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謠言如病毒!多管齊下為其戴上“口罩”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互聯網裂變式的傳播下,闢謠信息與各種各樣的謠言及其引發的“信息疫情”較量,成為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全民抗“疫”的非常時期,把謊言包裝成“事實”惡意傳播,亦如病毒一樣造成了民眾的心理恐慌。政府的有關舉措、新冠肺炎的相關疫情信息、預防知識成為此次疫情期間不實信息“攻擊”的主要內容。

疫情谣言如病毒!多管齐下为其戴上“口罩”

“社會恐慌之下,不能苛求每個人的應激反應都十分克制和精準。其實網民自律與闢謠機制已有長足進步。”湖南大學傳媒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梅文慧表示,遏制謠言的有效手段就是及時披露真實可靠的信息,面對“公共質疑”,勤於發佈有效信息,這應該成為政府服務理念和考核指標之一。

謠言止於公開

各級政府在調控資源全力救治患者、防控疫情、復工復產的同時,正通過越來越完善的新聞發佈機制和及時權威的信息發佈來提高信息透明度。與疫情之初相比,政府越來越及時的信息回應速度和全面的疫情解讀,讓謠言在信息通道上給事實“讓位”。

謠言止於智者

網上“鍾南山院士初步對各地解除限制作預測”等謠言的盛傳印證了突發事件發生時民眾的恐慌和求知心理,也是科學、準確的信息傳遞不到位的表現。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鍾南山、李蘭娟等醫療和科普人士及時站出來,澄清謠傳謬誤,也通過各自方式傳播科學防疫知識。

政府、專業人士、媒體一起在這場戰“疫”中組成傳播鏈條,形成闢謠合力,逐漸培養民眾的謠言“抗體”。

謠言止於法律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發布了《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其中提到,依法嚴懲造謠傳謠犯罪,對惡意編造虛假疫情信息、製造社會恐慌、挑動社會情緒、擾亂公共秩序的要依法嚴懲。

但對於網民非惡意信息分析與自媒體傳播,梅文慧建議,應以疏導為主,不能簡單打壓,避免把預言、預警當作謠言處置,形成難以把握的次生輿情效應。

查看疫情防控最新闢謠內容

疫情谣言如病毒!多管齐下为其戴上“口罩”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 劉雙雙)文章內容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