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最出名的三個代表人物

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道家為中國的智慧寶庫中增添了很多內容、價值和人文貢獻,它那與儒家截然不同的思想為中國的文化開闢出了新的探索之路,為世人尋找一種理想的自然生活提供了參考依據。

它的核心代表人物主要有三個,對於老子、莊子,因為名氣很大,所以我們一般都知道,但是道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他究竟是誰呢?一起來看下。

老子,道家創始人

道家最出名的三個代表人物


老子,名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傳老子的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後世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

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莊子,道家的最大傳承和發揚者

道家最出名的三個代表人物


莊子,名周,字子休,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經常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亦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金聖嘆的批六才子書,第一個就是《南華經》莊子,這樣的一個人,嬉笑怒罵,可以說上窮碧落下黃泉,罵盡天下英雄,但是其實他的內心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樣。

他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寫在書裡面的東西,都是一些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之詞。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蘊含有大智慧。莊子這個人在天地之間,可以說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宇宙萬物中存在的一切。

在哲學上,莊子對老子的“道”進行了發揮和引申,將道家思想引向了個人的安身立命和境界提升。他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

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做人要齊是非,齊貴賤,甚至是齊生死,最終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逍遙遊”的境界。這種發揮雖然是片面的,卻成了後世道家哲學的主流,而莊子本人,也成了道家的代言人。

道家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他就是列子

道家最出名的三個代表人物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說的本源來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現今的版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不少都很富有教育意義。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遊》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因為莊子書中常常虛構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人”“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國策》、《屍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中也都提及列子,應該實有其人。

列子的學說,劉向認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呂氏春秋》中說:“子列子貴虛。”

《戰國策》中有:“史疾為使楚,楚王問曰:‘客何與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

張湛《列子·序》認為:“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為表,生覺與化夢等情。鉅細不限一域,窮達無假智力,治身貴於肆仕,順性則所至皆適,水火可蹈。忘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一書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與春秋戰國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列子》可以說是一篇恢宏的史詩,當時的哲學、 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現,《列子》保存了神話傳說、音樂史、雜技史等眾多珍貴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沒提倡縱慾,而是崇尚超越一切慾望和外在事物的自由。擺脫某些有形無形的束縛、不拘泥於形式、但要知止。

故書中說:“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有此而求外者,無厭之性。無厭之性,陰陽之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