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我们经常用“玻璃心”来形容内心情感非常脆弱的人,而它的评判标准就是

“动不动就哭”,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不抗事儿。

孩子也是容易脆弱、敏感的群体,希望自己时刻得到父母的关注,如果稍微受到一点忽视,那就感觉自己受伤了,而且现在这类孩子不在少数。

其实今天静香妈妈要纠正一点,就是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孩子“动不动就哭”,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 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幸福感

孩子被说两句就哭,其实并不是天生就情感脆弱,而是后天家长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当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时,只要孩子表现出了不足,那家长就会非常失望。

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我不够好”的感觉,内心也会强烈的不安,安全感极度下降,当自己得到的幸福感少了,孩子自然就会“玻璃心”了。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时间长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因为害怕受到批评,从而不敢轻易尝试,只能平静的度过一生。

更严重一点,孩子会形成极度的自卑感,抬不起头,心理一天比一天压抑。

  • 没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静香妈妈看来,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就像一个汉堡包一样,受到父母的两头夹击,一头是“捧杀”,一头是“碾压”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所谓“捧杀”就是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你真棒”,这样会让孩子陷入一种“固定型思维”中,而如果你经常夸孩子“你真努力”的时候,他们才会具有“成长型思维”

这种情况是有科学依据的:

斯坦福教授曾经有过研究,如果你总夸孩子聪明,就代表告诉孩子成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他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往往手足无措,而经常夸孩子努力,那就会给孩子一种自己可以掌握成功的感觉。

“碾压”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觉得他们学习成绩必须好,不能有短板,大部分家长以为这是为孩子好,其实是让孩子承载了过多的重托和厚望。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如果他们没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那就很容易被击垮,一点一点养成“玻璃心”。

其实,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上面这2方面没做好,要想改善孩子的“玻璃心”,家长需要多下功夫。

如何改善孩子的“玻璃心”

(1)给孩子合理的期望

父母可以给孩子定目标,也可以给予期望,但前提是期望要合理,有了目标之后,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在不造成压力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成功。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2)给孩子足够的爱

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有一个固定的数值的,如果安全感下降,就会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在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多进行亲子活动,增进关系。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3)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只有孩子的内心强大了,才会有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强大的内心,要从小做起,家长可以借助故事绘本,因为<strong>故事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捷径,我家静香小时候看过的<strong>《成为最棒的自己》就不错。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站在孩子的角度,这套书有

三大亮点:

第一点是这套书是专门为孩子打造的培养强大内心的励志故事书,其中包括自我管理,认识自我,以及学会做人。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第二点是书中的插图精美,颜色鲜艳

故事更贴近生活,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场景,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点则是可以保护孩子的视力,印染安全环保。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在看故事的过程中,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当成主角,看的更入神,而且里面的人物做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

通过模仿就会培养强大的内心。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重点是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全套8册,仅需78块钱,<strong>平均下来一本只要9块多,<strong>一顿早饭钱就能帮助孩子构建强大的内心,非常划算了!

孩子“动不动就哭”,并不是“玻璃心”,是父母在这2方面没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