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信使 幕後英雄——朔州市傳染病醫院一線護士陳海蘭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朔州市傳染病醫院每天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湧現,面對嚴峻的形勢,醫務工作者們衝鋒在前,英勇奮戰,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血肉之軀為全市人民築起一道健康的防護牆。

“緊急通知,陳護士馬上送標本!”

剛放下電話,陳海蘭就起身了。她是隔離病區消殺組的護士,同時還是往來於朔州市傳染病醫院和市疾控中心的病毒標本取送者。

只見她迅速穿好防護裝備,拿好標本運送箱以及裝標本的內膽,儘快趕往醫院的隔離病區進行取樣。

前線信使 幕後英雄——朔州市傳染病醫院一線護士陳海蘭


患者的鼻咽拭子、糞便、痰、全血標本是檢驗患者病情最重要的依據,由於患者標本中攜帶著大量的病毒,密切接觸者會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她在隔離病區的標本傳輸窗口取得患者的標本後,必須對標本外殼仔細進行3次消毒後才妥善放入標本運送箱。然後立即送往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標本運送箱裡放置著冰塊,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標本的活性,所以一切操作必須穩妥且快速。

每次標本取送工作結束後,她都要及時記錄整個標本取送的流程:從防護服的穿脫到標本的消毒,再到標本取送的各個環節都要細緻詳實地記錄下來。標本檢測結果出來後,無論深夜還是凌晨,她都第一時間將信息轉達相應科室。

疫情至今已經快一個月了,從醫院到疾控中心往返了多少回,她自己也數不清。但是她每一次都能把標本安全及時地送到,每一次都能確保標本檢測準確有效。

這份工作看似簡單,但每一步操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非常危險的後果,所以必須找一位嚴謹認真反應迅速的工作人員。

當院領導找到她,問她除了完成消殺工作以外,能否兼送標本時,她毫不猶豫地說:“保證完成任務!”

前線信使 幕後英雄——朔州市傳染病醫院一線護士陳海蘭


從那天起,她就再沒離開過醫院。一批批醫護人員按規定工作14天后就可以離開醫院隔離休息,而她依然堅守在醫院裡日復一日地忙碌著。

“這項工作我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多上一個週期,可減少一個人接觸的風險,我丈夫全力支持,我沒問題的。”

陳海蘭的丈夫韓雄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任市中心血站辦公室主任的他,也在默默地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陳海蘭所在的消殺組工作極為特殊。如果說隔離病區裡,醫護人員在守護著患者的健康,那麼消殺工作人員就在守護著醫護人員的健康。

與其他醫院的病區不一樣,無孔不入的傳染病病毒在隔離病區內四處飄蕩,為避免疾病傳播,每天就需要專業人員對病區內所有牆面、地面、物品進行全面消毒。窗臺、鏡子、椅子、架子等所有物品都得用泡過84液的抹布仔細擦一遍,樓道每一方地面必須用泡過84液的拖布拖一遍,然後在所有牆面和樓道空間再噴撒一遍消毒液……

每天隔離病區內還會使用大量的一次性醫療器械,隨之就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垃圾,而這些垃圾也是有致病性的。垃圾的處理要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兩次封口包裝後,按照指定的路線運送到汙物間,抬進醫療廢物轉運車拉去定點垃圾處理機構進行銷燬。

前線信使 幕後英雄——朔州市傳染病醫院一線護士陳海蘭

消殺組沒有男性,繁重的工作就落到陳海蘭她們幾個護士的肩上。取廢物—裝袋—套袋—封口—運輸—安放,每天這道流程要做多少次,她們自己也數不清。垃圾沉,可以多取放幾次,但是兩層防護服裡的悶熱和憋氣才是最難以忍受的。幹活兒多了就會有出不完的汗,汗水滿身滿臉,溼透了衣服、頭髮,眼罩裡的水霧聚成水滴刺得眼睛都睜不開,N95口罩戴久了,呼吸不暢氧氣不足連大腦都跟著缺氧。她們在病區裡的狀態常常是喘著氣、流著汗。

而工作中的陳海蘭永遠是開心樂觀的,她笑稱自己的消殺工作是穿著防護服的奧特曼,取送標本工作是“送雞毛信”的海娃。 “越是在艱苦的環境中越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她說話總是自帶幽默,常常讓大夥開懷大笑。

(文 梁澤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