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欣賞書法?怎樣才能提高書法的審美?

ajin321


我喜歡古人王曦之的書法,規範,蒼勁有力。因為在小學時的書法課上,老師就教給了書法基本筆畫規範寫法,也練過。所以現在看書法,有個基本標準。在規範的基點上,我也欣賞個性書法。我喜歡有骨氣的書法,作為美的享受。


舒心姥姥


怎麼欣賞書法?怎樣才能提高書法的審美?要欣賞書法,就得從書寫入手。寫毛筆字,對國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大難事,國人骨髓中都有一份書寫漢字的基因。字無百日工,多練自能寫出好來。日積月累,手高了眼力也提高了,自能辨識出毛筆字寫得好與不好。但!若想將毛筆字寫出藝術來,也就是寫出神彩來,那就難難難!!!書法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即使學會詩書畫印,充其量也只是形質的基礎,氣韻才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得天骨有茲,人生修為有茲,書作才能寫得任情使性表情達意。如:王羲之蘭亭序的氣韻華滋;蘇東坡寒食詩的氣韻渾厚;張旭草書的氣韻洋洋若江河;顏真卿楷書的氣韻巍巍若山嶽、祭侄稿的氣韻翻江倒海,等等。這些都被後人拿來說事,曰:"神彩為上,形質次之"。這等檔次的審美觀只能神會,不可以教授。真個想提高對書法的審美,別無通途,也沒捷徑,練書法去。











林慶逢358


欣賞書法,我還是比較贊同一個觀點就是:有比較才能有鑑別。如果我們大量觀摩古今作品,反反覆覆去觀察比較並且努力的把它記下來,逐步進行理解。這樣我們的頭腦中就存儲了關於書法藝術的信息豐富了起來,再去衡量一幅作品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參考依據。

欣賞書法作品其實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有形方面,一個是無形方面。

一、有形方面

書法作品中的有形方面,就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像:點畫、結構、章法等等。

1、點畫

好的一幅書法作品,它的點畫形態總是優美的,點畫之間的映帶總是自然的、生動的,點畫本身是厚重有力的。如果是不好的書法作品,它的點畫就是虛浮、呆板、鬆散、醜陋。

2、結構

好的作品,它的結構能夠做到平正、勻稱、飛動參差。不好的作品,它的結構就不協調,無法度,拘泥或者過分的狂怪。

3、章法

要把握章法的規律,對各種形式的書法作品如:中堂、立軸、楹聯、橫批,扇面等多觀察。作品的形式雖然不相同,但是章法的基本要求卻是一致的。

章法的要求講究:行間要貫氣,字與字之間要上下照應,大小錯落,欹正相生。“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一定要有協調的節奏感。如果一件作品沒有按照章法的基本要求自作主張,野亂狂怪,或者毫無生氣,布若算子,大小一律,肯定是不好的。



二、無形方面

書法理論上有這麼一句話:“書之妙道,神采為上”。所謂的無形方面指的是書法的精神、氣質、情操等等。

書法作品的神采是由作者的精神決定的,如果一個人生性沉著、樸實的人,他就不會有輕薄、浮華的作品;反過來講,一個浮躁的人,他的作品也不會擁有沉穩厚重的風格。



總而言之

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還有一點:我們一定要從作品裡頭能看到書者對前人的繼承,如果在一幅書法作品裡頭看不到任何一點繼承前人的東西,那毫不客氣的說這部作品是失敗的。


書法有云


現代社會書法界魚龍混雜,書畫大家不少,但是濫竽充數者也很多,導致大眾不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所以,提高書法審美水平就很有必要了。

具體途徑可以參考以下:

1.多看

多看歷代名家名作。多看一些有指導性的書論、書評或創作感想、技法技巧之類的理論文章;看原作展覽,也看高手示範;通過比較、分析,找差距,找優點。這裡的“看”,帶有“研究”之意。

2、多問

要善於向寫得好,懂得多的人提問,如:這個字寫的好不好,為啥好,聽的多了,自己也就悟出來了,以後就會欣賞了。

3、多思

多看也好,多問也罷,都少不了“多思”。光看不思,無益,光問不思,也無益。不思,便看不出什麼好“東西”,提不出什麼好“問題”。這裡的“多思”,更側重於對“佳作”的反覆研究,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在生活中,在詩詞、音樂、舞蹈、繪畫等姊妹藝術中發現相通的美的“東西”,以不斷提高眼界—審美能力。

在觀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要對“佳作”的章法、字法、用筆等之精華部分進行形象記憶,且要學以致用。

4、多寫

“多寫”,在自身實踐中慢慢去體會,就像一塊點心,光看,光吃,往往不知道它的營養價值在哪,可以自己親身去做,做的時候便可以知道它的原料是啥,有啥營養價值,也可以知道不同的點心用了啥火候。

通過以上幾點,一點一點慢慢體會,相信能提升自己的書法審美水平!








天其書法


其次,字是能體現人的性格特點的一種藝術形式。古人說,字如其人。人的生長環境決定人的性格。而環境對人的影響也能改變人的一些性格。豪放人寫出的字,一定是熱情奔放,不苟於形式。而一些小人,心胸狹窄的人寫出的字中,總能透露出在上下,結構,線條的粗細上反映他性格的特點。

再者,自己一定要多練多寫多看多臨。在實踐中提高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能力。


雲蓋棟


您所處的階段我也處過,看了您的話我心裡就不免有些感慨了。龐中華代表了一代人,我們年少時,都練他的字,也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我在練了他的字後,並沒有深入顏體之中,而是轉到了軟筆的歐體上去了,又從歐體轉向了隸書,現想向二王的路上靠靠。在練了軟筆之後,我覺得,無論硬筆寫得如何瀟灑,如果沒有軟筆來做基礎的話,始終不能得到質的提高。硬筆與軟筆是同出一門的兩兄弟,但硬筆字畢竟年輕,我們處在這個年代,是沒有能力活到硬筆字大發展的那一天了,因為這畢竟要幾十上百年。軟筆發展了千年,所留下的東西太多了,要學也要費盡一生,創新也是極難了,但審美卻是人人做得到的。但請一定要練一下毛筆,如果不臨帖,不去學,就不會知道人家的字為什麼好,寫到那個程度為什麼難,越是深入瞭解,越能看出門道。在這裡我想教你一個決竅:無論他吹成什麼樣子,這字看上去好不好看,這個是一下就有感覺的,如果點劃不到位,字內安排不緊密,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書家的。先寫得好看,才能說內涵。至於您所講的看不出字的好來,可能是帖看得比較少,把名家的帖看一下,再看一下平常字畫店裡的,所謂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入手的問題,我覺得先練顏體,再練隸書,兩相結合會進步快些。寫字要有力要大氣請首先記得一個道理,不要使猛勁。我們中國人講究外圓內方,有力大氣不是說樣子長得兇,而是你的風度,你的氣量,外表和善,內裡講究才是真正的蒼勁大氣。


安逸的牛頓


在很多人看來,書法高深莫測,覺得是內行人的事,其實,書法是全中國人的事,你可以不寫書法,但要會欣賞書法。書法欣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概而論,但書法欣賞仍有其基本規律可循,亦非“玄學”之術。

筆者以為,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作”的過程,因此,必先“識形”,次而“賞質”,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漸入佳境。

第一境,識形

書法是線條形象的藝術,“形”有四要素。賞得“四要素”則入第一境。

一曰格式。書法以條幅、中堂、橫披、匾額、斗方、扇面、對聯、尺牘、手卷、頁冊、題畫等格式最為經典。

二曰書體。書體以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魏體、章草、行草等最為常見。

三曰色彩。書法的色彩以白紙、墨字、紅印組合最為耐看。

四曰構成。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以正文、題款、印章構成最為普遍。

第二境,賞質

書法不同於寫字。書法要講究“法度”,“合法”才能“質美”。其“法”有四。賞得“四法”則入第二境。

一曰字法。字乃書法之根本。聚點畫而成字,點畫之間應當“平衡對稱,對比和諧,主次得宜,疏密適度,多樣統一。”

二曰筆法。用筆貴在因體而變、穩實豐富;中側(鋒)互換,法出有源;筆力遒勁、力透紙背。

三曰章法。章法即整幅書法作品的“布白”。它講究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以筆勢連綿,氣脈暢通、節奏分明,若如“行雲流水”。即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

四曰墨法。墨有六彩之說,即“濃、淡,枯、溼,燥、潤”。若能“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則可達到“無聲而樂的和諧”,“五光十色的神采”,“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談笑”的境地。

第三境,寄情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語)。書法的目的是“暢寄幽情”。書法藝術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氣質的一種抽象體現與表露。欣賞書法不僅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點畫、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氣質修養。

因此,欣賞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通過書法作品與書法家“對話,交流”。而賞得此境需要賞者“見智”、“見性”,悟得書法之“出法”、“意境”、“氣質”之妙理。

一曰出法。卓越的書法家總是善於在嚴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馳騁並施展其創造才能。因此,他們往往任情姿性,縱筆所如,使人看出他們的“無拘無束”,而又不流於“荒誕狂怪”;既有“先聖”的遺風,又有自己的“聖地”,即所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放豪之外”。

二曰意境。書法的意境是指於書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內涵,則在生動的氣韻、飛揚的神采以及空間餘白所構成的幽深而曠遠的意象。如,有的象行軍佈陣,旗幟飛揚,士馬精研;有的象尺幅丹青,疏林遠阜,錯落有致;有的象江河大川,奔騰浩蕩,一瀉千里;有的象廻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麗;有的象婀娜舞姿,素袖輕揚,一步一形;有的象悠揚樂曲,繞樑三日,牽人情思。這就是書法富於韻致,並且交織著生命節奏的意境。

三曰氣質。常言道,“書為心畫”,“字如其人”。書法是書法家抒情達意的特殊語言。如同作家之文,詩人之詩,歌者之聲。因此,有獨立性、創造精神的人,其書往往風格獨具;依賴性強、唯唯喏喏的人,其書往往依傍門戶、缺乏個性。性情豪爽英邁之人,其書往往氣度恢宏;感情纏綿悱惻之夫,其書往往柔媚有餘,勁健不足。志行高潔者,其書往往清氣飄灑;格調低下者,其書往往俗氣橫流。心情恬淡者,其書往往氣靜端莊、淡泊曠達;追名逐利者,其書往往張牙舞爪、譁而取寵。











筆墨堂藝術論壇


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讓我們擁有了這麼漂亮的文字,沒有哪個國家的文字能和漢字相比,有這麼多種變化,時而氣勢磅磗,蒼勁有力;時而小橋流水,心曠神怡。

我覺得看一幅書法作品首先是應該看它整體的佈局,仔細體會當中散發出來的氣勢、感覺。其次看每個字的運筆、筆鋒等。我知道的也就只有這麼一點。總之,看得多了也就慢慢的懂多欣賞了。



弋壁灘上的狗尾巴草


書法要根據它字體來判斷它的美。每種字體,都有它的口決!以口訣來判斷書畫的藝術美。如宋體,它是樹粗橫細,黑體:橫樹一般粗,裡圓外四方。逆書體:蠶頭雁尾,蠶不設二,雁不雙飛,斬靳截鐵。還有很多就不一細舉,總之每種字體,有它各自的法則。但不知八戒對書畫的審美法則是不是!請各位大師指教。


用戶8973205389937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作為一門藝術,書法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欣賞書法作品一般先看其大的氣勢和神采如何;然後欣賞章法於結構;最後是分析基本筆畫。       用筆是否輕重徐疾,提按頓挫,筆畫有沒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現立體感、生動有力。加上用墨有枯溼濃淡的變化,更加增添一份氣韻。    

  結構與章法造型和構思好的書法作品,可以給人以平衡對稱中富有多樣的變化,新穎別緻,不落俗套的美感。結構搭的好,使筆畫相互呼應,疏密均稱,虛實相生。章法美主要指對整篇作品的字與字、行與行、首與尾之間脈絡相連,節奏和諧所做的藝術處理,使作品表現出生動活潑,即富有變化又渾然一體的效果。     

  意境是指書寫者用筆、結構和章法技巧以及自身的學識才華、氣質性格的綜合反映。每個書法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作品所反映出的意境各別。欣賞一幅書法作品,能進一步瞭解書法家的生平、思想、所處時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