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家不做作業,講話就跟不是說他一樣,有什麼好的心得傳授?

隨意的人生


孩子是未來領袖,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習慣是培養出來的,孩子的習慣是父母教育出來的。

沒有哪個孩子的習慣是天生的,即使有個別比較自覺也是父母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習慣。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需要家長和他一起制定規則。不是說說而已,所以要讓孩子養成做作業的習慣分三步。

1、共情:與孩子水平溝通,這時作為父母不要以家長的角色,要扮演的是朋友角色。這樣孩子不會覺得因為你是爸爸媽媽而服從命令,讓孩子敞開心扉,說出為什麼不做作業,父母只需聽,不要有要求,更不需要任何責備。

2、溝通:分析孩子的分享的對與錯,不是指責,讓孩子認識到不做作業的好結果與壞結果。讓孩子考慮,並且讓孩子自己想想怎麼辦,你告訴他:相信你自己會有想法(可以先滿足孩子的某些條件)

3、計劃:計劃是和孩子一起做,不是你來制定,讓孩子有參與感與制定好計劃的榮譽感。計劃的結果導向是讓孩子喜歡做作業,那就先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這樣孩子覺得自己受到尊重,於是他會更開心快樂的去完成作業。制定計劃需要獎勵與懲罰,可以讓孩子自己來設定,父母做監督,但是不要做唐僧。

相信孩子,因為他們是未來的領袖


聖澤蘇浩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適當性地向孩子示弱。這種情況,可以讓孩子來當老師,讓孩子來教父母。

家長對孩子說,寶貝來做作業,孩子若說不做,那你就給他2個選擇要麼孩子寫,要麼家長來寫但孩子需要來批閱。

若孩子選擇後者,則有趣的事就會發生。家長故意多處寫錯,孩子在批閱時就會發現錯誤之處,於是就有了成就感,在父母面前就能賣弄,人都是有好為人師的弱點,孩子也不例外。這樣,孩將作業批改完成,這份作業也就寫完了。

孩子寫作業的習慣也就慢慢地形成了習慣,因為孩子有成就感。

作為父母要學會適當示弱。



無事笑天下


小學生在家裡不寫作業,大人真的很著急。可是光著急也無濟於事,還是要想辦法!

小孩子,小學生,年齡小,大人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儘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想要讓一年級的小朋友,乖乖聽話,安穩的坐在桌邊寫作業,就要採取一些手段。比如, 比賽遊戲。孩子寫作業,爸爸或者媽媽做家務,先完成的勝利!小孩子喜歡 做遊戲,所以他就很願意接受這個寫作業的任務!

四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十歲左右,經過了小學幾年的學習,已經知道學校,老師和同學是怎麼回事了,他們知道成績考好了是什麼待遇,成績糟糕的時候,又是怎麼一種生活,他們已經出現了一些分層,學的好的能甩出差的一大截!這個時候,孩子不愛寫作業,其實是因為他抗拒學習,因為學習給他帶來了痛苦。或者他抗拒寫作業僅僅是因為家長和他說話的語氣不好!孩子已經長大,他 不想被家長控制!

我家有個四年級的學生,通過觀察,我就發現,如果我和孩子講話是商量的語氣,他就很容易接受。對於學習任務,也能很快完成。相反,如果我是用的命令式的,他就很不開心,噘著嘴,做起來也是慢吞吞的! 所以,為了保證教好的一個效果,我儘量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尤其是說學習的時候!

其次,大人講話孩子不當回事,家長需要反思,是不是孩子和你們說話的時候,你們也是這種狀態!所以,孩子就學會了,認為這是正常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著影響!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熱愛讀書,孩子也會也喜歡上讀書。熱愛運動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喜歡運動!這都是父母的影響啊!

所以,下次孩子和大人說話的時候,大人一定要認真的聽!這樣,家長改變了,孩子也會改過來的!

再次,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知道,上班掙錢是家長的責任,寫作業就是學生的 責任。 我們都得做個有責任的人!有責任心的學生最可愛!

生活中,讓孩子學著做家務,比如每天晚飯後讓孩子洗碗!讓他參與到日常的生活中來, 洗的好了表揚孩子,堅持了一個月給個獎勵,堅持半年給個禮物!這樣孩子知道了責任。也能體會到做家務的快樂!學習和做家務是一樣的,我們再來說學習的時候,孩子就會很容易理解了!

最後,小學生時期是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黃金期,也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進入中學,學生開始了青春期,很多家長都開始束手無策了!一定要抓住小學這六年啊!

我們小學背的九九乘法表,一輩子都記得清清楚楚!背過的古詩,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上不盡,春風春又生!還有那窗前明月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肖老師英語課堂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原因在於從小沒有建立起孩子與父母的一種規則意識。

比如說,父母要跟孩子說話時,孩子必須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認認真真聽父母說;這種規則在孩子能說話、能跑動的時候一定要建立起來。否則,沒有規則孩子就把你的話當做耳邊風。

父母的話切忌多而無力。多就是嘮叨、囉嗦,無力就是沒有權威。很多家長跟我抱怨,“我天天催他做作業啊,他就是不聽啊。我也沒得辦法啊。”我就跟他們說:“你要一直在孩子面前嘮叨,話就說那麼一兩遍,再也不要多說。但是,要跟孩子說清楚規則。比如作業,‘你今天上午或者下午,或者今天一天必須要做完,至於何時做,你自己安排時間。做完了一切都好,但是沒做完的話,要麼禁止一切活動,要麼做完作業再睡覺。’可能孩子剛開始不適應自律性不強,會違反你們之間的約定,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按照約定的做,不能心軟!“

這些措施旨在建立起家長和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你的話就說一兩遍,如果做不到後果自負,長期下來,你的話對孩子而言有權威,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責任。


語文界的小黃老師


小孩在家不做作業,講話就跟不是說他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是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媽媽的嘮叨,反而把不做作業和媽媽的嘮叨當成了一種尋求關注的工具。

做作業是誰的責任?

許多父母會認為做作業是孩子的責任,這沒錯。問題是,父母的責任是什麼呢?不停的嘮叨,講話,督促孩子寫作業,此時媽媽已經把本屬於孩子自律的那部分責任,搶了過來。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律,放在行動上就是自理能力強。然而,卻又有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自律,自理能力差。請試著對號入座,以下有沒有中槍的?

  1. 孩子在寫作業,你跟他端茶倒水,回到廚房,扶著自己的老腰,抱怨道:這孩子咋不會自己倒水呢?

  2. 孩子一把把自己一堆衣服扔給你,撂下一句:媽,給我洗洗!我出去玩啦!說完推門跑了,你一臉無奈:這孩子,咋這麼不替老母親著想呢?

  3. 孩子回到家不做作業,先玩手機,你叨叨半天,他依舊一句話:過會兒寫~~~

這些場景熟悉吧!在回顧這些的同時,請各位媽媽們看一下一個完整的責任的全貌。

責任的全貌

責任,是個體分內應該做的事兒。那麼什麼事分內呢?寫作業這個責任,它包含著完成自己的學業、照顧好自己和監督自己三大部分,如果媽媽把照顧好自己的責任、監督自己的責任攬過來,結果孩子會認為那不是他的責任,即使你說再多也沒用。父母所作的是給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就可以了。


責任的全貌,是分內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分清分內的事,做就好,其他不需要插手。

<strong>插手的原因

  1. 內疚。擔心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會被老師批評,老師批評證明自己不是好媽媽,內疚之心悠然升。不如插手孩子的責任,避免內疚感覺的發生;

  2. 擔心。擔心孩子做不到,擔心孩子做不好,擔心孩子根本做不到自我監督,不如自己插手幫著孩子,但自己的內心卻始終感到不爽。

怎麼做呢?

  1. 放手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參天大樹的成長,你需要做的只是給他養料,而不是糾正他長得方向,養料對了,自然而然樹也長不歪;

  2. 自然結果,成為孩子成長大樹上得果實,那是他自己整出來得,而不是父母掛上去的;

  3. 與其父母做一些不必要的監督,不如讓孩子自己承受失去自我監督的後果,從小事上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4. 不插手,還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培育出懂得被人感受的能力。


翔翊007




讀書旅行遇見


您好,您家孩子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都存在的,首先請您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脾氣是否過於暴躁了,在每次與孩子交談時 ,心平氣和,走進孩子的心裡,讓孩子不再煩躁,可以順從他的心思,完成他所希望實踐的事情,這樣過一段時間,您會真正和他成為合作伙伴,讓他知道您是善解他心意的,然後,和孩子坐下來交談,說說的的心願,您可以和他商量做作業的時間,重視質量,效率,如果他能在最快的時間完成高質量的作業,那就可以讓他玩一玩,不要一味讓孩子做做做,無邊無盡,會讓孩子厭煩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您一定要抽時間陪伴孩子,您雖然不會做,但是你可以陪著他做作業,你可以在旁邊練練字,或者完成自己工作任務,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可以適時和他時不時講講您的經歷,講講那些你知道的名人故事,但是千萬不要把他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一定要經常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溝通,可以直接去學校找老師,或者抽時間打電話,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突出不好意思聯繫,要在平時多聯繫老師,盡力配合老師,我想老師也會慢慢地和你取得聯繫,你們的雙重鼓勵,會讓孩子有目標的學習。


知心圖圖


首先你得讓他了解一些不好好學習的人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比如,掃大街的,端盤子的,站超市的,拍地攤的,掙錢又少又累生活條件還差,再讓他了解一下學習好的成功人士劉強東 馬雲 馬化騰這些靠知識發達的人,他們的生活條件有多好,足以證明知識能改變命運,如果孩子好好學習了,進步了,應該給予適當的獎勵,在一個要經常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你是愛他的,給了他安全和溫暖,他才會聽話,才會信心滿滿的走正道,否則沒有愛心,他也不會有學習的動力。所以,孩子是否愛學習跟家長也有關係。


千里碧荷


這種情況一般出自於經常吼叫孩子的家庭。其實,很多孩子做一件事都是有自己的專注力和興趣的。如果孩子回家不愛寫作業,你就要從老師那裡瞭解孩子在校情況。他是不會寫,還是不愛寫?你要知道不愛寫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和孩子關係好的父母,你可以跟他聊聊原因,如果一味對孩子喊叫的我也希望你改改脾氣。因為你再叫,他也習以為常了。


晴天老師的


得對寫作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態度,態度正確才能不急不躁。

和家裡有上了學的孩子媽聊天,無一例外地對孩子寫作業慢或者不去寫作業這件事犯愁。

1、在孩子剛開始進入小學或者正在學習的現階段,他需要從一種生活方式過度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剛開始的不適應是正常的

2、孩子每天都去上學,學習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很簡單的新知識,回家需要通過作業來溫故而知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肯定是一個相對來說慢的過程,想想我們成人,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也是要經歷消化吸收熟能生巧的過程。

3、寫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當我們不停的督促他來寫作業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認為是我們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