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劉嘉森說:"我相信奮鬥的力量。"

劉嘉森和時代弄潮兒不同,他暫時還不是可以載入史冊的英雄,但他絕對是一手普通牌面打出逆風翻盤局的典型。

他是2015年高考文科狀元,成長經歷簡直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中的你我,他沒有其他一些學霸的"成長特權",比如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從小周遊列國見慣世面,琴棋書畫奧林匹克樣樣不落下……

他就是一個普通孩子,一個想吃肯德基,得靠父母咬緊牙關才能如願的平凡小孩。

但,他也是不平凡的。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他敢說真話。

他說自己"鄙視那些用謬論摧毀別人夢想的人"。

他將勤奮視作自己披荊斬棘的絕世神兵,因而他討厭那些出於各種目的製造假象、宣揚"成功是天賦,收穫不需要對等付出"的人。

許多高考狀元隱瞞自己的全神貫注和廢寢忘食,許多記者也樂得借他們寫一些價值觀扭曲的命題作文。

他痛批這些人居心不良,誰說狀元不努力?

他果斷拋出一連串泰山壓頂的數字揭露所有"狀元既得者"的虛偽:

衡水三年,做過的卷子摞起來兩米有餘,寫過的題有幾十萬道,就連寒暑假,也不過是換了個地方做卷子。

如今的劉嘉森,即將從北大中文系畢業,他積極參與過四百多場公益講座,分享他的"學習經",總結為一句短語:應信3✖3。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應:不要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打成對立面。

不可否認,很多三觀未成熟的孩子會把"討厭應試教育"作為懈怠學習的理由。也有不少老師、家長反覆提應試教育雖有百般弊端,但不得不遵循,潛臺詞將應試教育貶得一無是處。

但腦子清醒的劉嘉森拒絕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的做法。

真正的素質,是專注力、執行力、邏輯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時間的分配規劃能力,還有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應試教育不能培養這些能力嗎?

應試教育太能培養了!

相反,大眾觀念裡那些所謂素質:能歌善舞、燙髮戀愛、主持編程……浮於表面又混淆視聽。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真正的素質,也許是成為一個清醒的學習者,瞭解到每個人渴望的"素質"並不一樣,所以會有三百六十行、會有世間百態,我們也需要尊重不同的人生選擇;同時,有一些素質又是我們都需要的,比如規劃、執行,比如在每一條道路上都像像劉嘉森應試一樣拼盡全力。

信:不要自卑,對勤奮保持信心。

對別人的鮮花和掌聲、光環與榮耀產生豔羨,太容易了。

在優秀的人映襯下,產生自卑與退縮也太容易了。

劉嘉森說:"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相信自己的努力。"

有時候,我們需要清晰信心的定義,它不是讓我們憑空滋生優越感,不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真正的自信是自我定位、自我期許和不求認同:

  • 知道當下階段自己能做成什麼、做不到什麼;
  • 知道自己可以積累做成一件事的能力;
  • 清楚瞭解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不需要別人來評價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一旦擁有正確的信心,成長路上,就能免去許多雜念干擾,更專注於自我提升。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3✖3:精力管理,早中晚各有三重點

劉嘉森支持努力,但他不支持"消耗式努力"、"蠻力式努力"。

他強調,學習不要靠體力,要靠精力管理。

針對自己的精力特點,早中晚各安排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去做,實現不糟蹋時間的精力管理。

以劉嘉森自己為例,他深受許多名人偉人的"早間工作法"影響,他們往往利用上午的時間處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務,從事腦力消耗大的創造性工作。

以現在重新成為潮流的幾個作家為例,毛姆和海明威都在上午寫作,下午做些輕鬆的事,比如逛街、看書、會客;

村上春樹更加勤奮一些,會獨自悶在屋裡從早上一直創作到下午,有時甚至跳過午飯,但他的一天依然從早晨開始;

喬布斯也是清晨四點起床工作,絕不受任何打擾。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劉嘉森同樣珍重早晨時間,他要求自己,早晨做到起床、清醒、專注。

不能早起就談不上合理利用早晨時間,所以前一天不能熬夜、第二天按時起床。給自己設置一個硬性要求,就是到點必須起床,前兩天突然改變作息可能會很痛苦,但是熬過去會自然而然形成早起習慣,不會再痛苦,甚至把你帶入良性循環。

剛從睡夢中醒來腦子會有些混沌,這時候就需要一點小技巧讓自己快速清醒。劉嘉森建議起床後立馬曬曬太陽,然後做幾分鐘運動,小跑小跳直到心跳加速微微氣喘就可以。然後,你就會獲得煥然一新的感覺。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清醒步驟結束後,立馬投入到緊張、集中的任務當中。不要接觸任何雜亂信息破壞專注。對於手機成癮者,早間時間關閉手機非常重要,可以採取一些強制性措施,讓自己在這段時間內無法接觸手機。早晨完成一天中的大部頭任務,也是治療拖延症的好方法哦。

就像這樣,劉嘉森還給自己的中午、晚上各安排了三件事:

  • 中午是飲食、午休、運動;
  • 晚上是冥想、間歇、總結。

這樣的安排符合人體生物鐘規律,又適當地融入了他的個人目標。其實,從劉嘉森的日程安排看來,他必定或多或少研究過人體科學,在食物攝入、運動休息方面都遵循了最利於精力恢復的科學建議。


鄙視那些偷偷努力,卻稱輕鬆考高分的學霸,北大狀元:我只信1點

學會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讓這種管理意識成為習慣,也是一種"勤"。


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