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四年,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但是資金緊張,負債擴大,還在苦苦支撐。有類似經歷的嗎?

各安天涯36705941


不管你的規模有多大,沒有現金都是在做夢,沒有意義。但你的負債必須要還,尤其是銀行和網貸的錢,因為這些都是刑事案件,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和判刑。聽明白了沒?


風雨彩虹25386016


我2014年底創辦核桃公寓,距今也有四年多時間了,那個時候長租公寓尚未普及,今天這個行業已經不再新鮮。我曾經與俞敏洪洽談投資,也差點被某地產集團控股,但最後都因為各種原因錯過。2016年我的個人創業傳記《核桃公寓創業記》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我第一階段的創業經歷基本都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2017年我啟動長租公寓行業第一部研究專著《裂變》一書,走訪了十餘個城市,中途採訪了近一百家公寓企業,積累了百萬字筆記,今年這本書馬上就要出版發行了。我還是行業第一個開展線上培訓的老師,《老鄭論寓》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品牌培訓課程。2018年我策劃,主持創辦了“金寓獎”併成功舉辦了高峰論壇和頒獎盛典。2019年我開始“寓言官”——存量地產內容服務平臺的新的創業征程。創業就像爬山,不管多難多累,只要你咬住牙,忍住氣,抬頭向上看,想前看,就會發現困難如同腳下的臺階,要麼你踩著它前進,要麼被他攔下,徹底放棄前進的步伐。人和人,開始比的是聰明才智,最後比的一定是意志和信仰。運氣,往往青睞那些一直堅持的人。相信我,只要你堅持,沒有什麼坎過不去!


鄭佔錄


在我多年銀行工作的經歷裡,看過了太多企業的興衰,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有感而發。

說實話,小企業的規模,不宜迅速擴大。有一個案例是我經歷的:某小企業以往幾年一直很平穩,但是有一年接了個大訂單,需要增加產能。於是企業主東拼西湊資金投資設備又招工人,這個大訂單是完成了。但問題是:投資兩年後,這個大客戶破產,沒訂單了。但是,其借款利息要付,生產線上工人要養,僅一年就把工廠的流動資金耗光了。接下來,是銀行抽貸,民間討債人上門,企業短短几年內就敗光了。

因此,企業主必須要有合適的負債率,不要因為訂單太多來不及做而盲目擴大產能,提高負債。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這樣容易噎著。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小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後,帶來的管理問題也不容小視。小企業很多都是家族制,規模擴大後顯然不能滿足管理需要,於是職業經理人與原有家族制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企業內部管理混亂,規模擴大但毛利率反而下降,這又是小企業的痛點。

因此,我對小企業的建議是:儘量保持一定規模,走兩步停一步,夯實基礎,降低負債後再上規模。否則,風險太大。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我不瞎扯1、2、3點湊字數,直接告訴您,您收入、規模增長太快了。

做生意還是要懂一點財務管理、金融知識

很多時候不太懂財務管理的企業家,都覺得有訂單、有收入就是好的,看見訂單就要搶。題主可能就是陷入了這種陷阱,收入越大,負債越高

打個比方,現在有個公司,做的項目利潤率是10%,做100元賺10元

為了做訂單,你要先期墊資、投入運營資金,例如包括買庫存、請人工,假設100元你要投入的運營資金是50元。

第一年, 你的資本金50元,收入100元,利潤10元

第二年, 你的資本金60元(10元+50元的利潤),收入假設增長到了200元,那麼墊資要100元,你就要借40元

第三年, 你的資本金80元(60元+20元),收入到了400元,要墊資200元,你的負債就是120元

就這樣,你的收入不斷做大,然而負債就越來越多。等到負債的利息比你利潤多,企業就離關門不遠了。

所以,訂單不是看到就能吃,要先做好盤算。

大概有以下幾個辦法可以改善你的症狀

  1. 找投資,找到股本金自然就能還債
  2. 提升你的利潤率水平,例如之前賺10%的,你提高到20%,把上面的例子代一下,您就會發現借錢可以少借很多
  3. 提升你的管理水平,減少墊資。原來是50元支持100元的收入,現在通過提升存貨週轉、降低應收款賬期、提升應付款賬期的手段,讓10元就能做100元的收入,這樣就能少借錢

但說實在的,投資不好找,利潤率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好提升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著急提升收入,慢慢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是企業發展的規律



財經多知道


很多創業公司隨著業務成長,企業規模擴大後都會遇到資金緊張的問題,此時一定要做好財務管理,尤其是現金流的管理,避免出現斷流情況。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後,有些固定成本開始不斷增加,如房租、人員工資、水電物業、差旅、辦公費用等;這些都是每個月需要支付的成本,而業務雖然增長,但很多都存在一定的賬期,成為應收款,這樣在規模小的時候,因為公司有股東開業時投入的資本金,基本可以週轉,但規模大到一定程度,週轉就可能出現問題。

解決的建議:

1)尋求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項目貸款,最近受疫情影響,很多銀行都可以提供較低成本的貸款;企業應該儘早與銀行去溝通(需要公司的財務更主動積極一些);

2)尋求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比如應收款是否可以提前或準時收回?或尋求產業資本投資?

3)穩定業務規模,對現有業務進行梳理,逐步淘汰一些付款條件不太好的業務,為後續的新接業務設置一定條件,在企業穩定一段時間後,再謀求適度擴張。

供參考。


棋盤投資殷志成


相似的經歷太多了。傳統行業裡的製造業、施工工程、供貨批發是重災區,生意越大,負債越多,風險越高。

連新媒體行業的廣告營銷公司,都需要為客戶墊資,先行製作廣告和渠道投放。

如果在你的商業模式裡,業務發展的代價是不斷讓公司積累經營風險,一定要儘早改變。

任何經濟環境和政策趨勢的變動,客戶回款的週期,也許都會對你公司的現金流安全,產生致命的影響。

認識一個傢俱製造廠的老闆,十幾年前拿著兩萬塊開始創業,多年打拼,生意越來越好,客戶越做越多。

為了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吃下更多市場份額,每年掙到的利潤,又都投回到廠裡。

廠房、設備、技術、產品,不斷迭代,不斷燒錢。庫存、負債、應收賬款,越來越多。

每年年底一算賬,資產增加了,利潤提高了,借款也越堆越多,賬上的現金,還是那麼的少。

要是趕上年景不好,只要有幾個客戶經營不順,出現債務危機,所有的風險,都立馬砸在老闆的身上。

看看那些獨角獸公司(樂視、ofo小黃車之流)的上下游渠道、代理商和供應商,拿著大單沒高興多長時間,全部哀鴻遍野,被拖垮倒閉。

兢兢業業做生產,老老實實談客戶。萬一不小心被客戶忽悠了,看錯對方資金實力和業務根基,就只能今天簽單給員工發提成,過幾個月再打發他去要債。

不健康的商業模式,會讓自己置身於不可控、不可承受的風險之中。

做公司,發展業務規模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牢牢把握髮展的節奏。創業是一場長跑,做公司是建立事業。哪怕開頭走得再快,也不如穩健走得長遠。


我是草根創業老油條,連續創業者,行業老司機。分享創業案例覆盤、科技財經觀察、個人能力提升。日積跬步,成就自我。


草根創業老油條


公司資產來自於所有者權益加負債。當公司所有者因所投入資金不夠、或者為了規模更快速地擴大等等原因,負債就是有效的解決方式。

負債本質上是一種槓桿。槓桿本質上是一種工具,有利就有弊。利在於,有足夠的槓桿,你可以撬動地球,弊在於槓桿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範圍,容易造成加倍的損失。

公司經營是一種投資的方式,既然是投資,就具有風險。經營和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賴經濟行業週期和趨勢,這點可以參考康波理論。在上升的經濟週期和良好的行業增長背景下,負債能夠擴大投資者的收益。這點從中植系、復興系等資本財團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哪怕是前些年貸款炒房發家的也大有人在。經濟週期和行業增長,可以使負債發揮槓桿的優勢,擴大收益。所以,公司大規模負債,一定要在經濟和行業前景良好的前提下進行。

2018年大規模的大股東股票質押爆倉事件,就是負債槓桿的弊端表現。負債過高,在市場形勢不利的情況下,面臨的風險會倍增,會造成比平常加倍的損失。

所以,公司負債應該基於對經濟環境和行業成長合理的研判下進行,在形勢不明朗或者走壞的情形下,進行規模的收縮。


繞標兩倍單票八成


理解的!象我們是生產企業,也是10多年堅持做下來,為了發展,每年賺的些利潤都要投點開發新款產品模具,跟進新生產設備規模,還要開擴市場各種網絡平臺交費投資,參加展會客戶見面等,到年底一結算過的壓力也很大,都不容易!只有不斷開擴創新產品,走在行業的前面,跟上網絡客戶需要,才不會被淘汰!



悅藝工藝A藝利特


你好,這問題算問對人了,我認為你要的不是經歷而是結果,成功是不能複製的,但失敗總會再來。你的結果是能撐下去嗎?能撐多久?未來有沒有轉機。


答案是確定,那就是看你怎麼做,願不願變?肯不肯改。選擇決定命運,命運把握在你手中。

從你經歷上看,你有一個很好的創意,但可能過於自信,過於看好自已的短期成功,而失去了引進戰投,整合資源,充實資本金的機會。希望你不要再失去這次機會,因為這可是是最後的機會。 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案是重組,首先找到困難的原困,資金緊張,負債擴大的原因很多,持續投資,逐年虧損,資產配置,現金流管理都可能是造成上面問題的因。重組一定是改變這個因,從而改變果。

在診斷基礎上,對企業資產,負債,經營,股權進行分類,拆分,重新組合! 重組能解決企業和個人面臨的一切問題,無時不重組,無處不重組。

更多重組智慧,請關注今日頭條王篤明說債!


篤明說債


創業四年,說明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一般企業一至三年是個分割線,在這個階段,企業要麼損落,要麼就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我服務過的兩家企業和你類似,造成這種狀況一般是盲目擴張及第三方資金拖欠所導致,

你的這種狀況問題,國內90%的中小企業都有過,這和我們國內小企業的老闆思維有一定關聯,之所以很多中小企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很多老闆身邊沒有高參,缺乏有真能力的智囊輔助,做什麼決策,都是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而定,卻不知,現在市場變化日新月異,靠自己那些過往經驗,很難在駕馭市場和控制風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