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能否被取代?

辣家君2933252937


石油不是能否被取代的問題,而是石油資源有限,以現在世界的石油消費量計算,世界的石油儲備量也只夠幾十年消費而已,所以尋找石油替代能源是遲早要做的事情。


龍一歐


我們從石油的形成原因和石油的用途來看看石油能否被取代。

全球學術界在石油形成這一問題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爭議。石油是由幾百萬年前埋於地下的各種動植物屍體,經過“生、儲、蓋、運、保”漫長的地質演化,才能形成。按照這種說法石油是有限的,形成和存儲條件都很苛刻,是不可再生能源。這種石油生成理論被稱為“生物成油理論”,是大部分教科書所闡述的一個觀點,我小時候學到的石油形成原因也是這一種。

另外一種說法是“非生物成油理論”,認石油在特定條件下可由直接由地殼中的碳氫氧元素形成,而存儲的地質條件也不那麼嚴苛(如頁岩氣勘探成功)。因此這種說法認為: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這個問題許多網友都表是很好奇,但是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只有一些科學解釋。

按照目前石油的形成和使用情況,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雖然科學家們在實驗室成功進行了人工合成石油、機油,但是數量極少、造價昂貴,不可能用來進行大範圍的商業應用。石油儲量隨著世界範圍內的開採是越來越少了,按照現在的開採速率,科學家們預測石油將在50年左右枯竭。從石油形成原因來講,我們無法用人造石油替代原油。

再來看看石油的用途。

1、石油都是在油田裡開採出來的,我們稱之為原油,原油經過各種蒸餾提煉才得出我們所使用的汽油、柴油、機油、瀝青等純正用油。從石油的多用途方面,目前沒有一種物質可以替代石油。

2、石油還是一種化工產品。原油裂解後會變成很多基礎原料,比如說乙烯、甲苯之類的,這些基礎原料再進行合成,變成一系列產品。目前我們用的纖維、人造革、塑膠產品、塑料、人造橡膠、塗料、粘合劑等全離不開石油。所以對於石油化工,目前無可替代。

3、石油還可以用來發電。不過電力問題好解決,核電現在技術非常成熟,法國70%的電力是核能發的,毫無問題,而且綠色能源也在慢慢崛起,油電一向都不是主流,一般大家都靠的是煤炭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從發電這一角度來說,石油是可以被取代的。

4、石油作為一種能源和燃料,從能量密度、使用方便,適用場合、運輸容易,成本低廉、儲量豐富方面看,沒有什麼能比得過石油。新能源汽車可謂時下話題的焦點,不過現在最好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也只有汽油的 1 / 80 。但是隨著新能源的高速發展,電能、氫能、核能、天然氣能等這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逐漸崛起,是可以取代石油的。終有一天我們的石油會開採枯竭,這些新能源就是石油的替代品。

我上面總結地可能不全,請大家不要見怪。

綜合上面所說的,我認為石油是可以被取代的,而且也必須被取代。終有一天我們要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來取代石油,石油的替代能源的發展勢在必行。


老黃帶你看世界


  能源一直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支柱。 如今,隨著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迭代,如何競爭新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 而且,“鈷”無疑是許多新能源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它有可能取代石油成為下一個商品大王。

  鈷是製造新電池(如三元電池)的必要金屬原料。 它被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航空精密設備等領域。 在全球鈷消費構成中,電池材料所佔比例最高,佔近60%。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炸性增長,全球對鈷的需求將增加,全球範圍內對鈷供應鏈的競爭也在展開。

  這場比賽的戰場是DRC。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2016年,全球探明的陸上鈷資源儲量約為710萬噸,而剛果的儲量為340萬噸,佔全球鈷儲量的48%。 剛果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鈷。 生產國。 為了以低價獲得鈷原料並分配採礦資源,來自各個國家的公司紛紛來到剛果金公司購買礦物或簽訂長期訂購協議。 各國在爭奪鈷資源,因為在可預見的將來,更大的儲備意味著更大的定價能力。

  儘管中國擁有巨大的稀土儲量,但鈷儲量僅佔世界總儲量的1.11%。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在剛果資源爭奪戰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94%的產品出口到中國的冶煉廠。

  中國公司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是因為他們對行業前景具有明確的判斷力,並擁有先發優勢。 早在2008年,中國就意識到了儲量的重要性,並開始獲取海外礦產。 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低迷,海外礦業公司的市值急劇下跌,資本鏈斷裂,迫切需要海外投資,這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潛入海外。

  近年來,中國在安排海外礦產資源方面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其技能也越來越強。 2018年5月9日,洛陽鉬業以人民幣172億元收購了剛果金銅銅礦Tenke。 就儲量和產能而言,該礦山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鈷礦之一,其儲量和礦石品位最高。 隨著礦產資源控制的增加,國內企業鈷原料的供應不再是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半中,鈷的價格急劇上漲。 觸發鈷市場的核心因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將來,由於礦山的有限增加和需求的激增,對於中國公司來說,確保他們能夠提前提供足夠的供應並通過長期合作穩定鈷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利益。 未來,以鈷為重要原料的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產能將增長三倍,已經部署在鈷資源生態鏈中的企業將獲得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


西域小夥講科學


石油能否被取代,我想是肯定被取代的。

我是一名石化行業的工人,覺得被取代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石油消耗遠比原油生成快的多,石油消耗僅僅是一個物理化學的變化,現代工業很快將其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者我們日常生活,工作所需。而石油生成需要苛刻的地質條件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

2:隨著原油價格的攀升,個別國家沒有或缺少石油礦藏導致物流費用成本增高,所以石化行業利益正在變小,加上國家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這種高耗能,高汙染的行業將被慢慢取代,進而淘汰,進而導致石油產出減少。

3:隨著人造太陽,氫能源,核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們更加傾向使用這種無汙染的能源。

4:因為電池具有儲存電能的性質,並且可以移動,所以導致現在很多高校都在研發性能更加優良的電池,很多企業都在大力生產製造電池的原料,比如炭黑,電池添加劑等。國家也積極鼓勵新能源的使用,現在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都很高,充電站也慢慢建立起來了,充電速度也很快,甚至可以直接換電池,

綜上所述,我認為石油被取代是肯定的!


匠曼


目前石油無法被替代。

1.可再生能源造價高昂

2.社會的能源轉換是一項長期進程,可再生能源若真能做到比碳氫化合物便宜很多,那或許我們還可以對它將來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有較大比重保持樂觀。但即便如此,我們的能源結構發生整體變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3.碳氫化合物的強大優勢,若要論能量密度、使用方便,適用場合、運輸容易,成本低廉、儲量豐富,沒有什麼能比得過石油。


春藍花開


石油是遠古時代地球中的碳氫化合物凝聚而成,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知地層尚存約3000億噸的石油埋藏量,能實際開採量約2000億噸,這些石油僅供人類使用100多年,因此石油終將枯竭。

目前人類尚沒有發現和發明能取代石油的新能源,即使使用煤炭提煉燃油也不能持久,因為煤炭也僅能供人類使用幾百年,現在人類在攻克核聚變能源工程,核聚變是利用氫的同位素進行核聚變產生數千萬度的高溫用於發電,而氫的同位素‘氚,氘’來源於海洋儲量豐富足夠人類使用,因此核聚變如果試製成功將徹底解決了人類的能源問題,然而全世界已在核聚變工程上投入數千億美元而核聚變點火最高只維持了幾分鐘離真正的實行連續穩定的商業發電還非常遙遠,也可能永遠實現不了這個人類最美好的夢想。

人類從煤炭到石油進行的兩次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也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即使將來所有的能源都枯竭了人類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我相信人類的智慧,相信人類會有更好的明天!


棲雁林


石油被取代是必然的,但是這個變化的出現時間卻是被人類掌控的。

一方面取決於基礎科學研究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的進步

而另一方面取決於資本的博弈,在當今全球市場都以石油為基礎的現實下,新能源的出現會帶來對對之前經濟體系巨大的衝擊,資本家們會放棄現有的完善的利益回報體系,並且花費巨資創建新體系嗎?


buskin寫科普


目前來說,很困難。

第一,石油的提取和使用已經得到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它的配套設施和相關運營等一系列設施已經完善。所以,一改全改,需要付出的代價和精力是無比巨大的。

第二,石油也是一個龐大的商業體系,涉及到太多的利益層面。就好像中東地區,石油是舉國之產業,是支撐著整個國民經濟,而且,我們知道石油基本上是壟斷的。所以,在還未找到完美的替代品之前,利益是很難被取代的。

第三,石油雖然並非清潔能源,但人類已經依賴它許多年。如今,尋找替代能源的目標有且真實可行,的的確確存在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開採起來的難度大,投入大,而且像之前說到的,一改全改,這個研發再投入,到最後市場需要走過漫長的一段路,當然還更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商業化的認證。所以,想取而代之,路很長。


一生緣樂


下面的回答,是一位石油人的個人觀點:


石油會被其它新能源所取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a100014d3031e5205a\

潤滑油服務京城


石油被取代那是必然的!隨著能源技術的發展,目前能源來源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有太陽能、核能、風能等等。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這是我們的共識,而且估計在100年後就會被開採用盡。所以,人類一直沒有放棄尋求可再生資源。從目前來看,核能和太陽能都是非常好的替代品,可是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但肯定是指日可待。這也是現在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無人駕駛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