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強,卻不立其為帝,結果導致內亂?

娃兒我熱飯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允炆的親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事,通過靖難成功,正式登基稱帝,改元永樂。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在繼承太祖基業的基礎上,還積極開拓北疆,設置奴兒干都司,鞏固北部邊防,以此掃除北元殘餘勢力的威脅。另外他派遣鄭和下西洋,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使永樂時期的海外貿易得到高度發展,同時帶來了大明國內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因此出現了繼唐宋以來又一偉大的盛世——永樂盛世。

同時為了加強對明朝北部地區的統治,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五年開始大規模營建北京城,準備日後遷都北京。與此同時,他還加緊了對運河的疏浚,以保證南糧北運。這些措施對鞏固明朝北部邊防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這一切也表明了明成祖朱棣確實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封建帝王,並且明成祖的才幹也不是在登基後才表現出來的,在他還是燕王時,能力在各位藩王中就已經十分傑出,那麼明太祖為何當初不選擇能力傑出的燕王朱棣作為其繼承者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1.明太祖朱元璋所承襲的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理念。儒家思想裡就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自從皇位嫡長子繼承製一經被確立之後,就被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奉為合法、正統的政治制度。而且嫡長子繼承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將儲君的範圍降到最低點,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皇位繼承的衝突,有效避免諸子爭立、骨肉相殘的局面,以保證政局的穩定。

綜合以上原因,明太祖自然就成為了嫡長子繼承者的堅決擁護者,因此他的選擇範圍只會在太子朱標及其後代之內,其他藩王就算能力再突出,也不會進入明太祖的視野,甚至有可能會為了鞏固政治局面而被明太祖除掉。

2.明太祖對太子朱標的感情很深。這裡要從馬皇后說起,太子朱標的母親馬皇后早年是郭子興的養女,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當時朱元璋只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社會地位,但馬皇后並沒有嫌棄他的出身,並且給予了朱元璋最大的支持,助他平定天下。朱元璋由於出身低微農戶之家,所以骨子裡其實還是帶著一個普通人的情感色彩。

因此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很深,正所謂愛屋及烏,這也讓他對與馬皇后所生之子朱標的感情很深。所以在明朝建立後,馬皇后與朱標就直接被冊封為皇后與太子。

以上就是朱元璋為什麼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強,卻不立他為繼承者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