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可以開始閱讀?

煜煜簫韻


我自己就是一個特別重注培養孩子閱讀的媽媽,在孕期就讀了很多文章,查了很多資料,並買好500多本繪本,從布書開始,到洞洞繪本、立體繪本、彩色大開本、帶點讀筆的《小種子》系列,應有盡有,為我家娃做好了各種準備。

從親身經歷來講,我確實感受到小孩子一出生就是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每發育到一個階段,都有那個階段學習探索的方式方法,我們要做的是提前為他們準備好,不斷嘗試,做好引導。

1歲之前,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

布書,它們憑藉撕不爛,還能製造很多有趣的聲音,被稱之為必選。我也不例外,那套知名的尾巴系列的布書也入手了。而實踐下來是我最無感的,我感覺我家娃就把它們當玩具的一種玩,正好又趕上長牙,真是咬得不亦樂乎。至於是不是真的培養了她閱讀興趣,不得解。

接下來是各種洞洞書和翻翻書,《飢餓的毛毛蟲》《親愛的動物園》都是各類聖經裡推薦的啟蒙讀物。嘗試下來,起到最大作用鍛鍊了我家娃小手精細動作和對動物、形狀等的啟蒙認識。她開始有意識沒意識拿出書來翻了,加上我這個媽媽在旁邊奮力引導她,每次她翻這幾本書的時候我都努力通過發出好玩的聲音或做表情,讓她感覺翻書很有意思,我想這樣也應該很好培養了她的習慣和樂趣吧。

1歲半之前,以立體書和圖畫為主的繪本為主,以繼續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每晚睡前看繪本聽故事的習慣。

立體書,我在臺北書展給我家娃扛了兩套書,一套是傳統寓言故事的立體書,一套是安徒生童話立體書,實踐證明效果不錯。一歲半前,雖然我家娃還不太會說話,但每翻開一頁都會咿咿呀呀跟我連比劃帶說幾句,我就盡力配合,把這40多本書反覆看了快兩個月時間,從咿咿呀呀到開始給我個別詞個別詞地蹦著講故事,我認為對我家娃的啟蒙作用還挺大的。當然了,這裡補一句,千萬要看住娃了,剛開始他們會好奇忍不住撕,真心疼!

繪本我認為蒲蒲蘭出的《小花生系列》《我爸爸》《我媽媽》等,確實娃喜歡看,而且會主動自己拿過來要你給她讀。總結起來就是圖畫色彩要豐富,表情要誇張,配上媽媽特色的語調,娃兒確實很喜歡。

2歲之前,開始晉級了大開本繪本,並配合點讀筆,主要為了引導娃自主閱讀,同時開始引導她複述故事情節,固定娃睡前閱讀的習慣。當然,這時不可能期望娃兒完整複述,我家娃兩歲前剛能講完整句子,但我完全能感受到,娃兒通過蹦單詞和簡單詞組,完全有能力複述簡單情節了。這時娃兒每天都能堅持在睡前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了,在沒到10多分鐘要更換內容的前提下。

這個年齡,還可以給娃兒買找找看、找不同的遊戲書了,也是不錯的陪伴選擇。

2歲之後,根據興趣引導閱讀。根據觀察,我家娃兒開始有了自己的選擇,我買的那500多本繪本發揮了作用,有的繪本她自己會反覆翻看,有的繪本她翻兩頁就放下了。我會尊重娃兒的選擇,她感興趣的我就多講,多問,多讓她複述。不感興趣的,我想應該是她的理解力還沒到吧,或許不符合她的審美[捂臉]我也沒有強求。

綜上所述,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從4個月開始,我就讓孩子接觸圖書繪本,接觸閱讀,主要是根據她發育的情況,做好準備和引導,讓她感覺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兒。讓娃兒儘早開始吧,以培養興趣和習慣為主吧。


三函諄諄談


我家寶寶是在一歲左右開始閱讀,基本都是我講他聽。

一歲三個月開始看《蹦蹦》,有一隻大青蛙在蹦,兔子在蹦,就講的蹦。

一歲四個月,我把之前的黑白卡、彩色卡翻出來了,帶著他認讀,效果不錯,他開始會說了。基本上幾遍下來,能會說糖、橘橘、球球、香蕉、馬等一些基本的常說的圖片,還有一些說不清楚,你說名字,他可以指認,比如草莓,蛋糕等。

一歲五個月至今,也就是一歲八個多月,效果就更明顯了。《紅蘋果》《抱抱》《好喜歡》《毛毛蟲》“蔬菜水果用品動物”等,還有小熊系列的《你好》《誰哭了》《刷牙》《睡覺》等,都會說,還說的不錯,閒了就拿起書讀讀,有時候還會讓你給他讀。

甚至還會拉著你回來找《抱抱》,因為抱抱書裡,有他喜歡的大象。

你問他螞蟻在哪?他會準確的打開大蘋果書本,翻到螞蟻抬蘋果的那頁。

閱讀是個積累的過程,只有堅持下來,不厭其煩的陪著他一起說,一起看,才能看到效果。這麼長時間,基本上達到了你指著圖提問,他可以準確回答,理解圖意,還可以將書中認識的東西遷移到生活中來,給我很大的驚喜,更是我繼續投資親子閱讀的動力。

我個人認為:

1、得常讀常看,每次時間不一定很長。

2、在閱讀後,有意識的提問,引導他回答或是尋找書中對應的東西。

3、把書放在他能夠得到的地方,就像玩具一樣,想要想看隨時都可以,隨時都可以自己拿起來“玩”。

閱讀的多了,記憶力提高了,知識面拓展了,語言表達能力也鍛鍊了。這就是我家寶寶閱讀的結果,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辛桐寶寶


大家好,我是育兒領域的雨醬,首先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靜下心來看完這一大段文字,同時也感謝提問者提出這樣一個所有家長都關心的好問題。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9歲,二寶五個月,關於孩子閱讀,我有一些小小理解,首先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最好是從小開始,準確的說我是從胎教開始的。那裡我每天堅持朗讀十五分鐘以上,不要以為她聽不懂,其實她是能感受到的。在孩子剛出生不久,就可以唸書給她聽,在她八個月時我就給她訂了《嬰兒畫報》,拿回家後孩子對上面的圖畫、色彩特別感興趣,於是我和丈夫就每天堅持輪流給她講,結果我們發現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有時當我們忙的時候,就把書給她自己看,我們發現她看得很專注,有時還依依哇哇的說幾句,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隨著她的年齡增長,依次給她訂過《嬰兒畫報》、《幼兒畫報》、《幼兒智力世界》,考慮到上小學後訂了《少年先鋒報》,同時還買了幼兒識字、識數卡,以及適合她年齡的兒歌,猜謎語、童話、迷宮等方面的書籍,只要孩子喜歡的,我們家長覺得有益的,一般都會滿足她。當然,在選擇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她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幼兒時期最好是圖文並茂的。然後就是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給孩子讀書,每次要保持10—15分鐘,我們一般是在睡覺前,周圍環境要安靜,最好關掉電視。這樣堅持不懈,就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自己要有讀書的習慣,這對孩子能起到很大的薰陶作用。很多時候都是我們看我們的書,她看她的書,當她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問題時,我們隨時給她解答,而且會隨時加上一些表揚和鼓勵的話語。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等。久而久之,孩子便喜歡上看書了,也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其次要培養興趣,任何人只要他對從事的某項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他就能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完成這些活動。因此,要使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設法激發和保護孩子對書的興趣。很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書,而實際上很多孩子讀書的慾望正是被父母扼殺的。比如有些孩子常常沒完沒了的纏著父母講故事,很多父母對此不耐煩甚至惱火,給孩子的往往是不予理睬或者訓斥。其實孩子喜歡聽故事,正是喜歡讀書的前奏和萌芽,許多這樣的萌芽就是在父母不經意的做法中枯萎了。正確的做法是,珍惜孩子的求知慾,選擇些優美有趣的故事,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講,並告訴孩子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從書上讀來的,識字以後就可以自己讀這些事故了,使孩子對讀書有一種美好的嚮往。學齡前,可以適量地教孩子識字,指導孩子看一些圖畫書,逐漸引導,鼓勵孩子自己去讀書。

另外還要多多鼓勵孩子讀課外書。孩子上學以後,有了固定的學習任務,千萬不要以為讀課外書會影響孩子的功課。想把,要認識到喜歡讀書是孩子學習能力和聰明的源泉,要更加有意識地強化孩子的讀書慾望,幫助、指導孩子選擇那些既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又對孩子有良好影響的書籍。如我們給孩子選了《彩圖幼兒知識百科》、《十萬個為什麼》、《伊索寓言》、《精編童話選》、《昆蟲記》等,有培養孩子品德的,有增加知識的,有故事性的,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同時,培養她的情操,這些書有的是她自己看,有的是我們給她講。其實她可能理解不了多少,但只要她喜歡,她能提問就行。這說明她感興趣。

有的孩子由於各種原因不喜歡讀書,但偶爾一次卻對某本書中某一部分讀得入迷,父母要立刻抓住這次機會,巧妙地對其引導、激勵,小心翼翼地保護這稍縱即逝的興趣之次、添油扇風,直至燃燒起來,或許這就是孩子喜歡讀書的開始。

還有一點很重要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要根據家庭的經濟和居住情況給孩子創設較好的讀書條件。我的觀點是無論條件好與壞,至少客廳和孩子的臥室裡必須擺放一定的書,以便她隨時隨地有意無意都會有書翻,有書看。孩子讀書時要儘量保持室內安靜,電視、談話等聲音要儘量少對孩子產生干擾。父母要經常指導孩子讀書、學習,和孩子一起讀書,耐心傾聽孩子談書中他認為有趣的內容,與孩子一起扮演書中的角色,交流讀書體會,使孩子經常體驗到“書”的溫暖,對“書”產生親切感、依戀感。在平常談話中,或者看電視時,可以有意無意地講一些偉人、名人的事。如我家孩子非常崇拜×××家,她看電視時我就給她講誰是歌唱家,誰是舞蹈家,誰是發明家等,就會問“他們是怎樣與當上這些家的呢?”或就引導她說,他們從小就堅持看書,書看多了,就越聰明,越聰明學習就越好,學習好了,就考上了好的大學,就專門研究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於是就當上了這些家。有一天她在書店裡找到了我原來買的一本《科學家的故事》,我原以為她看不懂,也不感興趣,因為上面沒有圖畫,也沒有拼音,沒想到她看了愛迪生的故事後,卻跑來問我愛迪生是怎樣當上發明家的,我就順勢說,因為他書看得多啊,從那以後她就堅持每天看書,並且會經常對我說:“我也要當科學家、發明家……”。

另外,要經常帶孩子逛書店,只要家庭經濟條件允許,應儘量滿足孩子購書的願望,但購書時一定要有選擇性,而且不能一次買很多,最好一本一本地買,買回去讀完了後再買第二本。

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對於孩子獨立思考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是少年兒童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應該對孩子進行耐心細緻的訓練和培養,使孩子養成這一終身受益的習慣。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寫得比較多,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感謝閱讀,謝謝。





小雨醬成長筆記


從媽媽身體恢復來講,三個多月比價合適,或者是從剛出生就開始讀,當然是家長讀給孩子聽,經常閱讀的孩子,語言發展特別好,條理清晰,用詞恰當。

我們家從五個多月開始讀,在他不想聽時,要求抱抱時,我就抱著,在他躺著練踢腿時,我再讀。

孩子的表達力很強。


舒展養育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我個人覺得可以從孩子六個月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書,六個月的孩子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睡前故事也以讓親子關係更親密,慢慢的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到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它自己就會對閱讀有興趣了,


譙貴川


家長往往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孩子幼年的時候“讀教科書就是一切”。假如看其他的家長就焦慮、擔心、緊張。其實不然,孩子從教科書上學習的知識是今後成才絕對不能忽視的基本因素,但教科書以外各類知識卻是靠日積月累閱讀獲得的。怎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兒童閱讀呢?在指導過程中需要掌握哪些要領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只有首先了解兒童閱讀心理,瞭解兒童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傾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要清楚讀書是通過寫在紙上的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所敘述的事物。要完成這種思想交流就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構成因素包括:眼睛的調整能力,讀字能力,詞彙能力,語法能力,理解能力,批判能力,鑑賞能力等。我們知道,讀書的功能是從眼睛不斷地捕捉詞彙開始的,通過眼睛把文字這種語言符號輸送到大腦進行記憶、思考 ,進而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或者寓意。同時讀的對象是被記錄下來的、用以表達意思的文字符號。因此,要求兒童能記住文字並理解語法,且能對不懂的,不會讀的詞語進行推測、判斷。再次把知識用文字記號化,便成為文章。文章需要讀者以自己的能力來理解它的寓意, 同時需要讀者具備評判文章內容正確與否的批判能力及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對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同層次的讀者各個不相同,有這樣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體現了這一點。

閱讀能力的發展是從入門階段,呀呀學語至看圖識字開始的。還要經過初步閱讀階段,可以獨立完整地閱讀一篇文章,並完成從“機械性”的閱讀向“思考性”的閱讀過渡。最後是閱讀成熟階段,指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文章具有批判和鑑賞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所謂興趣,是指為滿足精神上、心理上的慾望而產生的意識。閱讀興趣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所以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滿足其不同的閱讀需求,不要褻瀆也不要強加。比如說孩子很小也就是學齡前時,孩子的接受水平就是童話,這時候孩子自己不會讀,家長就應該讀給孩子聽,不應該刻意的強加一些學術性的東西給孩子。









笑寶人生起點故事


孩子多大可以開始閱讀?

我認為孩子從幾個月開始,就可以進行閱讀,這時的閱讀只是看字,就像看黑白卡一樣,不是真正在閱讀文字,而且一般是母子共讀,媽媽拿著書讀給孩子聽,孩子邊聽邊看書上的圖畫;1歲左右,孩子情緒比較好的時候,也會自己拿著書看,嘴裡還唸唸有詞;到3歲的時候,孩子就可以初步培養起愛看書的習慣了。   

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培養兒童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如認真學習的態度,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興趣,自制能力、信心和規則意識等。

恰當、適宜的閱讀內容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 出生——6個月,這個階段的嬰兒還聽不懂故事的意義,但孩子能在父母柔和的聲調中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能夠調節不良的情緒。因此,這階段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閱讀的內容,無論你讀什麼,只要聲調和諧、加上可親的表情,孩子都會喜歡。   
  • 6個月——1歲的幼兒已經能夠看清東西,而且能欣賞聲音,這個時候家長就可選擇顏色鮮豔、單幅、不連貫、大而寫實的圖畫,配以句子押韻、有節奏的兒歌及童謠等書籍,內容最好是他們熟悉的事物。   
  • 1——2歲的幼兒可以學習兒歌、童謠以及他們所熟悉的事物所編成的謎語、簡單的看圖辨物,也可以選擇一兩本帶有簡單情節的故事書。   
  • 2——3歲,除延續上一階段的內容外,家長可以反覆念同一體裁的故事,孩子會不厭其煩一遍遍地聽;此外,家長還可以向孩子介紹書本的結構、封面、作者、閱讀的順序等培養幼兒連續閱讀東西的能力。   
  • 3——5歲的幼兒興趣廣泛、充滿好奇、吸收能力強,可以選擇各種類型、不同主題的書籍,還要多給兒童表達的機會,如看圖說話、續編故事、複述故事等都是較好的方式。   
  • 5歲以後的兒童興趣更加廣泛,為他們選擇的讀物,無論是圖畫內容、情節、主題都要複雜一些,內容的難度可以適當超越孩子的理解能力。此外,能訓練孩子思維發散性、推理性、腦筋急轉彎類的圖書也為孩子們所喜歡。


讓我們一起期待孩子的成長!我是誠佑爸爸!分享的就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誠佑爸爸育兒分享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給胎兒讀繪本了,胎教的一種,對胎兒聽力的鍛鍊,日後閱讀的薰陶。[可愛]

孩子出生後就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繪本,從布書,洞洞書,玩具書,立體書……一直到一歲半兩歲後,開始接觸真正的繪本。爸爸媽媽讀繪本,寶寶邊看邊聽著。再大三四歲可以讓寶寶自己手指著家長讀著,五歲一般都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閱讀。六歲時上了小學,認識的字更多了,基本自己能完成閱讀!當然也有更早進入閱讀期的,也有再晚點的,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和家庭影響決定!

希望能幫助到你![害羞]




倆寶媽媽菲兒


根據王財貴教授的讀經理論,母親在懷孕時就可以給孩子24小時播放中英文經典了,比如《論語》、《大學》、《中庸》、《詩經》、《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出生幾天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當然一定是讀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佳作,幾個月就可以閃卡識字,總之,閱讀越早越好,你現在知道了,當下就和孩子去做,持之以恆就好。建議夫妻一起看王財貴教授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裡面介紹了讀誦國學經典的方法和好處,我的小女兒是幾個月開始聽《論語》,27個月在國學幼兒園讀經典,小學前已讀完《四書》100遍以上和《弟子規》等小經典,孩子現在上二年級了,上課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特別好,這都是從小讀經典的好處!疫情期間,我倆在家堅持每天一遍《論語》,一個半小時左右,今天已經堅持20天了孩子不會煩躁,越來越有定力,越來越有耐心!父母最好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閱讀,孩子不愛讀書,大人就給講,你問我講到什麼時候呢?講到她拿起書就放不下,你想要一個這樣的孩子嗎?很羨慕吧!你也能做到的,現在開始和孩子一起閱讀吧!


刁麗敏Lqe


田老二覺得:

1.閱讀並沒有早晚之分,或者說什麼時候開始都是合適的,不用以為你的孩子還小還看不懂。

2.一旦開始就要一直堅持下去,閱讀更重要的是養成一個習慣,而習慣的養成必然是一個長久積累的過程。

閱讀習慣的培養

1.孩子能不能專心的閱讀,跟他閱讀習慣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2.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拿出來閱讀。孩子的習慣不僅僅是出於興趣,還要靠家長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問題基本上反映出來的都是家長的態度和育兒觀念。習慣起初的建立是要靠家長來完成的

3.持之以恆的堅持。建立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你試著讀一兩次發現孩子沒興趣就放棄了,那麼閱讀習慣也就很難養成。

如何合理安排每天的閱讀量和時間:

孩子讀繪本的時間,其實是因人而異的,也是因寶寶的年齡而異的。

1.上幼兒園之前,寶寶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的,閱讀的安排就可以更靈活,時間也可以長一些。

2.上幼兒園之後,每天在家就是晚飯後的時間,建議睡前是個最好的時間。可以建立一個“睡前半小時”的閱讀時間,提前約定好今天讀幾本書,讀完了就去睡覺。契約精神對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3.看書的數量沒有一個絕對的指標。比如3歲以下,孩子的閱讀特點就是重複閱讀,一本書反覆讀很多遍:等到3歲以上,他的閱讀經驗豐富了,一本書讀上一兩遍他就要求換書,那這時候閱讀就不能用數量去限制了。

4.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讓孩子來挑今天要讀的幾本書。一方面是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家長不要帶太多功利或教育的目標去閱讀,讓孩子選擇讓孩子體驗閱讀的快樂。

5.要有意識的幫他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般遇到孩子亂跑或者亂動不聽的情況,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或者跟他做個遊戲,然後讓他仔細地去聽,幫助他集中注意力。

6.如果說孩子還是不想讀,跑開,就不要強求,暫時把閱讀活動停止,換一個時間再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