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这些年,有一种动物突然闯入了国人的视野,获得了无上的尊崇。

那就是:狼。

尤其在企业界,所谓狼性文化,成了一种风尚。

狼性文化大概起源于某著名的“民族之光”企业,滥觞之下,被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奉为圭臬,纷纷效仿。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狼性文化”这个概念,只觉得颇为滑稽,狼这种动物,终归也不过是畜生,为啥有人放着好好的人不想当,偏偏吵着闹着要当畜生呢?

其他的星球我不知道,至少我知道在地球上,被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是狼而不是人,从进化的角度上来看,狼显然并没有人成功。

所以我觉得,与其做狼,还是不如做人有前途。

————————

那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要给员工灌输“狼性”呢?

后来突然想到,其实狼是可以驯化的,狼驯化以后就变成了另一种动物,那就是:

狗。

他们要的未必是狼性,更可能是奴性。

狼是野惯了的,没有那么听话。对主人忠诚,对敌人凶残,恰恰是狗的特征,狗是没什么原则的,或者说狗的原则就是听话,论忠诚,狼哪能比得上狗?

狼是野生的,它的行为只是遵循天性,如果一个企业里面真的是一群“狼”,恐怕自己内部早就咬得一地鸡毛。

这些企业需要的,其实是表面像“狼”,骨子里是“狗”的人。

为了训练所谓“狼性”,有的企业主甚至要求员工自抽耳光,生吃泥鳅,跪地爬行,喝尿,就差吃屎了。

这是训狼呢?还是驯狗呢?

这样的企业主倒真的可以称之为“狼”,狼心狗肺的“狼”。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首先得要有“人性”。

虽然,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称得上有人性,但对人性的追求,却是整个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缺失的理想。

否则,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何异?人和畜生的区别在哪里?

狼纵然嗅觉敏锐,忍饥耐渴,勇往直前,但狼并不能明是非,辨善恶,狼纵然可以为生存不择手段,但人并不能为利益为所欲为。

人类社会有法律,有道德,有秩序,有情感,又岂是狼群所能相比?

作为一匹狼,残、暴、贪、野只能说是本性,因为自然界并无善恶、道德,没什么可批评的。但你如果敢用这些词面赞一个人,首先要考虑自己会不会被打死。

不要忘记:

人类文明的进步恰恰是人类逐渐摆脱“兽性”,获得“人性”的过程。

而连什么是“人性”都没整明白的人,却要自己或者别人追求什么“兽性”。

我想对这种人说:

想当畜生请自便,不要拉着别人。

要知道,正当的社会不会任凭畜生横行。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当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不做,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被引为千古佳话。

但现实是,隐居也是需要资本的,陶家是浔阳名门望族,陶渊明至少也是个小地主,他的家产足够让他衣食无忧。

对于一般的穷苦老百姓来说,岁无余粮,老人孩子嗷嗷待哺,别说五斗米,就是一把米,这个腰恐怕也得折下去。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所以我深深理解并且同情那些被逼着扇自己的耳光,被逼生吃泥鳅,被逼屈膝下跪,要被训练出“狼性”的人们的心情。

只要不是天生麻木不仁,恐怕没有人愿意忍受这样的屈辱。

但是钱呵……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孩子、房子、车子,菜米油盐、生老病死。

哪一样能离得了钱?

有钱未必会幸福,但没钱真的很痛苦。

理论上,每个人生而具有尊严。

但在生存的重压下,尊严又算的了什么呢?

对因生存而被迫为奴,和因贪婪自卖为奴的人,前者我报以同情,后者我嗤以鄙夷。

陶渊明不愿自卖为奴,这一点,仍值得尊敬。

————————

如果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杆,那拥有金钱的人就自带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这些人在现在叫做“成功人士”。

对于这些出场自带BGM的人,就算他们放的屁,有的人也能嗅出成功学的味道。

只要有钱,就是芸芸众生天然的教父、导师。

呵呵,成功啊,成功,真好…………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历史,会发现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其实很失败。

因为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怎么有钱。

有钱=成功,没钱=失败

成了很多人简单粗暴的真理。

所以要拼命赚钱,盯着金钱要像一匹饿狼一样,忘了良知和人性。

这样取得的“成功”。

真的是“成功”吗?

————————

资本从来无善无恶,有善恶的是操纵资本的人。

眼中只有“绩效”的狼性团队,恐怕最终会沦为流氓团伙。

如果市场成了狼群的厮杀的战场,那么整个市场会流于下作,没有底限。

你们都去做狼了,那么谁来做羊呢?

熟悉中国互联网环境的朋友可能深有体会。

————————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一些掌握了巨大资源的公司,就像这个社会上的一个个巨人,拥有强大的力量。

反手是云,覆手是雨。

因为它们强大,所以必须警惕。

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是行侠仗义的奥特曼,还是荼毒生灵的怪兽。

这正是我们对“跨省”,“251”如此敏感而恐惧的原因。

有一句电影台词这样说:

“力量有多大,责任有多大!”

还有一家企业提出了这样的口号:

“永不为恶!”

我权且将此当作一种理想,有理想总比没理想要好。

虚伪胜过强暴,这总比赤裸裸提倡“狼性”,而没人为这种畜生主义感到羞耻,要好的多。


“狼性文化”,还是“畜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