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發展這麼快,三年內能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嗎?

大唐要你命3000


作為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我想說,我早就想“移民”別的城市去了,只是各種原因不允許吧


張沫沫2


我剛剛從黑大服裝城地下商業街轉了一圈出來,兩年沒去,很驚訝。昔日非常熱鬧繁華的地方,現在基本上看不到幾個人裡面的攤位,很多都空了。以前去過的看到現在的景象絕對會非常驚訝。我不知道這個地方怎麼了,或者大一點說哈爾濱怎麼了?但是這種現象絕不止一處。那種蕭條淒涼的感覺油然而生,哈爾濱的經濟真的在衰退,說的多好也沒有用。我想起地鐵開通前,鋪天蓋地的廣告都在說著地鐵旺鋪,看看現在,真是令人唏噓呀。就這狀態,還什麼國際大都市?連國內大都市都排不上了。


駛途行者路在何方


哈爾濱發展了,這是必然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城市管理者水平全國第一,去紅旗大街與建北小區交口看看就知道了,建設垃圾就在路中央堆積一年多,雜草眾生!

第二,你來香坊區祥和家園看看就知道什麼是優秀棚改小區與物業公司!

第三,你在來進鄉街高架橋看看,就知道什麼是專家設計的橋又起到怎樣的疏解交通的!

最後在問問一幫七八十歲馬上要入土的老教師們房改金的問題就更能知道什麼是文件上的民生!


夏蟲語冰53325676


這些年去了很多城市,感觸頗深的是山東濟南,十五年前濟南平均工資比哈爾濱要低些或基本持平,今年去濟南旅遊,發現平均工資3000--4000比哈爾濱高出很多!物價和哈爾濱相比還要低些!人民素質高出哈爾濱很多,車輛都會禮讓行人!反觀我大哈爾濱真是無語,也許是周邊嗯哪進城太多的緣故吧!


叔叔去哪裡


農業大省,不把資源用在優勢上,非得往一個核心資源都內遷了的製造業國企的無底洞裡填,能見到什麼成效呢?東北黑土地的優良農產品如果科學合理配置規劃,必然可以填補國內高端農產品市場缺口,國內十幾億人口的市場足夠騰飛黑龍江,何必非要在資源已經枯竭的製造行業裡一條道走到黑呢?能夠自足何必外購?走錯了路,還要越走越遠麼?面子重要還是人民福祉重要?只學美國的大平原機械化耕種,不學學日本人小地塊科學特色化農業麼?什麼事都是一窩蜂地上行下效,也不管自己管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平原地區機械化耕種,山地和小地塊耕種也機械化耕種?激活了農業發展潛力,哈爾濱才能看得到希望!


1竹雨軒1


如果說幾年以後,哈爾濱還是有機會的 希望兩年後地鐵2-3號線可以全部開通運行 今年可以規劃4-5號線, 今年新批准的自由貿易區 再加上江北開發區(會展中心) 還有平房的京東亞洲一號的物流園 路還很長 哈爾濱加油吧!





Mte1998


哈爾濱怎麼發展國家是有定位的 誰說了也不算哈爾濱什麼都不缺 也足夠大 是真正的以工業為基礎的城市 哈爾濱一直是中國的後盾城市 是國家的壓艙石 如果只有你自己過好了 過的舒服才算是發展 你可以一直抱怨 沒什麼 說到國際化如果蓋幾棟高樓 有一些企業就是國際化 那中國哪都是國際化 我們不是國際化 我們就是國際因為國際才形成了這個城市 這是我們這個城市血液裡自帶的 我們不會特意去證明


佈列瑟儂190


人均工資不高,人流量有能耐往外走,沒能耐留下,老齡化嚴重,我們這十個有八個上外地,兩個上哈爾濱,一個月拿3,4千工資,還得還高額的房貸,不能有事,一有事拿不出錢,這就是哈爾濱普通人的生活,


無v信v仰


不知道提問者孤陋寡聞還是有意為之,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哈爾濱發展快從何而來?哈爾濱是黑龍江的省會,過去五年其經濟年均增速只有6.6%,在“強省會”時代,這個經濟增速則全國省會當中是排名倒數的,即使相對於其它一、二線城市,也不突出,尤其是2018年,哈爾濱年均增速僅為5.1%,創下多年來的新低。

如果把時間跨度再放長遠些,改革開放這40年來,哈爾濱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是不斷下降的。哈爾濱是副省級城市,國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1978年它的GDP就達到39.3億元,位居全國第九。

而到了2018年,哈爾濱GDP為6300.5億元,全國排名第31,40年間排名下降了22位。其實不只是哈爾濱,東北大部分城市的經濟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瀋陽下降了27位,大連下降了19位,長春下降了8位。

至於能否在三年內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更是無稽之談,在我們印象當中,國際大都市應該是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城市,即使標準降低,在我們國家,也只有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有能力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未來三年,哈爾濱經濟排名能夠保持不變已經不錯了。目前哈爾濱應該要抓住機遇,擺脫經濟頹勢的局面,比如抓住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爭取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等,作為我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座人口上千萬的城市,相信未來哈爾濱經濟能夠重拾增勢,經濟向好發展。


錦繡中源


大哥,不是夢話吧?城市的發展不只是看建設,也不知是看有沒有自貿區,第一,看政府官員是否想給百姓辦點實事,更好的把營商環境搞上去。第二,是看能否持續引進前沿的科技項目,把當地的行業帶動起來。第三,能否突破原有的桎梏,把老企業及時轉型。九十年代,全國的三輪車、四輪車發展的如火如荼,可是沒有一家是東北的企業,那些民營企業哪家的實力、技術能趕上東北的工業企業,但是我們東北的企業工人確開不出工資!誰之過?一個車企會帶動幾十個相關企業,我們幹了什麼?等、靠、要!不要想入非非了!思想不換,什麼條件都等於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