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普義:字體變化

一、書法字體大小變化的一般要求

不是所有的書體,都必須進行大小的變化。書體不同,字體是否需要大小的變化,或者變化幅度的大小,要求都不同。

正書類書體,如篆、隸、楷作品,體現的是莊重,莊嚴。不但不要求字體大小變化,而且還要儘量寫得大小基本一致。好比閱兵時的戰士方隊,前後左右是要看齊的,不突出個人。即使筆畫少的字,也要佔大體一樣的面積。當然也不是絕對的一樣大小,只是不強調,看起來不是太明顯。

楊普義:字體變化


楊普義:字體變化


楊普義:字體變化


行草書,不管篇幅大小、字數多少,字體的大小必須要有變化。不同的是,大小變化的幅度,變化的次數,隨著行楷、行書、行草,小草、大草、狂草書體的變化,依次增強、增多。這是一般規律,普遍規律。

楊普義:字體變化


楊普義:字體變化

二、為什麼行草書字體大小要變化

1、章法需要。如果把正書比作儀仗隊,那麼行草書我們可以比作遊行隊伍,裡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果正書表現的是莊重,那麼行草書表現的則是自由靈動;在節奏上,正書好比單調的警報聲,而行草書的節奏就像動聽的音樂。 正是有了字體大小的變化,才有助於書法藝術的塑造。

另外,書法多為豎寫,用大小字來調節,有助於末端取齊。

2、抒情的需要。行草書最能體現書法“表情達性”的功能。書者在潛意識裡,通過字的大小、墨的濃淡來表達自己的情懷。

三、字體大小變化的一般規律

1、 筆畫多的字寫大些,筆畫不至於過密,書者易寫、讀者易識;筆畫少的字保持原有大小或寫小些,看起來緊湊聚氣。

2、一般情況,一幅作品的起首字不能寫得太小。

3、落款字體要小於正文字體。一般富款和榜書的落款,字體大小的比例要大,窮款的比例稍小。

4、寫字如說話。發音重的字寫大,發音是輕的、弱的字寫輕,寫小。你朗誦一下毛澤東的《詠梅》 ,感覺是不是那麼回事。

楊普義:字體變化


楊普義:字體變化


四、字體大小變化貴在自然

對於書法作品中字體大小的變化,要學書法前賢,大小參差要自然,如梅花分落,雪花飄飄。切記克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不會變。王羲之批評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平齊,便不是書法,但得其點畫耳。"他雖然說的是一個單字,但同樣適用整幅作品;另一種傾向是刻意求之,有意為之,這樣只會“求之愈深,失之愈遠”。對於初學者,往往開始沒有變化的意識,當知道要變化時,又不會變,或者變得非常做作。這都是學書的必經階段。

字體大小變化,看似簡單,但真正變化得自然得體,光靠技術是不行的。得靠書者的文化素養和情感。

五、榜書和楹聯對字大小的一般要求

1、兩字榜書,原則上兩個字大小區別不明顯為宜。

楊普義:字體變化


2、多字榜書,原則上兩邊的字應稍大些。中間1-2個字稍小些為宜。

楊普義:字體變化


楊普義:字體變化

3、對聯。正書對聯字與字、上下聯字體大小也基本一致;行草書對聯字體大小可以變化,但上下聯對應的字要基本對齊。

楊普義:字體變化


楊普義:字體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