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之後你會選擇在家帶孩子還是出去上班?

我是小妮吖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這個“你”字,根本沒有特指是爸爸還是媽媽,但是我們潛意識裡會認為是特指媽媽。

就像明星姚晨在星空演講中的發問,有人採訪她生完孩子該兼顧事業和家庭,她說,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沒有人問我先生這個問題?

是的,爸爸們好像根本不需要選擇,社會賦予爸爸們的角色就是賺錢養家,男人在家帶孩子,開玩笑嗎?男人事業有成,很少會考慮是否對孩子的陪伴教育缺少了,即使會考慮,也很少因為缺乏對孩子的照顧而內疚。

媽媽們就不一樣了,社會賦予女人的角色和標籤太多,不管是上班還是帶孩子,媽媽們總是糾結擰巴,即使上班工作,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內心裡總是覺得作為媽媽對孩子有虧欠。在家全職帶孩子的媽媽們,缺乏社會的認可,自己也覺得沒有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其實不管做什麼樣的選擇,都需要取捨,看自己能承受和最不能承受的吧,忠於自己的心,不要被社會和他人貼的標籤綁架,不管是上班還是帶孩子,媽媽們能活出自己,那麼給孩子的狀態肯定也是最好的。

如果因為各種外界條件無法忠於內心的選擇,那就先做好能選的,再慢慢往希望的結果靠近。

就像姚晨在演講中所言:“選擇你能承受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大家有孩子後都是怎麼選擇的,想知道哪種選擇會多一些。


享育兒


有了孩子以後我選擇在家帶孩子,我是這樣想的:

1、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母親的陪伴,這些點滴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2、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很快,像我家寶寶轉眼就快三歲了,今年就能上幼兒園了,之後隨著他越來越大,我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我可以再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有人可能想,在家帶幾年孩子與社會嚴重脫軌,以後上班都沒有人要了。

這種情況也有,可是,我看到大不部分寶媽還是能找到自己出路的,有的改行做起來了老闆,有的經營起自媒體。其實,沒什麼可怕的,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

作為過來人,很想對選擇在家帶孩子的寶媽說兩句:

1、多學習育兒知識,時間花了一定要花的值,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陪伴,苦和累都是暫時的;

2、多給自己充電,充分利用一些零散的時間為自己未來添磚加瓦,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她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幹家務活,在幹家務活的時候帶個藍牙耳機聽書學習。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依科育兒


我會選擇在家帶孩子,畢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如果荒廢了,我們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這裡所說的“荒廢”不僅僅是指孩子的學習,還關乎著孩子的教育和身體健康。

迫於經濟上的壓力,我家孩子一歲後就交給了婆婆帶,但是在這期間我們的經濟壓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卻越來越大。

或許是婆婆的育兒觀念比較落後,孩子幾乎天天往醫院跑,三天兩頭的發燒、咳嗽,愣是把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養得面黃肌瘦。

關於孩子的教育,婆婆更是不當一回事。除了每天幫孩子洗洗衣服、做做飯,剩餘時間都靠手機或是電視來打發。由於受奶奶的影響,我家孩子很長一段時間都沉迷於手機和電視之中,無論我怎麼教育,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至於孩子的學習,那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她既沒有能力去教同時也教不好。

後來,我索性辭去了工作,在家全職帶孩子。雖說經濟壓力很大,但是孩子在某些方面卻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比如:孩子在我的引導下變得活潑開朗了,週末裡他不再喜歡呆在家裡看電視了,而是一直吵著我帶他去公園放風箏;以前連拼音字母都不會寫的熊孩子,現在的作業竟每天都被老師當做模板發在班級群裡。

所以說,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雖說上班能夠緩解經濟上的壓力,但是對孩子來說就顯得有些不公平了,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一旦錯過就沒有機會再重來了。


丹妮媽咪


我想留在家裡帶孩子。但現實是,我一邊工作一邊上班。ok,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我也可以。tm我過到現在別人都一樣我沒有結婚,甚至有人以為我單親媽媽,有個私生女之類的。流言蜚語不斷。

我老公一年回家一次,平時偶爾聯繫一下。我們母女的生活他不聞不問。吃穿住行從來不問有沒有💰。

有次親眼看孩子給別人說她爸爸在外面又生了個小寶貝不要她了。聽到孩子跟同學這麼說挺心酸的。當晚聯繫孩子爸爸,要求他每晚跟孩子視頻聊天,他答應了。不過就視頻了兩個晚上,還都是我發給他的。後來他不主動,我也就放棄了。下定決心自己帶好孩子。

我也想待在家用心照顧家,我也想生個二胎兒女雙全,但前提你得有個顧家的老公。你會心疼你的付出,知道你的不容易。不像我老公,跟我說某某女人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太辛苦了,我問他,你老婆邊工作邊帶孩子你怎麼不知道我的辛苦,我兒科護士,工作強度比那某人大的多,你不心疼自己老婆去心疼別人老婆,別人老婆輪得到你心疼嘛!他看了我一眼,說正因為你兒科護士,照顧孩子有經驗,孩子生病也沒看到你會緊張到手足無措。

我說,我也是第一次當媽,我哪來的經驗,孩子生病我是比別人專業一點,我不緊張不代表我不心疼。

所以,就算自己想生二胎,老公也想要二胎,看看老公那副德行,我就不想要了。

有一段時間,他每次不採取措施,我就告訴他,我說不要就不要,我在醫院上班,避孕藥,流產藥,甚至流產手術,你覺得我懷孕了我會留下他嘛!我告訴你,我就算就人流把我做廢了,我也不要生二胎。後來他就放棄了。

結婚,已經是一個錯誤,那就再不要錯誤的生二胎。


晚上一個人尷尬的睡不


有孩子之後是選擇在家帶孩子,還是出去上班?

我選擇出去上班,並且也這麼做了,而且至今不後悔。

我兒子現在已經19歲,讀大一。

帥氣英俊聰明,性格開朗活潑,友善熱心,很得老師同學喜歡。

初中時候是學校足球⚽️隊主力,高中以來愛好打籃球🏀,800米賽跑還破了學校百年校史紀錄。大學是校隊和院隊的田徑主力。

我不是說我兒子多麼優秀,而是想說,孩子的成長過程,當然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但是,並不是說父母不出去上班,宅家全職帶娃,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養育的非常出色。

這是完全不能等同混淆的概念。

如果以為養育孩子,非得要有一個人放棄上班,在家全職帶娃,才能很好的養育出優秀的孩子,這種想法是片面的。

當然,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本人又非常願意且樂此不疲,任勞任怨,這種你情我願的情況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父母去上班,一方面當然是為了經濟壓力物質需要,其實也還有精神需要。這點,在我因為條件限制,不得不提前請假待產時深刻體會到。

上班,思想眼界可以與時俱進。

看看之前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就是全職帶娃的典範,即使沒有經濟壓力的逼迫,也因為個人停止成長的緣故,不僅讓婚姻亮紅燈,也因情緒不定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而當羅子君開始重新學習,重新成長,疲憊不堪衝殺在職場上的時候,因為她的努力,堅持,勤奮,改變,吃苦耐勞,給自己的兒子進行了很好的教育示範!

所以我主張,有了孩子,依然要堅持上班。雖然這期間,我們母子都非常辛苦。但現在看來,對母子的成長是值得的。





七色鹿雅


你好,我從親身經歷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


先說下背景:我現在寶寶3歲,休完產假就開始工作,前邊一年是上班,後來是創業,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周圍也有很多寶媽!


根據我個人和周圍人的情況來說,大部分出去上班的要比在家帶孩子的過得好得多,我總結應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全職媽媽帶娃累,而且在家的巨大工作量得不到認可,家人不體諒不尊重,所以心也累,而且不賺錢心裡慌,還沒有成就感,一旦另一半工作或者感情出現脫軌,全職媽媽的生活簡直不敢想象;


2、全職媽媽圈子小,主要就是圍繞和孩子相關的一切在打轉,很容易變得不自信;


3、大部分全職媽媽在帶娃期間沒有更多的成長和發展,曾經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全部歸零,如果在孩子開始上學,想要結束全職非常難,一方面是因為找合適的工作很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幼兒園放學很早,需要接送,小學中午就需要接送,全職媽媽可能一全職就是一輩子,你受得了嗎?


好像很少有人從客觀的角度說說全職媽媽的境遇,希望我分享的這部分的經歷,能給你帶來一些參考,如果讓我直說,那就是不推薦不建議在家帶娃,能出去上班一定要上班!


糰子的日常


我是選擇了上班,但是不是那種只上班不看孩子的,我選有雙休的,法定假休息的!這樣還可以照顧孩子,孩子一味的扔給老一輩的來照顧也不行,像我孩子我幾天不管,那脾氣,那習慣,都沒法說,老人怕她哭,她就使勁哭,老人拿她沒辦法。所以能上班就上班,也別光顧掙錢,上班是除了掙錢夠自己以外,也不至於悶在家裡,有些人在家裡時間久了婚姻會出問題!


花眼兒媽媽


有孩子之後考慮很多,我女兒生下來那一年我跟她父親就離婚了,因為需要撫養孩子所以我女兒是我媽媽帶著,但是工作一年卻覺得工作中忽略了孩子,又一次還生病讓我徹底想通了,孩子的童年很短,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我毅然決然選擇回來找個工作,陪在孩子身邊


大大大慧姐


有了孩子以後我會選擇繼續工作,有條件的話,孩子可以叫老人在自己身邊帶,這樣,自己白天可以上班賺錢當做休息,晚上下班陪孩子。

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我孩子自己帶到九個月就放老家給婆婆帶了,因為婆婆早早的就說如果要跟我們一起外面帶孩子,她是不肯的,如果非要一起外面帶孩子,只能我自己全職帶,沒辦法,迫於經濟壓力,忍痛把只有九個月的娃放給婆婆帶,剛開始的一個月,一想到孩子,自己就哭,因為實在是太想了,慢慢的熬到了小孩上幼兒園的年紀,果斷的把娃接到自己身邊來了,所以說,針對題目,應該視自己情況而定喔!


小鄧子的無業遊民生活


我會選擇帶孩子,因為我自己從小就是留守兒童,自己經歷過才能體會,每次父母外出打工的時候那種不捨,撕心裂肺的哭泣,不想要新衣服,不要新書包,只想在爸媽身邊,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只能管我吃穿,到了青春期沒人給引導方向,犯下很多錯誤,所以隔代教育跟不上孩子成長,雖然都說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可是有想過孩子需要什麼嗎?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