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社見鬼喊鬼而滅鬼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蔣二白衣社

宋代段子:又一起時空重疊事件。鄱陽的這種“白衣會”現在也有類似的,其實就是一種居士組織。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宋代社會跟我們現在真是非常相似,只是故事裡的這種極端事件,現在似乎遇上的少。

白衣社見鬼喊鬼而滅鬼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蔣二白衣社

蔣二白衣社來自祥宏講夷堅00:0006:23【原文】

鄱陽少年稍有慧性者,好相結誦經持懺,作僧家事業,率十人為一社,遇人家吉凶福願,則偕往建道場,齋戒焚唄,鳴鐃擊鼓。起初夜,盡四更乃散,一切如僧儀,各務精誠,又無捐匄施與之費,雖非同社,而投書邀請者亦赴之。一邦之內,實繁有徒,多著皂衫,乃名為白衣會。市居百姓蔣二,蓋其尤者,尋常裝造印香販售以贍生。

淳熙十六年九月,往上巷汪氏應像歸,時值大雨,手自撐傘,行次錦標坊澹津湖北岸洪丞相府前,逢一人,隨踵相就,亦自有傘,近而即之,體冷硬如冰雪。正爾疑之,俄別有呼己者曰:“今歲是閏年否?”蔣察其非人之談,答之曰:“汝莫是鬼乎!”應聲大呼而滅。

白衣社見鬼喊鬼而滅鬼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蔣二白衣社

【白話語音文字版】

鄱陽(江西)一些比較有慧根的年輕人喜歡結社,在一起誦經持懺,常做一些本來是僧人應該乾的事。一般是十人結一社,遇人家有吉凶福願等事,他們就一起到人家建立道場,持戒、唱佛歌,又敲鐃又擊鼓,整個狀態就跟僧人做法事是一樣的。一般是天黑開始,一直持續到四更天結束散場。他們的儀式完全仿照僧制,這些人心地精誠,他們給人家搞法事活動都是免費的。有時候碰到人手不夠,他們就給別的社寫信請求幫忙,幫忙的人都很踴躍,見信就來。整個饒州城(鄱陽)這種人特別多,替別人做佛事的時候,他們都是穿著皂衫,給自己的組織起名“白衣會”。

鄱陽市面上有個普通百姓蔣二,平時特別熱心參與這種活動,他靠裝造印香為生。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九月的一天,蔣二到上巷汪家搞一個“應像”(某種宗教活動)會,結束以後,回來正趕上下大雨,他手裡打著傘,走到了錦標坊澹津湖北岸洪丞相府門口,碰上一個人。這個人離他特別近,腳跟腳,也打著一把傘,他能夠碰到這人的身體,感覺這人身體冷硬如冰雪,他心裡充滿疑慮。這時候,忽然有個聲音招呼他說:“今年是不是閏年呢?”蔣二覺得此話問的太蹊蹺了,不太像是正常人的問話,他就問旁邊那個身體冰冷的人:“你是不是鬼呀?”那人聽到蔣二問話,忽然大叫一聲,當場消失了。

【祥宏點評】:一個人應聲而滅的場景肯定會把正常人嚇著,看來這又是一起“時空重疊”事件;鄱陽白衣社這種組織現在也有,其實就是信佛的居士一起自修、共修的組織。因為把這種活動看作是一種共修,所以他們堅決不要錢。按我們現在理解,他們就是志願者或說類似於義工一類的組織。他們自稱“白衣社”,肯定是要區別於一般的出家人;所謂尋常人家的吉凶福願之事,通常指家裡有什麼不正常情況出現:鬧鬼、不順、災難、疾病、節慶、生老病死等原因都可以算吉凶福願之事;蔣二的營生是裝造印香,裝造就是按原樣仿製。印香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香,把多種香料搗成末混雜在一起,做成一種香;錦標坊現在沒有這個名字了,澹津湖還有,洪丞相府裡面的主人可能就是指洪邁的大哥洪适,他做過丞相,家又在鄱陽,說明這個故事洪邁就是寫家鄉的事兒。

白衣社見鬼喊鬼而滅鬼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蔣二白衣社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別緻謝!再經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絡。)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後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現: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