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為何將不關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季大鴻


“千古一帝”康熙,在治理國家方面那是沒的說,將清朝推向了良好的發展軌道,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其對於繼承人選擇上舉棋不定,最終造成九子奪嫡的局面。實際上,雍正登基後,將不關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而死,這也是康熙帝晚期“九子奪嫡”導致的後遺症。

雍正畫像

在雍正帝繼位後,其眾多兄弟中年過20歲的一共有14位,即大哥胤褆、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佑、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十二弟胤裪、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禵、十五弟胤禑、十六弟胤祿和十七弟胤禮。從雍正帝繼位後,這十四位兄弟的最終命運來看,除其自己陣營內的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和十七弟胤禮之外,包括他的一奶同胞兄弟老十四胤禵等都被雍正迫害致死,或者囚禁,或者找個理由降職又降級別(大哥胤褆是被父親康熙所下旨幽禁,此時已無半點能力),這其中就包括沒有參與結黨爭儲的老三胤祉、老五胤祺、老十二胤裪,而與自己一個戰線集團的大加重用,胤祥被封為怡親王,格外信用。胤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襲封莊親王。胤禮晉封為親王,顯黃管理藩院時,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

所以,從雍正帝對這些兄弟的不同對待上,我們就能看出他的“愛憎分明”,凡是支持擁護自己的熱烈歡迎重用,凡是反對自己的,堅決打壓絕不手軟,對於態度不明朗的,為了保險起見,也採取打壓方式。而老三胤祉就屬於第三種,不參與結黨、不爭儲,看不出他的態度如何,為穩坐江山,堅決除之。實際上也有複雜性的原因:

胤祉畫像

【一】從兩個人的交集上看,彼此之間的關係一般。兩個人共事交集不多,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曲阜孔廟修建完成,康熙命胤禛與胤祉一起去祭祀,之後兩人交集記錄不多,正所謂各自玩自己的,互不干預,一個覬覦權力,一個無心政治醉心文化其他。

【二】中立就是反對。雍正剛剛繼位之時,面臨的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尤其是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反對集團實力還是很強大的,所以,此時雍正為了鞏固地位,必然會採取相關措施來打壓對方,後胤禟和胤禩於雍正四年相繼被囚禁致死。而最大的反對實力集團的覆滅,讓雍正稍微緩了一口氣,但是對於一直保持中立的胤祉,在雍正的眼中,他的這種態度讓他感到他在內心中是對其持有的是反對態度,為了保險起見。他先後將他的兒子弘晟和胤祉相繼加罪,進行囚禁,尤其是以胤祉在胤祥的喪禮上遲遲不到,並且毫無憂傷的面色為由奪其爵位,重新監禁。

《雍正王朝》中的胤祉

【三】各人心中深藏的秘密。胤祉即便在無心參與爭儲之事,作為康熙的兒子,皇室成員,對於宮廷內的很多事情都有所瞭解,更何況是“九子爭嫡”這樣的大事呢!也正是因為知道其中太多太多的事情,也瞭解其中風險和厲害,才聰明的選擇中立的態度。而雍正帝對於掌握其中一些重要事情的胤祉,不可能不有所防備,面對一個個對手被齊剷除,等待胤祉的只有囚禁和死亡。

就這樣,雍正逐步掃清了自己前進的各種障礙,將自己的帝位牢牢穩固。我們姑且不去評論雍正帝在對待自己兄弟之間的做法是對還是錯,但就其治理國家上,其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正如清史專家楊啟樵評價的那樣: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



胤祉是不是一個關心政治的人,這一點都不重要。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為他觸犯了雍正的忌諱。

愛新覺羅·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序齒的第三個兒子)。由於他的文學和書法造詣在康熙眾多兒子當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裡很少摻和奪嫡之事,因此他便給人一種不關心政治的印象。

但是其實,胤祉是個情商很高的人,他的政治智商也非常的高。

首先,胤祉知道自己是庶子,獲得皇位的幾率微乎其微,因而他平日裡便跟太子胤礽的關係非常親密。(早做準備)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覺得機會來了,便向康熙檢舉揭發了大阿哥胤褆魘咒太子胤礽,素有謀奪儲位企圖,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後被廢,身為老三的胤祉變成了事實上的老大,奪嫡幾率大增。但此時的胤祉依然非常謹慎,不顯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樣,只幹事實,不摻和奪嫡。

一年後,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胤祉由於不摻和奪嫡,且平日裡與胤礽關係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老爺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復位後,胤祉也被一起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而因為爭儲而上竄下跳的老八胤禩,則被康熙打入了“冷宮”。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明確不會再立太子。

不過,雖然康熙已經表示不會再立太子,但皇位終究是要有人來繼承的。因而眾皇子便希望以成績打動老爺子,胤祉也是如此。當時他專心著書,由他所主持編修的《律歷淵源》讓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後的十年中,對胤祉都非常關照。

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胤祉並不是一個單純潛心治學的人,他所謂的潛心治學,有相當大的功利性,即投其所好,博得老爺子對他的青睞。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其實才是真正的老實人。他們一個不通漢學,一個身體有殘疾,完全不摻和奪嫡)

那麼,像胤祉這麼暗中發力,他有沒有繼位的希望呢?坦白說,他是有希望的。

首先、他文武兼備。當時跟他競爭的對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雍正的騎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學不如他;

其次、他是事實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後,康熙已無嫡子,胤祉是事實上的長子;

所以說,胤祉其實有一定的奪嫡幾率。


只不過,後來因為“孟光祖事件”,胤祉的形象被摸黑了。康熙為了保護他,同時也是為了敲打他,不要他參與奪嫡。胤祉才主動退出了奪嫡圈子。

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睞時,他曾打著胤祉的名號到地方各省如陝西、四川、江西、廣西等地活動。收受賄賂。康熙得知此事後,派人將孟光祖捉拿後正法,但也只是將孟光祖處死了事,而沒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幹了什麼。不僅如此,康熙還特意對供職於蒙養齋館的魏廷珍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書,若有此事,即當以身命保之”。

從康熙的處理來看,很顯然,晚年的康熙並不希望政治鬥爭牽連太大,特別是牽扯到胤祉身上。

由於“孟光祖事件”沒有進一步追查,所以胤祉到底有沒有派人去下面爭取地方大員的支持,尚難定論。

不過孟光祖作為胤祉府上的屬人,在下面活動了好幾年,胤祉說自己一點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說不過去的。

總體而言,胤祉雖然沒有很明顯的表現出要爭奪儲位的跡象,也許他心裡也清楚康熙對自己的定位,因而便一直是以學者的形象出現。但是在康熙的最後十年中,胤祉始終受康熙的信任,有爭儲的希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雍正即位後,對於胤祉的真實為人,雍正心裡也沒底。於是,出於對他的戒備,雍正便以他與廢太子允礽關係密切為藉口,將他發配到了遵化的東陵為康熙守陵。並且,雍正還伺機剝奪了他兒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貶為閒散宗室。

面對雍正的這一系列政治打擊,要說允祉在私下裡不發點牢騷,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這兩封密奏:

主子如此決斷以來,未曾降旨,是以允祉並不知曉。今將殺允禩之過落於我身,我情願承受,主子說我是允禩同黨,我也接受。主子聖明,且有上蒼為鑑,我若撈取聲名,與外人胡言亂語,即讓我如允禩一樣承受苦難。臣允祉乃一奴才,忝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諭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無他言。伏乞主子閱訖批還。若無主子聖明奇恩,我豈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說,允祉的文筆確實好,幾段話就把自己的責任摘得乾乾淨淨,還用近乎於乞求的語氣在試探雍正的態度。

後來雍正雖然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摺的硃批回覆卻耐人尋味。

雍正說:聖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懷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個善於說謊騙人的人。被你騙怕了,我要是不懷疑你,都對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騙我,就是對不起皇阿瑪!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這樣的“謠言”。

皇考在天之靈,必有明鑑。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於說謊哄人,容忍一切異端,朕稔知此情,懷疑憎惡是實。朕若即稱相信,實為欺騙上蒼,爾若執意騙朕,即是悖逆於皇考。日月長久,試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僅多有爾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備。身為親兄,宜倍加謹恪。——雍正硃批回覆

其實從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於說謊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潛心治學,不關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為至少在雍正看來,允祉不是善茬子。或許允祉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潛心治學,無心於皇位,無心於名利的人,但問題是,雍正皇帝對他不信任!

後來,允祉因為向朝廷官員勒索賄賂,以及對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將他奪爵並幽禁於景山永安亭。最後,允祉在幽禁處病死。(病死的說法存在疑問)

同時,由於允祉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個兒子都混的比較慘。繼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輔國公,沒有繼承爵位的兒子則全部都是閒散宗室。基本上是康熙孫子當中混的最慘的一支宗室。



總的來說,胤祉被搞倒的原因,就在於他對自己的命運看不開。按照漢人的傳統,皇位繼承遵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就憑他比雍正年長,雍正就不可能放過他,因為他太礙眼了。而他呢?想遠離政治,卻總是時不時的露臉,太遭雍正嫉恨了。

另一方面,由於他文武雙全,並非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當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後方協助康熙處理軍務的就是他。(相當於是入過軍機的皇子)。而且,他貌似還參與過奪嫡之爭。雍正豈能單獨放過他一人?

雍正之所以先不動他,主要是因為實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堯、隆科多,這麼多人要收拾,一時還顧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這些人都收拾了,曾靜的謠言又冒出來了。等到雍正把《大義覺迷錄》發行頒佈天下後,再一扭頭,原來老三還在啊?然後胤祉就悲劇了。


Mer86


孤家寡人雍正

“九子奪嫡”之時,雍正皇帝採用的是什麼策略?不爭即是大爭。雍正一門心思的為康熙辦事,其他皇子都不願意乾的事情,他去幹。得罪人的事情沒人幹,他也去幹。

當然了,一些不能幹的事情,但是又不能直接忤逆皇帝,他就嘴上說得好,一定要去幹,然後深夜烤火盆,再泡冰水,把自己弄得病重無法執行,心機極深。

就這樣,雍正成為了一個“不爭”的兒子,而且什麼活都樂意幹,不結黨營私,成為朝廷中一個孤立的人,康熙曾經和他說過,要學會做一個孤家寡人,這句話給了雍正很大信心,也堅定了他一心一意為康熙辦事的信心。

果然,最後雍正成功當上了皇帝,成為了真正的“寡人”,他即位之後,那些老八之流,自然不在話下,那是爭儲時正牌勁敵,他自然會收拾,這無可厚非,那麼對政治毫不關心的老三,雍正為何也要收拾掉呢?

碰巧了

都說無巧不成書,這件事情也是巧了,老四走的是一條道走到黑的“與世無爭”路線,看似無爭,其實大爭,最後贏得皇位。

老三呢?走的是緊抱太子大腿,也是“與世無爭”路線,老三平時就聚集一些文人騷客,在一起研究文學詩賦,從來不搞朋黨那一套,也不籠絡朝中大臣,成為了皇子中的一股清流,似乎對一切都不感興趣。

或許老三的演技能騙得過天下人,但是卻騙不過雍正,因為好巧不巧,他們走的路線基本一致,所以對方的想法都是心知肚明。

老三的爭位方式儘管隱秘,但是雍正卻都看在眼裡,或許面上的最大敵人是老八,而暗中最大的敵人正是這位老三,所以雍正對老三時時提防。等到登基之後,自然要將身邊的這個心腹大患排除掉。

幫助太子

太子是二皇子胤礽,這位太子並不高明,做了幾十年的太子,心裡很不舒服,經常幹蠢事。

康熙親征葛爾丹的時候,曾經病重,差點喪命。太醫傳回來的消息是病重不治,恐怕命不久矣。太子一聽,居然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居然提前準備了登基用的皇袍,這事兒自然是瞞不過康熙,後來康熙被路過的傳道士給治好了,回去就廢了太子胤礽,下場自然很慘了。

其實太子這是第二次被廢了,第一次是小十八死的時候,太子沒有兄弟之情,一點都傷心,這讓康熙震怒,給太子廢了,之所以後來能夠再次恢復太子之位,就要說到老三了。

老三一直是和太子混的人,太子一倒,老三覺得不是好事,因為太子胤礽不是一個厲害的角色,相對來說好對付,萬一立別人當太子,那就不好辦了,畢竟他不是真的“與世無爭”,皇位才是他的終極目的。

老三轉念一想,想出來一個一箭雙鵰的計策,那就是舉報皇長子胤禔私下裡陰謀魘鎮太子胤礽。什麼叫魘鎮呢?通俗的講就是武術,扎一個小人,寫上名字,扎個針啥的,然後埋在一個牆角。

不過這件事兒是真的還是老三誣陷的就不好說了,總之老三用這件事情收拾了皇長子,同時幫助了太子復位,排除了皇長子,又討好了無能的太子,這老大不能爭位了,老二還是一個當幾十年太子被廢過的,再往下派就自然而然的到了他老三了。

太子和老八,都是老四登位的敵人,所以老三的行為不管是何用心,都對老四不利。一來幫助了太子,讓老四不開心;二來,老三的心機暴露在康熙和雍正的面前,康熙對老三有點不喜,老四自然對老三也是更加提防了。


文武雙全的老三胤祉,在雍正登基後被雍正派去守陵,兒子的爵位也被剝奪,成為了閒散的宗室閒人。

其實這樣的結果對老三來說或許也是好的,畢竟老三雖然有帝王之心,也有帝王之才,但是與老四雍正比起來,就要差的遠了,況且老四有老十三的全力支持,老三基本沒什麼勝率,能留住性命已經不錯了。


野史日記


可能在一些史書中,還有電視劇裡,我們都會覺得雍正皇帝是個非常冷酷的皇帝,他登基之後,開始大肆殘害自己的手足兄弟,事實上,這是對雍正皇帝一個天大的誤會,我們必須要弄明白一個事情,雍正他是皇帝,要平衡各方的勢力時,必然會導致利益衝突,在這個背景下,剷除掉一部分阻礙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雍正上臺之後,被他打壓的兄弟主要是胤祉,胤禩,胤禟,胤俄,胤裪,胤禵,這些都是曾經和雍正皇帝奪儲,並站在雍正對立面的皇子,而其他平安無事的皇子有胤祺,胤祐,胤祥,胤禑,胤祿,胤禮,胤禕,胤禧,胤祜,胤祁,胤袐,這些皇子只要不犯錯,雍正對他們都很不錯的,特別是胤祥,胤禮,胤禧等人,雍正皇帝對他們還委以重任,但是也很明顯,雍正皇帝還真是喜,惡分明。

在被雍正皇帝打壓的這幾個皇子中,胤祉是比較特殊的一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並不像其他皇子,他和雍正皇帝也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雍正皇帝對他的打壓,純粹是看他不順眼,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和廢太子胤礽關係十分的親密,但是胤礽在康熙五十一年就被廢了,之後終身圈禁,即便胤祉和他關係要好,但是就本質來說,已經對形勢起不到任何的改變,胤祉雖然也參與了奪儲之爭,但是和胤禔,胤礽,胤禩等主要奪嫡的黨派相比,他的勢力可以忽略不計,雍正皇帝又何須打壓他呢?

胤祉這個人是比較正直的,當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胤祉在不斷的努力下,去證明了胤礽是被人陷害,他找到了胤禔私下裡陰謀魘鎮太子胤礽的證據,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康熙皇帝,減輕了康熙對胤礽的誤會。在這一時期就他和胤禛敢為胤礽說好話,而胤禛是因為這時參與奪儲十分不現實,所以儘量確保和各方都和平相處,而胤祉則是非常老實的想要幫助胤礽,但是這件事之後也導致了胤禔,胤禩一黨被康熙責罰,胤祉和胤禛被封親王,到這個時候胤禛還沒想奪王位,胤礽復立,胤祉也算暫時的押對寶了。

但是爛泥扶不上牆,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廢,胤禔被圈禁,而韜光養晦的胤禛,在這時雖然黨羽不及胤禩,但是安插在朝中,地方的官員,卻多身居要職。胤祉見胤禔,胤礽等相繼倒臺,知道奪儲的兇險,也就漸漸退出了競爭。因為他平時喜歡舞文弄墨,和很多名士都有交集,於是康熙皇帝就讓他負責編修律呂、曆法、算法等書籍,重修宮殿、壇廟等事務。所以雖然胤祉也參與了九子奪嫡,但是他基本上就沒有形成任何黨羽勢力。但是胤禛繼位之後,任然還是不太放心自己的這位哥哥。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駕崩,次日雍正皇帝繼位,胤祉是最先向雍正行禮,並承認其大位的皇子。但是雍正皇帝才剛繼位,也不敢馬虎,於是就以胤祉和胤礽關係親密為由,讓他前往馬蘭峪給康熙皇帝守陵,暫時的剝奪了胤祉的實權,並未對其進行其他的處罰。本來胤祉如果安分守己,也不會被打壓,但是在雍正六年,山西巡撫蘇克濟貪汙的案件再次被翻出來,雍正整頓吏治力度是非常強的,在他發現胤祉竟然像蘇克濟索要賄賂時,十分憤怒,先是將胤祉降為郡王,然後囚禁在宗人府內。

如果說雍正真要打壓胤祉,那麼藉著這個機會,將其囚禁致死也不奇怪,但是事實上,在雍正八年,胤祉再次被加封為親王,但是在這年胤祥去世了,我們都知道胤祥和雍正皇帝的關係十分親密,胤祥的死讓雍正皇帝非常的悲痛,結果胤祉在這件事上再次犯錯了,胤祥的喪禮開始後胤祉居然遲遲未到,不僅如此,胤祉好不容易趕來之後,面對自己兄弟的死,他竟然沒有一點悲痛的神色,這讓雍正皇帝感到非常的寒心。

這件事也被其他的兄弟們看在眼裡,胤祥喪禮結束後不久,胤祉就被胤祿等人彈劾,不久被宗人府議罪,後來雍正奪取了他的爵位,胤祉被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中,他的家人也和他一同被囚禁,雍正十年,胤祉在居所中病故。


玄坤文史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三阿哥胤祉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他所謂的“不關心”政治,更像是一種韜光養晦的奪嫡策略。這一招,雍正也曾用過,就是為了迎合康熙的心意,將自己包裝成淡泊名利之人。所以,胤祉騙得了別人,騙不過雍正。

當太子與大阿哥失勢後,胤祉就成為最年長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會,比較注重禮法,在沒有嫡子可選的情況下,胤祉身為年長者,自然具備奪嫡的身份優勢。

胤祉文武雙全,為人友善謙和,一直是康熙特別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數高達十七次之多,這些足以讓胤禛與其他皇子羨慕嫉妒恨。

在胤祉周圍,聚集著許多有聲望的知識分子,康熙朝的許多大型“文化工程”,比如《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都出自他的手筆。胤祉做這些事,純粹是為了個人愛好或者說是當義工嗎?

肯定不可能,胤祉做這些工作,最少有兩點好處:

一、博取功名與康熙欣賞。古人要流芳百世,無非是立言、立功、立德,這一點,稍微有點理想抱負的君王都很注重,即使康熙也不例外,老爺子一生都在追求文治武功。

康熙通過擒鰲拜、平三藩、徵噶爾丹等事件,已經確立了自己的豐功偉績;立德是一種個人修養;立言是文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康熙肯定需要有所建樹,這就給了胤祉發揮空間。

胤祉主導的文化工程是康熙主政成績單的上的重頭戲,為自己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此外,他作為項目經理,也能因此功成名就,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二、聚集一批文人雅士。搞文化建設,必然需要文化人,尤其是編書,胤祉身邊肯定少不了一大批文人。在長期共事的過程中,這些文人就會忠誠於胤祉,為其出謀劃策。

在古代,文人就是現在的意見領袖,他們說的話可以左右當時的輿論。有這些文人來當胤祉的吹鼓手,為其吶喊助威,胤祉何愁美名不外傳。所以,在“九子奪嫡”最激烈時,也沒有胤祉的負面新聞。

他若無意儲位,就不會參與這麼多的政務以及爭鬥,尤其是在太子被廢后,他主動揭發大阿哥鎮魘太子。在康熙朝,胤祉是單獨給皇帝上摺子最多的皇子,數量達到四百多件,這也足以看出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康熙不僅賞識他,而且故意保護過他,比如“孟光祖案件”。

孟光祖是胤祉的門人,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后,他打著胤祉的旗號到地方行騙以及籠絡大臣,這份籠絡名單上還有胤禛的嫡系年羹堯。

清朝制度規定,皇子不得結交大臣,差人賞賜外任官員物品需要向上報朝廷,然而,孟光祖的行為並沒有按照正常程序走,也沒有人舉報,這當中大概率就有胤祉的袒護。

孟光祖在五個省份活動多年,直到直隸總督揭發,這個事情才浮出水面。康熙對皇子結黨營私、爭奪儲位等事,向來都是嚴加防範。但當他得知此事牽涉到胤祉,他就秘密處理,立即給刑部下密令,派人核查文書以及仔細辨認真偽。

最後,康熙不想深究,只想大事化小,僅將孟光祖處死了事,涉案人員都從寬處理。康熙還就此事特意胤祉的一位門人魏廷珍說過,你每天和三阿哥一起編書,如果真有此事,就應該用生命保護。這實際上故意在偏袒胤祉。

秋媚說:胤祉在康熙朝表現得越優秀,對胤禛構成的威脅也就越大;他越受到康熙的賞識,對胤禛形成的壓力也就越大。胤祉在康熙朝的“所作所為”對胤禛的阻力,就是雍正朝秋後算賬的由頭,當年的阻力越大,日後雍正報復的力度越強。

康熙去世後,胤祉聽到隆科多說傳位胤禛後,他立即與胤禩在院子裡商量到深夜,這讓雍正對胤祉格外小心。

幾個月後,胤祉的門人陳夢雷聯合周昌言,用“禮斗請仙六壬數”(道教的一種法事活動,類似跳大繩),“保佑誠親王繼承大位”。事情敗露後,陳夢雷被流放。當時的額雍正位置還沒有坐穩,因而沒有下重手,胤祉只是受到嚴格監控。

此時的胤祉,如果及時向胤禛靠攏,應該是能夠安全著陸的,可他偏偏不,還要與幾位兄弟來往。

雍正罰胤禵去守皇陵,傳旨的就是胤祉。胤祉對胤禵的處境非常同情,對看守胤禵的範時繹說,十四阿哥性格耿直,你們不要強硬。然而,範時繹立刻出賣了胤祉,在雍正面前舉報他。後來,胤祉又借給康熙祭拜皇考之名,與胤禵密談許久。

雍正四年,胤禩在諸王大臣面前對雍正發“一傢俱死”的毒誓後,雍正便懷疑,是胤祉對胤禩通風報信,導致胤禩有準備。更重要的是,雍正覺得胤祉在對待如何處置胤禩的問題上,態度比較消極,所以對他非常不滿。

胤祉也感受到自己可能會大禍臨頭,於是,立即上奏,給雍正輸誠,迫於無奈地黑化胤禩等人。這次的表態,讓胤祉暫時躲過一劫。

然而,沒過多久,胤祉被人揭發索取錢財,雍正當即將其囚禁於自己的王府,並降爵為郡王。雍正八年,胤祉又被晉升為親王。只是好景不長,在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僅“磨洋工”,而且毫無憂傷之情。胤祥與雍正可謂鐵哥們,他的去世,連雍正都傷心不已。莊親王允祿趁機給雍正上奏,彈劾胤祉:

“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並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削爵。”

當雍正得知胤祉在喪禮上的表現後,決定新仇舊恨一起算總賬,給了他“十二款大罪”,下令剝奪了他的爵位,並將他全家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從雍正給胤祉定的“罪名”來看,說他“希冀儲位”、“以儲君自命”,這完全是對當年奪嫡一事而耿耿於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雍正繼位後,對胤祉的一系列敲打,都是出於對兄弟的防範。

秋媚說:胤祉是康熙的皇子中最有才華的一位,可以說是大清的“曹植”。康熙需要才子來完成“文治”的拼圖,而不需要才子治國,堅鋼不可奪其志的胤禛才是治理大清的最佳選擇,胤祉的下場屬於“楚人無罪,懷璧其罪”。


秋媚讀史


康熙皇帝在臨終前曾向即將即位的皇四子胤禛留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祝福:“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這既是康熙皇帝對於雍正帝的囑託,實際上也表達了康熙皇帝對於即將掌權的雍正皇帝將骨肉兄弟作為政敵來整肅的擔憂。客觀而言,雍正皇帝對於自己的兄弟還是能夠一分為二的看待的,素來以刻薄寡恩著稱的雍正皇帝還是能夠對於那些擁護自己繼位以及對自己權力並不構成威脅的那些兄弟加以善待的。但是對於那些敢於挑戰自己權威以及影響自己權力的兄弟,雍正皇帝通常也是毫不留情的給與打擊。但是雍正皇帝有一位兄弟,既對政治權力不感興趣,也對雍正帝不構成威脅,卻最終還是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至死不得出,這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誠親王胤祉。

低調的皇三子胤祉其人:

皇三子胤祉生於康熙十六年,其生母榮妃馬佳氏曾先後為康熙皇帝誕下五子一女,是康熙皇帝早年最為寵愛的嬪妃之一。皇三子胤祉本人在康熙皇帝的眾多阿哥之中也是非常優秀的,不僅善騎射,並且在文學和書法上也非常有造詣,這在清初滿洲貴族之中是並不多見的,同樣也是難能可貴的。胤祉在康熙三十七年時獲封郡王爵位,第二年,胤祉因為在皇十三子生母敏妃的百日喪期內擅自剃髮,被生氣的康熙皇帝降為貝勒。胤祉雖然觸怒康熙皇帝,但是並沒有遭到康熙皇帝的厭棄,整個康熙一朝,胤祉都頗受重用,康熙晚年,文學上頗有造詣的胤祉奉旨主持了多部重大典籍的編纂。因此深得帝心。

雖無心皇位但參與奪嫡:

實事求是的講,皇三子胤祉並沒有過想做儲君的念頭,但是這並不代表其沒有參加康熙皇帝晚年的“九子奪嫡”,而真實的情況則是,胤祉不僅參與了奪嫡活動,還是不折不扣的太子死黨。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出生之時,其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便因產後大出血去世了,嗷嗷待哺的胤礽被康熙皇帝交由自己寵愛的榮妃馬佳氏撫養,而榮妃馬佳氏則是皇三子胤祉的生母,胤祉自幼與太子胤礽共同撫養在榮妃身邊,兩人雖非一母所生,但為一母所養,因而關係非常密切,康熙皇帝深知如此,所以在日後安排的一些由皇太子胤礽負責的事務時,通常也讓皇三子胤祉一同隨行。

康熙親征準噶爾時,兩人曾一同前往去探望過康熙。只是那一次,胤礽表現太差勁,兩人被遣回了京城。後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也是胤祉的力薦,使得康熙帝沒過多久便將胤礽復立為太子。至此兩人關係更為密切。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死黨,猶如皇十三子胤祥與雍正皇帝的關係一樣,胤祉也將寶壓在了太子胤礽身上,這也為日後胤祉遭到雍正皇帝的整肅而埋下了伏筆。

雍正即位後遭到整肅圈禁:

雍正皇帝即位後,對於曾經用擁護廢太子胤礽的兄弟,採取了毫不留情的打擊,皇三子胤祉首當其衝,雍正皇帝沒有給出任何罪名,便將胤祉去為康熙皇帝的景陵守陵,康熙一朝頗受重用的誠親王胤祉至此成為雍正朝的閒散宗室,雍正六年,胤祉因向大臣索賄被告發而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在自己府中,同時將其降為郡王。兩年之後,雍正帝開恩將誠郡王胤祉恢復了親王的稱號,但是好景不長,被封為親王后的三個月,雍正皇帝最為珍視信任的怡親王胤祥去世,在怡親王的葬禮上,胤祉遲遲未到,並且毫無憂傷的面色。因此再次被人彈劾,雍正帝因此震怒,於是將胤祉的爵位取消,同時將其全家囚禁在景山壽安亭,兩年之後的雍正十年,胤祉去世,雍正皇帝授意大臣將其以郡王之禮入葬。

皇三子胤祉在皇長子和皇太子先後被失寵獲罪後成為康熙皇帝事實上的長子,也是雍正皇帝所說的唯一的兄長,因為其在康熙生前力保太子而遭到雍正皇帝的忌恨,以至於雍正一朝遭到皇帝的整肅,並最終獲罪而被圈禁而死。


歷史課課代表


康熙的老三胤祉,也就是三阿哥,這人很簡單。作為康熙的眾多皇子中的一個,他的兄弟們都希望能夠坐上皇位,因此在康熙末年,“九龍奪嫡”也就是發生了。




各皇子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為了這個皇位,兄弟之間你死我活、手足相殘,可就唯獨我們這位三阿哥對皇位不感興趣,他雖然在文學才能和弓馬騎射上都很優秀,但就他沒心思參與到奪嫡的行列當中,他感興趣的只有文學。

在復立二阿哥胤礽為太子後,康熙發現他的這三兒子能夠團結廢太子,而且不落進下石,為了在用另外一種方式補貼他,於是康熙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並讓他幹自己想幹的事:主持編纂《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



不過就這麼一個不對皇位感興趣的三阿哥,後來在雍正繼位後被囚禁致死?

有人說,因為胤祉素來與廢太子胤礽交好,所以雍正繼位之初,對他有所忌憚,於是把他貶到了康熙陵前守墓。這對胤祉來說,簡直要他的命,但也只能在心裡發發牢騷。在後來的幾年內,朝廷的大臣們也見風使舵,紛紛上奏他索賄,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雍正要搞他,誰也擋不住!很快,胤祉就被削官奪爵,而且還被囚禁在府中,失去了自由。


其實,這件小事,過段時間,皇帝沒準一高興,就放了他的三哥也有可能。可恰恰就在十三阿哥的葬禮上發生了不快。世人皆知,在康熙眾多皇子當中,數雍正和十三阿哥關係最好,所以十三阿哥死後,雍正親自為他舉行葬禮。可胤祉在葬禮上,被傷心欲絕的雍正給發現毫無悲痛之情,彷彿是一個外人一樣。這讓本來就厭惡他的雍正更加厭惡,很快雍正就下旨,你就永遠待在你的府中,不用出來了。

其實這就等於宣佈了胤祉的死刑,不久以後,胤祉在憂憤之下而死。不過雍正念其還是兄弟一場份上,對這個三哥還是以郡王的規格下葬的。


青史回聲


雍正是清朝第一暴君,他親自編寫的《大義覺迷錄》裡面就有“謀父逼母”的說法,雍正為了奪取最高權力,連親生父母都可以害死逼死,連親生兒子弘時都可以殺害,囚禁並害死兄弟有什麼稀奇的?

康熙雖然號稱是清朝最英明的皇帝,但康熙晚年越來越疑神疑鬼,正是康熙兩次廢掉皇太子胤礽才引起“九子奪嫡”事件。

在“九子奪嫡”中,老三胤祉是非常堅定的老二皇太子胤礽的支持者。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然而就在胤礽出生後的兩個小時,胤礽的生母,同時也是康熙結髮妻子的赫舍裡皇后去世。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將年幼的胤礽安排給自己當時非常寵愛的榮妃馬佳氏撫養。而榮妃馬佳氏,同時也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 所以皇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兩人非一母所生,但卻是一母所養,兩人的關係當然非常的密切,日後康熙在安排皇太子胤礽的一些列行動的時候,也會安排胤祉陪同前往,例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期間病重,就是胤祉陪同著皇太子胤礽一起去看望康熙。

老三胤祉與其他兄弟們多有不同。他不但擅長文學、書法,武功騎射也十分了得。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曾經和一向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之後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打獵、祭陵,都讓胤祉跟從。康熙不光欣賞他的才華和能力,更多的是在激烈白日化的儲位爭奪中,這個三兒子表現的恬適平靜讓他深感安慰,由此他成了能給康熙單獨或領銜上奏最多的皇子,多達三四百件,這些足以證明老三在康熙心中獨特的重要地位。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康熙因為老三胤祉與皇太子胤礽素來關係很親密,把他叫到自己身邊詢問廢太子胤礽情況,在聽完胤祉的回答後康熙對下旨說:“胤祉與胤礽往日雖然關係好,然而卻未慫恿胤礽為惡,所以不加罪於他。”

老三胤祉覺得機會來了,便向康熙檢舉揭發了老大胤褆魘咒皇太子胤礽,素有謀奪儲位企圖,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後被廢,身為老三的胤祉變成了事實上的老大,奪嫡幾率大增。

但此時的老三胤祉依然非常謹慎,不顯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樣,韜光養晦,不摻和奪嫡。 一年後,康熙復立胤礽為皇太子。胤祉由於不摻和奪嫡,且平日裡與胤礽關係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的好感。在皇太子胤礽復位後,胤祉也被一起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而在兄弟與王公大臣中威望最高的老八胤禩無辜被康熙多次謾罵甚至囚禁,後來雖然康熙發現老八是冤枉的,但老八胤禩實際上失去了“奪嫡”的資格,被迫支持老十四胤禵。

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明確表示不會再立皇太子。在第二次廢皇太子事件後,康熙竟然賞給老三胤祉五千兩銀子,以此可知,在關鍵時刻,三阿哥一直以康熙立場為立場。

不過,雖然康熙已經表示不會再立皇太子,但皇位終究是要有人來繼承的。因而眾皇子便希望以成績打動康熙,胤祉也是如此。胤祉主持編纂兩部大書《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讓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後的十年中,對胤祉都非常關照。

老三胤祉其實是有繼位希望的,他文武全才。當時跟他競爭的對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老四的騎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學不如他;

而且老三已經變成了事實上的老大。在廢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後,康熙已無嫡子,胤祉是事實上的長子; 所以說,胤祉其實有很大的繼位幾率。

正因為老三如此優秀,老四雍正在背後對他下了黑手,製造了“孟光祖事件”,導致老三完美無瑕的形象被摸黑了。孟光祖是三阿哥的門下,江西巡撫佟國鑲、四川巡撫年羹堯都在行賄饋送孟光祖案件名單。

眾所周知,年羹堯是四阿哥的大舅子,年羹堯有什麼必要行賄三阿哥的門人,應該是四阿哥故意指使年羹堯等人抹黑三阿哥。

康熙得知此事後,派人將將孟光祖處死了事,將江西巡撫革職,年羹堯從寬發落,仍舊留任。

不僅如此,康熙還特意對供職於蒙養齋館的魏廷珍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書,若有此事,即當以身命保之”。

從康熙的處理來看,很顯然,晚年的康熙並不希望“孟光祖事件”牽連太大,特別是牽扯到老三老四身上。

但“孟光祖事件”對老三的打擊非常嚴重,老三心灰意冷,基本退出繼位之爭,康熙最後時刻爭奪皇位的主要只剩下老四與老十四,由於老三退出,老十四領兵在外鞭長莫及,老四雍正順利篡位稱帝。

在雍正登基後,老三胤祉馬上遭到了老四雍正的瘋狂打擊。

作為老三的核心幫手陳夢雷成了雍正首要分化打擊對象,雍正說陳夢雷是耿繼茂叛逆案的罪犯,“不思改過,招搖無忌,不法甚多。”應該將他和他兒子發配遠邊,他的門生中有生事者也要嚴行懲治。

然而在處理這個三哥的時候,雍正也多少有點為難說:

“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

意思是朕就承認這麼一個哥哥,(雍正根本不承認廢太子胤礽是哥哥,打臉那些說雍正善待胤礽的勢利小人,如果雍正真的善待胤礽,怎麼可能雍正二年就死去)朕對他能有什麼憎恨呢?都是激將朕要治他罪,外人的心真是不可理喻,可惜朕也不能感化胤祉了,但他不像其他人那樣有罪。最後將其派往康熙陵寢進行守墓。

雍正八年,雍正的死黨老十三去世,老三卻因此遭遇殺身之禍。雍正認為老三對怡親王老十三的去世無傷心之情,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眾所周知,老十三是雍正最鐵桿的死黨,他的死讓雍正非常難過,而三阿哥卻對此無動於衷,言外之意就是恨老十三,同時也就是反對他自己,震怒之下,雍正將老三圈禁起來,以至於雍正唯一承認的哥哥老三也在雍正十年不明不白死去,按照雍正對待老八老九的做法,很可能是被雍正派人毒死或者折磨死的。

所謂“九子奪嫡”,其實除了老大有攻擊老二皇太子的言行,其他兄弟之間並沒有互相攻擊的言行,因此最終被雍正清算的兄弟都非常無辜。

雍正其實是按照對自己威脅大小來清算這些“奪嫡”的兄弟,廢太子胤礽因為本來就是“嫡”,對雍正威脅最大,因此雍正二年就死了;老八在皇族大臣中威望最高,老九是老八的頭號死黨,因此老八老九在雍正四年就被害死;老三文武全才韜光養晦都勝於雍正,因此雍正十年死去;老大雖然奪嫡最積極,因為他誣陷並連累老八,客觀上幫了雍正的忙,因此雍正十三年才死 ;老十四本來也應該早死,因為他是雍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雍正對他手下留情,只是一直囚禁。


厚德載物49847


胤祉,可不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王爺。

莊親王胤祿曾言:“胤祉乖張不孝,暱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魘,與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黨附”,“九子奪嫡”時,胤祉也是早早的參與到奪嫡的鬥爭中,當時翰林院編修陳夢雷、直隸總督李紱等皆是胤祉一黨。



當然,胤祉雖參與到奪嫡的鬥爭中,但無奈他的勢力實在是太弱,連四爺黨都鬥不過,更別說勢力更龐大的八爺黨、太子黨,因此他早早的落敗,此後眼見奪嫡無望,他也就只能是明哲保身,安心的替國家修書,基本不再過問政事。與此同時,他雖很少過問政事,但為了避免日後被清算,他還是明裡暗裡的支持著其中一位參與奪嫡的阿哥,而這就是皇八子胤禩。

如此,他支持八爺黨的行徑,也就成了日後雍正清算他的一個藉口,即“與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黨附”。



當然,胤祉雖支持胤禩,但也並未去對付雍正,因此,雍正登基的初期,雍正雖對胤祉不滿,但也並未向對付胤禩、胤禟那般兇殘,只是將他變相的發配到景陵,讓他守護康熙的陵寢。如果此後胤祉識趣點,不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而是與世無爭的待在府邸中,做他的安樂王爺,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結局。

但是,胤祉顯然不安於做一個閒散王爺,他也不想就這樣安與世無爭的過一輩子。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向蘇克濟索要賄賂一事,被人揭發,雍正震怒,以他無人臣之禮之由,將其降為郡王,然後囚禁在其府邸中。當然,本來胤祉是要被奪爵的,只是後來雍正顧念兄弟之情,再加上索要賄賂一事多數是為了他那個兇頑狂縱的兒子弘晟,因此他只降為郡王,而其餘罪行則由其子弘晟承擔,康熙將其囚禁於宗人府。



當然,雍正或多或少還是有點在乎胤祉的,在八年(1730年),也就是他被降為郡王的二年後,胤祉又被恢復親王爵。但是雍正雖對胤祉還算厚道,可胤祉對於雍正的好意卻似乎不領情,“其子弘晟兇頑狂縱,助父為惡,僅予禁錮,而胤祉銜恨怨懟”,對於雍正禁錮自己的兒子弘晟一事,胤祉明明知道,那是他罪有應得,可是他非但不自我反省,反而是認為這是雍正在故意為難於他,因此是懷恨在心。

如此,他開始對雍正是明裡暗裡的表示自己的不滿之心,而後更是將這個不滿之心轉移到雍正最信任,也是最在乎的弟弟怡親王胤祥的身上,“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並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削爵”,在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但是遲遲未到,之後更是毫無憂傷的面色。



由此,胤祉這般不識趣的行徑最終是徹底的惹怒了雍正。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下詔奪取他的爵位,並將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

總得說,最初雍正對自己的這位哥哥還是比較仁義的,也是比較在乎的,他曾說:“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在雍正的眼中,胤祉是他唯一的哥哥,因此本不想過多的為難他,可是這位哥哥實在是太不爭氣,無論他如何的善待他,胤祉的心都不在他這邊,都不曾誠心的想為他效力。



“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本來雍正是想用他的,只是可惜的是胤祉始終對他心存芥蒂,沒啥忠心可言。只得說胤祉的悲慘結局,多半是他自己作出來的,而不是雍正故意為之的。


澳古說歷史


康熙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皇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他智禽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大破準格爾,穩定了清朝的統治,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康熙一生風光榮耀無比,唯有卻因晚年的優柔寡斷,引發的“九子奪嫡”的風波,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由於康熙過早的立太子,又反覆的廢立,導致各為皇子明爭暗鬥,相互攻擊,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腥風血雨,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最終皇四子胤禛勝出,即為雍正皇帝,成為滿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繼位後為了穩固自己地位,繼續打壓曾經的競爭對手,那麼他為何將不關心政治的老三胤祉囚禁致死呢?

胤祉原本是康熙眾皇子中的第十子,但是因為前面的幾位皇子接連因病早夭,實際他便成了的第三皇子。胤祉在眾多皇子中屬於文武雙全的人才,因此受到了康熙的喜愛。他平常潛心研究學問,練習騎射之術,表現出對政事沒有興趣樣子。

胤祉雖說平常表現出不關心政事的模樣,但他身處皇室,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眾皇子為奪位紛紛表現自己,拉幫結派,胤祉不可能不被捲進去。太子被廢,大皇子頭腦又簡單,在古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思想下,皇三子胤祉自然成為有些人眼中的最佳人選,要說他沒有一點心思是跟本不可能的。事實上“九子奪嫡”每個人用的方法都不一樣,四皇子胤禛靠辦實事隱忍,八皇子胤禩主要靠籠絡人心,十四皇子胤禵則施展陰謀詭計。那麼胤祉用什麼方法呢?他的方法就是自我修行,不斷學習,引起康熙的注意。

胤祉的方法十分簡單有效,他不但文采出眾,而且騎射之術也極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一度非常喜愛胤祉,甚至每年都到胤祉家裡吃團圓飯,這讓其他皇子羨慕不已。實際上胤祉和太子胤礽關係極好,在康熙西征準格爾時,胤祉還和太子一起去看望過康熙,只不過太子的表現太差惹的康熙大怒,隨後兩人被遣返回京。

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時,曾召見胤祉詢問太子的為人,之後康熙說;"往日胤祉與胤礽雖說關係極好,卻從未慫恿太子為惡,所以不加罪於他,”從這裡可以看出康熙對胤祉還是很信任的,所以在太子被複立的時候,胤祉也受到好處,被加封為和碩誠親王。只不過後面的一件事,引起了康熙與四皇子胤禛的反感,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胤祉是個很有聰明的人,他早就發現了大皇子胤褆用巫術陷害太子胤礽,可是他就是憋著不說,等到康熙對胤褆厭惡到極度的時候,胤祉果斷將這件事說了出來,說太子胤礽做出了失常的行為都是大皇子胤褆害的,等於把大皇子胤褆推下了懸崖,這讓大皇子猝不及防,從而喪失了爭儲的能力。所以說書讀多了,鬼點子也就多了,他的行為讓康熙覺得胤祉以前不關心政事的表現都是假象,而且康熙最反感的就是諸皇子相互攻擊,他作為皇帝和父親可以不喜歡某位皇子,但是諸皇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胤祉的行為引起了康熙的反感,導致他失去了康熙的信任,這一切胤禛都看在眼中,也開始對這位哥哥有了提防和厭惡之心。

後來康熙駕崩四皇子胤禛繼位,稱為雍正皇帝,登基之後的雍正藉口胤祉與廢太子胤礽關係密切為由,將胤祉發配到河北遵化的清東陵為康熙守陵,還剝奪了他兒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貶為閒散宗室,這番打擊讓胤祉對雍正很是不滿,甚至大發牢騷,耳目眾多的雍正自然知道胤祉的不滿,讓他對胤祉更加厭惡。

雍正沒有繼位前就對十三皇子胤祥關係很好,對這位弟弟極為照顧和疼愛,雍正繼位的第二天就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朝廷的議政大臣,協助雍正處理各種事務。胤祥也沒有令雍正失望,在各種政務的處理上極其恰當,有著突出的貢獻,極大的提高了雍正的威望,深受雍正的信任和喜愛,並讓他的爵位世襲罔替,成為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甚至把胤祥的生母敏妃連升兩級,封為敬敏皇貴妃,讓其葬入景陵地宮陪葬康熙,要知道陪葬康熙的總共5人,其餘三位都是康熙親立的皇后,還有一位孝恭仁皇后是雍正的生母,雍正對胤祥的寵愛可見一斑。

雍正八年,胤祥因為勤於政務,積勞成疾因病去世,胤祥的去死讓雍正十分悲傷,為胤祥準備十分盛大的葬禮,同為兄弟的胤祉也要前來弔唁,在胤祥的葬禮儀式上,雍正十分的傷心,可是胤祉卻姍姍來遲,而且臉上並未半點哀痛的表情,甚至有嬉笑之色,這讓雍正大怒,把胤祉送入宗人府議罪,剝奪他的爵位,之後把他囚禁在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胤祉在被囚禁的地方病死,朝廷以郡王之禮將其安葬。

胤祉的罪名完全不足以被圈禁至死,這是雍正打擊報復奪嫡之仇,胤祉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奪嫡,但是私下的小動作還是有的,平日裡不摻和奪嫡的事情,卻偏偏想著奪嫡,這一切都讓雍正看在眼裡,雍正最痛恨他這點,所以在雍正掌權以後,自然會找個藉口是要把胤祉給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