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有些90後閒在家裡,“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他們以後的出路在哪?

覺醒未完成


現在農村父母對待90後的態度比對待我們80後的態度要好很多很多,特別是一代趕著一代,時代的不同,人的觀念也不一樣,並不是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雖然是“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懶惰。相反,他們是一群思想超前,意識超前,觀念超前的新青年!

退一步講,閒在家中的90後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是“閒著的”,以我身邊的兩個例子為證。



第一位:放棄城市工作,宅在農村家中做淘寶客


我身邊有一位小夥伴,雖然我和她屬於不同年代的人(我是80後,她是90後),但是時有接觸聊過天。原本在城市裡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如今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做淘寶客。她告訴我每天看似不出門,其實一直在家中工作。生活在農村,人家的工作已經跟上了城市裡的節奏。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電腦,查看前一晚的收入情況,瞭解群裡小夥伴的需求。除此之外,她有自己的線上團隊,每天要給他們佈置任務,安排工作等等。

早晨簡單吃點,又投入到工作中,趁著有天中午的時候,我看過她的後臺收入,曾經有一天入賬3000多塊錢,也是我羨慕不已的事情。

不瞭解她的人會以為女孩子家不早早嫁人,整天悶在家裡,好吃懶做的,父母捕魚都不帶搭把手的(幫忙),以後怎麼找婆家······等等!

俗話說人言可畏,但這一切對於一個出身農村家庭的女孩來說只能把苦水嚥進肚子裡。“自己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我自己知道就行,何必逢人就說,他們與我何干呢?”。

也是哈!其實像她這樣的女孩真不少,比如我們熟悉的鄉村小喬,也是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從17年開始做今日頭條三農領域的視頻創作者,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關注她的,一直到現在,頭條號雖然換了,但是換完之後又把她關注了,因為她身上有種力量在告訴我她不簡單!

其實,她們的“閒”正是她們的工作,我們不理解不代表她們不辛苦!



第二位:做網絡直播助賣家鄉特產

這位做網絡直播的兄弟確切地說是90末,他是98年出生的,父母養了一棚蛋鴨,不是我們常吃的普通鴨蛋,他家的鴨蛋是紅心的,鴨子專門吃湖裡的小魚小蝦長大的,所以產蛋量不高,就是質量好。

以前都是賣給附近的村民,誰家有走親戚的需要就給他父母打電話,送貨上門。但是有個問題:萬一需要的人少,蛋又不能久放,所以賣不出的他們自家就醃製,往往醃製的放久了會太鹹,所以他就想著幫父母在網上賣。

跟那個女孩一樣,在家裡扯了網,開起了店鋪。起初並不是多麼好,後來趕上直播的風口,人長得帥氣,再加上能說會道,很快俘獲了一大批粉絲。如今他不僅賣鴨蛋,而且賣荷葉茶,家鄉微山湖酒等等。


漁公子覺得一個人不管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我們的眼中不是沒有家務活,而是我們做了什麼外人並不知道。或許在外人看來是懶惰了,不務正業,其實生活在這個時代每天,每時每分,甚至每秒都在變化,父母那代人的思維,生產方式值得肯定,但是不代表我們喜歡。

有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正如題主所問,未來他們(90後)的出路就在他們自己的手裡!最後送給所有人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依湖而居,借文為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開你心中的迷惑,有什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看到後第一時間答覆您!


漁公子


我是五零後老農,也談談年輕人不願種地的原因:

一是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絕大部分年輕人都進城買房或者租房住了,農村常駐人口越來越少。

二是農村學校的合班並校,一個鄉鎮合併為一處中學,一兩處小學,年輕父母要隨孩子讀書,只有為孩子的教育著想在城鎮買房。

三是農村醫療條件差,為方便孩子和年邁父母看病,很多年青人及全家已遠離農村進城。

四是種地不如外出打工掙錢,一畝地一年的收成還沒有一週的打工收入高,導致年輕人不願種地,年齡大的也不願靠種地養家。

五是農村年輕人已不是幾十年前的模樣,他們已成為城市的主要建設者和主力軍,根本沒有種地的意識和經營。

六是經濟社會攀比成風,炒房致富炒房發家,農村人也不例外,你進城我也進城,你買了一套房我就借貸也要買兩套房,致使年輕人為了面子也不願再想學種地。

七是獨生政策的緣故,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父母都不願再讓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累,已從根本上缺失去農村種地的意識。

……


廣告衫文化衫老於


如果這些90後自己不主動,他們將沒有“出路”。

我自己就是個農村90後,所以深知農村孩子的“路”有多窄。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你要好好讀書,不然就只能回家種田了。確實,當時的農村,除了考上大學這條出路,就只能在家種田,或者到城市工廠或者建築工地務工。但是工廠和建築工地一般不招超過45歲的人,所以最後就只剩下種田這條路子。在那時,種田既不能賺錢,也非常辛苦。農民父母都想自家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渴望孩子讀書改變命運。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進行鄉村振興,農村有了不小的改變。就以我村為例吧,村民現在可以貸款發展產業了,村民種的臍橙賣的上價了,80%以上的村民自建了樓房,50%以上的家庭買了車,和以前相比,可以說是變化巨大。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壞的一面,那就是更多的人“啃老”了,像這些閒在家裡的90後,就是典型。他們沒有經歷父輩的苦,沒有生存艱難的逼迫感。高薪的工作做不了,低薪的不願意做。就心安理得的閒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這樣的人你能對他有什麼指望?

當然,這些人其實也有“出路”,關鍵是需要他們思想,自己主動起來。比如,現在的特色種養、休閒農莊、農村電商,甚至三農自媒體,只要他們去學習實踐,再結合當地的特色,總有一個適合他們。問題是他們願不願意去嘗試,如果抱著“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這種消極心態的話,那就沒辦法了,等到他們的父母老去,這些人最終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互相交流哈!


小秋的鄉村日記


我是“農村戶口就是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現在農村有些90後閒在家裡,“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他們以後的出路在哪?

現在讀大四,身邊很多人都選擇了考研這條路,可能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想進一步的提升學歷,另一種就是現在不想工作,畢業了也不知道幹什麼,就選擇了考研。其實這條路也不錯,考上了值得鼓勵,考不上相信也會考慮清楚出去上班


但是也有就是畢業躺在家裡的。說說自己的朋友吧,他就是這樣。

我倆是一年上的專科,我在鄭州,他在一個地級市。實習的時候,我在上海,他在安徽,那年過年前,他就實習結束回家了,我依然還在。但是過完年學校都沒課了,都是在外面工作。我二月底結束實習就回學習,開始複習專升本考試了,他依然還在家。我專升本考完試,錄取結果都出來了,他還在家。等我新學校開學,放寒假了,他還在家。我真的不知道他這一年是怎麼在家呆的住的。

我並不是說,我自己有多努力或者怎麼樣,而是覺得他不應該這樣荒廢了一年,在家‘躺屍’。

還有一個就是,我一個堂姐,畢業了出去工作了一段時間,覺得工資不高,從七月份一直就開始在家複習公務員考試。不知道她這樣的選擇是為了逃避什麼,還是覺得公務員很好。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不應該這樣的自暴自棄。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地去積累經驗,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閱歷。不管工作的好與不好,自己首先要堅持一段時間。

說實話,如果自己真的乾的不開心的時候,那就換一個吧。

對於那些“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的90後,可能他們有自己想法吧,作為一個外人也都不好評說什麼,但是在農村,在絕大多數,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廢物”,成為一些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農村的小孩兒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城鄉生活節奏的步伐加快了許多,特別是在咱廣大的農村,中老人思想壓力都很大,因為農民沒有固定收入,僅靠種地解決不了溫飽,所以青年人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即就是

<strong>

緊跟形勢跑步行動著,經濟收入就會落在了別人後面,找不別對象,成不了家,怎麼會有閒在家裡“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的現象呢?農村確實有懶漢,那是極個別的,不是神經上有病,就是長像醜陋,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生活,就不奮鬥,靠吃低保過日子。

我村地處川區,離鄉鎮集市不到1公里,人口1000左右,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目前90後的青少年佔7%左右,他們大部分一年都處出打工,年中間很少回家與家裡人團聚,經過拼搏,村裡大部土木結構的房子挽成了磚房,樓房、別墅,有的在省城買了樓房,有的縣城和天水市買了樓房,也有的在外省的城市買了樓房,還有兩戶在首都北京買了樓房。

每逢過春節時,轎車在村委員會廣場就停滿了,現在村莊的道路已硬化好幾年了,村民吃著自來水,村裡有超市,有專賣生活用品的,有專門搞環境衛生的農民,村容村貌衛生狀況良好。

不僅我村是這樣,我村周圍的幾個村子也是這種變化,而且有幾個村子的變化比我村還強,可是這些變化都是農村青年人和父母親共同奮鬥的成果。

當然在農村懶得不行動的青年人是有的,我村和我周圍的幾個村子,人口加起來也就是5000左右,真正90後的懶漢不到5個,其中有三個是神經病,已經不可救藥了,有兩個是80後,由於在校不好好讀書,在社會上耍無賴,任何工作都不幹,在家沒有作為,父母也管制不了,成為了人渣。

除此之外,其他90後的年輕人還是好樣的,要不哪能有今天這樣的變化,緊跟形勢跑著,找不下對象,成不了家,再在家睡懶覺,就真的一生完了。


用戶自知自愛WWW


農村00後都開始買房有車了,父輩們拼了命地大包大攬,農村90後閒在家裡,餓死不種地,渴死不挖井,大家不用驚慌,高投入,高風險,懇定有高收入才更有挑戰意義,教科書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得給他們消化理解的機會,世上哪裡會有一帆風順的事等著我們一成不變地傳承延續?

不是嗎,當初60後讀書交白卷,大搞鍊鋼鐵,甚至把吃飯鍋都搞成了階級鬥爭,農村廣闊田野,不照樣繼續在生產,繼續在繁yαn,忋人猶天不如任其自然。

90後很優秀,他們成長在網絡時代,一部手機,一臺電腦,涵蓋生活點點滴滴,覆蓋世界角角落落,手機教會他們認識生活,電腦引領他們包容更多的合理和不合理,不等式方程農民無法理解他們所思所想。

90後是在父母溫泉里長大的孩子,他們不知道缺吃少穿是啥滋味,就算回到農村,對種地的爺爺奶奶,他們切深的體會是辛苦兩個字,他們除了嘆息,更多是不理解。

是的,90後結婚成家了,生活總是酸甜苦辣慢慢讓你經歷,90後都有文化,比父輩強,知識改變命運,如果農村種地收益沒有改變,90後立足城市,有壓力就有動力,他們年輕,朝氣蓬勃,他們追求的是創造價值,而不是默默付出。

農民利益地位價值,種了一輩子地,解釋不清楚。


開心151933790


朋友們,下午好。很高興在此回答問題,個人意見請您見解。農村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近幾年農村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伴隨著網購的發展,網絡的發達推進了農村的進步。一些有知識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創業。特別是9O後的年輕人,投入到農村的創業大軍中。利用網絡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所長,伴隨著國家的政策。提倡青山綠水,農村的農家樂,民宿的新行行業興起。走到農村,一處處興向榮的場景,隨處可見。農村的生活富裕了,生活有了多資多彩。農民晚間在村廣場跳起了舞,那張張滿臉的笑容,彷彿一朵盛開的鮮花🌸。在我們村中,9O後青年更加努力。他們有明確的生活方向,為家人分享,共同程擔家務。就說我的侄子吧,他每天5點多就和我一起去拍視頻,8點去市裡上班。他在做客服工作的,他的人品,深變我們家的喜愛。客服服務員的工作精神是一級棒的。如,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類似青年在我們村幾乎沒有。也許是環境改變人生吧,壞人在好人群中也會變好。現在的9O後以成為網絡的達人,帶動我們村的發展。農產品可以買到全國各地,為我們的青年人加油,喝彩吧。好了,在此我<因夢而飛〉祝福大家天天好心情,心想事成。再見。


因夢而飛628


“餓死不種田,渴死不挖井”這個問題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坐享其成、好吃懶做。

這部分年輕人,年紀輕輕外出打工怕舟車勞頓,社會險惡;在家務農怕髒嫌累,扛不起鋤頭,無論讓他們做什麼,都可以給你擺出一副有道理的說辭。比起勞動的辛苦,他們“心安理得”選擇在家啃老。在他們眼裡,世界是黑暗的,社會對他們不公,所有人都對不起他們,他們的懶惰都是出於“無奈”。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怕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雖然心中不滿他們天天在家混日子,但大多仍選擇隱忍或者委婉表達。

二、獨樹一幟,另闢蹊徑。

這部分年輕人,往往有著跳出常規的思維,喜歡結合所學創新嘗試。餓了是不是隻能種田?渴了是不是隻能挖井?當然不是。比如北大高材生陸步軒賣豬肉,賣出全國一百多家連鎖店,擁有百億身家;金華佛手大王張錦林自學成材,開創無土栽培佛手新時代,並帶領當地農民創收7000多萬;山東無棣小夥尹玉哲返鄉創業搞養殖,創辦智誠鴨業,資產超兩億,產品遠銷荷蘭、芬蘭、俄羅斯等國家。

他們的出路在哪,有什麼不同?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裡得。請觀懶惰者,面待飢寒色。”對於第一種好逸惡勞的年輕人,他們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這就是他們的結局。如果不想混吃等死,天天啃老當世人嫌棄的寄生蟲,他們必須正視自己的問題,做出改變,停止懶惰、自怨自艾,學會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改變生活。反觀第二種積極創新的年輕人,他們勤勞努力,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自己家鄉資源優勢,創出一片天地,同時也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們的個人價值不斷提升,當然,優越美好的生活也是他們理所當然該得的。


極閱智庫


我就是農村人,我是80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口的下降越來越嚴重,我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糧食價格低,導致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種地收入太低,而且勞動強度很大,很多年輕人的經濟頭腦靈活,隨便在城市裡乾點活也比種糧收入高,而且勞動強度相對來說低很多

2城市化進程導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農村的教育基礎設施的缺乏,倒逼人口進城,有的年輕人即使有在農村發展的機會,也不得不放棄進城務工

3傳統的觀念導致很多農村人看不起自己的職業,那怕在城市裡搬磚,誰都不認識誰,如果回農村發展就被村裡人淪為笑柄,即使農村收入相對來說高於城市,很多人因為面子問題不願意回農村

4現在很多年輕人消費觀念不同,以前農村人有錢都存起來,現在很多年輕人即使貸款消費也不降低自己的消費水平,這就導致很多年輕人需要現金去維持消費。農業投資週期長,長期見不到錢,導致年輕人不願意幹。

5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展很多年輕人的觀念發生轉變,越來越多少開始模仿他人發展自媒體,來錢快,不願意吃苦

歸根結底是社會發展導致的,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對農村投入的持續發力,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很多年輕人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未來還是會有很多人投身各行各業!


塞外庸人


出路多的是:

1.車到山前必有路,就是要到山前才可行

2.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不知知道這些人能不能堅持住,因為不吃不喝會餓死……

3.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但那是給劉胡蘭提的詞,與她們無關……

3.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這些兒們永遠堅持!我為他們👍!只是現在不提倡一胎化!

……

現在的人都有藝術天分,並且是神來之筆,但願畫一張大餅確實能充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