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在"控制型"男人的情感關係中,只要出了問題,夫妻雙方都怪女人。——題記。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豆瓣9.3的高分美劇《致命女人》,用黑色幽默來描繪女性在婚姻中的各種遭遇和情感困境。很多人把這部戲看作是女權主義,其實不然,故事始終還是從男性為主導的婚姻生活出發,表現出3對不同性情的夫妻,在各自的婚姻中是如何製造矛盾和解決問題的。

其中1963年的一對中產階級夫妻——妻子貝絲和丈夫羅伯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在貝絲身上,我看到了全職太太的卑微和孤獨,而羅伯則舒適得如"單身貴族",享受妻子照顧的同時還不忘出軌。

於是這就產生靈魂一問:"女人為何殺人?"

問得更明白一點:是什麼導致妻子,要殺了給自己富裕生活的丈夫?

一、全職太太的日常:照顧他是我的榮幸

貝絲是個沒有經濟收入,與社會脫節的全職太太。

她曾經懷抱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但婚後為照顧丈夫和家庭而放棄了,後來女兒意外亡故,從此她的生活重心就只圍繞著丈夫羅伯——以他的喜好為喜好,以他的快樂為快樂。

直到搬了新家,她的婚姻迎來了不可預知的變數,只是當時她還一心傾慕、仰視著丈夫,一切以他為尊,而她始終盡責地扮演優雅妻子和萬能保姆的角色,不管多勞累都樂在其中。

比如劇中貝絲為丈夫續咖啡這一幕:羅伯的手指點了點杯子,而訓練有素的貝絲立刻心靈神會。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這個手勢是帶有"使喚"味道的,在外或許可以用來示意服務員,可羅伯卻對妻子用了這個手勢;有人或許認為這是夫妻的默契、是潛意識的動作,但實際上,是羅伯馴化了貝絲,而貝絲也甘於服從。

鄰居希拉敏感地捕捉到了,她為貝絲仗義執言,<strong>認為羅伯不該像使喚傭人一樣對待妻子,但貝絲反而覺得希拉無禮,極力維護羅伯。

這讓我想起朋友說的一件關於她父母相處的"小事":

爸爸要吃獼猴桃,讓她削皮盛碟子上,她說獼猴桃對半切開拿勺子挖著吃就可以了,不用去皮。沒想此話一出,爸爸怒道"這麼點事都不肯幹,生你有何用",而媽媽也生氣地瞪了她,接著立即手腳麻利地把獼猴桃去皮切好,再插上牙籤,服侍周到地送到爸爸面前。

朋友沒有因為爸爸罵自己而生氣,卻因父母這樣的互動模式而後背發涼,因為這樣的"小事"每天都發生數次,她看到了媽媽在婚姻裡的順從、委屈和奉承。然而她為媽媽打抱不平,媽媽卻反過來教育她:尊重一家之主要從"小事"做起。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這如同希拉為貝絲聲援,但貝絲卻"反擊"了希拉,因為她覺得"看手勢而續咖啡"是"小事",她的重點放在對丈夫的"照顧"上,但希拉的重點放在對妻子的"尊重"上。

顯然,無論是朋友的媽媽還是貝絲,她們早已習慣為丈夫鞍前馬後、照顧周到,這樣的相處模式早就牢不可破,甚至已成為點綴丈夫"尊嚴"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模糊了"大事"、"小事"的本質:在婚姻中,我們往往是透過"小事"才看清對方的真面目,因為憑下意識給反應,真心話總能隨口而出;但遇到"大事"反而會再三斟酌,因為或許會涉及面子和利益,對方為了維持形象總會刻意偽裝。

這就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很多人在婚姻相處中不深究時常發生的"小事",反而看重不常發生的"大事"。

二、檢討自我:為了奪回他的心,我願意改變自己

在貝絲為自己是個稱職的"全職太太"而自豪時,丈夫的出軌狠狠地甩了她一記耳光。

但在親眼目睹丈夫的不忠後,她的第一反應除了傷心難過,就是反省自己,率先為丈夫的出軌找了理由:肯定是我不夠好他才出軌的。

所以與小三艾普爾見面後,她選擇與對方結交為友,想從艾普爾口中探知丈夫出軌的原因。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羅伯沒對艾普爾說過不喜歡妻子什麼,所以她對貝絲的評價都是"臆想"的,可從中我們也可看出,艾普爾的觀念和心思完全以"迎合"男性喜好為主的,她站在男性的角度看女性和婚姻,這無疑是助紂為虐,無形地把女性的姿態放低到塵埃裡。

然儘管如此,貝絲聽後還是認同了她的觀點,並立刻行動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地改變自己。為了艾普爾所說的"新鮮感",<strong>保守矜持的貝絲甚至在夫妻性事上也做出改變,只為取悅丈夫。

可羅伯根本不在意她的改變,因為"新鮮感"出軌對象就可以給自己,而妻子只需要維持"本性",不影響他享受舒適的家庭生活和美味的晚餐即可。

所以當他說"我只要你做回原來的貝絲"時,請別自作多情地感動了,因為他是指做了新打扮之前的貝絲,而非鼓勵她尋找自我;他只希望一切維持原狀,因為妻子的改變在他看來是"危險信號",若她有了精神追求和自我意識,這將會損害到他的利益。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而且羅伯這般自私地對待貝絲,是從一開始就如此的;貝絲曾與他分享自己的夢想,但羅伯不是贊同,而是奚落和打擊,他並不認為貝絲有才華,甚至內心也害怕她有才華,所以他搶先把貝絲的夢想扼殺在搖籃裡,從而成功地把她束縛在家庭裡。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

裡說明了貝絲"中計"的原因:

"許多女性不自覺地將兩性感情這幅畫面分作前景和背景兩部分。前景是男人具備的一切優秀品質。這些品質被關注、放大、美化。凡是不利的跡象都被歸入背景,忽略不計。"

因此這對單純的貝絲而言,愛人否定,比任何打擊都來得錐心刺骨。尤其羅伯在她眼裡是那麼耀眼、聰明,所以當他嘲諷自己時,貝絲相信了自己的"平庸",同時也把照顧羅伯和家庭當作自己唯一的"事業"。

如今面臨婚姻危機,貝絲為了挽留羅伯,又害怕艾普爾會取代自己,她不惜撒謊說自己得了"癌症",只有6個月可活,卻不曾想,這個謊言在後來成為羅伯的"可趁之機"。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之前曾流行過一句描述婚姻關係的話:

<strong>你把老婆當王后,你就是國王;你把老婆當保姆,你就是保安。

然而這句話不過是自我安慰的心靈雞湯,實際上,以經濟實力決定家庭地位,由男性掌握話語權的婚姻——如貝絲這樣沒有經濟收入,不得不依靠丈夫而活的她只能是保姆,而丈夫永遠是國王。

而且羅伯的"控制手段"持續支配著貝絲,使她對自己有求必應,不惜犧牲她的需求和人格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蠶食鯨吞的過程就是蘇珊·福沃德提到的"情感勒索"。

有人或許認為,婚姻裡不就是"我進你退"、"我賺錢你顧家"嗎?確實如此,但"你"這個角色,絕大狀況下都是女性在退讓,也總是女性在反思檢討,卑微地認為自己不夠好。

三、再三努力依然徒勞:我已心灰意冷,只想離開他

既然羅伯否定妻子,那麼他對小三是真愛嗎?

不見得,反而是貝絲看到艾普爾的閃光點,她欣賞艾普爾的夢想和自由,哪怕對方是個道德有瑕疵,明知羅伯是有婦之夫依然和他保持不倫戀的小三;但善良到純直的貝絲還是跳出原配這身份,以女性的角度去憐憫被羅伯惡言相向的艾普爾。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假戲真做的貝絲把艾普爾當成了好友,並在知道她懷孕後極力阻止她墮胎,還告訴她由於自己的疏忽而害死女兒的事,最後甚至考慮收養艾普爾的孩子。

有人認為貝絲魔症、缺心眼和過於聖母心,但恰恰是因為她此時的"盲目善良",讓她在後來發現丈夫可惡的真面目時,才能爆發出那麼多覺醒的力量,和懲罰羅伯的勇氣和決心。

至於"戀愛腦"的艾普爾,明明已經見識過羅伯對自己的無情,但當羅伯知道她懷孕後,醜陋的嘴臉卻360度劇變,並承諾6個月後與她結婚。而艾普爾居然喜出望外地接受了,絲毫沒懷疑羅伯前後不一的態度,更忘了這個男人不久前才對自己棄如敝履。

蘇珊·福沃德說:"控制型男人一會兒甜言蜜語,一會兒蠻橫霸道,反而讓女人慾罷不能。"這個結論,艾普爾用"實力"證明了。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這件事對貝絲而言卻是晴天霹靂,"還有6個月可活"的謊言,不僅絆住了她的腳步,冷卻了她的希望,還成為羅伯順理成章,毫無心理障礙的拋妻理由。

但羅伯對艾普爾"負責任"的真實想法,不過是想要孩子和一位全職太太;因為貝絲即將"病逝",他需要有人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保持生活質量,所以艾普爾若真的成為他的妻子,那她也不過是"第二個貝絲"罷了。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羅伯雖然看起來彬彬有禮,但他外表有多俊朗內在就有多冷漠自私,臨床上稱這種人是"反社會病態人格",即我們常說的"人渣"——他們有迷人的外表,內裡卻缺乏或者根本沒良心,從不反省自己給別人造成的傷害,換著花樣玩弄他人於股掌之上。

所以無論是對貝絲還是艾普爾<strong>,羅伯一直都在用謊言和廉價的感情去矇騙她們。

四、女性覺醒,絕地反擊:我要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殺了他

貝絲高估了羅伯的責任心和對自己的感情,在她以為與羅伯的感情正在好轉時,命運卻對她開了玩笑;貝絲心如死灰,她曾經對鄰居薩拉誇獎丈夫的那些話,如今想著都充滿諷刺。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於是她退縮了,收拾好行李準備結束這段貌合神離的婚姻,但羅伯的女秘書卻因承受不了心裡的愧疚,主動向貝絲告密和懺悔,不僅告訴她羅伯多次出軌的真相,還讓她看清羅伯自私陰暗的一面。

一直以來,羅伯都把女兒的死歸咎到貝絲身上,沉重的自責讓貝絲多年都無法釋懷,然而此刻驟然得知內情:當時羅伯正和女秘書偷情,但女秘書偷跑時沒把院門關好,這才意外導致女兒死亡,他們才是害死女兒的間接兇手;

<strong>但羅伯明知真相卻對貝絲隻字不提,為了隱瞞出軌的事,他甚至將錯就錯——讓不明真相的貝絲背鍋,用話語和責難不斷加深她的痛苦,好遮掩自己的過錯繼續"逍遙法外"。

可見羅伯這種"控制型男人":就是通過不斷地貶低女性來取得掌控權,同時推卸責任,不認為是他的非難給妻子造成痛苦,並且對發生過的事進行篡改,使之符合自己的視角。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俗話說得好"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遲來的真相讓貝絲覺醒了。

羅伯那隱晦又陰暗的自私,讓她的憤怒燃至沸點,為了消除自己多年的冤屈和替女兒報仇,貝絲決定要他以死謝罪。

不過在動手前,貝絲甚至還給他最後一次機會,但羅伯依舊說謊,可見"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那一刻,羅伯的逃避和欺騙讓貝絲更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他死不足惜。

豆瓣9.3《致命女人》:給妻子廉價的愛,就可享受無微不至的照顧

其實回顧羅伯對貝絲的所作所為,他或許沒有惡意,但絕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每當他心虛而怒吼,或不滿而責罵時,他都是在用情緒勒索貝絲,他不一定想傷害她,但這樣的方法能讓他如願以償。

所以《致命女人》中女人為何殺夫?貝絲給出了她的答案,"殺夫"只是事情的表面,本質是女性自我自尊的覺醒——你可以不愛我,但不可以不尊重我,甚至抹殺我的夢想和人格。

小結:

《致命女人》用獨特的"殺夫"角度去探討女性在婚姻中的遭遇,如貝絲過著表面精緻的貴婦生活,在外人眼裡是羨慕不已的美好婚姻,其實也有著為人所不知的千瘡百孔;

故事讓我們看到,全職太太所負荷的不只是做不完的家務活,還有來自丈夫、自己和社會倒灌而來的負面情緒,無形的腐蝕讓貝絲的精神生活成了荒漠,促使她不得不思考若沒了丈夫,自己究竟能怎樣活著?

所以這部劇並非提倡女權主義,而是重在體現女性的善良、堅毅和寬容,雖然處於弱勢,但她們敢於改變、勇於探索,依然在尋找自我、自尊和夢想的路上前行。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作者:蘇珊·福沃德,瓊·託雷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