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它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

yuan_jian


追尋歷史真相,我是悍馬狂飆。“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都是中原農耕民族對草原遊牧民族的偉大勝利,標誌著漢民族最高軍功,是千百年來中原王朝武將們的終極夢想。

華夏文明史泱泱五千年,這五千年中不乏有武力巔峰,同時也留下過膾炙人口的豪言壯語,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如“封狼居胥”,這都是漢民族王朝歷史上的不世名將——霍去病留下的個人傳奇。“狼居胥”指的是現今的蒙古共和國的肯特山,這座山是匈奴人的發源地之一,匈奴人心目中的聖山,後改稱不兒罕山,又是蒙古民族的早期誕生地之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多次在肯特山進行膜拜和祭祀,學術界認為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就在肯特山起輦谷。

西漢反擊匈奴及狼居胥山的位置


何為封狼居胥

所以,“封狼居胥”就是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儀式,西漢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令衛青、霍去病率領幾十萬漢軍,出塞反擊匈奴,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擊匈奴。其中霍去病一路突入匈奴腹地兩千餘里,與匈奴左賢王遭遇,霍去病部斬首七萬餘,而後乘勝揮軍北進,直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強敵遠遁。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後他登臨山頂,南面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封狼居胥”代表著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里程碑式的勝利,此後成為千百年來漢家武將戰功的最高彪炳,歷代名將的終極夢想。

狼居胥山,即今肯特山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

“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史記·匈奴列傳》 記載:

“ 漢驃騎將軍之出代二千餘里與左賢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七萬餘級,左賢王皆遁之,驃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

《漢書.霍去病傳》 記載:

“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濟弓盧....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瀚海即今杭愛山,是蒙古北冰洋流域和內河流域的分水嶺。時人多以為貝加爾湖,誤。)

從以上三篇原文所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可以看出: 第一,狼居胥山出代郡二千餘里( 代郡在今河北蔚縣一 帶) 。第二,濟弓盧( 弓閭即弓盧) 就是渡過弓盧水( 弓盧水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克魯倫河) 。第三,禪姑衍,姑衍是山名,當在狼居胥山附近。那麼根據原文中提供的資料,,可以推定狼居胥山就是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側的肯特山。

霍去病功勳卓著,還對漢武帝說出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的千古名言,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西漢準備再一次出擊匈奴,然而在準備過程中,驃騎將軍霍去病去世,年僅23歲。漢武帝因此被迫暫時停止了對匈奴的作戰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由匈奴人組成的屬國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擊敗匈奴,封狼居胥的不世奇功。

馬踏匈奴石雕 此件石雕放置於霍去病墓前。作品表現一匹昂首屹立的戰馬,四足下踏著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領,以戰馬象徵西漢政權的聲威和霍去病的戰功。


實現“封狼居胥”夢想的幾位軍事家

與“封狼居胥”並稱的就是“勒石燕然”。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及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後,封燕然山,勒石記功。燕然山在今天蒙古共和國的杭愛山,2017年《燕然山銘》在杭愛山被發現,證明了“勒石燕然”的真實性。

保存至今的《燕然山銘》

“封狼居胥”作為中華武將的最高夢想,在霍去病之後,還有數位傑出人物達到過這一成就。

1.唐代名將李靖。貞觀三年,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出擊突厥,李靖率軍從狼居胥山下經過,帶領3000精銳突襲突厥大營,生擒頡利可汗,滅掉突厥 國!唐太宗稱讚他: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

2.明初名將藍玉。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拜藍玉為大將軍,率領15萬大軍北征蒙古,力求一舉肅清北元殘餘勢力!最後藍玉一直追到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發現了蒙古軍隊,迅速全軍出擊,大敗元軍,俘虜7萬多人,得獲牛羊和財寶無數。此戰徹底打垮了北元殘餘勢力,朱元璋大喜,封藍玉為涼國公。

3. 明成祖朱棣 。朱棣從永樂八年開始,朱棣先後五次親率大軍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最後朱棣追擊蒙古敗軍到了狼居胥山下,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然後勒石記功、凱旋還朝!

油畫 封狼居胥

4. 清代康熙率軍遠征葛爾丹的戰役。《清鑑》這樣記載:“三徵葛爾丹,帝親征,渡黃河幸寧夏,勒銘於狼居胥山,五月還京師。”雖然清王朝並非漢人王朝,但康熙帝擊敗葛爾丹,平定漠北,鞏固了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的版圖,其積極的歷史意義不容低估。


當然,還有自不量力試圖“封狼居胥”,結果只留下千古笑柄的。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意圖“封狼居胥”,沒成想北伐一敗塗地,被強敵北魏一直追擊到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劉宋幾乎亡國。南宋詞人辛棄疾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對其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悍馬狂飆


“封狼居胥”其實後面還有兩句話:“禪於姑衍,飲馬瀚海”。合起來就是:“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邊的肯特山,在當時是匈奴的祭祀聖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會在狼居胥山舉行祭祀典禮,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聖地。



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國肯特山的北邊,在當時同樣是匈奴人祭祀的聖地。

瀚海其實不是海,在中國的古籍中也有稱為北海的,當年蘇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實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爾加湖,因為當時的貝爾加湖非常大,古人只是把貝爾加湖當成了海,其實是個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區,算是匈奴人最北邊的王庭所在地了。



“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儀式,在姑衍山進行祭地禪禮儀式,在瀚海進行人與馬的水源飲用。

這三件事,都關係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天才少年將軍、西漢帝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驃騎將軍霍去病做的事。

之所以說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將軍,是因為中國歷史上,打擊外族年輕最小、取得功勞最大、事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歲被漢武帝寵信,做了郎官,17歲被任命為驃姚校尉,率領800勇士,奔襲數百里參與漠南之戰,頭一次與匈奴交戰,擊敗數倍於已的敵人,斬獲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斬殺一名匈奴單于祖父輩的王侯,及俘虜了匈奴單于的一名叔父。

霍去病19歲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是三公級別的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相當於全國武裝部隊副司令員。



也正是這一年,19歲的霍去病兩次參與河西之戰,攻打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兩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了5個匈奴王及王侯將相120多人,並迫使匈奴渾邪王率領4萬餘眾投降西漢王朝。

霍去病的這份戰績與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比起來,也讓衛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戰績還遠遠不止這些,接下來的戰績更是名垂青史,留名萬年。



接下來就是漠北之戰,時年22歲的霍去病率領5萬精騎,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處,尋找匈奴主力決戰,霍去病這一戰,直接奔襲兩千多里,穿越整個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個蒙古國的南北方向,與匈奴左賢王部激戰。

此戰,霍去病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王侯將相83人,並且霍去病在匈奴聖地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儀式,在姑衍山進行祭地禪禮儀式,同時更遠到達到瀚海,並在瀚海進行人與馬的水源飲用。



這一系列事件就一組句子來形容就是:“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

霍去病這一系列的戰績,究竟有多大?

我可以給出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相當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某位將軍一直打到了日本首都東京,不僅殲滅日本軍人達十幾萬人,還俘虜了日本的軍官近200人,並且在東京的靖國神社掛上了孫中山的畫像,同時把靖國神社所有日本人的牌位全給毀了,順便還在裡面寫上一句標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怎麼樣,霍去病的這個戰績夠大了吧,即使放在現在,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霍去病的這份戰績被漢民族視為最高國家榮譽,因此“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成為打擊外族所取得的最高榮譽的代名詞。

同時,正是因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才使漢民族的聲名遠揚,國威遠播,讓匈奴聞風喪膽,讓世界蕭然起敬,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族、“漢”人,用的語言是“漢”語,穿的衣服是“漢”服,與霍去病這一戰績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霍去病這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績,才讓漢民族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頂點,即使延續兩千多年,到如今,談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依然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霍去病的背後代表的是西漢王朝,是華夏,是中國,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義所在!願此生永是華夏魂,來世還做中國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這是中國曆代軍人的最高榮譽和終極夢想,能幹成這事的,歷史上僅兩人而已。能夠達到這種戰爭效果的,最多也不超過五人!

封狼居胥這個典故記載於《漢書.霍去病傳》,說的是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漠北,力求一舉殲滅匈奴主力。

霍去病果不負武帝重託,大破匈奴,該部殲敵7萬餘人,俘虜匈奴眾多將領,又乘勝追殺匈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築壇祭天封禪,這在封建王朝是不得了的大事。一般都是皇帝每年在天壇才舉行的隆重儀式,霍去病此舉,儼然是把整個漠北視為了大漢的領土了。

然後,霍去病馬不停蹄,繼續率軍追擊匈奴殘餘,一直打到今貝加爾湖,方才收兵。此後,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被中國曆代武將視為最高人生追求,終生奮鬥的成就標杆。

後來,東漢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及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後,封燕然山,勒石記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有此壯舉的將軍,史稱燕然勒功,也稱勒石燕然。


謝金澎


“封狼居胥”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兩個詞組成,分為“封”和“狼居胥”。

其中的“封”就是“封禪”中的“封”,祭天的意思。(“禪”為祭地。)

“狼居胥”是一座山的名字,地點有爭議,有人認為是位於現在蒙古國的肯特山,也有人認為是位於現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狼山。不管真實地點是在哪兒吧,反正“狼居胥”確實就是一座山。

所以“封狼居胥”的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這個地方舉行祭天儀式”,而它背後涉及的是在漢武帝時期,冠軍侯霍去病遠征匈奴、大獲全勝的故事。

按《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再次發動征伐匈奴的大戰,令衛青與霍去病各自領軍,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擊北部匈奴。此戰中,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涉離侯,濟弓閭”,跨過離侯山,度過弓閭河,進軍兩千餘里,與匈奴的左賢王部接戰,大獲全勝,殲敵七萬,俘虜了匈奴的屯頭王、韓王等三王,此外還有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高官貴戚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擊,來到狼居胥山,便在山上建造祭壇祭天,又在姑衍山建壇祭地,以彰顯大漢軍威。

此戰之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漢朝一舉消滅了匈奴的剩餘勢力,從此北部邊境的安全得到了長久的保障。

霍去病這一年二十一歲,英雄少年,真是不負冠軍侯之號。可惜天妒英才,三年後(前117年)突然因病早逝,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耳食記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浮人最先知曉“封狼居胥”這句時,還是在學這首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時候。其字面意思就是登狼居胥山(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肯特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其背後蘊含的故事就是兩個。

冠軍侯霍去病一戰打出漢人威名

太祖劉邦給我們的民族一個名——漢。而大將衛青霍去病則賦予漢族力量,使四方來朝的力量。霍去病(前140-前117) ,霍去病 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前期匈奴精銳騎兵屢次侵犯大漢邊境,漢朝初期國力衰微,漢初,推行黃老政策,休養生息,經過文帝、景帝勵精圖治,終於在武帝時期有了足夠的力量對付匈奴。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 ,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在深入漠北兩千多里,與匈奴的的左賢王交戰。

《漢書·霍去病傳》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冠軍侯霍去病在取得巨大戰果後,

登狼居胥山,祭祀天地,告慰英靈,為漢朝開拓疆土,從此,封狼居胥也作為古代戰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元嘉草草,好大喜功的劉義隆

正因為封狼居胥比喻為巨大的功績,南朝宋朝文帝劉義隆在面對北方少數名族的崛起後,雖然有所防備,但是輕敵冒進。劉義隆是南朝宋國的第三位皇帝,也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他的對手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也是北魏第三位皇帝,也不是個碌碌無為之人,但是劉義隆過度聽信與王玄謨北伐必勝論,奈何實力不濟和劉義隆的過分干涉軍事,三次北伐都失敗而歸,差點亡國。把南朝一片中興之氣象給折騰光了。所以封狼居胥也是對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諷刺。

結語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率軍隊南歸宋朝已經四十三年,作為一個主戰派將領,一個南歸英雄,面對金朝的侵略,國土被侵佔,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卻無所做為。此時的辛棄疾只有懷念古代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為國家痛擊侵略者的優秀將領,垂垂老矣的辛棄疾,只有憑欄遠眺,看著故土,眼裡只有無奈罷了。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尋找生命,歡迎關注。





海浮人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狼居胥是一座山,在如今外蒙古境內。封狼居胥,指的就是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告地。那麼這背後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

封狼居胥是個歷史典故,原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率兵遠征匈奴時,深入到匈奴腹地,與匈奴的左賢王遭遇,一舉殲敵七萬多人,並俘虜匈奴屯大王、韓王等三人,相國、將軍、都尉等八十三人,摧毀了大半個匈奴朝廷,並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進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進行了祭地禪禮。此戰令匈奴遠遁,而漠南再無王庭。

取得此次大勝後,漢武帝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戶,他的總封邑戶數達到了一萬六千一百戶,霍去病的功績和成就成為武將們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也由此,封狼居胥成為武將們心裡的一種信仰,一次次激勵著人們保家衛國抗擊外敵的雄心和壯志。

對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來說,獲得如此多的殊榮,未必就是一件大好事。從此他的人生不懂得什麼叫做收斂,不管是在皇帝面前,還是同僚面前,霍去病總是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他是一個戰爭天才,卻是一個政治上的白痴。漢武帝之所以如此重用霍去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制衡衛青的權勢。

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史記》

衛青是大漢朝的大司馬大將軍,位高權重,倒不是說他有謀逆之心,對漢武帝這樣的帝王來說,有這種位高權重的臣子總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權力必須要牢牢掌握在漢武帝手裡。所以漢武帝著重提拔才能高超的霍去病。

然而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他對衛青除了崇拜只有敬愛,壓根就不打算跟衛青搞分裂。這下子漢武帝就更加慌張了,這導致衛青家族的力量更加強大。

衛青被李廣的兒子李敢刺傷以後,霍去病居然興沖沖地跑去找李敢報仇,並且一箭射死了李敢。這件事成為了霍去病必死無疑的原因。

從此漢武帝再也忍無可忍,他認為是時候開始打擊衛青家族了。所以霍去病不久之後就被打發到了邊疆,史書記載他是這個時候病死的,但是他才24歲,又是如此惹人注目的英雄,難免不會讓人聯想到他的囂張跋扈害死了他。

霍去病死後,衛清家族也遭到了打擊,衛青的兒子們都被撤銷和侯爵。甚至到了後來,太子劉據所有的靠山都被漢武帝清除乾淨。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問題:“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它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

..........

前言 辛棄疾詞有三重含義

我們最早接觸“封狼居胥”來自於辛棄疾的一首詞,辛詞喜愛用典,因此讀辛稼軒的作品沒有一定學問讀不下去,大多數人要仔細看註釋才能搞明白背後蘊含著什麼故事。

先看看辛棄疾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辛棄疾詞中的“封狼居胥”有三重含義,下面一層層說一說:

一、第一層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據說,自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後,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這次的封狼居胥是漢族政權的高光時刻,以勝利而告終。 當然,南宋的辛棄疾不會知道後面還有個朱棣為南宋雪恥。也來了一次封狼居胥。

二、第二層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劉裕父子的成敗

元嘉草草 :元嘉是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年號。劉義隆好大喜功 ,倉促北伐,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趁勢南下。

詞中上闋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這裡的寄奴是南朝宋的建國之君:劉裕。劉裕和霍去病一樣,也是一個成功的軍事指揮者。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這首詞的上下闕用父子對比, 諷刺劉義隆的好大喜功,北伐失利。

三、第三層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第三層,是以劉義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兩個典故來哀嘆南宋被金國的欺凌。

四十三年:辛稼軒四十三年前, 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的 。 當年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

隆興和議以來,朝廷苟且偷安, 朝野上下似乎忘記了過去,所以會有: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而辛棄疾自己呢? :

“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

結束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於開禧元年(1205)。當時韓侂冑正準備北伐。賦閒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因此有“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之語。

雖然辛棄疾主張北伐,但是對於當時的形式卻有這擔憂,認為當時的條件並不充分,有可能會出現“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的結果。果然,開禧二年(1206年)北伐失利。

開禧三年(1207年)秋,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在我國曆史上,“封狼居胥”時常和“燕然勒功”相提並論。不過,論含金量,“燕然勒功”比起“封狼居胥”,有欺世盜名的嫌疑。在文學修辭上,“封狼居胥”可以理解成武將戰功顯赫,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往往用來形容一代名將。

“封狼居胥”的背後,蘊含著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事情要從秦末說起。

秦的崩潰與匈奴的崛起

秦始皇死後,秦帝國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就在秦朝陷入崩潰的前後,長城以北被秦朝大將蒙恬重創的匈奴,也出現了復興和崛起。

秦始皇給了匈奴毀滅性打擊。根據《史記》中的《匈奴傳》記載,匈奴冒頓單于在位初期,東胡部族曾多次勒索匈奴,而匈奴對這一情況,起初採取隱忍狀態。在時間線上,這一事件發生在秦始皇出擊匈奴之後,因此綜合來看,冒頓的隱忍,其實是匈奴國運不濟的一種體現。

不過,冒頓單于堪稱匈奴史上的千古一帝。冒頓單于利用秦末的混戰,重新帶領匈奴走向興盛。並且,匈奴在這之後,還控制了西域,擊破東胡,勢力滲入古朝鮮。

漢高祖在位初期,認為匈奴不堪一擊,於是出擊匈奴,結果,劉邦非但沒有打敗匈奴,反而險些被匈奴人捉去放羊。於是,劉邦主動對匈奴採取和親方式,以穩住匈奴,為西漢贏得發展時間。

漢武帝的反擊

劉邦之後,之後的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等西漢最高統治者,對匈奴繼續採取和親方式,並且與民休息,恢復西漢國力。

漢武帝親政後,由於前幾代西漢統治者的積累,於是決定改變對匈奴的態度,對匈奴採取軍事討伐政策。


由此,拉開了數十年漢匈戰爭的序幕。為了打擊匈奴,漢武帝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對內搜刮財富,同時引進優良馬匹,建立可以和匈奴對抗的騎兵部隊,提拔可以打擊匈奴的將領。

漢武帝元狩四年(西曆公元前119年),漢朝同匈奴主力,爆發了決戰。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漢武帝命大將衛青和霍去病,率領數萬西漢騎兵,北伐匈奴,以殲滅匈奴主力部隊為戰略目的。霍去病在漠北,遭遇匈奴主力,一戰消滅匈奴七萬多人馬,並且一直追殺匈奴殘部到狼居胥山。

狼居胥山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古代漠北遊牧民族多信仰山川神靈。因此,燕然山、狼居胥山,都是漠北部族心中的聖山。

霍去病兵臨狼居胥山以後,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典禮。由此,有了“封狼居胥”這個成語——西漢將領在匈奴聖山祭天,可想而知其意義何等之大。

東漢時期,東漢朝廷出擊北匈奴,在燕然山留下石刻,史稱燕然勒功。不過,東漢對付的北匈奴,早已處於垂死掙扎狀態,而霍去病出擊的匈奴,則處於強勢狀態,因此相比之下,含金量高下立判。


藤樹先生


“封狼居胥”按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祭祀天。這是指大漢冠軍侯驃騎將軍霍去病打敗匈奴人後,“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摘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的故事。

元狩四年春天,漢武帝命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分兩個方向,跨越沙漠,北擊匈奴。當時,所有願意深入敵境的敢站之士都跟隨驃騎將軍從代郡、右北平出塞一千多里,越過沙漠,輕裝急進,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

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騎兵名將,他不遵循古代兵法,有自己獨特的騎兵戰法。他充分利用騎兵的特性,採取突進和穿插大迂迴的戰法,利用以戰養戰的匈奴之策,深入大漠內陸兩千裡,差點徹底消滅左賢王部。此戰,漢軍俘虜單于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而後攻打匈奴左大將,斬殺敵人繳獲他們的軍旗和戰鼓。翻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活捉屯頭王和韓王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驅趕左賢王餘部至狼居胥山。左賢王部本想依靠地利,在匈奴發源地之一的狼居胥山與漢軍決一死戰,奈何軍隊士氣低落,被漢軍大敗,於是只能帶殘部逃往姑衍山。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築高臺,于山頂祭天,並勒石以記錄此事件。後又帥軍進攻姑衍山,左賢王殘部上下已成驚弓之鳥,見漢軍來,不敢戰,直接北逃。霍去病於是就在姑衍山祭祀大地,登上高山眺望翰海。

至此,漠北戰役東路戰役結束,我漢軍大獲全勝,共捕獲俘虜和殺敵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漢軍只損失了大概十之有三,戰果極其輝煌,超過過了西路衛青一萬九千多人的戰果太多,麾下多人因此封侯,真是將星閃耀,群星璀璨。

整個元狩四年的漠北會戰,發生了兩個令後世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的故事,一個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另一個就是衛青的“單于夜遁逃”。衛青打敗匈奴單于伊稚斜,士兵潰散投降,單于連夜逃跑,連續失蹤十天,王位差點都被替代了。

這次大會戰,匈奴人被徹底打殘,從此一蹶不振,為漢朝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還因此在不久後徹底分裂。以後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到南北朝後,匈奴這個民族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





歷史天空下的螞蟻


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年紀輕輕的霍去病就被漢武帝所器重,與他的舅舅衛青一起,率軍討伐匈奴。漢武帝為了培養霍去病,還曾親自教授霍去病《孫子兵法》。可見,武帝對霍去病是由衷的喜愛。

霍去病從小勤奮好學,小小年紀便武藝超群,騎馬、射箭無不精通。他打仗用兵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以及大迂迴、大穿插和殲滅戰。

霍去病十七歲便跟隨衛青出擊匈奴,帶領八百軍士,一路向北尋找匈奴軍隊。霍去病孤軍深入匈奴腹地數百里,竟然找到了匈奴大本營。霍去病悄悄繞道包抄,看準其中一個最大的營帳,衝殺過去……一場大戰之後,霍去病帶領八百騎兵,竟一舉斬殺匈奴兩千餘人,活捉了兩名重要首領。

漢軍大營中,霍去病的舅舅衛青正焦急等待著,只見霍去病提著人頭,押著兩個俘虜進來。審問之下得知,這兩人一個是匈奴單于的叔父羅姑比,一個是匈奴相國,另外還有一個被殺死首領,則是匈奴單于的叔祖父。霍去病首戰就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漢武帝非常高興,加封霍去病“冠軍侯”,有勇冠三軍之意。

武帝為了徹底消滅匈奴,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此戰,霍去病率東路軍北進兩千多里,對匈奴左賢王部發起猛烈攻擊。老邁的左賢王不是其對手,作戰數日後就帶著親信出逃,匈奴軍潰敗。漢軍殲敵、俘虜七萬餘人。匈奴屯頭王、韓王、各級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餘人,全都成了霍去病的俘虜俘。

霍去病趁勝追擊,一路來到了今天內蒙古五原縣西北的狼山一帶。在這裡,霍去病暫作休整,率大軍進行了祭祀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祭地禪禮於姑衍山,即《漢書》中所載“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霍去病“封狼居胥”後,繼續追擊匈奴,一直將匈奴趕到今貝加爾湖,方才罷兵。自此之後,“封狼居胥”便成了古代武將的最高榮耀之一,也他們追求的夢想。

歷史上,除了霍去病之外,做到類似“封狼居胥”的武將,還有五位。

第一位就是東漢名將竇憲。他聯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共三萬餘人出征,最終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北匈奴單于逃亡,竇憲繼續追擊匈奴一千五百公里,殺敵一萬餘,俘虜無數。最後,竇憲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

第二、三位就是唐朝大名鼎鼎的開國將領李靖和李績。貞觀三年,李世民派大將李靖為總帥,統帥十幾萬大軍出擊突厥。第二年初,李靖親率三千精銳騎兵,突襲突厥大營,頡利可汗倉皇而逃。李績率領大軍,正好遭遇逃跑的頡利可汗,大敗之。之後。李靖、李績合兵一處,大破突厥。李靖、李績雖然沒有學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祭拜儀式,但他們的軍隊從狼居胥山腳下馳過,最後徹底消滅了東突厥,其功勞與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無異。

第四位就是明朝大將藍玉。藍玉是朱元璋手下的優秀將領。洪武21年,朱元璋封藍玉為大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北征蒙古,力求一舉肅清北元殘餘勢力!藍玉率軍,大破蒙古軍,一直追到了捕魚兒海(今中國與蒙古交界處的貝爾湖),俘虜七萬餘人,得獲牛羊、財寶無數。

第五位就是明成祖朱棣。他的皇位是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搶過來的,當上皇帝后,不斷建功立業,以求正名。自永樂八年始,朱棣先後五次親率大軍北伐元朝殘餘勢力,最後,朱棣追擊蒙古敗軍到了狼居胥山下,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然後勒石記功、凱旋還朝!

只是後來,“封狼居胥”不僅象徵著功績,同時,也是對自不量力者的最大諷刺。

南北朝時,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南方漢族政權偏安一隅無力統一。當時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聽了王玄謨的北伐計劃後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話說的很大,實力卻著實不濟,劉宋王朝的北伐一敗塗地,連長江北岸的地盤都差點沒保住。

“封狼居胥”始於漢朝崛起時的霍去病,霍去病雖然英年早逝,但其精神被一代代華夏武將傳承了下來。歷經千年之後,“封狼居胥”早已成了千古佳話,時刻激勵著華夏兒女,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信念,正所謂“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