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豆蔻指的是13歲左右的女孩,因為豆蔻本身是一種植物,開花也比較早,所以也指未成年的少女,還有人說,豆蔻花的果實裂口,有點像少女的生殖器,這種說法似乎就有點汙了,但如果聯想一下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很多都是拿女人的性別特點說事兒,所以用豆蔻比做女孩倒也沒有什麼,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女性與文化,下面把它貼到這裡,也算是為了一個回答吧!

從人類歷史發展上來看,經歷了母系和父系社會,在母系社會,女性主宰一切,男性則處於從屬地位,等到了父系社會,則是男性主宰一切,女性處於從屬地位,再以後,雖然不存在了母系和父系社會,而女性受歧視的現象則依舊沒有改變,甚至到了今天也是如此,這一點從文化上就可以體現出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文字,文字的起源可謂久遠,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寓意不太好的字很多都帶女字旁,如“奸”“嫉妒”等,而類似這樣寓意的字帶男字旁的幾乎看不到,可見,在文字上女性就受到了歧視。但也有特殊的,有的字帶女子旁就寓意很好,如“好”“妙”等,據說是政治家武則天看到帶女字旁的字都不好,非常生氣,身為女性的她要改一改,於是就造出瞭如“好”“妙”“嫻”等美化女性的字,這就是武則天造字的傳說,是否真的是這樣,現在已無從考證,因為只是個傳說而已。

除了字以外,在一些日常用語上,有的也含對女性不尊之意,如我們常把第一次寫的、發表的東西稱為“處女作”,誰都知道,處女是指沒結過婚,沒有過性活動的女子,而把第一次寫(發)的的東西與女性的性器官是否被男人碰過聯繫起來,無論怎麼講,對女性的尊嚴都是一種踐踏,至少說是不尊重,更有甚者,現在有的人把沒有用過的東西也稱是處女*,如“處女刀”“處女屋”等。

還有一個日常用語叫“女兒牆”。女兒牆有兩種解釋法,一種是指城牆上的垛子,是說舊社會的女子在閨房不能出門,只能爬上牆去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男人,但又怕別人看見,故修了牆上的垛子,以便於女子朵在垛子後面去窺視他人,不被別人發現。還有一種解釋是指主牆上面高出一截的矮牆,是女子爬上牆頭看情人時,防止人從牆上掉下去,故又修了一段矮牆。女兒牆的叫法雖然不象處女作那樣色的露骨,但也有偷情的味道,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一種對女性的貶低,反正我在說話時,從來不用這樣的字眼。

另外,現在很多人在罵街時,也拿女性下手,把女性的性器官作為攻擊的對象,令人不解的是女人在罵街時也這樣罵,誰都知道女性的身體都是一樣的,這樣罵人也是在變相的罵自己,作為女性實屬不該。

可見,從文化上講,就有許多貶低女性的地方,並且有很多都是我們現在還堂而皇之的使用著,可謂是見怪不怪,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依我看就四個字——弱肉強食。同男人相比,女性是弱勢群體,而強者征服天下後,不管在哪些方面都要壓制、汙衊弱者,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所以,在文化上詆譭女性也就理在其中了


驕然


藝嶼EYESVOT |少女

行將六月,顯然,如今不是“豆蔻”時節,然而,

豆蔻年華,好比初春的新生枝椏。

杜牧有詩形容少女

“豆蔻梢頭二月初”。

很多人說古人用豆蔻來指少女,是因為豆蔻長這樣



真是太汙了!不過這其實並不是古人所說的豆蔻,而是舶來的“肉豆蔻”。


古人所說的豆蔻,應該是山姜屬的植物草豆蔻、白豆蔻、豔山姜等。果子和調料中的草果很像。

那麼豆蔻為什麼會和少女扯上關係?

昭明太子蕭綱曾寫詩,其中一首是:

別觀葡萄帶實垂, 江南豆蔻生連枝。 無情無意猶如此, 有心有恨徒別離。

豆蔻和葡萄都是連枝而生,這些無情無義的草木尚且如此依依,而有心有恨的人卻只能無可奈何地別離。

豆蔻被寄託上了深深的思念。


杜牧的《贈別》更有名 ,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南方人把未大開的豆蔻花叫做含胎花,說它幼嫩如同女身。

杜牧歌詠豆蔻也是在讚美少女。

此後,豆蔻這個典故就流傳開來,秦觀有

“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

陸游有

“春從豆蔲梢頭老,日向樗蒱齒上消”,

蘇軾有

“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

從此豆蔻就特指少女了。


藝嶼Eyesvot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在離開揚州時寫的《贈別》,贈給誰的呢?一個叫張好好的13歲的小女孩。

明離子其實早就挺好奇,豆蔻的樣子到底是啥樣的,找來了豆蔻的花和果實的時候,不得不說,杜牧絕對是經常開車的老司機。


對了,這個張好好是位風塵女子。杜牧,大家應該都知道,逛花街柳巷的才能,能贏得了他的詩人,可能也就後來的柳永了。

杜牧因此被冠以“蘿莉控”的稱號,但最重要的是,他為世間留下了一個形容小女孩的詞語:豆蔻年華。



不得不說杜牧的詩言簡意賅的描繪了一個小巧的風塵少女,柔美輕盈的樣子,如二月初好苞待放的豆蔻花。

那麼問題來了,漂亮的花多了去了,為啥要用豆蔻花呢?



豆蔻,是一種草本植物,可入藥。豆蔻花在開花前,花骨朵飽滿圓潤,民間俗稱為“含胎花”,那種好苞待放的感覺,風情萬種又欲說還休,形容一個13歲的小女孩確實再恰當不過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豆蔻花又名山姜花,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三月開花。種子可入藥,產於嶺 南。嶺南人取其尚未大開的,稱為含胎花,取其形如懷孕之身。



含胎女子與未經人事少女本相差甚遠,那為什麼後人以豆蔻年華形容十三四歲之少女呢?主要是源自杜枚的名作《贈別》二首之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這首詩為何用豆蒄作意象,在學術界一直有所爭議,如《升庵詩話》雲:杜牧之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劉孟熙謂:《本草》雲:“豆蔻未開者,謂之含胎花。言少而娠也。”……牧之詩本詠娼女,言其美而且少,未經事人,如豆蔻花之未開耳。此為風情言,非為求嗣言也。若娼而娠,人方厭之,以為“綠葉成陰”矣,何事入詠乎?

吳景旭《歷代詩話》即認為:嵇含《南方草木狀》雲:豆蔻花,其苗如蘆,其葉似姜,其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花微紅,穗頭深色;葉漸舒,花漸出。……《本草》亦狀其花之吐而尚含蘊於葉間,有如人之娠耳,孟熙正引此意,非直謂少女之娠也。升庵誤會“少而娠”之語,添出“求嗣”一案,可笑。



而筱靜則認為,杜牧一詩題為贈別,以豆蔻作意象,應是引用南北朝.蕭綱《和蕭侍中子顯春別詩》第一首的詩意:

別觀葡萄帶實垂,江南豆蔻生連枝。

無情無意猶如此,有心有恨徒別離。

此詩是思婦借物寫人,睹物生情,由無情物尚得相聚襯有情人反遭離別。葡萄是一串一串的,豆蔻是一簇簇連著花枝,這些無情無義的草木尚且如此依依,而有心有恨的人卻只能無可奈何地別離。

當然這也只是筱靜一家之言。詩詞之魅力,在於意境。不同際遇就可能有不同的解讀。而不論怎樣,自杜牧此詩後,以豆蔻形容少女的作品甚多,也坐實了豆蔻年華是指十三四歲少女。而大多人認為,此是借豆蔻花含苞待放時之粉嫩,倒也不失貼切。


詩詞書院


小時候讀死書,人家寫什麼都覺得好,看到“豆蔻年華”,形容少女容貌體態的這樣一個四字詞語,“好!”

為什麼叫好?嗯,豆蔻嘛,沒見過,但花花草草,形容少女的樣貌身姿,錯不了啊!好詞啊!豆蔻沒見過,豆包咱吃過啊。一年級的小豆包,形容小學生們的可愛勁兒,沒毛病啊!

長大了點兒,逐步意識到流氓和文人這兩個物種從生理到心理,基本上區別不大,自打我知道了孔雀開屏是美麗的,但轉過來就是屁眼了的樸素哲學道理,就再也不相信這些老司機了。

前一段時間,網上看到了一張比較汙的圖片,據說是肉豆蔻的果實(眾所周知的原因,還是不發這種圖片了吧),讓人觸目心驚啊!

有說法是中國古代還沒有引進肉豆蔻這種植物,古代文化人所說的豆蔻應該是一種叫做豔山姜的花,好吧,那就發兩張豔山姜的照片,然後你就該瞭解古人的心態了。

沒錯,古人的心態,尤其是古代的文人,用一個“汙”字形容他們,他們不會感到很意外。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好詩,好溼。


歷來現實


彼年豆蔻,誰許誰地老天荒

今朝弱冠,我笑我海枯石爛

<strong>

“豆蔻年華”之“豆蔻”是從豆蔻這種植物引申出來的意思,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處女而言。這源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大意說柔弱美麗的十三歲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剛發芽的豆蔻梢頭的嫩芽呢。看,豆蔻原來比喻嫩芽,關鍵是說十三四歲的少女。再加上“年華”二字,更清楚點明瞭這個令人喜愛、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麗的年齡時段。

然後妹紙我搜到了一張圖片,是這樣的……微博頻頻流傳這張圖,說明白了為啥用豆蔻形容少女……

秒懂的你們都是壞人,本菇涼必須義正言辭的指責你們,你們都是汙妖王

查閱古代的所有描寫豆蔻的詩詞典故,極盡美好,中文果然博大精深,大寫的佩服。那麼,豆蔻是什麼呢,長啥樣子?當然真相不僅僅只是上面的那張圖而已。

調料“草果”也是豆蔻家的

咱們倒過來,先看果後看花,花真的很漂亮。主要前面有張果子了,為了扭正你們的三觀,請體諒妹紙用心良苦。杜牧詩中的豆蔻,則是山姜屬的植物草豆蔻、白豆蔻、豔山姜等。一般來說,它的花長成這樣——

憶攜手,過堦墀,月籠花影半明時。玉釵頭上輕輕顫,揺落釵頭豆蔻枝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話說,所有的詩詞寫的豆蔻都強調是十三四歲的姑娘才叫豆蔻,畢竟古人眼裡18歲就老女人了。但以今天的觀點看,妹紙我只想捂臉走開,你們這些老不正經,戀童癖...

而最要命的是,杜牧這首有“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樣名揚天下金句的贈別詩,是送給一個十三歲的歌妓的,而我又告訴你,豔山姜未開的花苞裡有一包蜜水,所以又名“香水包”時………STOP!!!請收起你們猥瑣和一瞬間明白所有的眼神——

好好的豆蔻少女,嫋嫋婷婷十三四剛軟萌萌的萌妹紙,你們卻。。。啊,你們這些披著風流才子外衣還一本正經泡妹子的臭牛芒---


樂享植物界


古人對女子的年齡有不同叫法:


7歲——髫年

13歲左右——豆蔻年華

15歲——及笄之年

16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桃李年華

24歲——花信之年

出嫁——摽梅之年


每一種叫法都有它的來歷和理由,那麼古人為什麼要用豆蔻年華形容十三歲的少女呢?

這源於杜牧贈別揚州歌妓詩作《贈別》: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


韻譯為:


苗條嬌美體態輕盈正是十三年華,

極像二月初含苞欲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誰比得上她。


詩中十分貼切地把十三年華的少女,比喻為含苞待放的豆蔻。


春天美麗的花兒不勝枚舉,杜牧為何獨以豆蔻喻指十三歲少女呢?


首先豆蔻花成穗狀,初開時被嫩葉捲起,葉漸漸展開後花兒也漸漸綻開。


從豆蔻花的外形上看,它的花芯中央有兩瓣相併而居,形似同心,外形上像極了處女之身。


把豆蔻花比作十三年華的少女,形象生動逼真地讓十三年華的少女的外貌美具體可感,以此引發後人的聯想和想象,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杜牧的想象力非一般人能及在詩句中得以體現。


杜牧以豆蔻入詩,喻指十三歲少女,不但形似,其神也似。


豆蔻花於春末夏初開花,二月正是含苞期,豆蔻在沒有完全盛開時顯得非常豐滿,可謂丰神綽約,俗稱“含胎花”,因而又被喻為少女的象徵。


剛步入青春期的十三歲少女不正是一朵朵含苞欲放而又丰神綽約的花朵嗎?


明豔俏麗的豆蔻花和青春萌動的少女都是一生美麗剛剛開始的時候。


後來的詩人以豆蔻入詩,大都指喻指少女。


如陳基“來時豆蔻初含芯,別後菖蒲又著花”,秦觀“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蘇軾"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


豆蔻年華後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意思是像豆蔻一樣美好的年歲。


原指少女十三、四歲的年齡。現泛指少女時期。


幸生


豆蔻,其實是一種植物,其種類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三種。一般用來專稱白豆蔻。豆蔻約一丈多高,在初夏時開花,秋季結成果實和種子。因為豆蔻花未大開時就顯得非常飽滿,故俗稱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為少女的象徵。

用豆蔻來比喻少女,始於唐朝杜牧的《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說,姿態輕盈舉止優雅正是十三年華,就像二月初枝頭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盡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人,捲起珠簾故作嬌俏的美女沒有人比得上她。這是杜牧在揚州期間,贈給一位歌女的豔詩。詩中用早春二月初樹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喻十三歲的少女。此後,豆蔻就經常被用來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如宋朝陸游《小園春思》詩:“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明朝許自昌《水滸記·聯姻》:“擁鴛衾夢繞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憐。”

此外,古人對人生不同階段的年齡都有不同的代稱,女子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女子十三、四歲稱為“豆蔻年華”。十五歲稱為“及笄”,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而束髮加笄,表示成年,又稱笄年。據《禮記·曲禮上》載∶“女子許嫁,笄而字。”是說,女子成年許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約,稱為“待字”或“待字閨中”。


雕刻歷史


豆蔻一般是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的,豆蔻是一種植物,為什麼古人要用植物來形容少女呢?難道是詞彙量匱乏了嗎?當然不,其實豆蔻是一個非常絕妙的形容詞。

很多人可能都沒見過豆蔻,讓我們先看看豆蔻長什麼樣,它到底有哪裡跟少女沾邊的。下圖就是傳說中的豆蔻。

這就尷尬了,這種乾癟癟的,跟蒜頭一樣的東西,怎麼看也聯繫不到美少女的身上啊。難道說古人的想法就那麼特別嗎?還是說這裡面還有什麼隱藏劇情呢。

對了,上圖中的豆蔻是果實,而且是乾的,不新鮮。它的植株是什麼樣呢,說不定古人說的是它的植株呢。讓我們再看一下,下圖就是傳說中的豆蔻苗。

額,看起來還是沒什麼特別啊,就是很常見的綠色植物,跟大馬路上隨處可見的綠化帶里長的東西沒什麼區別啊,還是無法跟少女聯繫起來啊。

好吧,那我們只好找找用豆蔻形容少女的源頭了,看看有什麼歷史典故吧。

用豆蔻形容少女,最初是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句詩,讓我們看看詩裡是怎麼說的:

娉娉嬝嬝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前半句很簡單,美利的十三歲少女。後半句裡就有玄機了,最關鍵的就是這個二月初,杜大才子的意思很明顯,美少女就像二月初的豆蔻一樣。

破案了!原來這個典故還有特定的時間點,還必須是二月初的豆蔻才行。

繼續找圖!原來下圖就是農曆二月初的豆蔻!

這一下就明白了,二月初的豆蔻果然跟其他時間段的都不一樣,果然很水靈,很粉嫩,用來形容少女好像也挺合適的。

不過!古人有那麼簡單嗎?尤其是這麼著名的大詩人,會只用外表來形容嗎。

其實二月初的豆蔻還有一個玄機,它是可以吃的,裡面會有很甜的蜜水,在古代它還有個別稱,叫做“香水包”。

再回到杜牧的詩,這首詩的名字叫贈別,是與人分別是縮寫贈與對方的,對方是什麼人呢。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對方是一個杜牧非常喜歡只有十三歲的妓女。

杜牧這首詩其實是一個葷段子,用豆蔻來形容對方其實是在開黃腔!

不得不說,有文化的流氓就是不一樣啊!


漂浮菌


閒暇時間,經常找一些書看,讀一些美文類的作品,詩詞有點偏好,獨鍾唐時代小杜的詩詞,就是號稱“小杜甫”的杜牧。很多詩詞記憶深刻。。。。。

曉迎秋露一枝新

不佔園中最上春

桃李不言又何在

向風偏笑豔陽人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稍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

。。。。。。。。。

杜牧的詩,確實很美。這寫景喻人喻物,用詞各人喜好。。。喻人大多數文人是梅蘭竹菊,芍藥牡丹,桃夭荷翠,珠玉萃佃,草青松潔一類。。。。。不知道,杜才子用的那個豆蔻是個啥物?一直很好奇,就是不得見,聽別人說過,就是一種植物,可以入藥,種子也是一種香料。。。最近幾年,偶見網上發圖,才有幸見到真容(文下配圖)。難怪杜才子引用此物。。。。真真是不可描述,看了它,只能說哈哈。。。。你懂的!。。。。。。果然是形似神似,凸凹有致,紅白相宜。。。形神兼備,秀色撩人,心手癢之。。。。凡夫俗子即可心動,那時常出入花街柳巷,性情中人的杜大才子,豈不動情。。。。

用時下最撩人的話說,這個老司機,車開的不是一般的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