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南北都自稱中華正統,為什麼會被有著一半鮮卑血統的隋國所滅,天下歸一?

閒談空談


沒有什麼正統不正統之說。那都是統治者為了標榜自己君權的合法性,而編出來欺騙世人的謊言!

1.國家滅亡和所謂的正統沒有一點關係,要是有關係的話那就沒有朝代更替了!

2.南北朝之所以被隋朝統一,正應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太久的亂世讓民生凋敝,人們渴望太平,南北朝之所以結束是因為當時的亂世導致割據勢力失去了太多的民心,所以外部力量的打擊下,才會摧枯拉朽般的轟然倒下!天下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䴉鄉斌哥


若說正統,西晉是當然的正統。受魏禪,且統一了天下。

晉之前三國,對砍幾十年。人口財物損失巨大。大量遊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口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後,永嘉之亂,公元316年,西晉終被匈奴族劉聰所滅。這是由匈奴大單于劉淵建立的政權前趙。西晉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蠻族政權所滅的漢人大一統王朝。這樣開始130年北方十六國大砍殺。

華北的六族(漢族、匈奴、鮮卑、羯、羌、氐)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廝殺。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遂開始了後來的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就是鮮卑漢化。北魏國都南遷洛陽。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南移。進入中原的包括拓拔在內的各族貴族加速漢化及封建化。作為鮮卑漢化改革後遺症,因為地位和待遇大幅度降低,“北方六鎮”造反。在這場大亂中有兩個人宇文周和高歡,脫穎而出笑到最後。宇文周是漢化的鮮卑人。他在掌控西魏過程中,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改為鮮卑姓。軍中漢人予以賜姓。比如隋唐楊李兩家賜姓為普六茹氏、大野氏。同化一大片漢人。那個高歡有個鮮卑名字叫“賀六渾”,但他實在是個鮮卑化的漢人。他投機,跟著六鎮其兵,然後投靠爾朱榮,最終掌控北魏政權。可見,雖然是亂世,也的確是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隨後,北魏在宇文泰高歡的手上分裂為西魏東魏,在宇文泰高歡後人手上變為北周和北齊。北周有個武帝,他搞了一場滅佛運動。收繳財富無數,據說還俗僧人三百萬。國力大增。北周遂滅北齊,統一北方。578年北周武帝病死,三年後581年,北周靜帝下詔宣佈禪讓。楊堅建國隋。

西晉完了。皇族司馬睿率領大批士族和百姓遷往江南,史稱“衣冠南渡”。公元317年,在建康建國稱帝,史稱東晉。東晉延續了一百多年。和西晉統稱晉。期間多有北伐,也曾收復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可見,這個期間,東晉是正統。

然後,在北方北魏前稍早,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宋。史稱劉宋。以後經齊、梁、陳共計四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到“後庭花”的陳叔寶滅於隋。時為公元589年。

天下統一於隋。

所謂南北正統之爭即東晉與隋之間這個時間段。

正統是文化的產物。是歷史的需要。如果幹脆不編史。不做記載,不延續了。還有什麼正統嗎?

北朝爭正統,體現的是民族的融合,是文化的同化。這樣一路下來,100年浸潤,它如何不正統呢?它是正統的一部分。關鍵北朝繼承者給力。隋朝滅陳,實現天下一統,它最終掌握了編續歷史的權力,它和西晉一樣是正統。

所以史書上以魏晉南北朝名之。實際上並重的。

至於為什麼統一於隋?還是有德者得之。隋文帝勵精圖治,不十年間,跨江滅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恬然滋味


楊堅是漢人,鮮卑賜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為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

史載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四世祖楊元壽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司馬,其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

泰寶死後,被授予遺贈。然而,根據陳銀科的考證,楊堅家族可能是山東省的漢族,洪農楊家的身份應該是基於虛假的藉口;而所謂的吳川陽原壽流鎮,也是余文泰為了吸引下屬的感情而編造的一部小說。

西魏大同七年541年6月的一個難看的夜晚,楊堅在豐邑的般若寺出生於楊忠的妻子呂氏。據說當時“紫氣滿場”。隋書記載,一個尼姑告訴呂,楊堅不能像普通人一樣被撫養長大,於是他帶楊堅到另一個大廳,親自撫養他長大。

楊堅掌權之後,下令“以前賜姓,皆復其舊”,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楊堅建立的隋朝,統一了全國。楊堅的妻子是北周衛國公,獨孤信嫡女獨孤伽羅(楊廣的母親),獨孤伽羅是漢化的鮮卑人。

就算楊廣有一半的鮮卑血統。但是統一天下是楊堅的事,不是楊廣的事。所以“天下歸一於有一半鮮卑血統的隋國”的說法不當。


青衣江畔夜讀書


因為自公元316年西晉滅亡後,所有之後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都面臨一大難題,即如何統治人數多於自身數倍的漢人,有的政權搞壓迫,如石勒石虎。有的政權搞優待,如苻堅。還有搞漢化的,如北魏孝文帝。還有搞平衡的,如北齊高歡。但都失敗了,唯獨西魏權臣宇文泰的改革,完成了民族文化觀念利益的彼此認同包容融合(即你所說的正統認同)外加效仿學習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及軍事制度,還有馬鐙之類的技術,使得國力開始蒸蒸日上。由此開始,北周滅北齊,北周的後身隋朝滅掉了南邊的陳朝,完成統一,也給後來的盛唐打下了堅實基礎。

至於為何是楊堅完成一統,其實是有一定必然性的,當然這個必然性不是指楊堅,而是指關隴集團。從北周至隋至唐,其實都是關隴集團內部的權利代換。

最後糾正,楊堅是鮮卑化的漢人,而不是漢化的鮮卑人,造成這種認知錯誤是因為宇文泰掌權時讓所有高階官員尤其是將官全部改成鮮卑姓,例如楊堅改叫普六茹堅,唐李家祖宗李虎改叫大野。其次八柱國通婚聯姻,造成漢人鮮卑化,鮮卑人漢化。

史料記載楊堅出自關中名門弘農楊氏,其實他祖上只是山東普通百姓家族而已。



屹然談古


對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所謂的“正統”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其次,血統與興衰滅亡有什麼關係?

正統的標準

關於正統,我們先來說一些歷史現象。

1、以東漢為什麼會被歸為漢朝為例。

西漢被王莽滅後,光武帝劉秀為什麼能再建東漢。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劉秀以漢室血統為由召集天下義士,目標是光復漢室。所以,對漢朝而言,出現了西漢、東漢之稱,以至於很多人對王莽政權這樣一個短暫的存在,認為是小打小鬧,但史實是王莽的確建立了一個政權,併發行貨幣。但為什麼後來的史家,要將東漢也歸入漢朝,而沒有將其賦予另外一個王朝的稱呼,恐怕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們認為劉秀建立的政權是有漢室的血統。

這就是一個自認為正統而建立政權的東漢,而史學家也以此認為,東漢就是屬於漢朝。所以,形成今天我們的認識:東漢屬於漢朝,但嚴格按照政權劃分,東漢是一個獨立的朝代,東漢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和西漢是不同的。

2、什麼是正統?

古代歷史上很多王朝自謂正統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以皇室的後代及皇室的姓氏為標準,比如後來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自封為漢室的後代,要光復漢室;後來五代的李克用父子建立後唐,自封為唐室的後代,要光復唐室,而實際上李克用父子根本不是漢族人,他們的“李”姓是被獎賜的。

(2)以奇異的天象或者其他現象自封正統,意在呈現“君權神授”。比如《史記》中記載的漢高祖劉邦斬蛇之故事,託故為炎黃之帝的爭奪;又如陳勝吳光起義營造的魚腹書的事;又如五代後梁政權的建立者朱溫,在即位之前假造異象,以營造天命降之。

(3)南北朝的正統問題。通過上述案例的分析,在此,南北朝的正統問題,都只是自封為正統以穩固政權的手段,像這種手段還有北朝時期的政權遙授地盤以封爵的現象。遙授地盤指的是,被授予的地方不在該政權的管轄範圍內,但是也作為一塊地授予有軍功者。

正統問題和被滅有什麼關係

1、血統和興亡有什麼關係

這個論點在歷史上是不成立的。

以遼、西夏、金和宋朝的對峙為例;

以蒙古佔領歐亞大陸為例。

僅僅以血統正統與否去論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滅亡是很荒誕的。

2、正統的認定標準

正統的認定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比如古代的炎黃子孫認定漢族即正統,但站在鮮卑、契丹、蒙古、滿族人的角度,他們的民族血統才是正統。

這也可以舉例,比如在遼朝分為南北面官制度,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在清朝前中期以前很少有漢人官能夠做到高官的,後來在清政府日益衰敗的情況下,才有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叱吒風雲的情形。

總結

1、正統的認定是相對的。

同時也要注意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古人的“正統”觀。這也是為什麼說一定要看原版的歷史書,而不是咀嚼別人重述的歷史。因為我們在讀其他人的著作時很容易被灌輸他人的想法,讓我們以為歷史就是這樣的。但其實不然。

2、正統與否,和滅亡沒有關係。

所以,要建立宏大的歷史觀的同時,要符合史實邏輯的推演。

若有疑問,請留言。


理簡


久亂思安,魏晉南北朝五百年軍閥混戰,百姓苦不堪言,為了獲得安寧,天下歸一結束戰亂早已成了大勢所皺。五胡進入中原三百餘年,早已與中原漢人融於一體,難以分割。要想統一天下,首要問題就是民族問題,南方諸漢政權忙於內鬥根本無力北伐。只有北方胡漢雜糅的政權,在一次次滅族滅國的歷史教訓中,尋找出了一條生存之道。北周很好地解決掉了胡漢民族問題,並讓各族精英服務於自已,使之無敵於天下。隋繼承了北周的一切,並最終完成北周未竟之業,統一天下。


閒談空談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中華民族是大融合的結果。漢族也是早期部落融合、族群融合而成。此後至南北朝達到融合的兩種方式,即一是北面少數民族南進中原融於族群固定且強大的一方共稱為漢族;同時因此造成中原漢族大量南遷而融合了南方少數民族也共稱為漢族。並且由於兩種融合的各局經四、五百年的固化、共識,雖割劇但都一統大中華的情節(都稱正統)。在此共同認知下誰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得到民意支持並具備統一全國的大略和力量措施,誰就能結束混亂、實現統一。不管其漢族血統純度高低隋具備了上述,便必然完成大業!


崑崙139100429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楊堅父母是漢人。隋朝怎麼是鮮卑出來了?


西湖邊的耕田人


民族的融合是那個時代的主題,有什麼血統不是最重要的,誰能抓住民心所向,誰能從各民族吸收先進的東西,誰就能勝。民心思治,亂的時間太久了。


灑家的自留地


都是政治聯姻,關隴軍事集團和鮮卑貴族的合約聯姻,造就了漢族和北方少數名字的融合,隋唐不算正統的漢人,一半的鮮卑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