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董昭首先向曹操提議,將朝廷遷都至許縣?

“向曹操第一個建議將漢獻帝遷徙至許都的人是董昭”

,明顯是沒看《荀彧傳》。


《三國志·荀彧傳》:建安元年(196年),太祖擊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雒陽。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雒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荀)彧勸太祖曰:“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儁,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太祖遂至雒陽,奉迎天子都許。

很顯然,在曹操尚未動身去雒陽之前,曹操和荀彧等下屬就在商議“將天子奉迎至許縣定都”的事。


董昭在哪裡呢?董昭這會兒還是漢獻帝身邊的官員,按照本傳記載,他擔任朝廷的

符節令

在建安元年正月,曹操就已經積極向漢獻帝靠攏,此時的漢獻帝尚在河東郡安邑縣,曹操派出曹洪率軍西進,結果被袁術、董承阻擋,未能如願。


此後幾個月裡,曹操平定豫州黃巾,再派人向漢廷示好,漢獻帝則下詔加封曹操為鎮東將軍,並把讓曹操繼承其父親的費亭侯爵位。


七月,漢獻帝在楊奉、韓暹、張楊、董承等人的幫助下,返回舊都雒陽。隨後,張楊、楊奉帶兵離開朝廷,屯駐外地,捍衛京師。留下的董承為了與韓暹爭權,招曹操進京。


按照《魏略》的記載,曹操只帶了一千人進京,而且因為饑荒的緣故,糧食不足,曹操在中途得到新鄭縣令楊沛贈送的桑椹,這才度過難關。


曹操進京後,配合董承向韓暹發難,將他逼出雒陽,隨後,曹操引見董昭,向他討教對策,董昭就提出將天子迎往許都的建議。從這一點看,董昭和曹操幕僚團隊的意見一致,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也是可以的。


同時,董昭還教曹操給屯在梁縣的楊奉示好,忽悠楊奉,說提議把天子迎往魯陽,楊奉信以為真。


等到曹操這邊準備妥當,就立刻動身前往許縣,等楊奉在梁縣等了很久也沒發現天子的儀仗隊過來,這才發現上了當。


楊奉和韓暹再趕緊帶輕騎兵去追,結果還被曹操預先準備的伏兵擊敗,眼睜睜的讓曹操成功將漢獻帝轉移至許縣。


《獻帝春秋》曰:車駕出洛陽,自轘轅而東,楊奉、韓暹引軍追之。輕騎既至,(曹)操設伏兵要於陽城山峽中,大敗之。

是不是董昭首先向曹操提議,將朝廷遷都至許縣?


自此,潁川郡的許縣成為東漢帝國在歷史上最後一個國都,官方稱呼改稱為:許都


有很多三國影視劇,對“許都改許昌的時間”不瞭解,說是曹操改的,這是大錯特錯。


“許都改許昌”,是魏文帝曹丕登基後宣佈改的。


《三國志·文帝紀》:(黃初二年正月)壬午,復潁川郡一年田租。改許縣為許昌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