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應該如何打破固化思維?

苟琴兒


“學藝術應該如何打破固化思維?”

我們先來說一下這些個關鍵詞——看一看他們的屬性或者定義暨(問者)指向吧:這幾個詞它們的定義域怎麼著。2020年2月23日 10:43:46

(下面拉出來逐一分析。並不細析。非主題所以不可讓她搶了“戲份”。析釋不是主戲。重點在於“何打破固化思維?”即“方式方法”的問題。)

“學藝術”:小意思,大概其藝術學院或者設計學院學生胚子吧(因為大部分“成功人士”暨藝術家都會“創作”了。簡直她不衝擊你的眼球都不行——即你不小心就中了套比如標題黨瞎咋呼。)

“打破”:其實是開發的意思。個別情況是“腦洞大開”是為典型。比如“腦抽”一下甚或很高尚很高尚(的時候)您猛地腦殘一下——也有這效果。舉例:李宇春同學唱歌,很不奇怪了,但是,導演還是他的助理吧,設計一個(她的即演唱之中)一腳踏空→重點來了,吸引人的眼球不?不止是!簡直一驚一乍。這樣,就是一個“打破”,或曰超越常規吧。大家會記住她什麼時候什麼場合摔了一跤:唱什麼什麼歌子的時候出彩了。這樣,就打破常規地、出其不意地“效果”了。不出所料,大家會超越那個歌子地記住她。當然(現在來說),小李子還“不屑”於他。因為畢竟超越這個階段了嘛。新手或者急於露臉暨其搶鏡——這些個“者”,愛好慣常如此下作還是操作吧。也是偶然一試——注意近時段不可雷同,不然就會神似“過了山海關”同志了(乏味之饃不可屢次操作)。……說細了就是一堂課了。比如美女出鏡就會經常“偶爾露一下”(應該是助理提示的——咱現在還不行,不至於下三濫就都是好東西,還不都是為了儘快紅起來嗎?)。

“固化思維”:就是常規。思維就是想法、辦法極致(稱為稱謂是)創意。(思維在這裡極致化就是創意)。“固化”就是囿於條條框框暨教條——教材怎麼怎麼說。也就是所謂固化就是所謂“條條框框”怎麼說。那麼,很明顯,固化思維之思維就是“想法、辦法極致(稱為稱謂是)創意”——指向於藝術創作或者藝術作品了,可能還有影視作品等等吧。

好了,詞義分析,到此為止。囉唣沒意義。

上面已經囉裡囉唣不少了。(下面注意簡說)

(通過)遛一遛詞語,我們發現,重點是(問者)意思是想問有什麼捷徑——比如她要畢業創作了還想個出彩。(他可能還想出個彩比如勇奪畢業創作優秀作品大獎)

一句話:簡單化的話就是越界。(複雜化就是藝術創作、設計、藝術理論什麼的高大上那些個層面的東東——我們不談)

越界的簡單形式是加入他元素。

越界是簡單化的藝術方式——先充分肯定一下→雖然有時候被看成主流:以現在流行而論,超越、玄幻、科幻以至“魔幻現實主義”等等云云,莫不是大放異彩簡直大張旗鼓你不會都不行——跟不上時代了!加入他元素或者攪和兩種元素不能不說現在成為了一種流行模式。嚴格說,(一般是)流行的有的是後來成為了經典或者創作方式,有的就呵呵了——淘汰出局變成“違規案例”。有的還是P麻不是。麻也不是太多了吧。簡直“一驚一乍”招致罵名都沒有做到!太悲催了。良苦用心——一片丹心空自流。熱汗憑空拋灑。一番番良苦用心挖空心思苦思冥想等等的那些個創意付諸東流。收穫工資的還可以。就怕主子不認賬。……

比如說你可以平面中加入立體元素、國畫系列進駐油彩、莊嚴笨重加入裸體或輕細、尊重裡面摻雜嬉謔(文學居多暨類似於小說加進穿越玄幻比如玉皇大帝復練神功)。這方面也是涉及——比如視覺設計等等課程、原理……(環境設計加入雕塑、建築設計參考藝術造型、服裝設計“借鑑”視覺藝術比如電影之中、等等等等)

注意啊,導師(如果氣得)休克了馬上招呼同學們扶扶他。我說的是你在設計之中比如說太超前、過前衛——不在教授的講義之內,跨界招致突破倫理、(突破)道德——暨突破常理底線。底線即底限,就是人們的——普羅大眾的(審美、欣賞啊什麼的)接受度。一點一點突破,人們“新奇”,大尺度,往往接受不了。但是,老貢(貢布里希)說得好: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那個不合時宜的達爾文老師怎麼說?“進化”!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貫說的——一以貫之的是:藝術需要持久進步,或者不進即退。我們老祖宗的一句話:什麼是經典、何為傳承、怎麼個傳統?進步才是傳統。抱殘守缺等等只是傻呵呵自欺欺人發揚傳統。沒有進步——不加進創新元素怎麼叫發揚傳統。故步自封、僵化等等叫什麼?有答案:以前叫教條主義、八股文什麼的(形式主義即照搬或曰死背書暨不知靈活運用),後來改稱→形而上學。(“形而上學”何謂?答曰“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這四個字詞罵人已經夠厲害的了。筆者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來源於第六版《辭海》第2132頁“形而上學”詞條解釋之中)……

好了,天也不早了,字也不少了,我也該米西米西了。古德拜。(作者“我魚日南三四水”2020年2月23日 12:29:46)


我魚日南三四水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學藝術,基本功很重要很重要,你的藝術基本功,你的修養,你的文化底蘊,你的才華和原創能力,決定了你在藝術道路上能走多遠多高

學習藝術基本功,尤其是剛開始接觸藝術的學習,比如剛開始學習畫畫,一定要規規矩矩地訓練基本功,墨守成規地練習基本功

剛開始學習任何藝術,都不要衝動草率地進行創新,不然落得面目全非的尷尬



個人拙見,創新,是建立在雄厚的理性的基本功之上的,沒有基礎,何談創新?

比如練習繪畫基礎時,對於初學者,最好規規矩矩地練習造型,比例,結構,光影的塑造

所以你的基本功訓練訓練成熟之後,你再嘗試創新

打破固化思維,是創新的思維

對於藝術創作的創新,主要是思維的腦洞大開,思維的創新

然後你成熟紮實的藝術基本功,是輔助你實現創新的最佳效果的力量

學藝術,如何打破固化思維?實現創新的創作?

個人拙見,首先你必須有創新的勇氣,大膽創新

創新,意味著另闢蹊徑,意味著你要走與大眾不同的路線,所以你不要顧及太多,不要顧及別人的眼光,別人對你創新的評價

在西方美術史上,由於那時候科技不發達,人們的思想很侷限,甚至侷限在傳統寫實的古典油畫中

在人們思想很守舊的年代,馬奈突破常規把裸女畫在草地上,會引起爭議

梵高畫前衛奔放的筆觸,豔麗的色彩,激情的畫面氛圍,會引起嘲諷

羅丹創造雕塑《巴爾扎克像》時,由於手法很粗獷,頗有中國畫寫意的韻味,因為羅丹為了突出文學家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深沉的智慧,從而擺脫了古典雕塑的傳統寫實手法

羅丹的創新雕塑,在沙龍展出時遭到了非議和譏諷,看慣了優雅的,傳統寫實的古典雕塑的觀眾,自然接受不了羅丹的寫意的巴爾扎克雕塑

但是,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人類的思想都很開放,只要作品三觀正,不挑戰道德底線,任何畫風都會被接受,無論古典的,抽象的,寫意的,甚至是綜合材料,都可以被大眾接受
所以親想突破固化的思維,你首先要有勇氣,敢做,敢想

如果你顧慮太多,一會兒想自己創新,別人會不會認為我是怪胎,或者瘋子?一會兒你又怕自己創新,但是沒成功

那麼你總是顧慮,那麼你永遠達不到創新的境界

其次,你應該多看展覽,特別是現代藝術湛,或者腦洞大開的裝置藝術展覽

你應該多看西方二十世紀的現代繪畫的作品,說不定你會受啟發

西方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有許多腦洞大開,突破固化思維的作品,比如畢加索,馬蒂斯,杜尚,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

然後就你自身而言,一定要養成多思考的習慣,有利於訓練你的創意腦洞思維,多畫創意素描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固化思維說白了就是僵化思維,不圖進取的思維。是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力戒的。對於學藝術搞藝術的尤其如此。

藝術要發展,要進步,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力,不僅需要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而且必須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固化思維是創新的大忌,是要不得的。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將焦點透視原理和人體結構理論引入油畫創作中,並提出素描是油畫的基礎的理論,使寫實油畫在造型具像上面貌一新,優勢凸顯,引領西方油畫四百多年,至今仍有著重要影響。

十七世紀古典主義寫實油畫經歷了二百多年已經相當成熟,魯本斯在學習臨摹了文藝復興時期眾多藝術大師的經典畫作中,師古而不泥古,大膽探索新的繪畫技法和表現手法,他將巴洛克藝術引入油畫創作中,使寫實油畫的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感染力進一步加強。



和魯本斯同被譽為十七世紀偉大畫家的倫勃朗,在繪畫實踐中創立了“用光明暗法”,不僅對後來的油畫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後來的攝影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中葉,西方油畫在寫實主義走過幾百年後又產生了印象主義和抽象主義兩大流派,其他一些小型流派更是此起彼伏,百花爭豔。等等,這些都是突破固化思維不斷創新進取的結果。

油畫之所以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繪畫畫種和繪畫主流,我以為,突破固化思維不斷創新發展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



燈影書畫


我還記得剛入中央美院時,班主任李老師跟大夥見面的第一句話:到了美院,要放棄過去所有的觀念習性,重新開始,畢業時每個人碗裡盛一碗清水回家。他的意思很簡單,打破藝術上的固化思維,返璞歸真,澄懷觀道。

打破固化思維,是指學習藝術有段時間的人,畫畫時間長了,每個人多多少少養成自己的習性,思維觀念上的,技藝筆法上的,不管是好的,差點,都有。如何辨別自己觀念的好壞?自己還真看不出,我認為,多看多讀多聽是打破固化思維的直接方法。


多看,多看別人的東西,打開眼界;多讀,多讀古人今人優秀的藝術作品,品味其中的奧秘;多聽,經常聽聽文學、藝術、哲學方面的講座,使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有機的充實。

關鍵一點,要捨得放下自己認為習以為常的習慣,勇於接受新的思想,才是打破固化思維的最好方法。


陳莊水墨畫家


藝術、藝術、藝術,極為複雜又極為簡單的一個概念,藝術的簡單,那是因為它可以用生活來解釋,藝術的複雜,在於它需要用哲學來解讀,雖說藝術一面簡單,一面複雜,但解讀藝術,絕對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那麼學藝術應該如何打破固化思維呢?



學藝術應該打破固化思維

開篇已經提到了,不要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的態度去解讀任何一種藝術,如果你有這樣的態度想法,證明一點,這是“固化思維”的體現,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藝術要體現它的文化價值,而文化是絕對不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理所應當,藝術也一樣,


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在學藝術之前就應該先提升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因為藝術審美能力決定了自己學習藝術的方向,這包括了學習哪位藝術家的作品,很簡單的道理,審美能力低下的人,是見一件作品就愛一見,只要發現這人是名人,就認為他(她)的藝術造諧高,

所以說,提升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就是打破固化思維的一種體現,那又怎麼提升呢?其實這也不是很難的事情,只要敢於面對現實去承認已經被記載入藝術史冊的著名藝術家或是藝術大師的成就,多欣賞他們的藝術作品,以他們的作品為學習範本,這是學習藝術的正確方向,



還有,不要總是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只是藝術認知的初級水平,作為藝術愛好者,藝術認知也非常重要,這可以讓自己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看待一切事物的現象本質,確切的說,藝術是自然形成的,學習藝術應該持理性態度,自然才是代表著生命的規律,藝術是表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藝術文化本身就是理性的觀點,學習藝術,要打破固化思維,必然要提升自己的藝術認知,其它的一切技巧都可以生搬硬套,


詩夜城主


學藝術的人要打破自己頑固不化的思維,是不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學藝術的人或外行人,要打破自己多年養成的習慣思維方式,是很難的痛苦之事。學藝術的人已經固定下來的思維模式,一旦讓他改變藝術創作思維,真要下定決心才能打破固化思維。



學藝術的人長年累月地進行藝術創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藝術創作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不斷地創新藝術作品,才能滿足人們對藝術的審美需要。藝術家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多參加藝術交流活動,開闊自己的視野,用新的思維方式進行藝術創作,使自己的藝術作品深受人們喜歡和認可。



藝術家為了自己的藝術水平進一步的提高,就要下決心改變自己一些落後陳舊的藝術創作方法,打破頑固不化的思維,努力學習別人的新方法和新思維,結合新思維把自己的藝術水平提高到更高的藝術水準。



藝術要想成為經典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就必須不斷地打破自己的固化思維,重新確立新思維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把自己落後的藝術創作方法都改掉,用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藝術方法,創作出具有自己個性風格的藝術作品。


黃智637


說到學藝術,根據個人思維邏輯,慢慢轉變,每個人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藝術領域才出現很多奇蹟,在藝術道路懂得基礎還是有必要的,最起碼的藝術道德,人的品德,具有一定的藝術天賦,有興趣,熱愛它,堅持並耐得住寂寞,藝術道路是漫長的,沒有人告訴你何時會成功,不能一直停留在以往的固定藝術形式,不創新遲早會被淘汰,也不能去模仿別人的藝術形式,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創作是一個需要靈感,大膽構思,美學和理念結合,挑戰自己,也要被別人接受你的作品,這樣才能展現藝術價值,總之,堅持自己的夢想,投入不懈的努力,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以上是個人意見,說的不好,請諒解!




小河磨


打破固有思維不僅僅侷限於藝術創作領域,任何行業都不能墨守成規,創新才有活路。

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行為方式,也就有了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失敗,因此思維模式至關重要,而成長環境、眼界格局等等又深刻影響著思維模式。

我認為要想破除思維困局,最好的途徑有兩個:多看書、多經歷。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關於書的段子:你花幾十塊錢就能買到別人一輩子的心血,這買賣太值了😂😂😂。

的確,看書是獲取知識來源最好的途徑,一本書是一個完整的閉環,有一條非常強烈的邏輯線貫穿始終,讀一本好書,會收到完整的信息反饋,這是碎片化閱讀所無法比擬的!

革舊鼎新的背後往往是高瞻遠矚,當然,這之間還需要那麼一點點勇氣和膽量。

我喜歡看一些人物傳記,這些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命運多舛、歷經坎坷……,經歷對一個人至關重要。在這個高等教育普及的時代,大多數人都重視教育,忽視經歷。

當一些高知人群被騙財騙色的新聞頻頻見諸媒體時,人們驚呼:這是怎麼了?不是隻有沒文化的人才會被騙嗎,怎麼“文化人”也能蠢到這種地步!“高學歷”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形象已漸漸動搖了。

學歷和經歷沒有可比性。

藝術也是如此,多看書、多經歷才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不會被傳統所圍困。


金小主說電影


打破思維?試著不同的角度思考,試著局外看問題,試著各種思維方式的鍛鍊,究其一條,得把思維運用起來,經過不斷的思考鍛鍊,敢於創新,大膽去想象,學習新思想,接觸新事物……思維的事是要思維上去突破……即是打破固化思維,就要敢於丟棄固化思維,經過自我思考思想鬥爭是必然的……

好了,


質躍


大家好,非常高興回答這個有趣的問題。我是優畫君,優畫網主編。優畫網,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藝術電商。我們的口號是:“簡單藝術,簡單生活”,我們的願景是:“讓藝術創造價值”。


藝術家馬塞爾•杜尚說過“藝術要麼是剽竊,要麼是革命”。所謂的固化思維,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剽竊”。藝術上的“剽竊”首先要與“惡意抄襲”區別開來。“剽竊”是借鑑他人藝術作品中的主題、靈感、風格、模式等元素,來植入自己的創作當中。


而“惡意抄襲”則是植入或搬用的成分太多,淪為完全意義上的山寨和複製。一定程度上的“剽竊”可以看做是向經典致敬的行為,並不會被人們所唾棄。比如藝術家喻紅女士創作巨幅油畫,向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致敬,她的創作成功地再創造了經典,延續了經典的生命同時又彰顯出獨特的思想。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喻紅女士的藝術創作又體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思維固化。與那些富有原創力的、找尋到了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的藝術家相比,她的作品雖然頗具學院派氣質,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新意。


那麼,思維固化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個人認為,這與我們的藝術教育有關。從小,我們受到的藝術教育,並不注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而是以模仿為成功。我們的少兒美術教育尤其如此。一群小朋友在最純真的、最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年紀,卻被老師告知,怎樣畫才是正確的,小朋友們必須模仿老師的樣子,畫出一模一樣的圖畫,才被認為是做得很好。筆者曾經深入一家國際幼兒園觀摩外教的美術課,課堂的主題是讓小朋友們製作一隻3D立體青蛙,並且為它畫上美麗的花紋。外教老師並沒有告訴小朋友們應該把青蛙做成什麼樣、畫成什麼樣,反而鼓勵小朋友們自己發揮創造力,去製作一隻自己想象中的青蛙。結果,小朋友們製作出來的青蛙千奇百怪,和現實生活中的正確的青蛙大不一樣。小朋友在青蛙身體上的塗鴉也形態各異。外教老師非但沒有用正確和錯誤作為標準來評判小朋友們的創作,反而鼓勵每一個小朋友,讓小朋友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如此構思的原因。有一個小朋友在青蛙身上的塗鴉畫得很潦草,外教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誇獎她像一個小小畢加索。還有一個小朋友製作的青蛙只有一個眼睛,外教老師詢問他另一隻眼睛到哪裡去了,小朋友說青蛙到月球去旅行,把另一隻眼睛丟在了外太空!多麼詩意盎然的回答呀!外教老師聽到了之後流露出驚歎的表情,連連稱讚這個小朋友富有想象力和創意。一堂普普通通的美術課,便體現出中外教育的差異。


我們說,學習藝術的過程,一定是先模仿後創造的過程。沒有一定數量的積累和模仿,就無法形成質的飛躍,激發出真正的創造力。然而,我們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都應該思考,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所採用的思維模式和對孩子創作的評判標準是不是錯了。藝術真正的目的是解放思想,完成創造。所謂的創造,就是打破思維固化,儘可能降低挪用、模仿、植入的程度,尋求富有個性的藝術語言,創造搭建合適的結構,來傳達信息、釋放美感。這個過程並不是照本宣科的,而是千人千面的。當然,我們也反對刻意地為了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那樣將使得藝術的本性淪喪。藝術是一條發現自我的道路,我們追尋藝術的風向標,也就是追尋自我心靈的方向。藝術是一條去成為自我的道路,我們不斷地探索自己是誰,自己的風格是怎樣的,最終呈現給世界的每一件藝術品,都是靈肉合一的,自我精神的延伸。我們必須親力親為地去汲取靈感,去傳遞信息,去搭建結構,去選擇表達方式,去釋放美感的因子,勇敢地打破前人創作的藩籬,永遠銘記藝術即為創造的實質,才能真正擺脫思維固化,創造出大千世界般色彩斑斕的藝術。而遊歷更廣闊的世界,經歷更豐富的人生,聆聽更多樣化的聲音,思考更深刻的問題,這些對於我們擺脫思維固化、搞好藝術創作都是大有裨益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