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過四川峨眉山的金頂,沒有任何高原反應,那我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嗎?

默憨木德啊蟻


我第一次去西藏,是騎單車從大理到拉薩,期間沒有任何高反。第二次去是騎摩托車,從新藏線進川藏線出,開始以為有經驗不會高反的,後來到了阿里我產生嚴重的高反,甚至差點暈厥危機生命。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很多朋友可能都會有這種想法,我去過高原了,沒有什麼事,後面在去就也不會有反應。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我們要理解產生高反的原因,就能知道怎樣預防和治療了。

高原反應是我們平原上的人,上了高原地區產生的身體不適應的現象,會與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症狀。但是多數人只會有輕微的反應,只需要自身機體的調節就能適應。只有少數人會產生嚴重的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不是身體健壯和經常運動就不會有高反,跟你當時自身的適應條件有關。比如在高原地區劇烈運動、營養不足、睡不好覺、感冒等情況,就會引起高反,因為這都影響了你身體的調節機制。所以不代表第一次沒高反就永遠不會高反,跟當時自身情況有關。

當我們去高原的時候,都要有所預防,帶好應急藥物。因為西藏有些地區條件不好,如果突發狀況,首先是自救在向別人求助。在高原遊玩途中,要時刻保持體力,穿好吃好睡好,避免感冒。平時多喝一些溫糖水、酥油茶高熱量食物也很管事,由於天氣不定帶好雨具,保證衣服乾燥保暖。


紀實觀世界


我去過四川峨眉山的金頂,沒有任何高原反應,那我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嗎?大家好,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我去過四川峨眉山的金頂,沒有任何高原反應,那我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嗎?四川峨眉山的金頂確實很高了,海拔三千多米。而西藏的平均海拔也是三千多米。看起來差不多。簡單的等量代換應該是沒有問題。可實際上,高原反應和很多條件都有關係,比如身體條件,天氣條件,出行條件。等等等等。 很多的因素。不是簡單的多高就要發生高原反應。而且,這個對比中,在金頂的停留時間和去西藏的停留時間是不一樣的呀!咱們一般到峨眉山的山頂,也就是金頂。頂多停留半天,下山以後就會是平地了嘛。可如果是到西藏呢,平均海拔都在三千多。您要是想跑到平地,只能是從西藏出來。這裡面的區別一目瞭然了吧?

這其實是一個耐受力的誤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您穿得很少,從溫暖的屋裡到寒冷的大街上,一般待半個小時之內還沒有什麼事,可如果要是待到一個小時以上,耐寒的能力就會下降。這就是身體的耐受力開始出現變化了。這高原反應也是一樣,臨時的到達一個三千多的高度,也就是金頂。並不能證明您的高原反應耐受力很好。

那麼什麼是高原反應呢?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正常海拔地區的人,到了高原以後,由於缺氧,導致身體出現反應。一般體現在頭暈,頭疼,呼吸急促,血壓升高。有人說越健康的人越是會有強烈的高原反應,因為他們需要氧氣比較多。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比較片面。其實高原反應和一個人的身體指標,胖瘦程度,有沒有什麼慢性病都有關係。不是簡單的身體衰弱的人就不需要氧氣,就沒有高原反應。

所以,每一個進藏的人,都要防止高原反應的發生,也都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不可輕視。咱們來看看,進藏,尤其是初次進藏要注意什麼:

第一:進藏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到高海拔地區去。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咱們的耐受能力的問題了。如果是漸漸的升高高度,先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適應一下,然後再嘗試高海拔地區,這樣的方法就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不管您的身體怎麼樣,是強壯的?是衰弱的?還是三高的?咱們都會有多多少少的高原反應。如果是漸漸的習慣,說不定您可以適應了高原的空氣了呢。畢竟咱們的身體還有學習功能呢!

第二:做好藥物準備,做好氧氣準備。

一般進藏的旅行團,或者進藏的服務區裡,都會有氧氣的出售。咱們可以準備好氧氣瓶。隨時準備吸氧。還要了解高原反應的一些基礎知識。做到有備無患。因為不可避免的是,高原反應中有些嚴重的情況下,如果得不到相應的救治,就會有喪命的危險。所以,咱們要準備好。有可能用不上,可不能沒有,您說是吧?一般西藏那裡也會有抗高原反應的藥物出售。到了以後 ,不管有沒有高原反應,都先買上一些準備好。

第三:注意飲食的改變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主要是不要喝酒,不要暴飲暴食。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會改變您的耗氧量的。如果因為喝酒嘴饞而出現高原反應,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吧?還有洗澡,我們在這麼苦寒的地方,就不要再那麼講究衛生了吧?呵呵,開個玩笑。總之洗澡的次數要減少。因為,洗澡一樣是需要很多氧氣的,這是關鍵。因為,那裡的氧氣很珍貴。

總結:只要提前做好準備,高原反應並不是很可怕。

回到問題的表面,如果說曾經到過一個高海拔的地方,就證明我不會有高原反應。這麼想是一點兒道理都沒有的。高原反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咱們不是那裡的人,身體有不適應的地方。這需要咱們親臨其境才能真正證明有沒有高原反應啊!


北京範兒


你這問題提得好,好些人都說什麼我會高反,不敢去。我不會高反,啥事木有。其實高反人人都存在,只是表現,耐受力不一樣。但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科學安排進度,遵守高原生活經驗,一般都可以適應。我到過6000以上海拔,4000米海拔戶外生活十多天,但一次在3500米戶外徒步差一點就玩玩了。當時想狀態不錯,海拔高度就小山一座,什麼準備都沒有,兩小時海拔上升1500,結果上吐下瀉,頭暈目眩,大腦嚴重不夠用,鬼打牆7-8小時,沒辦法打110求救。


自遊趣


海拔超過3500米才會出現高反,峨眉山3000米都不到,怎麼會有高反?

高反因人而異,不是誰都會有高反的,2014年騎行青藏線,兩個隊友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我一樣沒有高反,到達五道梁的時候兩個隊友都出現了高反,其中一個妹子上吐下瀉,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但還是四肢無力,還有一個小夥呼吸困難,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有所緩解,只有我沒有感覺,一路都在問她倆高反啥感覺,差點被打死🤣🤣

在格爾木休整的時候,遇到一個當地的大叔,他說去過兩次拉薩進了兩次醫院,都是因為高反,格爾木的海拔是2800米,高反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會高反,高反的人身體條件不一樣,高反的程度也會不一樣,自駕西藏的進藏後一定備氧氣瓶,坐火車的話車上有氧氣。






單車少年環遊記


看了前面許多朋友的回答,感覺有人只是根據自己的反應來界定高反,容易誤導。題主問:在金頂沒高反,去西藏會不會有?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或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請聽我慢慢道來。

記得我在2000年首次自駕進藏,那時對自駕遊基本上屬於一無所知,和朋友開了一輛捷達就走了。除了一張地圖,再無任何準備。

非常幸運的是,在西安我們住在武警招待所,遇到一位武警醫院的高原病專家,聊了一整晚,如醍醐灌頂,對高反有了初步瞭解。

先說點基本知識。

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一是海拔,二是植被。

同樣的海拔,四川和拉薩因植被不同,氧含量不一樣,四川比拉薩高。在拉薩,夏季草木茂盛,氧含量也會高一些,但這種變化對初上高源的人並無太大意義,該高反還是高反。

海拔與氧含量的關係,大約是每增加1000米減少10%,5000米時氧含量大約是零海拔的一半。

正常人的動脈血氧飽和度在98%,空氣中氧氣不足,導致血液中氧飽和度下降,低於80%就會出危險了。注意,這個數據不是空氣氧含量哦。

血氧飽和度下降,就會引起各種不適症狀,這才是高反。所以,缺氧和高反不是一回事,而是因果關係。

對所有的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來說,到海拔2000米以上都會導致血氧飽和度低,嚴重的會引起氣喘,頭痛,頭暈,心慌,血壓高,甚是房顫,腦水腫等,這就是高原反應的症狀。

再說具體的問題。

第一,高反是個漸近的過程。人都有較強的適應環境和調節能力,所以在缺氧初期不會馬上反映出來。

以青藏線為例,很多人進藏後才感覺到高反,其實在格爾木已經缺氧了。同理,你在金頂上沒有反應,如果時間很長或劇烈運動,可能高反症狀就出來了。

第二,各人的缺氧狀況不同。頭疼頭暈氣喘心慌是常態,但還有隱形的,如反應速度減慢,視野縮小(其實這才是自駕遊最大的危險)等。

第三,各人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有人對病痛不敏感,輕度不適根本感覺不到。比如有人發燒38度就起不了床,有人快40度還沒事。還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稍有不適便會大驚小怪。也有人出現症狀晚,可能前兩天沒事,過兩天才發作。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也有上高原什麼感覺也沒有的,我有個朋友就是,在四千多米又蹦又跳,啥事沒有,讓我們羨慕嫉妒恨。

第四,這次有高反未必下次就有,反之亦然。

第五,和平時的身體狀況沒有必然的聯繫,天天鍛鍊身壯如牛的未必不高反,反之亦然。

所以,對待高反,我們既要重視,也不必害怕。從心理上和技術手段上做好充分準備。

比如,到高海拔地區後減少運動量,提前服用能改善血氧的藥品,症狀嚴重時服用相應藥物。

最好的辦法就是吸氧了。現在西藏的醫院和賓館都有吸氧服務,一般的高反都沒問題。

如果是自駕遊更簡單了,買一個5-6升的氧氣瓶,聽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我從第一次進藏,在西安聽從高原病專家建議,當時就買了個氧氣瓶。後來每次上高原都帶著氧氣瓶。其實也就剛開始兩天用一點。人舒服,開車就安全多了。

我是行色譚,和你一起交流旅行中的行行色色。


行色譚xingsetan


去過峨眉山金頂沒有任何高原反應,那麼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嗎?

本人多次自駕車進藏,最長一次時間差不多有一個月呆在高原上活動,而其中一次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阿里羌塘高原超過十五天,下面以小編的親身經歷分享對於這個問題的觀點。


去西藏肯定會高反

整個西藏地區的平均海拔是4000米,無論走到哪大部分地方都逃不過高海拔低壓低含氧量的影響。不要說在峨眉山金頂才3000米沒高原反應,就算是從3650米的拉薩本地人到海撥5500米的高山區也會出現高反的,這是有醫學依據的。據西藏方面醫療機構對當地牧民流動放牧跟蹤研究表明,從海撥3000米的林芝當地牧民到了4000米的高原牧區放牧,時間超過5天后測量血夜血紅素對比,出現明顯提高達3%,而達到一個月的血紅素提高達8%,儘管對於牧民來說從身體上並未出現明顯的高反,但這個數據說明身體狀況已經發生了高山病症。


而對於我們從平原地區進入高原,無論以自駕車還是其它方式進藏,高反是百分百會發生的。區別在於每個個體的差異大小而已。以小編本人為例,記得當年第一次自駕進藏,從康定翻過折多山後當晚住新都橋就出現頭疼、睡眼差的高反症狀。第二天加量飲水並沖服萄萄糖粉基本緩解了。之後行程就基本適應了。而再隔大半年後從滇藏線入藏,從麗江到飛來寺(3780米)也同樣出現上次新都橋一樣的高反症狀包括同行的二次進藏的夥伴也一樣。但凡事也有例外,去年(18年八月)自駕進藏基本沒有那兩次的頭疼反應,或許是輕微到可以忽略吧。


西藏高原地貌特徵造成與內地同海拔山峰氧含量有差異


內地三千米左右的山峰均位於相對較低的地勢之上。就以峨眉山為例,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峨眉平原之上,氣候特徵為雨量充沛、雲霧繚繞,空氣溼度大,山脈周邊植被森林豐富,這些因素令到峰頂雖然海拔高度達到3000米,但氧含量絕對不會象西藏高原復地同高度的那麼低。


看下圖

上圖看出,林芝與格爾木、德令哈的海拔差不多,但林芝的含氧量卻遠高於這兩個城市,主要原因(小編之前文章論述過)是林芝地區的森林資源佔了全西藏的80%,令到林芝是西藏地區幾個富氧區之一。而西藏這樣的富氧區並不多,絕大多數地區都是非森林區,甚至是無植被的荒漠,除雨季外,空氣極度乾燥,日照長,蒸發量大,更容易引起人體不適從而降低了抗高反的身體機能。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進藏老司機會說夏天入藏高反會更容易適應的原因。



總結


到西藏旅遊,高反無可避免,儘管這次不怎麼樣,下次也不敢打包票說不會高反,就象踢足球一樣,巴塞也不會每一場比賽都贏定皇馬吧?當然了,有高原經歷,起碼在心理上有個數,但也不能疏忽大意,每次進藏寧願把困難想多點總好過心理手足無措。

因此您在峨眉山金頂沒有任何高原反應,對去西藏沒有任何的借鑑意義,相反不要被這種假象迷惑了。


百威天地BRAVEWORLD


您好!西藏面積遼闊,各地含氧量差異很大,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哦。高原反應,主要由以下4種可能造成:1.海拔高度 2.當地植被狀況 3.缺氧的耐受力 4.特殊的地形。讓我們分別看看吧!

高原反應原因之一:海拔高度

峨眉山的主峰海拔大概是3100米左右,這個海拔雖然在全國範圍已經比較高了,但是在西藏其實算偏低的。西藏的各地海拔差異非常明顯,一般來說,海拔越高的地方,高原反應也會更加強烈。

比如林芝,海拔大概是3千米左右,周圍的景點海拔可以高達3300米。而拉薩的海拔是3500米,如果要去羊卓雍錯,中途還會經過海拔5千米的山口。日喀則的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而阿里地區幾乎都在海拔4千米以上。一般來說,去林芝的人少有高原反應,去拉薩的遊客很多都會有高原反應,而去日喀則地區,甚至阿里地區的遊客,幾乎所有人都有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原因之二:當地植被狀況

除了海拔,高原反應還跟當地的植被有關係。比如,峨眉山周圍的植被非常豐富,由於植物會釋放氧氣,因此峨眉山的氧氣含量會很高。但在西藏,很多地方的植被非常稀少,含氧量也會很低,比如日喀則和阿里地區,常年含氧量就非常少。而林芝,由於周邊附近有大量的樹木,大片的森林,所以含氧量是西藏最高的地方。

比如,拉薩最適合去旅遊的季節是夏天,也就是6~8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冬天,拉薩的樹木基本都是光禿禿的,氧氣會很少;而到了夏天,樹木都長出了的樹葉,會釋放很多的氧氣,這個時候,拉薩的含氧量要高於冬天,更不容易產生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原因之三:缺氧的耐受力

高原反應,還跟個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關。不同的人,對高海拔缺氧的耐受能力非常不同。有的人在3500米的拉薩,依然可以正常的跑步,也有很多人在海拔不到3000米的林芝,連走路就會氣喘吁吁。

關於高原反應的影響,有句俗話說得好,男人高原反應比女人強,大人高原反應比小孩強,胖人高原反應比瘦人強,高的人高原反應比矮的人強,年輕人高原反應比老人強。這種差異,就是由於每個人的耗氧量不同而造成的。一般來說,需要氧氣越大的人,體會到的高原反應會越強烈。

高原反應原因之四:特殊的地形

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地形這個因素。由於高原地形複雜多變,有一些特殊的地形,會造成局部的氧氣含量偏少。

舉個例子,川西色達的佛學院。色達的海拔和拉薩接近,有3700米左右。但是,在這裡發生高原反應的人,甚至遠遠多於去拉薩、日喀則這些地方。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地形原因。色達佛學院建在山溝裡面,空氣流動不暢,因此造成了局部的氧氣含量比較少。所以在出行之前,建議查閱一下目的地的遊記,如果要是很多人都有很強的高原反應,很有可能是因為那邊的地形特殊。

總而言之,對於高原反應,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出行之前,最好買一個血氧儀,來隨時測量自己身體的血氧狀況。一旦水平過低,就要儘快吸氧。千萬不要為了適應當地氣候,而故意不吸氧。氧氣的需求,是人體正常的一種生理需要,不能強行壓制。

緩解高原反應

下面,還有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小建議:

1.適量飲食

在高原上飲食吃飯,不要吃得過飽。過飽的飲食,會讓大量的血液流入腸胃消化系統,而導致肺部和大腦缺少氧氣。

2.緩慢行動

在高原地區活動,一定要儘量緩慢,不要有過大的動作,否則會消耗更多的氧氣。很多人剛上高原,覺得好像沒有什麼反應。但其實,這是因為身體內的氧氣還沒有被消耗完畢。因此,即使是剛上高原時沒有很強的高原反應,也不能掉以輕心。

3.喝酥油茶

在西藏,一定要多喝酥油茶。酥油茶是西藏一種特有的,具有很高熱量的當地特色飲品,它對於緩解高原反應,有很強的作用。來到西藏一定要入鄉隨俗,多喝酥油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補充能量。要知道,在高原地區,人體的體力消耗是非常大的。

4.選好酒店

現在,西藏越來越多的酒店,都開始提供

瀰漫式的氧氣供應。也就是說,整個房間會從通風口裡頭散發氧氣,而不需要單獨吸氧。這樣酒店數量雖然不多,但是也在增加,如果入住這種酒店,晚上睡眠會舒適的多。由於氧氣含量一般在夜間偏少,所以睡眠時是最需要氧氣的。


我是咖橙遊天下,和您分享我在旅途中的見聞,為您帶來旅遊相關的奇聞趣事,讓我們一起,看見更大的世界。非常期待您的關注,並祝願您度過美好的一天!


咖橙遊天下


海拔不超過三千米很少會出現高原反應,峨眉山的金頂海拔有3077米高。雖然說超過了三千米,但也在可控範圍之內,不出現高原反應也很正常。但是西藏的海拔大多超過三千米,會有出現高原反應的幾率。但這一切都不是那麼肯定。



高原反應是否會出現,其實跟人身體有很大的關係,而且不同的人出現高原反應時的現象也都不同。比如說有人的出現高原反應後會感覺很噁心,有的人會感覺很困,還有的人會感覺不餓吃不下飯。



這些不同的感覺都是高原反應的表現,至於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其實跟個人的體質有很大的關係。一個非常宅經常不運動的人,那突然給他換一個生活環境他的身體肯定會出現一些異樣。但一個經常鍛鍊,做運動的人,突然給他換一個環境,那可能他就只是有些不習慣而已。所以,這件事沒辦法一口咬定就是有或者沒有。



不過題主也可以通過自己在峨眉山金頂的表現分析一下。如果說你在峨眉山金頂呆上三四天身上有些不舒服,或者飲食習慣有些異樣,那可能你去西藏就會有高原反應。但如果你在峨眉山金頂什麼感覺都沒有,那你可以嘗試下去西藏,不過也要做好準備,說不定會出現高原反應呢。


旅遊消費視界


常言道“高原欺負身體強壯的人”!因為,青壯年耗氧量大,所以,高原反應也比較大!老年人還有小孩子耗氧量小,上高原反而沒有多大反應…

因此,這跟上沒上過高原沒有直接聯繫,有的人上過很多次高原仍然會有高反,但是上過高原的人知道如何預防和減輕高原反應,比如出發前服用抗高反藥物,途中通過調整呼吸增加氧氣吸入量,實在不行就用氧氣罐等方法…

嚴格的說,一般人到海拔1500米以上旅遊,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頭痛,耳鳴,心跳快,呼吸緊等症狀,只是有的人症狀不明顯或者是很快就消失,高原反應主要因為空氣中氧氣濃度低,導致人的血液中紅細胞運載氧量少,從而引起的大腦缺氧,其次,因為高原溫差變化大,坐車或徒步時又在運動狀態,人體不能適應,多種因素造成…

其實,在植被豐富氧氣充足的地區,既使海拔3000米左右,只要不劇烈運動,大多數人也不會有太大反應,但在3000米以上,很多地方已經是針葉林、灌木叢和草地,這些植物光合作用低,釋放氧氣少,空氣中氧氣含量也就低,所以,高原反應也就相應增大!


神經濤哥


不好說。去西藏的路上最高海拔達5千多米,比峨眉山高了一大截呢。關鍵是西藏那邊的植被沒有峨眉山好,含氧量可能要少點兒。還有,你這次沒高反,不代表你下次不會有高反,這個還要看你的實時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