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築十八層樓房和現澆築樓房哪個好?

楓葉楓橋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首先明確裝配式建築的結構安全性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我目前所在的公司就是專業做裝配式建築的,公司產業包括PC構件生產加工、裝配式建築總承包施工以及裝配式建築研究研發、技術諮詢培訓等。基本涵蓋了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哈哈😄。我們在濟南施工過最好的裝配式剪力牆結構是33層的住宅項目,完全沒有問題。


現在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國家大力推廣和支持的,從國務院到省市縣各級政府基本都出臺了配套的支持政策和要求。住建部也在大力宣傳和引導領軍企業投身這個產業。我們山東聊城要求是裝配式建築佔新開工工程面積比例不少於25%。也就是100萬平米新開工工程,要有不少於25萬平米裝配式建築。這個比例還是要逐年提高的,預計到2025年,比例可以接近或者達到50%左右。所以裝配式建築整個市場和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那麼既然國家層面都大力在支持和推廣裝配式建築,肯定有深層次的考慮和長遠的戰略佈局。主要有幾點:

1、從勞動力方面考慮。目前整個建築行業的勞動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民工人,這個群體的平均年齡已經50歲左右,再過幾年都進入老齡化。更關鍵的問題是後備的接力群體已經斷層,年輕人不願去從事這個行業,不想去工地打工,雖然收入很高,但是環境髒亂差,勞動量比較大。但是建築活動是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那麼促使國家要做好建築產業的迭代升級。

裝配式建築把大量的生產工序都從工地轉移到了車間農民工也就轉變成了車間工人,工作環境和感覺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2、環境保護方面

建築行業也是一個環保困難戶,從開工的土石方到後期的混凝土生產運輸以及各類噪音汙染,環保問題也挺多的。現在還出現了大量的建築垃圾不知該往哪裡存儲。

相應的裝配式建築在車間裡把大量的構件按照標準圖紙生產加工好,直接運輸到工地進行吊裝施工,減少了大量建築垃圾,消除了很多居民區的噪音汙染,優勢明顯。


3、節約資源能源

建築行業是一個管理粗放的行業,資源消耗量大,浪費問題突出。轉移到工廠以後,可以從節電節水節材等方面更加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資源浪費。


總結:上面說的都是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優勢,當然裝配式建築也有一些問題,比如現階段成本偏高、技術培訓和成熟產業工人缺乏等。不過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裝配式建築必將大有所為。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一個一個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多多經典影視集錦


以我個人經驗結合客觀事實來看,兩者各有優缺點。

我們展開來說說。

第一個,澆築式。

我們現在的澆築畢竟也不是完整的一次性澆築,分層逐步上升這肯定不能避免,如果要求18層一次澆完整個框架屬於抬槓了,也不可能整層帶樓板位置一體澆成。裡面也有預製的組成部分。

預製算裝配的一部分啊。

另外還有非承重的牆體,二次結構部分,雖不是預製或者裝配,但也都不是澆築的。

很多人看見建築施工但沒進去過,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住房子是按單元垂直上下的(步梯也是實現垂直交通)。

施工過程中工人是橫向走動的,很多兩個單元相鄰的隔斷牆是有洞的,最後施工結束再砌磚封上。

這些施工流程都不可能做到理想的狀態,密閉隔音,工程質量,都會有不同程度瑕疵。或者說規定範圍內的不完美。

然後來說裝配式。

裝配式目前來看施工進度和穩定性可能略差,但我個人覺得以單獨一個戶型的完整程度來說,使用感受一定是優於澆築的。

因為工廠的製成品肯定要優於靠人工把控的現場施工水平。

另外不同的施工隊伍質量肯定會有差異,至少我們可以說裝配好於差的施工隊伍出品。

然後說整棟建築的穩定性可能不如澆築,我沒有數據,但即使是,至少我們可以相信這是暫時的。

大家說頂樓漏水之類的問題,我們現在接觸最多的是澆築,漏水的也不在少數。

如果裝配比澆築漏水不好解決,那是不是可以裝配到頂最後澆築啊。辦法總有。

總之一句話,我覺得一是各有利弊,二是互有滲透,或者說眼下一種沒有完全優於另一種,就先採兩者優勢。

最後提一個題外話,我覺得眼下比較值得提倡的是被動式,可能暫時還少有人接觸。這個方向是增加一定成本的基礎上,從牆體到門窗,都做到切斷熱橋,增強密閉性,然後集成通風做到熱交換,最大限度節約能源,並通過通風系統實現空氣淨化和溼度調節等功能。居住體驗大幅提升。

密閉度+熱阻斷+熱交換,實現了能源節約,又非常環保。



天涯以遠


很高興參與你的提問,我是一名建設工程的從業者,恰好又做過PC和現澆,來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1.PC的基本分類:預製裝配整體式和全裝配式。目前國內在做的基本是前者,我估計你提問中的裝配式也是此類型。這個類型的特點是——節點為剛性(也就是現澆),外力作用下最先破壞的是樑柱連接部位以及柱的上端和邊柱的外側。

2.PC與現澆的功能對比:國家現在在推動裝配式,而且從我入行開始裝配這玩意兒也經歷了這些年。可以說在建築功能上裝配與現澆是沒有太大區別的,適用性,耐久性,安全性肯定都是滿足國家標準的,這點你大可放心。

3.PC與現澆的真正差異:很多回答人云亦云的說PC速度快,是現澆的幾倍,你們真正做過麼?除了典型工程,集全市的構件廠,存放場等有利條件於一身的工程,普通工程裝配式比傳統現澆快多少,恐怕只有業內人士清楚。

而且PC的滲漏水控制是目前的一個比較討厭的問題,層間接縫,灌漿孔,窗臺位置等一旦出現滲水,處理起來很麻煩。當然這些問題現澆上也可能存在,但畢竟現澆是成熟的工藝,出現這些問題的幾率相對較小,防控和事後處理的方案也絕對成熟。

綜上:裝配式與現澆,既然能拿出來賣那肯定就是滿足國家對於住宅的硬性要求,但是買房子畢竟是大事,還是推薦你買傳統現澆房子。

我是叫橋不造橋的阿橋,一個多重人格的90後搬磚人,期待你的關注。




阿橋不造橋


我來說說實際情況:

1、從房屋質量角度講,現澆優於裝配式,如果你多少了解建築施工,那麼會知道,目前裝配式構建現場安裝後,豎向構件的灌漿質量依然不太好控制:

2、從施工速度和成本講,由於安裝裝配式大型構件需要大型設備,目前各地的髮型塔吊設備和構件供應並不理想,反而是速度變慢,成本增加。目前大部分工地裝配式比現澆還要慢,這就是現狀。



米小俠


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社會在進步,科技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每一個新鮮事物的產生,都要經歷一個過程。

裝配式建築是一個廣泛的名稱,包括了不同的領域。木製式裝配,鋼結構裝配,砼結構裝配,鋼砼結合裝配。

木頭結構的裝配建築,全木結構的農居,古建築,都是拼裝而成,你能說質量不好?

鋼結構裝配已經廣泛用於大型車站,體育場館,就像這次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全部採用輕鋼結構裝配,如果按傳統建築,你能十天建一個醫院?

至於砼裝配式建築中出現的問題,設計和施工也在不斷完善。至於滲水問題,傳統建築如果控制不好質量,一樣的滲水。裝配建築只要嚴把質量關,絕對是沒問題的!

裝配式建築只佔傳統建築的百分之三十,不要把它當做洪水猛獸,學會慢慢去接納它!











火神廟的強哥


現澆築樓比較好

也叫現澆頂,房子柱子和頂都是先用鋼筋捆紮好,澆上水泥,再用鎮流器把水泥鎮瓷實,等水泥凝結成型後,再一層一層澆好,頂這是這樣。這種建築結構結實,抗地震,不容易裂縫。



鄭州樓盤實時更新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裝配式住房是樓層大部分的牆體配件都在工廠生產後再到工地拼裝,為的是環保減少建築垃圾。剪力牆結構是現場支模現澆混凝土模式。單純按質量來說,我各人的看法是剪力牆模式的要優於裝配式的。1:剪力牆是鋼筋混凝土現澆的,外牆牆體是一個整體。裝配式的是各個牆體拼接在現澆。2:最大的問題不是外牆的整體性,而是防水。裝配式的每段牆體的接口、每層銜接以及每個螺栓洞口都是存在漏水的隱患,在施工過程中,接口用的都是膠來封閉,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問題,10年20年後呢?施工方質保只有5年,5年後誰來保證?鋼筋混凝土的只有螺栓口,現在的施工方法是外牆做保溫層,所以,二者想對比較而言,剪力牆的優於裝配式。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心隨風逝5


現澆築的應該好一些,因為都是框架一體的,而且技術成熟,經驗豐富,身邊基本都是這樣的結構,感覺放心。但裝配式是趨勢,節能環保,以後裝配式建房要多一些。不管是現澆還是裝配式,從安全、質量上都沒問題,只是結構不同而已。


樓地江湖


北京十多年前開始所有建築都是現澆的了,建築物不許用紅機磚。我認為現澆要比框架的好,只要整個樓盤不倒,基本就沒有某一部分塌的風險,包括抗震方面不會出現某些牆體甩出去。


騎著蚊子的阿凡達


如果不考慮施工質量因素,我個人覺得裝配式更好,裝配式構件在工廠定製,尺寸精度更高,成型更好。但需要注意,裝配式建築在現場進行連接的節點必須處理好。否則會有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