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应该如何打破固化思维?

苟琴儿


“学艺术应该如何打破固化思维?”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些个关键词——看一看他们的属性或者定义暨(问者)指向吧:这几个词它们的定义域怎么着。2020年2月23日 10:43:46

(下面拉出来逐一分析。并不细析。非主题所以不可让她抢了“戏份”。析释不是主戏。重点在于“何打破固化思维?”即“方式方法”的问题。)

“学艺术”:小意思,大概其艺术学院或者设计学院学生胚子吧(因为大部分“成功人士”暨艺术家都会“创作”了。简直她不冲击你的眼球都不行——即你不小心就中了套比如标题党瞎咋呼。)

“打破”:其实是开发的意思。个别情况是“脑洞大开”是为典型。比如“脑抽”一下甚或很高尚很高尚(的时候)您猛地脑残一下——也有这效果。举例:李宇春同学唱歌,很不奇怪了,但是,导演还是他的助理吧,设计一个(她的即演唱之中)一脚踏空→重点来了,吸引人的眼球不?不止是!简直一惊一乍。这样,就是一个“打破”,或曰超越常规吧。大家会记住她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摔了一跤:唱什么什么歌子的时候出彩了。这样,就打破常规地、出其不意地“效果”了。不出所料,大家会超越那个歌子地记住她。当然(现在来说),小李子还“不屑”于他。因为毕竟超越这个阶段了嘛。新手或者急于露脸暨其抢镜——这些个“者”,爱好惯常如此下作还是操作吧。也是偶然一试——注意近时段不可雷同,不然就会神似“过了山海关”同志了(乏味之馍不可屡次操作)。……说细了就是一堂课了。比如美女出镜就会经常“偶尔露一下”(应该是助理提示的——咱现在还不行,不至于下三滥就都是好东西,还不都是为了尽快红起来吗?)。

“固化思维”:就是常规。思维就是想法、办法极致(称为称谓是)创意。(思维在这里极致化就是创意)。“固化”就是囿于条条框框暨教条——教材怎么怎么说。也就是所谓固化就是所谓“条条框框”怎么说。那么,很明显,固化思维之思维就是“想法、办法极致(称为称谓是)创意”——指向于艺术创作或者艺术作品了,可能还有影视作品等等吧。

好了,词义分析,到此为止。啰唣没意义。

上面已经啰里啰唣不少了。(下面注意简说)

(通过)遛一遛词语,我们发现,重点是(问者)意思是想问有什么捷径——比如她要毕业创作了还想个出彩。(他可能还想出个彩比如勇夺毕业创作优秀作品大奖)

一句话:简单化的话就是越界。(复杂化就是艺术创作、设计、艺术理论什么的高大上那些个层面的东东——我们不谈)

越界的简单形式是加入他元素。

越界是简单化的艺术方式——先充分肯定一下→虽然有时候被看成主流:以现在流行而论,超越、玄幻、科幻以至“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云云,莫不是大放异彩简直大张旗鼓你不会都不行——跟不上时代了!加入他元素或者搅和两种元素不能不说现在成为了一种流行模式。严格说,(一般是)流行的有的是后来成为了经典或者创作方式,有的就呵呵了——淘汰出局变成“违规案例”。有的还是P麻不是。麻也不是太多了吧。简直“一惊一乍”招致骂名都没有做到!太悲催了。良苦用心——一片丹心空自流。热汗凭空抛洒。一番番良苦用心挖空心思苦思冥想等等的那些个创意付诸东流。收获工资的还可以。就怕主子不认账。……

比如说你可以平面中加入立体元素、国画系列进驻油彩、庄严笨重加入裸体或轻细、尊重里面掺杂嬉谑(文学居多暨类似于小说加进穿越玄幻比如玉皇大帝复练神功)。这方面也是涉及——比如视觉设计等等课程、原理……(环境设计加入雕塑、建筑设计参考艺术造型、服装设计“借鉴”视觉艺术比如电影之中、等等等等)

注意啊,导师(如果气得)休克了马上招呼同学们扶扶他。我说的是你在设计之中比如说太超前、过前卫——不在教授的讲义之内,跨界招致突破伦理、(突破)道德——暨突破常理底线。底线即底限,就是人们的——普罗大众的(审美、欣赏啊什么的)接受度。一点一点突破,人们“新奇”,大尺度,往往接受不了。但是,老贡(贡布里希)说得好: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那个不合时宜的达尔文老师怎么说?“进化”!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贯说的——一以贯之的是:艺术需要持久进步,或者不进即退。我们老祖宗的一句话:什么是经典、何为传承、怎么个传统?进步才是传统。抱残守缺等等只是傻呵呵自欺欺人发扬传统。没有进步——不加进创新元素怎么叫发扬传统。故步自封、僵化等等叫什么?有答案:以前叫教条主义、八股文什么的(形式主义即照搬或曰死背书暨不知灵活运用),后来改称→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何谓?答曰“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这四个字词骂人已经够厉害的了。笔者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来源于第六版《辞海》第2132页“形而上学”词条解释之中)……

好了,天也不早了,字也不少了,我也该米西米西了。古德拜。(作者“我鱼日南三四水”2020年2月23日 12:29:46)


我鱼日南三四水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学艺术,基本功很重要很重要,你的艺术基本功,你的修养,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才华和原创能力,决定了你在艺术道路上能走多远多高

学习艺术基本功,尤其是刚开始接触艺术的学习,比如刚开始学习画画,一定要规规矩矩地训练基本功,墨守成规地练习基本功

刚开始学习任何艺术,都不要冲动草率地进行创新,不然落得面目全非的尴尬



个人拙见,创新,是建立在雄厚的理性的基本功之上的,没有基础,何谈创新?

比如练习绘画基础时,对于初学者,最好规规矩矩地练习造型,比例,结构,光影的塑造

所以你的基本功训练训练成熟之后,你再尝试创新

打破固化思维,是创新的思维

对于艺术创作的创新,主要是思维的脑洞大开,思维的创新

然后你成熟扎实的艺术基本功,是辅助你实现创新的最佳效果的力量

学艺术,如何打破固化思维?实现创新的创作?

个人拙见,首先你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大胆创新

创新,意味着另辟蹊径,意味着你要走与大众不同的路线,所以你不要顾及太多,不要顾及别人的眼光,别人对你创新的评价

在西方美术史上,由于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的思想很局限,甚至局限在传统写实的古典油画中

在人们思想很守旧的年代,马奈突破常规把裸女画在草地上,会引起争议

梵高画前卫奔放的笔触,艳丽的色彩,激情的画面氛围,会引起嘲讽

罗丹创造雕塑《巴尔扎克像》时,由于手法很粗犷,颇有中国画写意的韵味,因为罗丹为了突出文学家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深沉的智慧,从而摆脱了古典雕塑的传统写实手法

罗丹的创新雕塑,在沙龙展出时遭到了非议和讥讽,看惯了优雅的,传统写实的古典雕塑的观众,自然接受不了罗丹的写意的巴尔扎克雕塑

但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人类的思想都很开放,只要作品三观正,不挑战道德底线,任何画风都会被接受,无论古典的,抽象的,写意的,甚至是综合材料,都可以被大众接受
所以亲想突破固化的思维,你首先要有勇气,敢做,敢想

如果你顾虑太多,一会儿想自己创新,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怪胎,或者疯子?一会儿你又怕自己创新,但是没成功

那么你总是顾虑,那么你永远达不到创新的境界

其次,你应该多看展览,特别是现代艺术湛,或者脑洞大开的装置艺术展览

你应该多看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绘画的作品,说不定你会受启发

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有许多脑洞大开,突破固化思维的作品,比如毕加索,马蒂斯,杜尚,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然后就你自身而言,一定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有利于训练你的创意脑洞思维,多画创意素描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固化思维说白了就是僵化思维,不图进取的思维。是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力戒的。对于学艺术搞艺术的尤其如此。

艺术要发展,要进步,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力,不仅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且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固化思维是创新的大忌,是要不得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将焦点透视原理和人体结构理论引入油画创作中,并提出素描是油画的基础的理论,使写实油画在造型具像上面貌一新,优势凸显,引领西方油画四百多年,至今仍有着重要影响。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经历了二百多年已经相当成熟,鲁本斯在学习临摹了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画作中,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他将巴洛克艺术引入油画创作中,使写实油画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感染力进一步加强。



和鲁本斯同被誉为十七世纪伟大画家的伦勃朗,在绘画实践中创立了“用光明暗法”,不仅对后来的油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来的摄影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西方油画在写实主义走过几百年后又产生了印象主义和抽象主义两大流派,其他一些小型流派更是此起彼伏,百花争艳。等等,这些都是突破固化思维不断创新进取的结果。

油画之所以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绘画画种和绘画主流,我以为,突破固化思维不断创新发展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灯影书画


我还记得刚入中央美院时,班主任李老师跟大伙见面的第一句话:到了美院,要放弃过去所有的观念习性,重新开始,毕业时每个人碗里盛一碗清水回家。他的意思很简单,打破艺术上的固化思维,返璞归真,澄怀观道。

打破固化思维,是指学习艺术有段时间的人,画画时间长了,每个人多多少少养成自己的习性,思维观念上的,技艺笔法上的,不管是好的,差点,都有。如何辨别自己观念的好坏?自己还真看不出,我认为,多看多读多听是打破固化思维的直接方法。


多看,多看别人的东西,打开眼界;多读,多读古人今人优秀的艺术作品,品味其中的奥秘;多听,经常听听文学、艺术、哲学方面的讲座,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有机的充实。

关键一点,要舍得放下自己认为习以为常的习惯,勇于接受新的思想,才是打破固化思维的最好方法。


陈庄水墨画家


艺术、艺术、艺术,极为复杂又极为简单的一个概念,艺术的简单,那是因为它可以用生活来解释,艺术的复杂,在于它需要用哲学来解读,虽说艺术一面简单,一面复杂,但解读艺术,绝对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那么学艺术应该如何打破固化思维呢?



学艺术应该打破固化思维

开篇已经提到了,不要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态度去解读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你有这样的态度想法,证明一点,这是“固化思维”的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艺术要体现它的文化价值,而文化是绝对不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所应当,艺术也一样,


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在学艺术之前就应该先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因为艺术审美能力决定了自己学习艺术的方向,这包括了学习哪位艺术家的作品,很简单的道理,审美能力低下的人,是见一件作品就爱一见,只要发现这人是名人,就认为他(她)的艺术造谐高,

所以说,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就是打破固化思维的一种体现,那又怎么提升呢?其实这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敢于面对现实去承认已经被记载入艺术史册的著名艺术家或是艺术大师的成就,多欣赏他们的艺术作品,以他们的作品为学习范本,这是学习艺术的正确方向,



还有,不要总是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只是艺术认知的初级水平,作为艺术爱好者,艺术认知也非常重要,这可以让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待一切事物的现象本质,确切的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学习艺术应该持理性态度,自然才是代表着生命的规律,艺术是表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艺术文化本身就是理性的观点,学习艺术,要打破固化思维,必然要提升自己的艺术认知,其它的一切技巧都可以生搬硬套,


诗夜城主


学艺术的人要打破自己顽固不化的思维,是不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学艺术的人或外行人,要打破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很难的痛苦之事。学艺术的人已经固定下来的思维模式,一旦让他改变艺术创作思维,真要下定决心才能打破固化思维。



学艺术的人长年累月地进行艺术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创新艺术作品,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审美需要。艺术家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深受人们喜欢和认可。



艺术家为了自己的艺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就要下决心改变自己一些落后陈旧的艺术创作方法,打破顽固不化的思维,努力学习别人的新方法和新思维,结合新思维把自己的艺术水平提高到更高的艺术水准。



艺术要想成为经典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就必须不断地打破自己的固化思维,重新确立新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把自己落后的艺术创作方法都改掉,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艺术方法,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


黄智637


说到学艺术,根据个人思维逻辑,慢慢转变,每个人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艺术领域才出现很多奇迹,在艺术道路懂得基础还是有必要的,最起码的艺术道德,人的品德,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有兴趣,热爱它,坚持并耐得住寂寞,艺术道路是漫长的,没有人告诉你何时会成功,不能一直停留在以往的固定艺术形式,不创新迟早会被淘汰,也不能去模仿别人的艺术形式,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作是一个需要灵感,大胆构思,美学和理念结合,挑战自己,也要被别人接受你的作品,这样才能展现艺术价值,总之,坚持自己的梦想,投入不懈的努力,总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以上是个人意见,说的不好,请谅解!




小河磨


打破固有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创作领域,任何行业都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才有活路。

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行为方式,也就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失败,因此思维模式至关重要,而成长环境、眼界格局等等又深刻影响着思维模式。

我认为要想破除思维困局,最好的途径有两个:多看书、多经历。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关于书的段子:你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别人一辈子的心血,这买卖太值了😂😂😂。

的确,看书是获取知识来源最好的途径,一本书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有一条非常强烈的逻辑线贯穿始终,读一本好书,会收到完整的信息反馈,这是碎片化阅读所无法比拟的!

革旧鼎新的背后往往是高瞻远瞩,当然,这之间还需要那么一点点勇气和胆量。

我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这些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命运多舛、历经坎坷……,经历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在这个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大多数人都重视教育,忽视经历。

当一些高知人群被骗财骗色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时,人们惊呼:这是怎么了?不是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被骗吗,怎么“文化人”也能蠢到这种地步!“高学历”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形象已渐渐动摇了。

学历和经历没有可比性。

艺术也是如此,多看书、多经历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不会被传统所围困。


金小主说电影


打破思维?试着不同的角度思考,试着局外看问题,试着各种思维方式的锻炼,究其一条,得把思维运用起来,经过不断的思考锻炼,敢于创新,大胆去想象,学习新思想,接触新事物……思维的事是要思维上去突破……即是打破固化思维,就要敢于丢弃固化思维,经过自我思考思想斗争是必然的……

好了,


质跃


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我是优画君,优画网主编。优画网,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艺术电商。我们的口号是:“简单艺术,简单生活”,我们的愿景是:“让艺术创造价值”。


艺术家马塞尔•杜尚说过“艺术要么是剽窃,要么是革命”。所谓的固化思维,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剽窃”。艺术上的“剽窃”首先要与“恶意抄袭”区别开来。“剽窃”是借鉴他人艺术作品中的主题、灵感、风格、模式等元素,来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


而“恶意抄袭”则是植入或搬用的成分太多,沦为完全意义上的山寨和复制。一定程度上的“剽窃”可以看做是向经典致敬的行为,并不会被人们所唾弃。比如艺术家喻红女士创作巨幅油画,向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致敬,她的创作成功地再创造了经典,延续了经典的生命同时又彰显出独特的思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喻红女士的艺术创作又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思维固化。与那些富有原创力的、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家相比,她的作品虽然颇具学院派气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新意。


那么,思维固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个人认为,这与我们的艺术教育有关。从小,我们受到的艺术教育,并不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而是以模仿为成功。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尤其如此。一群小朋友在最纯真的、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纪,却被老师告知,怎样画才是正确的,小朋友们必须模仿老师的样子,画出一模一样的图画,才被认为是做得很好。笔者曾经深入一家国际幼儿园观摩外教的美术课,课堂的主题是让小朋友们制作一只3D立体青蛙,并且为它画上美丽的花纹。外教老师并没有告诉小朋友们应该把青蛙做成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反而鼓励小朋友们自己发挥创造力,去制作一只自己想象中的青蛙。结果,小朋友们制作出来的青蛙千奇百怪,和现实生活中的正确的青蛙大不一样。小朋友在青蛙身体上的涂鸦也形态各异。外教老师非但没有用正确和错误作为标准来评判小朋友们的创作,反而鼓励每一个小朋友,让小朋友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如此构思的原因。有一个小朋友在青蛙身上的涂鸦画得很潦草,外教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夸奖她像一个小小毕加索。还有一个小朋友制作的青蛙只有一个眼睛,外教老师询问他另一只眼睛到哪里去了,小朋友说青蛙到月球去旅行,把另一只眼睛丢在了外太空!多么诗意盎然的回答呀!外教老师听到了之后流露出惊叹的表情,连连称赞这个小朋友富有想象力和创意。一堂普普通通的美术课,便体现出中外教育的差异。


我们说,学习艺术的过程,一定是先模仿后创造的过程。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和模仿,就无法形成质的飞跃,激发出真正的创造力。然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思考,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所采用的思维模式和对孩子创作的评判标准是不是错了。艺术真正的目的是解放思想,完成创造。所谓的创造,就是打破思维固化,尽可能降低挪用、模仿、植入的程度,寻求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创造搭建合适的结构,来传达信息、释放美感。这个过程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而是千人千面的。当然,我们也反对刻意地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那样将使得艺术的本性沦丧。艺术是一条发现自我的道路,我们追寻艺术的风向标,也就是追寻自我心灵的方向。艺术是一条去成为自我的道路,我们不断地探索自己是谁,自己的风格是怎样的,最终呈现给世界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灵肉合一的,自我精神的延伸。我们必须亲力亲为地去汲取灵感,去传递信息,去搭建结构,去选择表达方式,去释放美感的因子,勇敢地打破前人创作的藩篱,永远铭记艺术即为创造的实质,才能真正摆脱思维固化,创造出大千世界般色彩斑斓的艺术。而游历更广阔的世界,经历更丰富的人生,聆听更多样化的声音,思考更深刻的问题,这些对于我们摆脱思维固化、搞好艺术创作都是大有裨益的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