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詩句中用典而又不顯生硬?

關心婷


多看看稼軒詞吧

自然而然就好

好作品在於真情實感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刻意真沒必要

堆砌詞藻典故就矯揉造作了



夢蝶也逍遙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藉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願望或情感。

那麼想用典不生硬,不妨多看看用典高手辛棄疾,舉個栗子:

在這首詞的上片,作者寫自己登上賞心亭,由於收復中原無望而無法排遣的家國之怨,表現了自己請纓無路,不被理解的痛苦心情,可說是情深意切。既然不被理解,報國無門怎麼辦呢?在下片,詩人連用數典,表達了他的理想、抱負和萬般無奈的矛盾心情:“休說”三句,用晉人張翰典:雖說壯志未酬,怎麼能像張翰那樣,一心只想著故鄉的蓴菜羹鱸魚膾呢?再用三國許氾典(“求田問舍”三句):胸無大志,只想求田問舍的人,又有什麼出息呢?繼而用東晉桓溫典(“可惜流年”三句):但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光陰虛度,壯志難酬的痛苦又怎麼能忍受呢?這三個典故,孤立地看來,可說是風馬牛不相及,但辛棄疾巧妙地將其連為一體,不僅深刻真摯地表達了自己欲圖抱負而不能的痛苦心情,而且三個典故含意逐步加深,產生了蕩氣迴腸的藝術效果,使典故有了新的生命力。


圍爐夜話扯閒篇


竟然你會寫詩,那你應該也會改詩。把典當做詩一樣去改動,再插入到你的詩中,就不會生硬了。


尹焱焱


運用典故,不要裝B,不要用文言文,不要附庸風雅。用勞動人民的語言,用通俗白話,用白描手法寫出來就不生硬了


國學小師


自然而然地化用,就像錢鍾書在圍城中引用的典故,幾乎沒有違和和痕跡


苗政4


運用典故,首先要明白典的真正意義,運用恰當而不生硬,貼切。如果不明白真正意思,張冠李戴,還不如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