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人,“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家,是這世間最溫暖的地方。

對於重慶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渝恩動車隊的101名動車司機和7名管理人員來說,渝恩動車隊就是家。

戰疫路上,這“一家人”用堅守和真情,展現著溫暖而堅定力量。

108人,“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沒有一個人退縮


新冠疫情襲來,全國都按下了“暫停鍵”,但鐵路大動脈不能停!駕駛動車、列車的司機更不能停!

渝恩車隊的任務就是與來自武漢局的動車跑“接力”、保暢通,實現“職工零感染、安全零事故”壓力不言而喻。

戰疫之初,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緊缺,成為大家最擔憂的事情。

重慶機務段拿出庫存的全部口罩、酒精、消毒粉,優先配發給渝恩動車隊。同時爭取各方支持、發動各方力量,抓緊調配、採購防疫物資。

車隊管理人員蘇明龍連夜奔跑於各個藥店,購買到4箱消毒液送到派班室。

一邊做著大家的思想工作,一邊想方設法採購防疫物資,溫暖無處不在。

在恩施辦理值乘交接、在恩施機車公寓集中食宿等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各級管理人員多次來到恩施公寓,協調解決了所有大家擔心的問題。

除夕當天,車隊黨支部書記袁宏住進了恩施機車公寓,陪伴在戰疫一線的家人身邊。

為了把更多的口罩留給動車司機,袁宏在做好自身防護之時,口罩省了又省。

一言一行都溫暖著整個大家庭。工作群內,感謝、感動、克服、共進退等言詞比比皆是。

就這樣,這一家子人就開始各顯神通,相互幫襯著。

隨著調撥、採購的口罩、消毒液等陸續到位,渝恩車隊的防控需求得到了有力地保障。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疫情集中爆發,不管心裡多害怕、多擔憂,這家子人沒有一個人因此退縮,他們逆行的身影格外挺拔。

108人,“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不給單位添麻煩


降低給父母、妻子、孩子帶來感染風險,也是這一家人最擔憂的問題。

此刻,自己的小家對於他們來說,是那麼思念,卻又那麼躊躇。

“你不能去住單位,特殊時期,不能給單位添麻煩。”妻子的“嚴厲斥責”,給了共產黨員、動車司機閔春俊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妻子帶著孩子回到了父母家,把房子騰了出來。

“如果交路排不開的話,就安排給我。”閔春俊沒有了後顧之憂,在萬家團圓的春節期間給車隊書記袁宏發出了這條信息。

由於每天進出湖北的原因,租房也幾乎變成了不可能。車隊108名人的家屬幾乎作出了同樣的選擇。

實在不具備條件的,他們都會把自己單獨“密封”在一個房間內。

而這之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戰”。

黨員動車司機鍾靈毓每天只能通過視頻與妻子、女兒相互加油打氣。

“我們等你回家!爸爸加油!”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特意給爸爸畫了一幅畫,使得鍾靈毓在“逆行”路上變得更有力量。

怕嗎?誰不怕!上嗎?必須上!這種力量就叫“我是黨員,我先上!”

在疫情面前始終堅守崗位,衝鋒在前,做出表率……成為全體黨員共同的主題實踐。

6名居家醫學觀察的職工解除隔離後,又迅速回到了工作崗位,亦或是做好待令準備。

這個時候,擔憂帶來的情緒已全部化為前行的動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沒有一個“局外人”,更沒有一個“旁觀者”,渝恩車隊這一家人顧全大局,守護安全,用行動向戰勝疫情喊出了“最強音”。

108人,“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一個都不能倒下


疫情讓動車司機鄭曉斌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一家人的力量。

大年初三凌晨,他突發呼吸道感染被送往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被初步診斷為疑似病例。而前一天,他剛剛從恩施值乘歸來。

暈倒4次、呼吸困難、渾身發抖等症狀併發的他,把最重要的人和事託付給了這個大家庭。

遠在老家的妻子李恩惠得知此事,內心幾乎崩潰。車間、車隊幹部一直與鄭曉斌妻子保持聯繫,安慰、傾聽,像家人一樣。

車間、車隊各級管理人員還有同事們紛紛給鄭曉斌打電話,疏導心理、緩解壓力。

住在臨近小區的同事林風可,做好防護後進入鄭曉斌家中,取出衣物和洗漱用品送到醫院。

大家根據是否與鄭曉斌接觸進行排查後,紛紛自薦,38名動車司機臨時組建成應急預備隊。

從病發到出檢測結果、排除感染,30多個小時的煎熬等待,這家人始終陪在鄭曉斌“身邊”。

醫院建議鄭曉斌回家隔離14天。林風可、梁朝海等同事輪流把飯菜送到他家門口。

“一個都能不能倒下!”林風可、梁朝海說。

“等我回來,我不能掉隊。”鄭曉斌心裡始終“惦記”著大家。

武漢局動車司機告急,鄭曉斌和同事們做出了同樣選擇,報名請戰支援武漢!

患難見真情,在防疫阻擊戰中,這句話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也讓渝恩車隊108名成員感受到了彼此滿滿的關心。一起經歷風雨的這家子人,相信未來會倍加珍惜這份真摯的“親情”。


疫情發生以來,渝恩車隊全體人員迎難而上,不畏懼、不退縮,盡職盡責,勇當“逆行者”,據統計,1月20日至2月20日,他們累計安全值乘進出湖北境內動車近1400列,為早日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執著堅守、無悔付出。這不僅體現著火車司機忠誠敬業、無私奉獻的使命追求,更展現出一種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付世坤 徐中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