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工作忙的時候,總想等有時間了做這做那,現在真有時間了,為啥還是啥也沒做?

藍藍懶懶


那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退休之前我想著等退休後先周遊全國,再周遊列國。真退休後才發現靠那點退休金不夠啊,有時間了沒錢了,啥也沒做!

以前工作忙的時候還有一個理想,等退休了有大把時間我要寫一部“自傳”,雖然我是一個小小人物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但也想記錄一下我的人生軌跡,生命中所遇到的大事,無論 對與錯 都給自己的晚輩留下一點經驗教訓,以利後代成長。

退休後有了大把時間想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才疏學淺”。不會構思、沒有文采、就連“大白話”

也說不出幾句,最重要的是“這輩子”也沒經歷過什麼大事,沒啥值得寫的東西,總不能把平常過日子那些油鹽醬醋茶記錄下來吧,誰都是那樣過的。

有時間卻啥也沒做的原因就是這樣的,或者想做做不成,或者沒條件做。


東沐雅集


根據我的經驗而言主要是興趣,興趣永遠是成功的一把鑰匙。

我原來的本職工作是貨代操作,後來在健身房上團操課覺得很有意思,一段時間後就辭職做團操老師,覺得裡面的歌都很好聽是歐美的流行音樂,備課外國的視頻嚐嚐讓我熱淚盈眶,同時也希望以後能到更寬廣的舞臺。這些促使我有了重新學習積累英語的動力,在讀書的時候真心都學習打不起興趣來,是學渣本尊沒錯了。所以一是喜歡,興趣,二是在興趣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還有因為疫情的關係,我找了一個聽書的平臺來打發時間,然後聽了一本書叫《道德經說什麼》覺得很有趣,再自己找書看,最後列出計劃打算以後去深造哲學專業。

所以主要先激發自己的興趣,熱愛是一股很大的能量,能夠促使我們完成很多事情,先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然後再給自己定個目標,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Circle0706


我就是這樣的人,以前天天上班,一點時間也沒有,我總是跟我媽說,等有時間了,我一定給她織件毛衣,現在疫情在家,卻什麼心思都沒有,哪裡還有激情織毛衣啊!我給自己找了幾點原因:

第一,懶,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時間的時候,誇下海口,想到什麼說什麼,而真正有時間了,又有各種理由,說來說去,還是懶,做任何事情沒有決心。

第二,三心二意,沒什麼自制能力,一天一個主意,今天拖明天,明天還有明天,心靜不下來,總是羨慕別人,幹啥啥都成,到頭來自己卻一事無成。

既然找到了原因,我想,馬上行動,幹自己想要乾的事,應該還不晚,我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植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君姐情感


要想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很強的執行力和自律性。和有沒有時間沒有太大的關係。

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棉裡的水一樣,擠一擠就會有的。時間掌握自己的手裡,在忙也能擠出來。

所以說,想到自己要做什麼,就馬上開始去做,畢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想能開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實現。

我們小的時候,都聽過寒號鳥的故事

冬天來臨的時候了,天氣特別冷,鳥們都歸到自己溫暖的窩裡,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脫落光了,夜間,它躲在石縫裡,凍得渾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著: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面暖和,太陽下面暖和。

寒號鳥就這樣一天天地混著,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最後,它沒能混過寒冷的冬天,終於凍死在岩石縫裡了。

所以說,有的時候光想不去做,後果還真是可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做什麼,就馬上開始吧!懶惰和拖延證真的要不得。




展趐高飛1968


人的拖延症在作怪。也和人的自律性有關係。

假期一到,人的精神狀態開始回到沒有時間觀念的日常,心裡總想,歇兩天再做,可兩天之後的情況是,還沒有歇夠。就這樣明日復明日的重複著心裡的意念。

叔本華說過“閒暇是人生的精華,凡夫俗子只關心如何打發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都考慮如何利用時間。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他們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所以人的意念是何其重要。意念能讓人自律,也能讓人頹廢。

希望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好自為之。不要再浪費這美好的光陰,這可是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春天。





雨中漫步f


從客觀上來說,疫情期間,對外的工作基本上都停頓了,所以,能做的事情相對少了許多,縱使你非常想出去工作。

但居家防控卻帶來了很多給家庭做補償的機會,並且,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做些工作的準備。

1.有時間和父母相處

疫情期間,很多家庭都把父母接到一起,這樣更方便照顧老人。家裡人多了,也熱鬧起來,彼此的心情更愉快一些。

2.有時間陪伴妻兒

平時忙於工作,很少和妻兒在一起,這也利於培養夫妻感情和輔導孩子的功課。

3.做家務成為快樂的事情

疫情期間大家都感到無聊,做做飯,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都成為一種樂趣。

4.選擇一種愛好,靜下心來學習

平時忙的時候,或許你無暇顧及,現在有空餘的時間了,可以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如:薩克斯,圍棋,拉丁舞,書法繪畫等。

5.調整心態,積蓄力量,為疫情結束後的工作做準備

想必大家都在關心疫後的工作,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做些鋪墊,一般都會建個工作群,學習一下產品知識和管理知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利用網絡和客戶主動地溝通。

所以說,要珍惜這段在家裡,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每日只是吃飯睡覺就浪費了,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你和家人也會更快樂。

希望疫情結束後每個人都會做個精彩的小結,在這段難忘的日子裡,我們有我們獨到的快樂。





撫琴豬豬


可能是以下原因:

1.事情本身具有時效性。當時覺得很必要很重要的事情,過一段時間會覺得無足輕重或者無可無不可,讓自己陷入做與不做模稜兩可的矛盾中,久而久之,事情沒有進展,心中空留糾結,想做的事情成了“雞肋”,自己的心情猶如亂麻。其實這就是情隨事遷的緣故。

2.時間管理能力欠缺,主觀計劃性差。忙的時候覺得好多事情要做,但是時間不允許,卻並沒有仔細分析清楚到底哪些事必須且重要,做成這些事情的價值或意義所在等,一至於真的有了空閒,也因為沒有頭緒,無從著手,時間雖有卻於事無補。

3.忽視“萬事開頭難”的道理。有時間也有做事的想法,但就是找不到開始的理由,沒有切入點,一味找藉口拖延,日復一日,時光流逝,熱情消減以致放棄。這主要是態度和方法問題,要麼覺得時間充足,哪天做都可以,要麼覺得事情太重要,總想營造所謂的儀式感,一拖再拖,喪失了良好的開端,敗給了無力感和懈怠感。

以上原因給我們的啟示是:

第一,做事一定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有序安排時間。

第二,儘量著眼當下,今日事今日畢。凡事都講究眼下,找到合適的契機,立馬去做,有了開頭,慢慢深入,會越來越有方向。千萬不能想著未來某個階段會有專門的時間讓你完成特定的事,這只是臆想。

第三,有了大塊的時間,要充分發揮自主和自律能力,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習慣。


逆旅行者


您好:

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著積極向上的自己和消極懶惰的自己,這就是所說的矛盾雙方,那麼每件事情他們都會鬥爭做出最後的決定,如果積極向上的自己勝利了,就會不顧一切的完成這件事;如果消極懶惰的自己勝利了,必將一事無成。

像您說的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其中也包括我,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深紮根在骨子裡的惰性太強,然後時間就荒廢掉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等”字徹底改成“幹”,周雲鵬的脫口秀裡說“幹就完了”,真是這樣,一個“等”就肯定等沒了。

時間是擠出來的,不管什麼事,一點一點做,一點一點積累,這樣才是實現願望的必經之路,而不是等有時間了再去一氣呵成。等,等什麼?今天的事就不能等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

昨天我還出現了這情況,因為我有讀書欄目每天需要錄音,中午十二點發出去。昨天早上起來就錄了,一看,怎麼這麼早就錄完了,待會錄也完全可以的。錄好了下去打開窗簾,啊,下了好大的雪啊!我喜歡拍片,一定不會放過的。於是吃了飯出去,小門封了繞大門,又登記,好不容易到了公園裡。排著排著,聽到12點的鬧鈴響了,當時手機只剩下9個電了。所以當時高興,幸虧早上錄音了,不然就慘了。

所以提醒了自己,想做的事就馬上行動儘快儘早去做,千萬別猶豫,不能給消極懶惰的自己留一點點位置,必須徹底消滅它,那就是行動。

加油行動吧!時間一等就沒了,幾十年真的很快,也很少。

祝成功!


尤主明


因為“想”和“等”兩個原因。“想”只是一種思維方式,“等”本身就是一個惰性的託詞而已。有想法,就要趕快行動,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你擠它才會有的。不要等,等只是潛意識裡給自己的一個藉口而已,或許內心深處只有10%的決心去做這件事。所以等真正有時間了,不需要再幻想時,曾經潛意識裡那10%的決心也就蕩然無存了。這就好比,沒娶媳婦的幻想著,等我娶了媳婦,一定要好好寵她愛她對她好一輩子,真的娶了媳婦後呢,有幾個做到了。



草原北斗


說明工作忙一直不過是藉口。

通常來說想做的事,有興趣為前提,都是可以立馬做的。

就好比你想追的電視劇,為何一到時間就會準時看,就算多忙,就算熬夜,就算充會員,那天也一定會看完。

只是因為心之所向,當然,或許有人認為因為看電視劇不用耗費心思,但是談戀愛也是一樣,你也不會拖延,總是想盡千方百計去討好對方,甚至你都未曾想過你願意在對方身上花費那麼寶貴的時間。

所以,對於你喜歡的事,總是當下就可以完成。

但是,人這一生,總要去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或是有難度的事。

若是這些事情終究要做,那就堅持三分鐘,凡事一旦開始,就不捨得放下了。

若是這些事情不過是錦上添花,那就徹底放下,也不必糾結。

人生太短,隨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