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我們經常用“玻璃心”來形容內心情感非常脆弱的人,而它的評判標準就是

“動不動就哭”,再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不抗事兒。

孩子也是容易脆弱、敏感的群體,希望自己時刻得到父母的關注,如果稍微受到一點忽視,那就感覺自己受傷了,而且現在這類孩子不在少數。

其實今天靜香媽媽要糾正一點,就是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 沒有讓孩子感覺到幸福感

孩子被說兩句就哭,其實並不是天生就情感脆弱,而是後天家長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當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時,只要孩子表現出了不足,那家長就會非常失望。

此時,孩子會有一種“我不夠好”的感覺,內心也會強烈的不安,安全感極度下降,當自己得到的幸福感少了,孩子自然就會“玻璃心”了。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時間長了,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因為害怕受到批評,從而不敢輕易嘗試,只能平靜的度過一生。

更嚴重一點,孩子會形成極度的自卑感,抬不起頭,心理一天比一天壓抑。

  • 沒有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靜香媽媽看來,現在的孩子生活的就像一個漢堡包一樣,受到父母的兩頭夾擊,一頭是“捧殺”,一頭是“碾壓”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所謂“捧殺”就是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總是說“你真棒”,這樣會讓孩子陷入一種“固定型思維”中,而如果你經常誇孩子“你真努力”的時候,他們才會具有“成長型思維”

這種情況是有科學依據的:

斯坦福教授曾經有過研究,如果你總誇孩子聰明,就代表告訴孩子成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當他們面對失敗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而經常誇孩子努力,那就會給孩子一種自己可以掌握成功的感覺。

“碾壓”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覺得他們學習成績必須好,不能有短板,大部分家長以為這是為孩子好,其實是讓孩子承載了過多的重託和厚望。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如果他們沒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內心,那就很容易被擊垮,一點一點養成“玻璃心”。

其實,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上面這2方面沒做好,要想改善孩子的“玻璃心”,家長需要多下功夫。

如何改善孩子的“玻璃心”

(1)給孩子合理的期望

父母可以給孩子定目標,也可以給予期望,但前提是期望要合理,有了目標之後,也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在不造成壓力的情況下,孩子更容易成功。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2)給孩子足夠的愛

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是有一個固定的數值的,如果安全感下降,就會感到不安,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在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進行親子活動,增進關係。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3)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只有孩子的內心強大了,才會有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培養強大的內心,要從小做起,家長可以藉助故事繪本,因為<strong>故事是孩子獲取知識的捷徑,我家靜香小時候看過的<strong>《成為最棒的自己》就不錯。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套書有

三大亮點:

第一點是這套書是專門為孩子打造的培養強大內心的勵志故事書,其中包括自我管理,認識自我,以及學會做人。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第二點是書中的插圖精美,顏色鮮豔

故事更貼近生活,都是孩子感興趣的場景,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點則是可以保護孩子的視力,印染安全環保。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當成主角,看的更入神,而且裡面的人物做什麼,孩子就會做什麼,

通過模仿就會培養強大的內心。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重點是大家關心的價格問題,全套8冊,僅需78塊錢,<strong>平均下來一本只要9塊多,<strong>一頓早飯錢就能幫助孩子構建強大的內心,非常划算了!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這2方面沒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