一個擔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艱鉅任務;

大年初二,全院3200餘名幹部職工取消休假,全部返崗,迅速投入到抗擊疫情、救治生命的最前沿;

一聲令下,總醫院三批次支援市定點治療醫院的重症醫學科團隊,支援湖北孝感、武漢的醫療團隊,支援省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的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的護理團隊,

他們毫不猶豫,逆行而上

無論是口腔科醫生,還是眼科專家,無論是超聲醫生,還是藥劑醫生,

無論是在普通門診、急診,還是在住院病房,這些醫護人員都始終戰鬥在防疫第一線

在大慶,在哈爾濱,在湖北,在每一處抗疫最前線,在抗疫的主戰場上,處處都有總院人勇敢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