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本上的文言文要學到什麼程度?

ann-安大官人


高中課本上的文言文要學到倒順背如流,對字詞句理解準確,對文章的斷句有全面熟悉的掌握,對詞類的活用。字的通假,語法的結構等都有精準的熟練的掌握和了解。這是對古代漢語學習的最起碼的要求,也是高考中對文言文基礎知識考察的基本知識點。

其次,還要準確的翻譯課本上的文言文,並且要直譯不能意譯。

在翻譯的過程中要精準的理解通假字的應用;還要注意語法結構的應用;句式的應用。命題的老師正是通過你對這段文言文的翻譯來看你對文言文基本知識的運用能力和運用程度。

其實,高中課本上的文言文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進行教學和滲透,只要精準的熟練地掌握課本上的文言文的相關知識,就能夠熟練自如的應對高考中文言文知識點的考察和檢測了。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我覺得高中文言文的學習要比初中生要求更高一些吧?否則怎樣應對高考,和別人比拼?高考做為選拔性考試,自己學得越好、越精,就越有底氣,有了和別人抗爭的實力!你說是不是?

做為一名初中老師,我給你提些建議,僅供參考!

1.凡是高中課本中涉及的文言文、古詩詞都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地背下來

2.每篇中涉及到的重點字詞句都要搞明白,分類記住。

字:字音字形字意、通假字;詞:實詞、虛詞。其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句: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斷句、倒裝句)

這些都要分類比較記憶。

3.重點古文經典作品的文學常識、重點句子的理解、整篇文章的結構層意、主題情感、語言特色、寫作風格等都要理解深刻,並能夠拓展運用,以一當十。

4.多做題,多總結歷年高考的出題類型,把握出題的趨勢方向

5.與同學多交流,多請教自己的老師,真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最後,祝你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太行晨曦1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為了能夠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瞭解一下高考語文全國卷中的文言文試題。

下面是高考語文全國卷(2)中的文言文試題。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公與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鞅曰:“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換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於是以鞅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強。孝公使衛鞅將而伐魏。衛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印,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於秦以和。而魏隨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

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並稱,他們二人均以善於用人用計,戰功赫赫,留名於青史。

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

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並塗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國,受到孝公賞識。他本是衛國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攬賢才,於是通過景監見到孝公,說之以強國之術,孝公與他交談,數日不覺厭煩。

B.商鞅旁徵博引,說服孝公變法。他初步站穩腳跟後,又借歷史興亡來證明改革的必要,勸說孝公變法,最終孝公賜予他官職,又下達了變法的命令。

C.商鞅厲行法治,秦國太平富強。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國人受此震懾,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狀況改善,民眾家給人足。

D.魏國被迫遷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國戰事失利,無奈割讓河西之地獻給秦國以求和,並遷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說,遺憾的是沒有聽從公叔座的勸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2)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幹數。

【特別說明】

高考語文全國卷的試題設計基本保持不變。也就是說今年它考的什麼內容,明年也考什麼內容。

【試題提供的信息】

1、選文來自課外,以史書內容中的人物傳記為主。

2、設計了四道試題。

3、考核內容為:

A、文言斷句,第10題,題型為選擇題。

B、文化常識,第11題,題型為選擇題。

C、文義(句義)理解,第12題,題型為選擇題。

D、翻譯,共兩句,題型為主觀題。

【高中課本上的文言文,應該學什麼】

高考語文試卷告訴了我們應該學什麼?

第一,要學會文言文斷句。

高中課本中的文言文都是斷好句的文章,所以學習時,就要總結和記憶它們的斷句特點和標誌詞。

第二,學習並積累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

第三,學習並掌握如何理解文言文的段義。

第四,學習翻譯文言文的知識和技巧。

因為翻譯涉及很多知識,所以各類知識都要學習積累。

通常翻譯文句,要學習、掌握和積累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通假、活用和句式這些內容。

第五,會默寫64篇需要記憶的篇目包含的文章和段落。因為這個內容會在名句填空中出現。

以上就是高中課本中的文言文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


張旭語文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應試需要,課本吃透就行了。如果熱愛文化,建議多補充點課外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