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評價一個孩子學習的好壞,幾年級能真正能分辨出來?

胖胖康我的小寶貝


第一種情況:

有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已經嶄露頭角,表現出對學習極大的興趣,很強的學習能力,成績優異,引人注目,而且能夠持續到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學。這種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連貫性。這種學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霸”類型的學生。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兩類學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中等生和後進生。他們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成績平平淡淡,或者成績較差,讓老師著急頭疼。即便到中學,甚至大學都不好不壞,始終原地踏步,徘徊不前,難有起色。

第二種情況:

相當比例的學生,成績具有很大的變化,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成績名列前茅,但是進了初中、高中以後成績平平,後繼乏力。相反,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成績並不突出,甚至是老師和同學眼裡的差生,但是到了中學、大學以後,反而成了後起之秀,逆襲反超。這其間可能和學生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目標是否明確,以及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優質的學校教育資源都有密切的關係。

第三種情況:

還有少量的學生,學習成績的發展趨勢更難以判斷,具有很大的波動性,中間好與壞交替出現,反覆無常,波動明顯,不是一種穩定的狀態。而這種現象可能更多的是受到自身性格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影響,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學校老師教育方式、教學水平的影響,等等,是內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情況相對複雜,應結合具體的案例來分析對待。

針對你提出的問題,確實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簡單分析了以上幾種情況,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參考。


王老師教語文


我不是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我是一個家長。

我來分享一下我孩子學習的情況,三年級之前的孩子用不用功,他的成績都會在99分,100分這樣,三到四年級,他的分數會是在96~99之間徘徊,這種情況是家長不管孩子自己搞定的事情。到了五年級,孩子的成績可以在82~99之間來回徘徊,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你要開始管教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把成績穩定在97分以上,如果在五年級下了一個階梯的話,很難趕上。

在若干年前,我們同事請一個老校長吃飯,一個退了休的很有名望的中學校長,那些已婚婦女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讀書情況,老頭從頭到尾都不怎麼聊,後來說了一句話,初二基本結束戰鬥。那會兒不懂,現在想起來也差不多是這個理兒。因為初二決定初三,初三決定了你能不能上一個優質的高中,你上了一個優質的高中,你才能考上一個心儀的大學。

我說的都是大概率事件,小概率的意外經常可以聽到見到,但比例太小,孩子的鬥心哪那麼容易勾起來。

互勉之


小小團長


我是一個初中教師。基於我的經驗,小學的成績大多以鼓勵為主,學生的成績都差不多,分辨性不大。到了初中,至少我們這裡就很真實了,成績,綜合素質等。初一需要適應初中生活,所以我認為初二的成績就可以分辨出來了。

希望我的見解對你有所幫助!


靜思2019


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大腦發育都有所不同,我們國家是九年義務教育制,這裡有兩次決定孩子知識命運的考試,一次中考,一次高考,從我個人經歷來講,小學五六年級比較重要,因為初中課程和小學課程有質的變化,這個階段要培養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興趣與能力,初中以後新的課程理化和幾何對於孩子來講都是新穎的,接受好了,把基礎打好,初三就可以一飛沖天,到了高中那就是一刻不能停閒了,因為我們大多數孩子都不是天才,中考可能你競爭的是你們縣區的同齡人,你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能很優秀,但高考可是和全國的同齡人競爭,那就盡最大努力看看自己到底能考上什麼樣大學吧


沒用的小曼巴


評價一個孩子的學習好壞,不能簡單的說從哪個年級真正分辨出來。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看能否把握好幾個關鍵節點,才是孩子能否學習好的關鍵。

第一個關鍵節點是,初入小學的第一年,也就是一年級。此時對剛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時間上,學習方法上,作業上,都是陌生的,這是家長一定多付出一點耐心和關愛,課程上別拉下,讓孩子充滿自信,陪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為整個求學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關鍵節點是,三年級。因為這時,孩子的課程一下加了好幾門課,有英語課的加入,還開始寫作文了,要讓孩子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是初中一年級。好多學生,小學成績很好,升上初中成績就下來了。相反,有的孩子小學階段成績平平,升到初中反倒學習越來越好,這最主要的是小學和初中,學習方法和課程有了很大的不同,家長和老師要及時引導孩子,意識到並重視這點。

到了高中階段,這時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基本行了。所以波動不會太大。

家長和老師如果注意這幾個關鍵節點,孩子學習好不是個難事!


小果子媽媽


單獨就成績而言的話,小學三四年級就是一個檻。因為那時候數學基本上沒老本可吃,許多思維拓展的題家長也不太懂了。而語文呢開始了閱讀和作文的比拼。加上還有了英語學科的加入分走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我們這裡是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其實要讓孩子學習好,首先要養成好的習慣,從兒時就該開始培養,但是雨許多家長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李氏荷荷


你說的那個成績好壞總要有個分數界限吧,不及格肯定是不好,80多分也不算好的,有的孩子四五年級在班上中等,到了六年級就成了中上等,孩子學習最主要家長要配合好老師,按照老師的要求嚴格完成作業一般都不會太差,但是小學不能代表初中,小學平時80多分的孩子只要你和老師配合好有部分孩子會逆襲成為尖子生,所以說教育是要慢慢來的,不要急在一時。


凡塵中一縷陽光


常言道,三歲看長,五歲看學。言外之意,人的成長與認知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無論孩子具體年齡,一般作橫向比較。一看“習慣”。生活有規律,與家庭生活節奏合拍,少衝突。二看興趣。有比較穩定的興趣愛好。三看注意力。做事細心專注,且不失機靈。四看思維。主要看說話做事的條理性與合理性性。最後看想象力。聽從而不服從,敢於說出反對意見。補充說明一點:大人們經常關注記憶力,尤其是考試分數。當前多數考試的分數偏向記憶力考察。因為容易“評分”。說回“高分低能”現象,大家就能發現其中的弊端。我是老教師,經常與青年教師說,讓學生考高分是教師的最初級水平。讓每個學生永不出現低分,才是高級水平。這就是因材施教,全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思維品質與想象力的培養才是重中之重。授人以漁嘛!僅供參考。


尼采之光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身心發展是不一樣的。根據皮亞傑的發展理論,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階段性和個別差異性。因此,評價一個孩子學習的好壞,沒有具體的哪個年級,而是因人而異的。

男生和女生在這方面也有差異,還有的與家庭教育環境也有關係。

但規律還是有的,多數正常情況下。小學階段,三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因為此時他們的學習內容有很大的變化,語文開始有作文課了,數學也有三位數乘法等一些較難的題目了。這個時期孩子把學習內容掌握好了,後面學習就會輕鬆許多。

初中學習階段,初二是個分水嶺。到了初中,孩子的學習科目增多了,壓力也自然加大了,而且這時的孩子思想正處於濛濛懵懵時期,這時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關注,密切配合,瞭解孩子的想法和習慣的形成,進行正確引導,如果家長稍微有點放鬆,孩子就會滑坡,走向極端。

總之,孩子學習的好壞,在小學三、四年級,初中二、三年級,是關鍵時間,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孩子有什麼想法,孩子的朋友圈,孩子的習慣都是重點部分,只有瞭解清楚,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孩子的學習不會差的。





編外人員


這是一個父母教育結果性導向的問題,能夠感覺到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殷切期盼。但是孩子的優秀不能以這種目的性的認識做主觀的時間性判斷,換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學習思維的節奏快慢和天性都迥然不同,後天父母家庭給到孩子的三觀教育也不一樣,這也就造成了中國教育體制內的教育要求裡的孩子們的完成度和層次區別很大,那怎麼來更好的銜接呢?我想提點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切身體會。

首先作為當下有孩子教育焦慮的父母年齡層大都是70後80後甚至可以到90後,之所以焦慮因為社會本身給我們的挑戰和壓力就很大 ,生活的重擔讓我們深知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那自然作為父母的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來自社會和學校家長圈⭕️的各種孩子教育投資信息生態的影響,盲目跟從又無所適從,真心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

其次在上面的基礎上我反思了我自己的學習生涯,放下了家長的包袱,很慎重的把教育體制下的學習目標做了分解,例如小學的學習目標一二三年級是生字詞外語啟蒙,四五六是課程的深入特別是語文閱讀,孩子作文的三觀形成,高年段的奧數,外語的進階就很重要。我問我自己當初是怎麼學的,很好嗎?未必!知道怎麼學嗎?知道!怎麼沒學好?瞎想去了唄!瞎玩去了唄!

最終我給自己的小學生涯做了個總結,雖有純粹童真玩世不恭帶來的歡愉,但沒有腳踏實地!沒有真真正正的少年青春的吶喊!一切都那麼虛幻那麼不真實!

基於此我就不會跟自己小孩用父母的口吻說你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而是和她一起校對學習的困惑,用當時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她一起學習,小孩有不專注的時候頹喪的時候,自己要把學習當自己的事做得比小孩還上心,這樣小孩就會有個參照物,不需要雞湯不需要盲目的課外輔導。學習習慣不自覺中就變好了!這過程對低年段的小孩子尤為適用,當然這裡有個前提不是幫小孩做功課而是時常幫到小孩譬如英語單詞背誦,課文的朗讀的參與,課堂的筆記好不好怎麼做更高效些等等!這樣小孩會感覺到有依靠,不會感覺一個人面對世界的孤獨和無措!成績固然重要,學習習慣才更重要!

我在堅持,而且慢慢卸下讓孩子自主學習而且越來越輕鬆!因為小孩現在做的作為父親的我自愧不如!我勇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但爸爸會努力做得更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倘若父母都能如此就不需要幾年級分辨學習的好壞了!不是嗎?言辭不能盡意,將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