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人看到五十多、六十多的人玩手機或電腦很熟練,感覺驚訝?

荒野獨行客


我覺得看到五六十歲的人玩手機玩電腦覺得很驚訝的人,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有到這個歲數,如果到了這個歲數,他可能也就知道為什麼了。

當年我們部門有了第1臺電腦時,電腦和一個專門兒操作的人有一間專門的辦公室,外人一般還不讓進去。

很快,我們全部門的人每人給配備了一臺電腦,這樣大家工作起來就方便多了。記得有一次一個業務單位的人到我們辦公室看到我也在電腦前操作,他說你真會呀,我說我不學著點早就下崗了。其實那時只是初步的簡單的操作,那點兒技能也只是滿足了工作中的需要。比較可笑的是,公司的一個頭兒居然會觀察每個人的電腦的開機畫面,如果男孩子的電腦上面是漂亮的女孩兒的畫面就會被約談,弄的那些新分來的大學生有點惱火。

後來逐步的有人有了手機,都是自費購置的,我的第1部手機是一臺諾基亞。那時打電話要付費接電話還要付費。領導讓每個人報上自己的電話號碼,我沒有報,因為我覺得我買手機是為了自己工作、出差時聯繫方便,而且手機是自己買的,話費是自己交的,用於工作是我的自願,如果強制我就不願意了,在上世紀90年代每個月的話費相比較收入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幾年後有一次兒子說給我換臺手機,我說我這個用著還挺好的,他說換一臺吧,我以為他要給我換臺老年機,結果他給我換了一部智能手機。我把換手機的事情電話告訴了弟弟,弟弟說你開通微信吧,這樣聯繫既省錢又方便。沒想到開通微信後第1個聯繫我的居然是多年前的一位客戶,現在旅居海外。我問他怎麼找到我的,他說根據你的電話呀。真慶幸我這麼多年一直沿用著一個電話號碼。

有了微信聯繫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幾十年沒有聯繫的當年的兵團戰友,我們還有自己的群。

妹妹給我們自己的家也組了一個群,這樣不管生活在哪裡的,都可以在微信上見面了。

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不斷開發,我們使用起來也越發方便。雖然我們的企業曾經是生產彩色膠捲的,但我們那時使用起來也是小心翼翼,按快門時總要掂量掂量。手機有了拍照功能之後,就可以隨便的拍了,大不了不喜歡的回來刪掉就是,喜歡的就可以好好的保存起來。

那年我自助遊去廣西,從一出發我就開始用短文和照片的形式向我的朋友和家人公佈我的出行情況和所見所聞。以至於幾次之後有的朋友說,你為什麼不帶上我一起去。

2018年我又一次獨自去內蒙商都縣,回訪當年我作為兵團戰士在那裡支農時的地方。我把自己的出行軌跡公佈在朋友圈和我們的兵團戰友群裡,戰友們的評論我都來不及回覆,我們好像又回到了當年,找回了年輕時的我們。

近兩年我由在手機上看新聞,慢慢的嘗試著在今日頭條上發一些自己寫的小東西,終於給自己寫作的愛好找到了出口。

一臺電腦,一部手機,讓我們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看到了自己生活以外的東西,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和時代的發展不會離得很遠。

相信如果我們能夠有幸活到七十歲八十歲,一部手機還會伴隨著我們到那個時候,因為那裡有我們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



旅行途中11


現在手機已經普及到幾乎人手一部甚至多部的狀態,五六十歲的老年人玩手機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比如我快六十歲的人了不就在玩手機上頭條嗎?現在手機智能化水平高,只要有人稍加指導能識幾個字的人都能會用,老年人玩手機一是種樂趣它替代了過去的報紙,雜誌一類文化傳媒,看看新聞,瀏覽一下頭條美文,和幾個頭條好友互動一番,既長知識,還有解悶,所以老年人喜歡學,也樂意玩手機,最重要的是:它是老年人和孩子的溝通工具,現在年輕人都在外面打拼很長時間難在老人面前見面,打個電話,發個照片,甚至聊聊視頻老年人就高興,所以為了這也努力去學習使用手機,很多老年人玩手機玩的不比年輕人差,支付,微信,紅包,遊戲等等功能玩的還很溜呢……





墨言莫語


老年人會電腦會用智能手機,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我今年76歲,1984年開始學習和使用電腦,當年全國的程控電話都極少。用的是IBM-PC微型電子計算機(如圖)

我當時學習了,《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DOS(磁盤操作系統1.0版)》,《數據採集技術與系統設計》,《basic語言程序設計》,《彙編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電路與邏輯運算》《五筆字型》等。我從DOS1.0用到DOS6.22,後來WIN3.1,WIN3.2,WIN95一直到現在的WIN10。應用軟件從DOS下的CCED、Wps、3DMAX到WIN下的WORD、Wps。還有ps、會聲會影、UGA5等很多實用軟件。一路走來,智能手機也從開始有就使用。我們這些人,當年生活困難,但學習的艱苦程度是現在年輕人想像不到的。我用電腦已經35年了。




紹正


前兩年我在一個照相館照相的時候,我用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青年店老闆驚訝的大聲叫了出來:你會用微信?我奇怪了,用微信怎麼了?青年店老闆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對我說:像你這種年齡,大部分連老年機都不會,你居然會用微信。我說你看我有多大呀?他說得有四十幾了。我說四十幾的人幾乎都上過初中,上過初中的人玩個手機電腦不和玩似的。

我的驚訝絲毫不亞於他的驚訝。我驚訝他竟然把四五十歲的人當成傻瓜對待。他這種人的處事方式和素養還不如我們四五十歲的人。在農村他這種人還是很多的。大城市裡沒有人不會玩手機電腦的。如果他到大城市生活一段時間,他的眼光會改觀的。即使在農村四五十歲以至五六十歲,有文化的人大有人在。隨著時間的發展,農村人也是越來越有文化的。他這種看法就會消失了。



古道西風000


一些人看到五、六十歲的人玩手機或電腦特別熟,感到驚訝,是他們對一些五、六十歲的人還不太瞭解。

現在五、六十歲的人看起來似乎是思想僵化、手笨腳笨、落後於時代的老古董了,但是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二、三十年前絕對是操作電腦的“神手”。

我第一次接觸手提電腦(那時叫“計算機”)是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我記得是進口日本的,具體是什麼型號和什麼樣子我早忘記了,只記得有鍵盤和打印機,啟動、操作程序是靠索尼的錄音帶,打印紙是成卷的,寬不到10cm,打印針記得是與三色的複寫筆頭相似,操作指令全部是英語;說是計算機,實際上就是一個用於某種業務的專用處理器,根據指令輸入有關數據後,可打印出結果及曲線圖等。當時,這在全國大多數民眾來說,不說是操作、使用了,有些人見都還沒有見過。

我接觸真正的計算機大概是1984年在重慶醫科大學的計算機培訓。那時的計算機還沒普及和運用到文字處理等辦公領域,主要還只是用於編程、計算等髙端領域。

計算機普及並用於機關辦公應該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那時機械打印機己經淘汰,四通、聯想打印機己經在市場上展示出絕對的優勢,並與電腦一起迅速進入辦公領域。我記得我辦公用的是PC一1500型號電腦,後來是286、386、586。那時單位沒有專用的電腦打印機,但我自己已經用於辦公的文字和表格處理了,無非是編輯好烤入磁盤讓專業文印部門印出罷了。而且那時,我用電腦非線編輯的音、視頻新聞、專題片等的技術效果,並不亞於當時市級電視臺專業人員的水平。

進入本世紀以來,電腦型號發展到了奔騰系列了,隨著手機和電腦的計算速度、內存和功能的倍增,電腦和手機己經溶入到了民眾工作、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品。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一批年輕的、院校專業的電腦人才的出現,不但推動了我國It行業的發展,也成為普及、使用手機、電腦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過去的“半路出家”、自學成才、“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的曾經的電腦“精英們”,惰性增加,進取心驟降,記憶力衰退,己經沒有了好奇心和鑽研勁頭了。特別是接近退休年齡以後,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感覺,自己是能不幹就不幹了,能不學就不學了,能讓孩子們、年輕人操作的就讓他們去幫忙幹、甚至直接處理了,久而久之,我在智能手機和電腦使用方面顯得笨手笨腳、傻極、笨極,似乎己進入了被時代淘汰的行列。

不可否認,有一部分五、六十歲,甚至是七、八十歲的人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小車不倒只管推”,電腦業務知識不但始終沒丟舍,而且能夠與時俱進,緊隨著智能手機和電腦的發展而不斷提高自己電腦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使用操作技能,所以,現在一些五、六十歲以上的人能熟練地操作智能手機和電腦,得益於他們年輕時代的紮實基本功,得益於他們的不斷進取、不甘落伍的精神。對他們能夠熟練地使用手機和電腦,咋一看感到驚歎,但細想想也是見怪不怪,也是很正常的了。


桐柏山農


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手機應用自如的人相對少些,大部分人都具有大專以上的文化程度,或是教師、銀行、企業會計、機關公務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願意學習專研的一些人。他們工作中有接觸電腦的機會,所以會用手機也就不意外了。六十歲以上的人學歷相對低,不喜歡學習新事物,能自如應用手機的人也就不多。比如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絡銀行,手機導航,微信支付,網上轉賬、網絡購票、訂賓館、手機刷卡、等許多手機功能不會應用,也不想用,當會用的老年人讓年輕人看到就會感驚訝。

時代在發展,活到老學到老可不是一句空話。十年前我提醒同學你們不學會用智能手機,你們就會被社會淘汰,當時沒人響應,都說沒用,可現在他們也都加入微信群了,也會一些簡單的手機應用了。不過老年人還是落後,學東西也慢,當初早點介入該有多好。不過他們心痛錢不捨得花錢,孩子淘汰手機給他們,才開始用智能手機。消費觀也不如年輕人,對自己很吝嗇,對孩子卻很大方。沒辦法時代的烙印,就是這樣一批甘願為家人著想的老人。

手機應用真的不是很難,老年人只要想學還是能學會的,現在也有老年大學開班教學。手機發展月新日異,5G以後會產生更多的應用範圍,學好手機應用還是很重要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快樂老人20080208


我今年68歲,別說玩手機電腦我還是第一代高級程序員。我開始用機器是1984年夏普的PC一1500編程機。1985年用IBM一PC機,後來約286丶386丶386丶486丶奔騰丶奔二丶奔三丶奔四丶奔五,後來的酷睿,等!

你以使用下手機很牛逼麼?


川江號子211


五六十歲的人看起來似乎是老古董了,但是他們當中許多人因為工作需要,電腦要經過考試才能夠上崗。考試內容從鍵盤操作,到軟件使用什麼word. wps. workpoint axcel. 有些單位甚至於還要考編程。所以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系列的許多工作人員電腦操作非常熟練,不足為奇。記得當年我的英文打字的聲音讓很多人感到吃驚,畢竟是練過幾本教程盲打的。


用戶63015150411


看到五六十歲的老人玩智能手機,很流暢的樣子,如果你感覺很驚訝,說明你是少見多怪。

三十年前,這幫人開始接觸互聯網的時候,現在的年輕人可以說還沒有出生。我身邊很多同齡人,三十年前,就去打工,他們一直以來在外面闖蕩,接觸的都是最新的事物,長期接觸電腦,智能手機誕生後,他們也就手到擒拿,不費吹灰之力,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我父親今年都七十多歲了,退休前是一名專門手工繪製機械圖紙的工人,用智能手機都好幾年了,玩頭條,玩微信,玩火山,也是很流暢,不比年輕人差。

老人玩智能手機很熟練,說明他的興趣愛好驅使他去學習,還有就是生活條件允許他有足夠的時間來琢磨這個。

有些人驚訝他們對智能手機使用的順暢,是他們長期所接觸的是農村一些種地的老人,他們連基本的生活都很憔悴,哪有功夫去玩這些休閒的東西,所以呢,他們的驚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二十六畫叔哥


這有什麼好驚訝的,五十、六十歲的人玩手機、電腦很熟練,是因為他們肯下功夫,愛鑽研,因為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七、八年前,自己用的還是老式手機,家裡只有一臺舊電腦,孩子們出外打工了,我在家帶孫子,閒得無聊,就想看看電腦,打電話問孩子密碼後,我就自己摸索,不懂的地方,就找“度娘”幫助,沒想到居然越玩越熟,和孩子們扣扣聊天,他們都驚訝我打字的速度那麼快,我告訴他們,只因自己眼花手也慢,否則,你們還真不是我的對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拼音基礎紮實呀!

換了智能手機後,我上網更是方便多了,剛開始和親朋好友微信聊天,只要是識兩個字的人,我從不和他們語音聊天,因為,第一,不習慣,第二,我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差,有時心裡想的和說出來的竟不一樣,發文字能更好地組織語言,更全面地表達自己要說的話。

對了,我也五十多歲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不要低估了我們這一代人,有時,對新生事物我們也能很快接受,並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