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係決定了中國樓市的長期走向


兩年多的樓市調控不見絲毫鬆動,對高房價的聲討源源不絕。

市場聲音越多,人們越無法理解市場的真實狀況。

特別是最近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一番激烈致辭傳出之後,沒買房的人彷彿看到了希望,而已經上了樓市這趟車的人更是開始惶惶不安。

就連心智堅定的本人,有時候也一陣恍惚,會不會真的沒人願意買房了?被鎖樓市的人是不是再也沒機會套現了?

隨後猛的一激靈,簡直瞎想!

事物的運轉是由最根本的內在邏輯驅動,儘管暫時受到表面風吹浪打的影響,也不會偏離其主線。

而市場最根本的邏輯是什麼?就是供需關係。

供求關係決定了中國樓市的長期走向


01

需求

中國樓市還有著數不勝數的居住需求待滿足,中國的樓市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接盤”的!

6月13日,也就是昨天,58同城、安居客發佈《2019高校畢業生就業居住報告》顯示:

通過對15大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2019屆畢業生調查,95%的受訪者表示有明確的購房計劃,九成受訪者希望在35歲之前購房。68.3%的受訪者希望依靠父母支持完成職業規劃。

今年樓市利空不斷,多方聲討,但也阻擋不了趨之若鶩的購房意向。

新一年的應屆畢業生將成為未來幾年,十幾年之後的購房主力軍。

激情滿滿的應屆畢業生數量龐大,但還有更加龐大的購房群體。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公佈了今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將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城鎮化進程,永遠是樓市發展最強力的保障。在城市化進程結束之前,任何唱衰樓市的聲音都是瞎談。

供求關係決定了中國樓市的長期走向


不信大可期待一年後、兩年後甚至10年後,中國的樓市走向。

還有那人口出生率下降說事的,那這裡就再浪費筆墨解釋一下:

看到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消息,有人就過度解讀,甚至將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響強加到今年的樓市,預測樓市徹底涼涼。

其實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人口出生率不能代表人口絕對值。就像經濟增速,今年全世界經濟增速下調,就說明經濟在倒退嗎?

不是,只能說增長減緩了。人口也是如此,儘管人口出生率有下降,但是中國2018年的新增人口仍然達到了530萬人。

假如出生率持續下降,全國人口由增加轉為減少,那對樓市才是非常糟糕的消息。

但是,即使如此,那可能也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反映到樓市上來,畢竟新出生人口本身就是不具備購房能力的。

“長期看人口”,長期究竟有多長,那是看你的計算對象的。我們計算一個城市人口流動對樓市的影響,可能“長期”是代表五年六年。

但是從全國來看,“長期”可能就是五十年,六十年。所以與其關注全國人口出生率下降,不如關注哪個城市人口流出了,哪個城市人才引進政策更誘人。

供求關係決定了中國樓市的長期走向


02

供給

樓市的供給打不破一條最基本的限制:土地是有限的。

限量的優衣庫&KAWS聯名款遭瘋搶,稀缺的貴金屬、石油等資源被各國爭奪,稀缺的土地更是被房企們拍出天價。

不論政府如何控制土地價格,我們也要明白,低價不等於高量。土地供給有限,房屋供給就有限。

供給有限的情況下,不論政策怎麼打壓,市場也是偏向於賣方的。

為什麼市場不景氣,地價已經無限接近甚至高於房價了,但開發商還是瘋狂拿地?

因為現在拿不到,隨著融資越加困難,以後可能也拿不到。因為他們明白,供給有限的情況下,需求者是願意為高價格買單的。

特別是現在房企融資困難,拿地難度增加,供給只減不增,房價反而上漲。

政府說要控制房價上漲,實際上更偏向在控制資金流向房地產。

前者更有利與普通百姓,後者更有利於社會發展。

住房需求大,供給有限,所以價格永遠不會考慮買房感受。

供求關係決定了中國樓市的長期走向


03

建議

市場供需給了我們樓市長期穩定且向好的定心丸。但是不可否認,房價漲幅降了。

政府希望居民購房嗎?

當然希望,但政府又怕高風險,又怕投機炒房將樓市推向瘋狂,所以必須控制房價漲幅。

但政府需要居民購房,那麼在保證房價漲幅跑過通脹的條件下,在滿足僅僅以保值為目的,滿足剛需購房群體的樓市收益的條件下,必須對樓市投資者有一定的誘惑力。

這個誘惑力就是樓市新的投資機會,也就是房屋出租收益。

“租售並舉”及“租售同權”的提出讓房屋租賃市場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各大開發商紛紛佈局房屋租賃市場,房屋租金接連上漲。

房價的升值收益加上租金收益,跑贏通脹跑贏M2增速並不困難。

所以投資性房產,完全可以從租金收益率這方面去考慮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