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2020年2月6日,南極觀測到了18.3度; 2月9日,南極西摩島溫度高達20.75℃。今年1月成為南極史上最熱的一月。

在過去一百萬年中,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呈現週期性的變化,每十萬年左右海洋中的海藻會大量吸取大量的二氧化碳,這與地球的冰河週期相符。

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如今,人類每年從燃燒化石燃料釋放近400億噸二氧化碳,其中只有一半的二氧化碳能被海洋、森林和土壤吸收和存儲。上圖最右方陡然上升的直線表明當前二氧化碳濃度正在勢如破竹般的快速增加。

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2019年打破以往記錄,令極端天氣更頻繁出現。

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2019年6月17日,被大量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出現驚人的融冰情況,20億噸冰雪在一日之內融化。

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2019年《科學·進展》指出,與1975--2000年間相比,目前喜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已經翻倍。

這項研究使用了冷戰時期間諜衛星的影像資料以及NASA過去40年間拍下的圖像,分析了650座喜馬拉雅冰川,佔該區域總冰量的55%。以1975年冰川的體積為基準,2000年的冰川體積剩下87%;2016年時僅剩72%,冰川厚度的消減速度從1975-2000年間的每年0.25米,增加至2000-2016年間的每年0.5米。

相比於武漢,地球更難

二氧化碳排放曲線

2000--2010年中國的碳排放高居世界第一,2010年之後中國加大碳減排的力度,在保持經濟增長率7%的同時,中國碳排放依然處於平臺期未有顯著增長,2018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6%,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369億噸,達七年來最快增速2.0%。

2017年美國退出聯合國氣候協定,美國的碳排放量開始上升。印度也是當前全球碳排放的增量大國,正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

相比於當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帶來的困難將更大也更深遠。但由於氣候緩慢變化的特性,以一年為視角去看難以有明顯變化,以數十年為視角去看又難以觸動當前掌權的決策者。武漢爆發出的傳染疫情,雖然在潛伏期被漠然忽視,但在爆發期則使人警醒。政府高層在除夕夜之前痛下決心,自上至下發動的強力管控使武漢封城。雖然是亡羊補牢,但為時未晚。

可嘆的是,迄今為止聯合國關於氣候變化已經召開了無數次會議,但全球碳排放總量依然每年再創新高,從國際視角來看碳減排目標依然難以實現。

面對肆虐橫行的病毒,單一國家可用垂直管理的辦法來對付它,用封城的方式來阻止病毒傳播,如同如來佛用五指山壓住孫悟空。但面對大幅度增長的溫室氣體,各懷心思的不同國家卻始終難以協同起來直面問題。口號和祈禱無濟於事,只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才是文明社會持續發展的永恆基石。

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在未來數百年、數千萬年之後,今人早已化作宇宙中的塵埃,但子孫後代卻依然要生活在地球上。科技和經濟發展的目標,要留給後人綠水青山,讓他/她們相信這個世界有愛有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