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這些年,有一種動物突然闖入了國人的視野,獲得了無上的尊崇。

那就是:狼。

尤其在企業界,所謂狼性文化,成了一種風尚。

狼性文化大概起源於某著名的“民族之光”企業,濫觴之下,被大大小小的企業主奉為圭臬,紛紛效仿。

說實話,一開始聽到“狼性文化”這個概念,只覺得頗為滑稽,狼這種動物,終歸也不過是畜生,為啥有人放著好好的人不想當,偏偏吵著鬧著要當畜生呢?

其他的星球我不知道,至少我知道在地球上,被關在動物園籠子裡的是狼而不是人,從進化的角度上來看,狼顯然並沒有人成功。

所以我覺得,與其做狼,還是不如做人有前途。

————————

那為什麼那麼多企業要給員工灌輸“狼性”呢?

後來突然想到,其實狼是可以馴化的,狼馴化以後就變成了另一種動物,那就是:

狗。

他們要的未必是狼性,更可能是奴性。

狼是野慣了的,沒有那麼聽話。對主人忠誠,對敵人兇殘,恰恰是狗的特徵,狗是沒什麼原則的,或者說狗的原則就是聽話,論忠誠,狼哪能比得上狗?

狼是野生的,它的行為只是遵循天性,如果一個企業裡面真的是一群“狼”,恐怕自己內部早就咬得一地雞毛。

這些企業需要的,其實是表面像“狼”,骨子裡是“狗”的人。

為了訓練所謂“狼性”,有的企業主甚至要求員工自抽耳光,生吃泥鰍,跪地爬行,喝尿,就差吃屎了。

這是訓狼呢?還是馴狗呢?

這樣的企業主倒真的可以稱之為“狼”,狼心狗肺的“狼”。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

我覺得,作為一個人,首先得要有“人性”。

雖然,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稱得上有人性,但對人性的追求,卻是整個人類社會永遠不能缺失的理想。

否則,人類世界和動物世界何異?人和畜生的區別在哪裡?

狼縱然嗅覺敏銳,忍飢耐渴,勇往直前,但狼並不能明是非,辨善惡,狼縱然可以為生存不擇手段,但人並不能為利益為所欲為。

人類社會有法律,有道德,有秩序,有情感,又豈是狼群所能相比?

作為一匹狼,殘、暴、貪、野只能說是本性,因為自然界並無善惡、道德,沒什麼可批評的。但你如果敢用這些詞面贊一個人,首先要考慮自己會不會被打死。

不要忘記:

人類文明的進步恰恰是人類逐漸擺脫“獸性”,獲得“人性”的過程。

而連什麼是“人性”都沒整明白的人,卻要自己或者別人追求什麼“獸性”。

我想對這種人說:

想當畜生請自便,不要拉著別人。

要知道,正當的社會不會任憑畜生橫行。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當年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不做,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被引為千古佳話。

但現實是,隱居也是需要資本的,陶家是潯陽名門望族,陶淵明至少也是個小地主,他的家產足夠讓他衣食無憂。

對於一般的窮苦老百姓來說,歲無餘糧,老人孩子嗷嗷待哺,別說五斗米,就是一把米,這個腰恐怕也得折下去。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所以我深深理解並且同情那些被逼著扇自己的耳光,被逼生吃泥鰍,被逼屈膝下跪,要被訓練出“狼性”的人們的心情。

只要不是天生麻木不仁,恐怕沒有人願意忍受這樣的屈辱。

但是錢呵……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孩子、房子、車子,菜米油鹽、生老病死。

哪一樣能離得了錢?

有錢未必會幸福,但沒錢真的很痛苦。

理論上,每個人生而具有尊嚴。

但在生存的重壓下,尊嚴又算的了什麼呢?

對因生存而被迫為奴,和因貪婪自賣為奴的人,前者我報以同情,後者我嗤以鄙夷。

陶淵明不願自賣為奴,這一點,仍值得尊敬。

————————

如果金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杆,那擁有金錢的人就自帶了一層神秘的光環。

這些人在現在叫做“成功人士”。

對於這些出場自帶BGM的人,就算他們放的屁,有的人也能嗅出成功學的味道。

只要有錢,就是芸芸眾生天然的教父、導師。

呵呵,成功啊,成功,真好…………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歷史,會發現一些歷史上的名人其實很失敗。

因為他們中很多人並不怎麼有錢。

有錢=成功,沒錢=失敗

成了很多人簡單粗暴的真理。

所以要拼命賺錢,盯著金錢要像一匹餓狼一樣,忘了良知和人性。

這樣取得的“成功”。

真的是“成功”嗎?

————————

資本從來無善無惡,有善惡的是操縱資本的人。

眼中只有“績效”的狼性團隊,恐怕最終會淪為流氓團伙。

如果市場成了狼群的廝殺的戰場,那麼整個市場會流於下作,沒有底限。

你們都去做狼了,那麼誰來做羊呢?

熟悉中國互聯網環境的朋友可能深有體會。

————————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一些掌握了巨大資源的公司,就像這個社會上的一個個巨人,擁有強大的力量。

反手是雲,覆手是雨。

因為它們強大,所以必須警惕。

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是行俠仗義的奧特曼,還是荼毒生靈的怪獸。

這正是我們對“跨省”,“251”如此敏感而恐懼的原因。

有一句電影臺詞這樣說:

“力量有多大,責任有多大!”

還有一家企業提出了這樣的口號:

“永不為惡!”

我權且將此當作一種理想,有理想總比沒理想要好。

虛偽勝過強暴,這總比赤裸裸提倡“狼性”,而沒人為這種畜生主義感到羞恥,要好的多。


“狼性文化”,還是“畜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