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弟弟弘晝,生前為何多次為自己辦葬禮?

用戶67572469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晝,早在雍正朝時期就開始了他的“活出喪”表演。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段劇情,“八爺黨”夥同關外鐵帽子王逼宮行動失敗,雍正下旨要三阿哥胤祉,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晝去查抄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家。這時的弘晝為了將自己置身事外,徹底撇開關係,竟然為自己舉辦了一場葬禮。而他的這一手明哲保身之術,非但沒有遭到雍正的處罰,還讓雍正感到了歎服。

歷史上的弘晝在雍正朝的時候,確實為自己搞過一出“活出喪”的表演,而其中的原因也與雍正的另外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曆密切相關。

雍正繼位後不久,就通過“秘密立儲”的方式確立的自己的接班人,儘管雍正並沒有公佈接班人是誰,但是從當時種種的情形來看,由弘曆繼承雍正的皇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但是即便如此,弘曆的哥哥弘時仍然不願接受現實,依舊是“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甚至還同雍正當年“九子奪嫡”的政敵八阿哥胤禩等人來往,最終引得了雍正的震怒,先是將其過繼給已經被圈禁致死的胤禩,隨後又將弘時削宗奪爵,逐出宗室,而弘時也就這樣鬱鬱而終了。

可以說弘時的事情給了弘晝極大的震撼,特別是雍正朝的中後期,雍正的其他皇子相繼過世,特別是雍正最為寵愛的敦肅皇貴妃年氏的兒子福惠去世後,自己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弘曆最為主要的競爭對手,自己的一舉一動更是會受到雍正和弘曆兩個人的關注。

因而,弘晝非常聰明的選擇了“活出喪”這樣一種“自黑”的方式,在彰顯自己荒誕不羈的性格的同時,更是告訴外界,特別是告訴雍正和弘曆,自己對於皇位、對於權力並不貪戀,更不會覬覦。

或許也是體會到了兒子的這份用心良苦,雍正在位期間,面對弘晝一再的“荒唐舉動”,非但沒有進行懲處,還讓其與弘曆在同一年晉封為親王爵位,同時委以了宗室重任,弘晝也就此平安度過了雍正朝時期。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弘晝的荒唐行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曆登基,成為了乾隆皇帝。

在乾隆朝的弘時先是繼承和發揚了他在雍正朝“活出喪”的傳統,多次上演這樣的戲碼,甚至還親自坐在棺槨上,指揮家人進行各種儀式,看著家人哭嚎不止,自己卻哈哈大笑。

除此之外,在宗室宴會上,弘晝是大言不慚,羞辱宗室,平時更是遛鳥閒逛,走街串巷,甚至經常賭博,輸的精光還要找乾隆皇帝要錢。而最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是弘晝在朝堂上因為意見不合,當眾毆打朝中的宗室重臣訥親。

弘晝之所以這樣做,還是為了讓乾隆皇帝放心,一方面,自己的荒誕不羈表明自己對於權力並不渴望,只想做一個閒散的宗室,混吃等死,讓乾隆不覺得他的威脅;另一方面,也是極力的敗壞自己的名聲和形象,招致眾人特別是宗室的憤恨,這樣才能讓乾隆皇帝更加的放心和安心。

對於這些事情,乾隆皇帝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懲罰,除了念及從小相伴長大的手足之情,也是因為此時的弘晝確實沒有給他帶來威脅,還能借此樹立自己的仁君形象。


有人說弘晝是被乾隆皇帝賜死或者被嚇死的,但實際上弘晝應該還是壽終正寢的。

關於弘晝的死,《清史稿》中記載:

"三十年,薨,予諡為恭。子永璧,襲。"

而對於弘晝的死因,民間野史中也是說法各異,又說弘晝是被乾隆皇帝賜死的,有的說弘晝犯了錯被嚇死的,但實際上,弘晝還是因病而終,是壽終正寢的。

首先,弘晝是犯了錯,也受到了懲罰,但是罪過和懲罰並不嚴重。

"和親王弘晝以儀節僭妄,罰俸三年。"

宗室罰俸是非常普遍的,包括康熙朝時期,與康熙關係非常密切的哥哥、裕親王福全也曾被康熙罰俸兩年,而且還是因為在烏蘭布通之戰中犯下了巨大失誤,所以弘晝有過錯,但是必然是罪不至死的。

回溯乾隆朝初年,莊親王胤祿參與了“弘晳逆案”,也是被乾隆停雙俸,罷都統職,賦閒在家。

並且史料上並沒有記載弘晝犯下了那些謀逆重罪,因而被乾隆賜死或者嚇死,條件並不成立。

其次,就是關於弘晝得病,有著明確的記載。

《清史稿》中,也有著這樣的記載:

“上臨和親王弘晝第視疾。”

說明弘晝確實是病了,病的很嚴重,以致乾隆皇帝親自到府上探望,而在乾隆皇帝探望後不久,弘晝就去世了,這樣說明弘晝確係因病去世。

再次,就是弘晝死後的,乾隆皇帝一系列的安排。

弘晝去世後,乾隆皇帝為其上諡號為“恭”,“恭”是恭順、恭敬的意思,說明乾隆皇帝對於弘晝還是非常的認可的。

與此同時,乾隆皇帝更是安排弘晝的次子永壁,直接襲承了和碩和親王的爵位,隔代並沒有降爵,也足可見乾隆皇帝對於弘晝的兄弟感情。

所以由此可見,弘晝並不是被乾隆刺死或者被嚇死的,還是因病去世,壽終正寢,結束了他看此荒唐,但卻是大智若愚的一生。


雍親王府


弘晝的確是一個荒誕放縱之人,他在朝堂上居然當眾毆打一等公、軍機大臣訥親,在府中又時常給自己辦喪事,裝瘋賣傻。

有名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劉庸的老丈人在朝堂上打太極、裝耳聾,就是以弘晝為原型的。

為何弘晝這樣荒誕,時不時還給自己辦個葬禮啥的?當然是為了昭示他“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態度。

與之相配的,還有他的詩作《金樽吟》:

世事無常耽金樽

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

推杯換盞話古今

意思也是說,人活在這世上,都是會死的,爭個什麼勁兒呢,莫如喝酒享樂,恣意過活。

所以,弘晝在朝堂上鬧意氣之爭,一副我行我素之狀,回府後緬於酒樂,並給自己治喪,都是表明:我已參透生死,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所欲也。

因為,生在皇家,既能享樂,也有風險。叔伯們九子奪嫡,死傷無數,兄弟弘時弘曆為皇位,也是明爭暗鬥。

我弘晝,鄭重聲明:我就要過皇孫貴族的好日子,不爭你們的大位子!


錢多多讀文史


弘晝這是為了躲避政治鬥爭,明哲保身之舉;

劇照截圖

搞“活出喪”很多人很忌諱,會折壽;可是弘晝出於政治旋渦,要想脫身必用非常手段,相對於折壽總比慘死要好點。

劇照截圖

弘晝是雍正的五子,上面在世的有三哥弘時,四哥弘曆;弘曆很得雍正喜愛,但是作為長子的弘時,被人忽悠的參與爭儲鬥爭,結果慘死;弘晝看到這也明白,上面還有弘曆,如果硬是爭儲,結果可能比弘時還慘,當皇帝的機會比較小。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何不做個與世無爭的太平王爺,放棄爭儲。但這光他自己這麼想是不行的,對外宣稱也是沒人信的;那弘晝未來了要別人相信自己沒有爭儲的資格,就會要別人放心。更重要的是安雍正和弘曆的心。弘晝想了個好辦法:作為皇子,不斷毀壞自己的顏面,要自己徹底喪失爭儲資格。所以才搞出來一個“活出喪”,在自己府邸不但大操大辦,要府裡的人哭喪,還請來了一批道士、和尚給自己做法事,更是來了一些達官貴人身著素衣配合弘晝。居然還給朝臣發喪帖收禮金,皇家的顏面被弘晝破壞的不成樣子,沒有一點皇子的素養了。大臣們很是不滿,傳到雍正耳朵裡,雍正卻沒有大發雷霆,卻認為弘晝這是在明哲保身,雍正也是從奪嫡鬥爭中過來的,他很理解弘晝的用意,所以對弘晝的“活出喪”才不制止。

劇照截圖

這麼一鬧,弘晝乾的事世人皆知了,不堪再立為皇嗣;這樣,無論你以後誰當皇帝,弘晝都變成人畜無害的小白兔了,威脅不到他們的皇位了。弘晝明白,如果自己不做出格的事,就是自己真的無心皇位,但弘晝活著對某些人而言就是威脅,只有卸掉他們的戒心,弘晝自己才能善終。

劇照截圖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弘晝的選擇是很明智的,前有弘時慘死,現有弘曆受寵,自己成為太子幾率很小的情況下,成功離開了政治漩渦。這是非常成功的,雍正明白兒子的“良苦用心”,也不為難他;後來的乾隆帝對這個弟弟也是待遇很好。

難得糊塗,糊塗難得。


過去即歷史


以二月河老師歷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雍正王朝》可以說是一部中國歷史神劇,演繹之精妙,劇情安排之合理已經比歷史更加飽滿和真實,完全到了“以假亂真”的境地。

在我條上,甚至有人專門解讀《雍正王朝》,將中國古代政治間的爾虞我詐解讀的也是相當到位,以致到了,只要是提雍正,提幾阿哥,都必須從《雍正王朝》的小說和電視劇來回答。

二月河老師的歷史功底相信大部分寫歷史的人是佩服的,尤其在小說中映射歷史的手法我想是我輩很難企及的一個高度,然而在全民看雍正的氛圍中,我們是不是忘了,歷史就是歷史,虛構文學就是虛構文學,二者並不能劃等號,以二月河老師的歷史小說來解讀歷史,不免會讓不懂這段歷史的人誤入歧途。

比如我舉這樣一個例子,在自媒體界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兩江總督唐文堯用人參燒白菜,最後被雍正皇帝滿門抄斬。

唐文堯火了,很多歷史寫手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多方解讀,實際上雍正時期根本就沒有叫唐文堯的兩江總督,這個人物是完完全全在電視劇《李衛當官》中虛構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呈現雍正時期貪官的腐敗形象。

實際上《李衛當官》的劇組跟《雍正王朝》的班底有諸多相似之處,只不過《李衛當官》更傾向於戲說歷史,但是從唐文堯暴火事件來看,還真有人把電視劇裡面的內容當歷史,而且不在少數。

很多人可能要說我了,說弘晝呢?你TM的扯電視劇幹嘛?

接下來就要說重點了,在《雍正王朝》中弘晝多次給自己辦喪禮,大玩“活人出殯”的戲碼,是比較搞笑的一個情節。

二月河老師在小說中加上這個情節其實是無可厚非的,本身來說歷史上弘晝就鬧過這樣的事情,並不算杜撰,但是有一點大家還是要明白的,那就是弘晝為何要給自己辦喪禮是歷史謎題,根本就沒有相關史料證明他到底為何要“活人出殯”,而二月河老師是直接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為了明哲保身,以此說明弘晝是一個聰明之人。

在《雍正王朝》的尾聲,弘曆與弘時爭奪皇位是重頭戲,弘曆與弘時兩人都十分聰明,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皇子,因為傳說是康熙喜歡弘曆,所以才讓雍正當皇帝,也就是說弘曆是康熙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弘時與弘曆爭奪皇位本身就是不知進退。將弘晝的不爭,與弘時的奮力一搏形成鮮明對比,是小說中一貫的手法,並不能當作歷史來解讀。

康熙指定弘曆繼承皇位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一種傳言,只是雍正繼承皇位的一種說法,將一種說法,放到另一種說法中當作引證,本身跟耍流氓沒什麼區別。

實際上,國人喜歡權謀相爭的陰謀論,又喜歡與世無爭的身居高位的超然態度,這兩種精神慰藉,在《雍正王朝》中同時給你滿足,就問你爽不爽。

真實歷史上,弘晝未必是一個有《雍正王朝》中超然智慧的人。清朝歷史上的王爺,壓根就應該溜溜鳥,鬥鬥蛐蛐的主,儘管清朝有過九子奪嫡,兄弟相爭的局面,但是皇帝殺兄弟的事情在清朝幾乎是沒有的,雍正爭奪皇位時,對老八恨之入骨,後來也是極其諷刺、挖苦,並且起名“阿其那”(豬狗不如),但是雍正從來沒有殺害任何一個兄弟。

在清朝因為不允許“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反而使得皇帝跟兄弟之間的關係很恰當,根本不會存在大家陰謀角度出發,為了自保而裝瘋賣傻。

弘晝因為太受乾隆的寵愛,因此行為做事較為乖張,這才是他歷史的真面目,雍正是一個很鐵面無私的皇帝,儘管喜歡弘晝,但也瞭解他的為人,所以根本不會讓他繼承皇位。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弘曆都是不二之選,他像康熙兒子太多,容易出現選擇苦難症,弘曆即位後,也知道雍正疼愛弘晝,就將雍親王的府邸及財富全部賜給了弘晝。

在乾隆皇帝的庇佑下,弘晝更是傲慢任性,肆意妄為,甚至在朝堂之上當著乾隆的面毆打當朝軍機大臣,皇親在朝堂打大臣,估計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但是乾隆卻併為制止,在表明兄弟兩個感情好的同時,也能夠看出,弘晝性情太乖張了。

弘晝一首詩叫作《金樽吟》,在詩中弘晝寫下“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一直被人稱作救命詩,這屬於過度解讀了,很可能就是弘晝喜愛吃吃喝喝,因為受到雍正和乾隆兩個皇帝的嬌慣,弘晝壓根就不缺錢,揮霍起來也是很無度的。

正因為如此,弘晝才敢不顧宗室禮儀,敢於“活人出殯”,看著一家人在那裡哭,自己在那裡樂,他曾經說過:"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還有什麼好避諱的?"大概是因為人一輩子只能有一次喪禮,活著的時候看不到,估計死後也看不到了。

在我看來,將人世間的離別悲傷當作自己玩樂的戲碼,當真也是實在找不到玩的。人要是為了找點樂子,有足夠的權力的話,他都能上天。

關於弘晝的結局,很多人總結是弘晝管了一點不該管的事情,結果被賜三尺白綾,上吊而死,實際上這是扯淡,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不可能違背清朝祖制,殺了自己的兄弟。

在《清史稿》中記載:"和親王弘晝以儀節僭妄,罰俸三年",這一點倒是符合弘晝的個性,不按照常理出牌就是他的風格。

在弘晝死之前,其實是得了病,乾隆還親自去看他,"上臨和親王弘晝第視疾。"

關於乾隆和弘晝的關係,乾隆帝曾經說過:

朕弟和碩和親王、秉性純誠。持躬端恪。髫年共學。友愛實深。自備位親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慶。棣萼言歡。 吾弟少於吾甫三月。皇父在潛邸時,育吾二人於東西室,及九歲讀書,同受經於傅先生,與吾自孩提以至於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餘既以同氣之親,相親相勖於平日,晨夕之與俱,筆硯之與共,爾我形骸之悉化。予與王幼同學同課,習為詩古文詞。當是時侍奉皇考膝下,優遊書府,日寢饋於經史文字中,世綱塵務,毫髮不以嬰其心。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由此可見,弘晝並非大智若愚的一個皇子,完全就是一個被父親和兄長嬌慣的找不到北的一個人。這樣人的,別說給自己舉辦喪禮,他要當了皇帝,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史論縱橫


《雍正王朝》中,弘時、弘曆、弘晝三人各有特點,不過如果按照政治智慧排名,則應弘曆居首,弘晝次之,弘時最差。弘晝的活出喪,不過是明哲保身之道而已!

這從他和父親的談話中可見一斑。

談話間,弘晝評價自己:兒臣百無一用之人,拿什麼爭啊!話語中雖然表明了自己不爭的態度,但仍然能聞出酸味來!而雍正的評價則是: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難得!無疑是告訴弘晝,你不爭是對的,爭也沒用!

弘晝的確沒有爭的必要了,弘曆簡在帝心,早就是雍正默定的繼承人,弘時排行老三年紀大早早就出來當差,又和八爺黨暗通款曲,有了不小的勢力,這兩人都是弘晝面前難以逾越的大山!

《雍正王朝》中,雍正下旨,命令允祉帶著弘時和弘晝去八王府抄家,弘晝說有高人看出他最近有血光之災,於是不出門在家搞起了活出喪!最後允祉和弘時無奈之下,只能聽之任之!

我認為這個片段起碼能看出一下幾點:

一、弘晝在宮中必有耳目,事先知道要去八爺府抄家的消息,才做好了一切準備。要知道,出喪用具、和尚道士這些可都要提前準備和預約的。

二、弘晝不願承擔抄叔叔家的汙名。放在任何朝代,即便有聖旨,侄子去叔叔家抄家,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試問,雍正為什麼不派弘曆去辦這樣的差事?

三、弘晝看清了雍正的真實意圖,他是藉著抄家一事試探兩個兒子。抄家抄什麼,除了財產,還有書籍、信件等等東西,裡面可是有大量信息的!弘晝不去,表明自己和八爺黨毛關係都沒有,根本不怕抄出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只有弘時那樣急於表現又和八爺黨糾纏不清的人才會衝到前面。

弘晝是明智的,乾隆即位後對這個不爭的弟弟很親厚,足以說明一切。


李飛叨


弘晝,雍正的第五個兒子,他是一個很精靈,狡猾的王爺。至於他為何在自己生前多次為自己辦葬禮呢?他也只是故意掩人耳目罷了。他深知,按照繼承皇位的特權來看,還輪不到自己,即使自己是排行老五,但是就算弘曆發生意外的話,前面還有乾隆帝(排行老四)所以自己也就不去為了所謂的皇位去競爭了,倒不如退一步永遠的當自己的享樂王爺呢!享盡一世的榮華富貴,何必定要為了皇位弄得頭破血流呢?他故意把自己偽裝成一副玩世不恭,成不了大器,放鬆兄長和父皇的警惕,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沒有任何野心的,量不成威脅。說弘晝是沒有野心,玩世不恭,其實我倒是認為他才是更加的深謀遠慮,能夠認清當下的形勢以及未來的發展,無論換做是誰繼承皇位,自己都沒不吃虧的,充滿大智慧,趁早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好了。弘晝故意在自己生錢為自己多次辦葬禮,更是將自己的無能,玩世不恭發揮的淋漓盡致,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更是讓人無語,卻也不足以構成威脅,父皇和弘曆都對其卸下了心理的防備。這就是弘晝的智慧,敢問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樣看淡皇權,安於享受榮華富貴的呢?過著自己的悠閒時光,做一隻閒雲野鶴,悠閒自在,自得其樂!即使是在生前為自己多次舉辦了葬禮是很大逆不道的。但是做戲就要做足咯,唯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更加信服!


A盛涵


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晝,在雍正六年16歲時就給自己辦了一場活出殯的荒唐喪儀,這是瘋了傻了嗎?當然不是。

弘晝第一次上演活出殯,就發生在三阿哥弘時因與四阿哥弘曆爭儲疑被雍正賜死的第二年,這是偶然嗎?當然更不是。為了自保,把這孩子給逼的,看似荒唐實則心酸。

弘晝畫像

目睹了康熙朝皇子奪嫡的殘酷以及弘時事件的悲劇,弘晝的心變的拔涼拔涼,為表明自己無意大位的想法,他給自己主動製造了荒唐、驕橫、貪財的三黑人設,時不時搞個葬禮啥的,再順便撈點王公大臣們的禮金。

雍正看到小五的鬧劇非但沒怪罪沒制止,還於雍正十一年欣慰地冊封弘晝為和碩和親王,同時冊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聰明的弘晝從弘曆寶親王的“寶”字上更加確信,弘曆就是作為儲君培養的,日後克承大寶的也一定是這個比自己僅僅大了幾個月的哥哥。

乾隆畫像

弘曆登基成為乾隆後,弘晝盡得呵護寵愛。可一旦被乾隆猜忌,弘晝就策劃一次出殯的醜陋演出,於是滿京城都是對這個荒唐王爺暗地的嘲諷,失去戒心的乾隆也會選擇再次與弟弟重修於好。

就這樣,累積了大量財富過聲色犬馬生活的弘晝,堅守和親王的“和”,不對乾隆產生任何一點威脅,在乾隆三十五年善終。

雍正畫像

你說,該為弘晝的荒唐點贊呢,還是悲哀呢?生於帝王家,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也算一大奇觀了吧?

PS,單看畫像,你認為雍正,乾隆,弘晝,哪個更帥?哈哈。


——END——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


司馬砸光


弘晝是個聰明人,以各種方式“自汙”,來逃避哥哥弘曆的猜忌。

先看看雍正帝有幾個兒子:

長子:弘暉1697-1704,追封端親王,生母孝敬憲皇后

未齒序:弘昐1697-1699,生母齊妃

次子:弘昀1700-1710,生母齊妃

三子:弘時1704-1727,生母齊妃

四子:弘曆1711-1799,生母孝聖憲皇后

五子:弘晝1712-1770,和親王,生母純愨皇貴妃耿氏

未齒序: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

未齒序:福惠1721-1728年,追封懷親王,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

未齒序:福沛1723-1723,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

六子:弘曕1733-1765年,果郡王,生母謙妃。

雍正元年是1723年,這時候已出生且未夭折的孩子:弘時、弘曆、弘晝、福惠。這年八月,雍正書寫傳位詔書,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當時這還是個秘密。

作為實際皇長子的弘時,在雍正五年被親爹給“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當年就死了。其死因雖然沒有明確寫是被處死的,但也差不多。其原因無非是弘時不甘寂寞,努力爭儲,胤禛權衡之後替弘曆掃除了繼位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只比弘曆小几個月的弘晝看的很明白,於是才有了各種荒誕不及的行為。為什麼此類情況都需要選擇“自汙”,或縱情聲色犬馬、或修道求神,無非是給人以不堪大用的理由和證據。閉門讀書、嚴格自律的這種“遠離朝堂”,更讓當權者擔憂。

乾隆的兄弟,最終活下來只有弘晝和弘曕(過繼給十七叔),所以相對親情還多一些。兄弟們不觸碰紅線,哥哥也就能夠各種擔當,無非是批評幾句,給個小處分。比背後給你下刀子好多了。


弘晝的後代中最有名的一位:

→ 次子和勤親王永璧→ 四子和恪郡王綿循→ 三子貝勒奕亨→ 五子輔國將軍載崇→ 次子奉國將軍溥良(自請革去封號參加科舉,官至左都御史)→ 長子毓隆(官至四川學政)→ 獨長子恆同→ 獨長子啟功


幾葦渡


當年弘時和弘曆爭奪皇位非常激烈,弘時打算拉攏弘晝為自己幫忙,弘晝知道自己無緣皇位,也為了不捲入這場爭鬥,所以裝瘋賣傻。

弘晝在自己的府中做起了“活出喪”的事來,他讓府中人披麻戴孝,並且在門外大哭吹喪樂燒紙錢,弘時來到府內後發現弘晝正躺在棺材裡開心的吃著祭品。

這讓弘時非常生氣,直接就是一頓呵斥,而弘晝依然我行我素,最後弄的弘時也沒辦法,此事傳到雍正耳中後,讓這位猜忌心本身就很重的皇帝睡了一個安穩覺。

自此弘晝在這場兇險的皇儲之爭中得以倖免,弘晝用這些外人看著可笑荒唐的做法保全了自己,乾隆登基後,也是對其深信不疑從來沒有因他是自己的兄弟而擔心被奪位,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弘晝去世,享年60歲。





章魚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為了保命。

雍正共有十個兒子,活到序齒(記在族譜)的有六個,其中長子弘暉、次子弘昀均早夭,皇位繼承人只可能在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和六子弘曕中選擇。

弘時雖然年齡最大,但卻最不開眼,在雍正五年(1727年)“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享年二十四歲。

這樣一來,競爭者就只剩下了三個,不過弘曕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出生,小了弘曆跟弘晝二十歲,弘曆跟弘晝相差不過數月,皇位競爭基本就圍繞這兩人展開。

可弘晝知道自己是沒戲了,雖然雍正時期實行的是秘密立儲制度,可雍正的種種舉動已經表明他傾向於四子弘曆。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週年忌辰,雍正沒有親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其前往。這是個意味深長的舉動,明明弘時才是長子,雍正卻派弘曆去,弘時和弘晝心裡能沒想法?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兩週年忌辰的時候,弘曆第二次“祭景陵”,這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雍正的心意了,弘時跟弘晝要想繼位,必須改變弘曆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不甘心的弘時應該有所行動,其結局就是被廢除宗籍,然後去世。

這對弘晝,無疑是個巨大威懾,他不敢再跟四哥爭了。

儘管沒有明確資料表示弘晝在此前有過爭位舉動,但他顯然有理由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爛仔,一個永遠不可能繼承皇位的人,以消除哥哥的疑心。

最後,就有了我們看到的那個肆意妄為的和親王弘晝,而弘曆,也順順當當地在雍正死後繼位,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對這個弟弟是比較放心的,剛繼位的時候,就把雍正的雍親王舊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

有了皇兄照應,弘晝更加嬌狂,甚至在上朝時毆打軍機大臣訥親,乾隆就坐在皇位上看,既不怪罪,也不阻止,或許弘晝這個模樣,才是他最想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