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線 他們有一群“快半拍”的年輕人

“黨中央判斷疫情拐點還沒有到來,我省防控形勢依舊嚴峻,我們還是要繼續堅守陣地,做好巡邏,守好卡口,和群眾講清楚情況不出門,以實際行動打贏這場戰爭。”

22日上午,走進靈鄉鎮賀鋪村,一場“諸葛亮”會正在進行,幾名年輕人攏在一起,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賀方潔通報最新的戰“疫”信息,領受任務。  

賀鋪村是省級貧困村,1448人,12個村組散落於高山下,水庫邊,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庫區小村。全村方圓5.8平方公里,最遠的村組,距離村委會達8公里,只有一條公路穿村而過。貧窮又閉塞,導致村裡大量人員外出務工,年前,就有144人從武漢等地返鄉。  

應對這場疫情的是一支年輕人團隊。四名村“兩委”成員,最大的37歲,最小的才27歲,平均年齡不到34歲,是全市最年輕的村“兩委”班子。領頭人賀方潔也僅是個33歲的小夥子,2018年11月換屆上任。


抗疫前線 他們有一群“快半拍”的年輕人

  

位置雖然偏遠,但是“兩委”一班人信息靈通,工作起來沒有絲毫懈怠和遲鈍。雖然年輕,做事卻也老成,戰“疫”開局“三板斧”項項精準,下得先手棋,搶佔主動權。村旁60歲的村醫毛佔龍看在眼裡,豎起大拇指:“這群年輕人步子邁得就是比別人快半拍,既節約了錢,又把工作搞上去了,全村至今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病例。”  

毛佔龍為筆者一一算來:  

大年初一,在全鎮第一個大手筆購買口罩1500多個;全鎮第一個購買四頂路口值守帳篷,準備打持久戰;大年初二就最先在全鎮實行封村,24小時值守,減少人員進出流動;村裡經濟困難,在全鎮第一個實行眾籌,募捐24000多元,用於防控物資購買……  

“不能把群眾生命安全當兒戲。”賀方潔說,辦法總比困難多,黨員幹部要主動擔當起來。年輕人思維活躍,大夥兒通過手機朋友圈等信息平臺渠道,大量瀏覽各地防控的相關新聞報道、工作要求,從中尋找新思路、新點子。村委員劉平安提議:村裡民風淳樸,宣傳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拉近鄉親們之間的情感,得到大家一致同意。他們沒有選用“硬核”標語,而是自己創作了

“戴口罩,福星高照”“不出門,有福之人”等宣傳標語,貼到每家每戶門口,既有喜氣又接地氣,溫馨親切。  

駐村防疫工作隊隊長袁鵬介紹,全村實行市工作隊、鎮包保幹部、村委三級聯防聯控,每隔一兩天就要開次“諸葛亮”會,共同商量落實防疫措施。“我們對標上級最新的防控精神,結合自己實際,不等不靠,快速反應。”  

巡邏輕騎兵建立起來了。村民賀其玲樂當巡邏兵,每天拿著小喇叭,走村串戶,宣傳檢查,一天下來,3萬餘步。  

24小時值守不間斷。60歲的困難戶賀義法主動挑起擔子,從2月1日到現在,堅守了20多天。  

更多人站出來守土擔責。20多名理事會成員、志願者加入量體溫、消殺,幫忙外採事務。優秀老黨員王能清臨終前,特意叮囑:防疫期間葬禮一切從簡,不接禮、不請客、不給組織添麻煩。  

前不久,村民自發寫感謝信向靈鄉鎮黨委彙報:“村裡有這樣一群小夥子,我們百姓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