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代權臣索額圖為何被活活餓死?

破爛酥皮


索額圖的死並非是自己作死,而是因為政治鬥爭失敗,從而淪落為一個替罪羊。

索額圖,一個頗具才幹的清初名臣,為康熙朝“康熙盛世”的到來立下了赫赫功績。他出生於清朝權貴家族,康熙初期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索尼是他的父親,康熙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是他的侄女。



早年,索額圖以恩萌入仕,做了一位皇宮侍衛,康熙七年,升任吏部右侍郎。次年五月,因鰲拜對康熙越發的咄咄逼人,滿朝文武更是多數皆為鰲拜一黨,遂康熙決定對鰲拜下手,他想重新拿回本屬於自己的權力。而因索額圖的侄女是孝誠仁皇后,所以索額圖自然是堅定的站在康熙的這邊,如此當時的索額圖為了協助康熙對付鰲拜,他辭去了吏部右侍郎職,轉而回到皇宮,擔任一等侍衛,康熙則是“以弈棋故,召索額圖入謀畫”。



不久,康熙與索額圖決定採取突襲,最終生擒鰲拜,奪回了朝中大權。後索額圖憑藉此等的功勞,被康熙委任為保和殿大學士,位列百官之首,自此權傾朝野,世人皆稱其“索相”。

1673年,清朝爆發三藩之亂。史載:“索(額圖)相當權時,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將帥,皆中肯要”,在平定三藩之亂時,索額圖積極出謀劃策,協助康熙運籌帷幄,最終得以平定三藩。1688年,索額圖擔任清朝與沙俄談判東北邊界問題的首席代表,並簽定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這次談判忠實地執行了康熙帝的旨意,維護了國家的利益,雖未收回茂明安遊牧地,但卻阻止沙俄的進一步侵略,保證清朝北方邊疆的安定。



可以說,康熙朝能有後來的盛世,這一切離不開索額圖的輔佐。早年間,康熙能夠從鰲拜的手中奪回權力,索額圖居功至偉。三藩之亂,也多虧索額圖的居中調度,康熙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平定三藩。總得說,索額圖是一個能臣,是成就了康熙豐功偉業的最大功臣之一。

而就是這麼一個對康熙朝而言是一個大大功臣的索額圖,最終的結局卻是被圈禁宗人府,然後因飢餓而死。這等悲慘的結局發生在這位功臣身上,未免讓人有些唏噓。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索額圖被圈禁時間的前因後果,我們似乎能發現,索額圖遭此惡運並非是巧合,而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剛才也說了,索額圖是孝誠仁皇后的叔父,而孝誠仁皇后就是康熙朝的太子胤礽的生母,也就是說胤礽是索額圖的侄孫。如此,作為太子的家人,索額圖自然是忠誠於胤礽的一黨,他肯定會極力維護胤礽的太子地位。因此,當胤礽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脅時,索額圖很有可能就會做出一些穩固太子地位,或者讓太子提早登基的事情。所以當太子失勢後,索額圖自然也就跟著失勢。



如1708年,康熙曾對大臣們列舉了皇太子今的“種種惡端”,而在此過程中,康熙曾這樣評價過索額圖:“從前索額圖助伊(皇太子)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皇太子)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就是康熙認定太子謀反,是因為索額圖的從中挑撥與策劃。

但是事實上,明眼人都知道,太子謀反一事絕不是索額圖一個人的責任,很大責任在於太子自己。可是,康熙不可能讓太子去承擔這個罪名,試想要是讓世人知道太子有謀逆弒父的意圖,這豈不是讓世人所恥笑嗎?這不是讓清朝顏面盡失嗎?皇帝與皇儲失和本就是動搖國本的事情,更別說皇儲有意圖謀逆弒父的嫌疑,這更是會動搖一國之根基。



所以這等罪名絕對不能落到太子的身上,太子一定是要那個被蠱惑的對象。如此,索額圖這位太子母族地方最高的人自然就被選為了替罪羊,他需要替太子頂罪,需要替太子承擔一切的罪責,這就是索額圖的命運。

其實索額圖自己很清楚,協助太子登基一事,本就充滿著生命威脅。勝了,自己就是大大的功臣,自己的家族將更為顯赫,成為皇帝的母家,自此權傾朝野。敗了,自己也將陷入永劫不復之地,永無翻身的可能。


澳古說歷史


索額圖被康熙帝倚重四十餘載,最後為何卻被活活餓死?

因為索額圖位高權重,參與太子之爭,甚至到最後沒有把康熙帝放在眼裡,所以最後被康熙囚禁,直至餓死家中。

赫舍裡·索額圖,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孝誠仁皇后的叔父。清代康熙年間權臣,世襲一等公。康熙八年至康熙四十年,深受康熙重用,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

一、“三眼索相”不簡單。

索額圖是首輔大臣索尼第三子,一等公赫舍裡·噶布喇弟弟,孝誠仁皇后的叔父,很明顯的富家子弟、官二代,地位顯赫。而且從他擔任侍衛時,參與了同鰲拜的鬥爭,最終這個權傾朝野的鰲拜被滅,不得不說索額圖起了很大的作用。自此索額圖從少年康熙開始,就一直被皇親國戚罩著,一直被皇帝信任並重用。

在他主持事務期間,簽訂了大清朝唯一的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的簽訂,對於鞏固邊防,加強內部軍務整頓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清朝後續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一步錯,全盤輸。

要說索額圖本可以名利雙收,清享晚年,但只是他身處歷史的洪流中,有時候走錯一步,就全盤皆輸。怪也只能怪那個朝代,怪自己一時鬼迷心竅。要說索額圖是清朝的重罪之人,也是明顯不符合史實的,康熙重用索額圖這是有據可查的。

索額圖在平定叛亂後,參與太子之爭,要說軍務國事可以參與意見,但索額圖覺得自己位高權重,是老字輩,皇帝的家事他也積極參與。隨著赫舍裡皇后的病逝,太子胤礽越發與索額圖走得親密。這種錯覺讓康熙覺得非常不爽。索額圖未曾想,大禍即將臨頭了。

三、成也索相,敗也索相。

索額圖從擒鰲拜,到戰功赫赫,再由後來跟明珠明爭暗鬥,到跟太子密謀大事,所有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康熙知道,我們清朝是姓愛新覺羅的,不是姓赫舍裡。康熙心裡也清楚,索額圖到最後自恃功高,也不怎麼拿自己當回事,還經常玩辭職的把戲。結果,康熙還是成全了索額圖,辭職那就辭職,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清朝離開你一個索額圖照樣可以。康熙一氣之下,將計就計,所幸將索額圖幽禁,一朝文武赫舍裡家族都被革職,康熙也一解多年心頭之怨氣。索額圖被囚禁之後,直至後來被餓死在家中,都不得不說是索額圖自己把自己送上絕路。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山城小哲


鰲拜,在康熙皇帝年幼時,憑著自己的身份,恣意妄為,朝廷的大權盡被其掌握,隨著康熙皇帝的成熟,他在索額圖的指點下,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但康熙對鰲拜是寬容的,沒有將他處死,只是將他囚禁於牢中,在他死後,還追封了鰲拜。而索額圖,康熙的近臣,卻被康熙活活餓死了,這是為何?

索額圖在替康熙除掉鰲拜之後,他的地位逐步上升,成為權傾朝野的大人物,自然變得是日益驕縱,惹的不少人對他有所不滿,當康熙準備整索額圖時,他昔日得罪的人給他落井下石,當然這不是他被康熙活活餓死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在政治上犯了錯誤。


索額圖是太子生母的叔父,所以索額圖與太子是一派的,他是太子集團的核心人物,索額圖為太子奪權出了不少計謀,而這就惹得康熙的不滿,因為太子在索額圖的影響下變得驕縱,甚至有圖皇位之心。康熙在索額圖死後說過:“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而且索額圖還與明珠是對著幹,兩個人在政治上“權勢相侔,互相仇軋”,康熙為了朝廷的穩定,就先除掉索額圖,再把明珠解決了。

索額圖在政治上沒有學到他父親索尼的為官之道,對於政治太過於熱衷,最後給自己惹上了災難,他自己被餓死,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被處死,康熙帝還說“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而鰲拜雖說專權,但他沒有野心,康熙在他死後也給他平反了。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索額圖被康熙倚重了四十餘載,到了最後卻被活活餓死。其實,追究其根本的原因,索額圖的死,一點也不怨,有點咎由自取的味道。

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看法呢?

首先先看看索額圖為什麼會被康熙皇帝倚重:

1.在剷除鰲拜的時候,索尼可謂了首功,因此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

在剷除鰲拜的時候,秘密召集了二十個可靠的八旗子弟,進行訓練,最終將鰲拜擒獲。

2.在公元1673年,康熙決定“撤藩 ”,隨後爆發了三藩之亂,在平定三藩的八年的鬥爭中,索尼的很多的建議,都被康熙採納了;


3.在公元1688年,康熙派索額圖代表清朝去和俄國就東北邊界問題展開談判,隨後簽訂了中俄的第一個條約——《尼布楚條約》等等。

另外索額圖的背景也是很強大的,索額圖是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的兒子,他的侄女赫舍里正是康熙皇帝的結髮皇后。

或許是對權力的無限的眷顧吧。他在晚年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在這期間,康熙從警告與他,但是,卻沒有引起他足夠的重視。

康熙的意思是:比如在公元1679年,康熙曾經單獨召見索額圖,當面警告他:“你是朝廷重臣,現在卻不知道滿足,在朝堂之中橫行不法,如果在這樣下去,朕絕不輕饒你。”

並且還將一塊寫有4字的“節制謹度”的牌子送給了索額圖。


索額圖犯的致命錯誤就是插手了儲君之爭。這個行為觸到了康熙的逆鱗。

所以說,索額圖被康熙餓死,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他的做法已經觸碰到康熙所能容忍的底線。


霞綺江練聊歷史


清朝康熙年間的權臣索額圖,隸屬於滿洲正黃旗,父親是清初重臣索尼。索尼在康熙初期四個輔政大臣中位居第一。後來,孝莊太后為了拉攏索尼,讓他遏制鰲拜的囂張氣焰,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帶進皇宮,並且冊封成了正宮皇后。索尼父子也因此成了皇親國戚,對朝廷和皇帝更加忠心。

康熙八年(1669),索額圖幫小皇帝用計謀捉拿了鰲拜,他們乘勝追擊,很快就消滅了鰲拜的黨羽。此後,康熙逐漸掌握了實權,索額圖也得到了重用,成了國史院大學士。從康熙九年到十九年,索額圖在這十年中,基本上把持了清朝的朝政,堪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廷裡的大臣基本上都以他為主。康熙皇帝明知道索額圖權傾朝野,可他卻沒有采取任何打壓的行動。

吳三桂等人因削藩叛亂的時候,他跟在康熙身邊積極的出謀劃策,而且還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禮親王昭槤後來在《嘯亭雜錄》裡評價說:“索(額圖)相當權時,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將帥,皆中肯要。”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清朝並沒有宰相這種制度,禮親王昭槤之所以將索額圖稱為索相,主要是因為他的權勢很大,堪比古代宰相。

索額圖在清朝官場上鶴立雞群,看起來非常強勢,可實際上他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很多大臣都對他虎視眈眈,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他拖下水。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京城爆發地震,倒塌了很多房屋,不少百姓丟掉了性命。期間,有人上奏說索額圖“怙權貪縱狀”,應該對他進行重責。煩心不已的康熙,因此對索額圖指責了一通。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索額圖的地位。

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患病無法處理政務,於是讓人把奏摺送去索額圖那邊,讓他代為處理。或許是覺得自己的樹大招風,索額圖第二年稱病辭職,得到皇帝的讚賞。從這件事不難看出,索額圖其實是一個知道進退的人,他不會過於留戀權利,有魄力捨棄自己的職務。那麼他最後為何會被康熙圈禁到宗人府裡,還被活活餓死呢?說起來,也跟皇太子胤礽有很大關係。

索尼是胤礽生母赫舍里氏的叔叔,在九子奪嫡中,他非常堅定地站在了胤礽身邊,而且還做出了一些康熙覺得“大逆不道”的事情。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帝在斥責皇太子胤礽的時候,自己親口說過:從前索額圖助伊(皇太子)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對康熙這樣權力心極強的皇帝來說,不管大臣做多大貢獻,只要觸犯了皇權就必須除掉,沒有任何情面可言。索額圖去世之後,康熙基本否定了他生前的功績,甚至將他稱為“本朝第一罪人”。





幻中詩


康熙皇帝在近十幾年來被過分美化,以至於讓後世對於他的一些人格弱點視而不見。其實,縱觀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他本人其實是一位性格比較刻薄的皇帝。

康熙朝晚期的朝廷重臣少有善終,明珠罷相削權,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鬱鬱而終,高士奇斥退回藉。一生能夠恩寵長盛不衰基本上只有伊桑阿,阿蘭泰,王熙等人,而相較這三人而言,索額圖則是康熙皇帝的元從功臣,朝廷棟樑。康熙八年索額圖就擔任了大學士,直到他康熙四十年去職,先後擔任大學士長達三十二年。而伊桑阿等人中,伊桑人擔任大學士十三年,阿蘭泰擔任大學士十年,王熙擔任大學士十九年。論功勞和職位,索額圖都在康熙時期是首屈一指的。可是,這樣的一位朝廷重臣卻在卸任兩年後就被康熙皇帝處死,而且被冠以本朝第一罪人的惡名,真的叫後人唏噓不已。

筆者認為康熙皇帝之所以用如此殘酷的手段對待索額圖,還主要是因為索額圖與明珠兩黨傾軋過於嚴重導致的。明珠於康熙十六年首封武英殿大學士,開始進入到權力核心中。但是自從康熙三年他擔任內務府總管開始就逐漸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開始被重用與提拔。明珠於索額圖的矛盾在建議裁撤三藩時就已經體現出來。

當時朝中對於三藩造反之事爭議不斷,大學士索額圖請求處死倡議撤藩的人,被康熙拒絕,稱:“這是朕的旨意,他們何罪之有?”待到三藩平定,康熙對大臣們說:“之前商議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並稱:“當時有人建議誅殺倡導撤藩的大臣,朕若是聽信了他們,就讓(忠臣)含冤九泉了!而索額圖與明珠不同,他平日裡在朝廷中飛揚跋扈,經常明顯的排斥異己,而明珠相較之下就要做得隱秘許多。兩人之間的鬥法長達十餘年,這之中也牽連了大量的朝廷重臣。索額圖被殺的直接原因就是原本索額圖手下的新貴高士奇背叛了索額圖,開始大肆在皇帝面前揭發檢舉,汙衊陷害索額圖。加上索額圖參與到儲位之爭當中,與太子胤扔之間的親屬關係也讓康熙皇帝感到危險。

再加上康熙皇帝本性涼薄,為人處世殺伐果斷,所以就將索額圖圈進宗人府,最後索額圖因飢餓而亡,讓後世不勝感慨。

歡迎下方評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看不見的角落


索額圖是康熙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對他也是多次封賞。雖然曾對他進行過打壓,降官貶職,但隨即又把他提拔起來。可以說,康熙從未真正地打擊過他。

(康熙劇照)

可是為什麼,在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到德州時,皇太子胤礽生病,康熙召見索額圖前來“侍疾”,也就是照顧胤礽。不久康熙就把他抓起來,圈禁在宗人府,不拿飯給他吃,讓他活活餓死呢?

索額圖確實非常受康熙的器重。當年,康熙為了扳倒鰲拜,避免索額圖受鰲拜打擊,他讓索額圖辭去吏部右侍郎的職務,讓他擔任自己的一等侍衛。最後兩人商量著用培養摔跤手的方式,把鰲拜擒拿。

康熙親政後,立刻提拔索額圖為保和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被人稱為索相,此後長達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的時間裡,索額圖在朝中的權勢越來越大。每次康熙召集朝中議事,他都是第一個發表意見,而且基本上都是一錘定音,康熙最終常常採納他的意見。

康熙也批評過索額圖,在康熙十八年的時候,批評他“今見所行,愈加貪酷,習以為常。”並且在康熙十九年革除他大學士的職務。康熙二十二年,又革除他議政大臣、內政大臣、太子太傅等一眾職務。但是在康熙二十五年,又提拔他為領侍衛內大臣,這是個正一品的職位,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侍衛長。

(年老的索額圖劇照)

此後,又把和沙俄勘定邊界,簽訂《尼布楚條約》的重任交給他。後來,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親征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時候,還對他委以重任,讓他從徵。

而且,在康熙時期,除了索額圖外,還有另一個權臣納蘭明珠。因為索額圖和明主結成兩黨,互相構陷。康熙除了懲罰索額圖外,還於康熙二十七罷免了明珠大學士的職務。此後雖然一度恢復他的職務,但是再也沒有重用他。

可見,康熙對索額圖多麼器重。

可是為什麼,康熙四十一年,康熙要嚴厲處置索額圖,甚至不惜用餓死的方法,嚴酷打擊他呢?

這件事,康熙在康熙四十七年嚴厲批評太子胤礽的時候,說過一句話,透露了秘密。他是這麼說的:“從前索額圖助伊(指太子胤礽)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

也就是說,康熙認為,索額圖曾經幫助太子胤礽“潛謀大事”,所以康熙才將索額圖處死。那麼,“潛謀”什麼“大事”呢?

原來,太子胤礽的母親孝誠仁皇后(康熙第一個皇后,也是康熙最喜歡的一個皇后,生下胤礽後不久就去世了。康熙為了紀念她,早早把胤礽立為太子)是索額圖的親侄女,也就是說,索額圖是胤礽的叔公。康熙曾對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兩廢的原因,除了胤礽行為不端,行事癲狂,對身邊人殘忍,對兄弟涼薄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胤礽認為,康熙當皇帝的時間實在太久,自己當太子的時間也實在太久(四十多年),自己實在熬不下去了,希望康熙能夠退位,自己來當皇帝。胤礽和索額圖“潛謀”的,就是這樣一件“大事”。

(康熙與索額圖蠟像)

康熙在太子胤礽的身上,可謂傷透了腦筋。不僅僅太子的作為讓他不滿意,而且因為兩次廢立太子,引起了朝臣們結黨營私爭權奪利,引起了兒子們互相攻擊親情變異。而康熙認為,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狀,就是索額圖這樣的大臣,在胤礽的身後教唆他的原因。而且這教唆還不是一般的教唆,是教唆太子造反。

所以,康熙能容忍索額圖和納蘭明珠爭權奪利,貪酷弄權,但是,絕不允許他們幹“潛謀大事”這樣的事情。

康熙為了處理索額圖,故意在太子生病的時候讓他來,故意讓他和太子商量,從而找到他的把柄,圈禁並餓死他。


張生全精彩歷史


索額圖身為皇親國戚,幫康熙捉拿鰲拜權傾朝野,為何會被餓死?

索額圖,在康熙執政期間,確確實實立下汗馬功勞,也權傾朝野,康熙也沒有虧待他,大封其官,賞其厚爵!只是,他為了幫太子早早上位,一次又一次做了有恃人臣本份的事,觸及了康熙的底線,康熙才不得不拿他開刀的!

為什麼呢?



一,那一年征戰葛爾丹,索額圖暗中指使斷糧!

索額圖是顧命大臣索尼的第三個兒子,人稱索老三!

為了扳倒鰲拜,索額圖緊緊跟著康熙周密籌劃!能夠順利拿下鰲拜,索額圖是頭功!所以康熙也沒虧待他,升他官職重用他!

特別是索額圖的侄女秀兒嫁給了康熙做了赫舍利皇后,生下的二皇子直接封為太子後,索額圖就開始有二心了!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要為太子早日登基佈局了!

那一年,葛爾丹四處掠奪!康熙就親自帶兵去征戰!

其實早在盛京時,周培公就告訴了康熙如果有一日征戰濛濛諸王,尤其是葛爾丹,一定要保證糧草,還告訴了康熙怎麼去儲存糧草!這件事康熙和索額圖都知道!

當康熙率領將士征戰葛爾丹時,去派人調糧草時,竟然是調不動糧草!這明顯是人為,想通過斷糧來餓死大家!當然,雄才大略的康熙知道是何人暗中作梗!所以在回京前康熙就決定要處理這個人了!

這個人就是索額圖!



二,索額圖做上“索相”,確實是風光無限!

索額圖當上索相後,門生眾多,枝多葉茂,勢力龐大,權財盡斂!

這樣,大臣站隊呈一邊倒,康熙非常的不爽,同時為了瓦解索額圖日益龐大的勢力,就啟用和重用了明珠!讓他們兩個人,也是兩大派互相制約!相互平衡!

這樣一來,索額圖更不爽,就加緊推太子上位第二個計劃!

那一年,康熙在魏東亭的護衛下去了江南!

沒有想到,假朱三太子楊起隆竟然知道了康熙的行營,還架起了太炮瞄準了康熙下塌的房間!!!

這一切,又是索額圖暗中所為!

也正是為了幫太子早上扶上位,索額圖幾乎是犯上了魔症,才連生事端,逼得康熙忍無可忍!



三,為了拉攏朝中重臣,索額圖借太子之名給人送禮!

由於太子之位的重要,很多的皇子都在虎視眈眈!

到了後來,形成了鮮明的兩派:即太子黨和阿哥黨!

為了籠絡重臣,在太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索額圖就借太子之名給那些重臣送禮,意圖站在太子這邊的陣營!

後來,康熙知道了非常的不爽!也覺得索額圖為了幫助太子早日上位幾乎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總結: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這個人要亡,首先是這個人瘋狂!索額圖的經歷恰恰應證了這句話!儘管曾經是功高日月,但後來犯下的罪惡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媚之夭夭


索額圖和康熙有親戚關係,索額圖大哥的女兒,正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而索額圖是索尼的第二個兒子,可以說從順治皇帝被冊立,到康熙剷除鰲拜、剷除噶爾丹期間,索額圖一家都是居功甚偉。而康熙也給了索額圖一家子豐厚的回報,索額圖當權期間權傾朝野四十多年。但到了最後,索額圖被拘禁在宗人府,最後更是被活活餓死。那麼,索額圖為什麼落得這個下場?其實這是因為索額圖的“取死之道”。

索額圖功勞

因為索額圖和康熙之間特殊的關係,索額圖自請當康熙的侍衛。後來在剷除鰲拜、班布爾善的過程中,索額圖立下功勞,索額圖被授予國史院大學士。後來,在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西征葛爾丹等事件中,索額圖都有卓越表現。他的官也是越做越大,內大臣、議政大臣、太子太傅、領侍衛內大臣。尤其是領侍衛內大臣一職,可以說事關皇帝的安危,非親信之人不得擔任。如果索額圖能小心謹慎,他們一家的榮華富貴自是沒跑的。只是索額圖不能像他父親那樣圓滑,最終被康熙處死。

索額圖的取死之道

朋黨。清朝建國後,非常注意吸收明朝亡國的教訓,而朋黨無疑是其中一條,但索額圖恰恰也犯了這一條。隨著索額圖地位的不斷升高,“索額圖權勢日盛”、“朋比徇私”。康熙曾當面警告過索額圖和明珠,“你們自被任用後,家裡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受賄),結成朋黨,更加貪婪。如果事情被揭發出來,國法就擺在那裡,絕不會寬恕”。康熙甚至寫了“節制謹度”的牌匾,送給索額圖和明珠兩人。只是兩人仍舊不改,最終被康熙一起算賬。

僭越。索額圖和皇太子的特殊關係(索額圖是太子的叔姥爺),所以和太子的關係自然極為親密。有時候在一些小細節上,可能就不太注意。康熙四十一年,皇太子在德州生病,把索額圖召到那裡去探視。但是索額圖卻乘馬一直到中門,這在禮制上已經屬於僭越的行為。康熙當時沒有發作,後來逮捕索額圖之後,“即此爾已應死”,就憑這一條僭越的罪,就能判處你的死刑。這時皇太子和索額圖,都已經失去了康熙的歡心,康熙這是在秋後算賬了。

謀反。後來,皇太子胤礽被廢,康熙在宣佈胤礽的罪狀裡面,也牽涉到索額圖:“索額圖助胤礽潛謀大事,朕知其情”,“昔索額圖懷私,倡議皇太子服御俱用黃色,一切儀制幾與朕相似”。從康熙揭示的這些罪狀裡,可見索額圖嫌康熙在位時間太長,慫恿皇太子謀反,甚至讓他穿上和康熙幾乎一樣的服色。這對於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即使是素有大功的索額圖,在被圈禁之後,也是活活被餓死。

綜上所述,索額圖雖然和關係千絲萬縷,利益盤根錯節,在康熙時期也被重用了將近四十多年。但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權力的擴張,索額圖失去了謹慎之心,開始變得膨脹起來。如果僅僅是朋黨,康熙可能還饒他一命。但是當他僭越和謀反的罪證被揭發出來之後,換做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容忍。

索額圖竟然想要染指皇權,只是被活活餓死,已經是康熙格外開恩。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阿爾及善,也在索額圖謀反罪名被揭發後,被處以死刑,原先康熙可是放過他們一馬。“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這是康熙對索額圖蓋棺定論的評價。


飛熊說歷史


人一旦處了高位,就不在想之前的權臣的下場了,所以身居高位的索額圖是一個很專權的人,結黨營私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他的一舉一動肯定是瞞不過康熙那睿智的眼神的,所以也曾經勸誡過他很多次,勸他勤勉,可惜康熙的用心良苦,人家並沒有接受。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之中,康熙皇帝的手下有著兩大重臣,他們分別是索額圖和納蘭明珠,他們兩位在朝堂之上水火不容,明爭暗鬥了幾十年,但是最後卻終究逃不出康熙皇帝的手掌心。而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歷史上真實的索額圖,他實際上為了大清的帝業操碎了心,但是為什麼他卻晚節不保,被康熙皇帝活活餓死呢?實際上,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實際上,索額圖是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的兒子,他的侄女赫舍里正是康熙皇帝的結髮皇后,可以說索額圖有著強大的身世背景,和康熙皇帝有著親家關係。

在康熙設計剷除鰲拜的時候,索額圖秘密負責訓練打手,因此在扳倒鰲拜之後,康熙皇帝自然不會虧待立下大功的索額圖,讓他直接升任保和殿大學士。此後,在簽訂《尼布楚條約》。平定邊疆之亂之中,索額圖為大清嘔心瀝血,出謀劃策,為清朝奉獻了自己的幾十年光陰,最後權傾朝野。

為了對抗索額圖,於是康熙皇帝提拔大學士納蘭明珠作為索額圖的強力對手。結果讓康熙皇帝沒想到的是,兩個人卻開始大肆拉攏黨羽,開始互相攻擊,尤其是到了康熙晚年的儲君問題上,兩派更是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影響到了朝廷的正常運轉。



對此,康熙皇帝曾經不止一次的警告索額圖,讓他收斂一些,比如在公元1679年,康熙曾經單獨召見索額圖,當面警告他:“你是朝廷重臣,現在卻不知道滿足,在朝堂之中橫行不法,如果在這樣下去,

朕絕不輕饒你。”並且還將一塊寫有4字的“節制謹度”的牌子送給了索額圖,但是索額圖卻熟視無睹,依然我行我素。


於是在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終於發怒,開始全面清算索額圖:“索額圖行事絲毫不知收斂,依然和太子等人有密切來往,並且還敢在背後妄議朝政,實在罪無可恕。”於是康熙皇帝下令將索額圖交給宗人府囚禁,大清一代權臣最後被康熙皇帝活活餓死,這也可以說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

這也說明人無論身處何為,都要有敬畏之心不可膨脹,不聽人勸,因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雖然你身居相位,但你也是給皇帝打工的,不可讓老闆不爽。

自古膨脹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