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前再三囑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為何曹丕始終不聽?

常盼飛


曹魏失國,究其源頭,在於曹操徵用司馬懿入府,開闢了司馬懿家族最重要人物參政的道路。但是曹操徵辟司馬懿,是表達一種對待世家的懷柔態度,只是限制性地使用,並不信任司馬懿,也未給其重權。導致司馬懿家族崛起,最終做大的是曹丕。

曹操猜忌司馬懿,並警告曹丕小心司馬懿壞了家事,但是為何曹丕還是重要司馬懿,最終導致了曹魏失國,並稱為了魏晉南北朝歷史走向黑暗化的先導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與曹丕的“友好”關係的建立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曾對曹操的徵辟證明拒絕過,後來曹操下達了強硬的徵用命令,司馬懿才被迫入仕曹操府中。司馬懿開始以謀士的身份參與政治,但實際權力並不大,在整個曹操時代,司馬懿的地位遠遠低於同時代的其他智謀型人物。

但是司馬懿是一個不甘蟄伏的人,有曹操這麼個強勢且對自己充滿了戒心的老闆,顯然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獲取權勢,於是他選擇了曹氏下一代的核心人物曹丕。

司馬懿參與曹丕爭奪太子地位的活動,史無明載,這主要是源於陳壽寫史時所面對的政治形勢,也可能事關機密,無資料可查。陳壽作為亡國之人,在撰寫《三國志》之時,司馬氏已經代魏立晉,所以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筆者有理由相信陳壽並不敢直接在書中記述司馬氏的家族崛起的過程。

但是司馬懿必定在曹丕奪嫡的整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說是曹丕奪嫡的第一智囊也不為過。司馬懿不僅代表著他個人,同時也代表著身後的河內郡大族。在曹丕的陣營中,早已形成了一股世家大族勢力,代表人物即司馬懿。司馬懿全心全意地為曹丕奪嫡奔走,不僅僅與曹丕建立了友好關係,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關係網,這套關係網以曹丕為核心,而之間的連接者是司馬懿。

曹丕奪嫡需要世家支持,他用司馬懿,是因為在曹操時代的諸多政治人物中,敢於直接投資下一代的,也只有這些世家了。司馬懿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是曹丕和司馬懿的各取所需。

曹丕稱帝后重用司馬懿的原因

在曹丕稱帝的七年時間裡,曹丕同司馬懿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請看司馬懿的仕途發展軌跡:

黃初二年(221),司馬懿為侍中、尚書右僕射;黃初五年(224),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黃初7年(226),曹丕去世前,司馬懿與“曹真、陳群等見於崇華殿之南堂,並受顧明輔政。”

曹丕把司馬懿納入他的統治集團中心,其實除了在奪嫡過程中與司馬懿建立起來的一種“友好”關係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曹丕對兄弟,乃至整個曹氏家族的猜忌。曹操對兄弟的猜忌,不僅僅是因為曹操曾一度偏愛曹植的緣故,更多的是擔心重演西漢初期七國之亂。

在不信任本家人的情況下,曹丕重用司馬懿作為其政治上主要幫手,是一種對曹氏家族的一種壓制,也是一種對朝堂勢力的制衡。因為曹丕對當時的政治形勢發展估計失誤。曹丕雖然也屬於政治強人,但與其父比起來,他的政治才能就要遜色一些。曹操用司馬懿,是表達一種對待東漢世家大族的態度,以獲取他們對自己的政治支持,畢竟曹操的起點比較低,當時還是漢室天下,取代漢朝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世家大族的勢力比較大,曹操還需要他們的支持來獲得朝廷的絕對控制權。但是,曹操需要他們支持,並不代表會信任他們,更多的是對這些大族的猜忌和打壓。我們知道曹操多用寒族,用人不拘一格,首重於才,這於自東漢以來壟斷政治重視出身的世家而言,本身就是對立的。

曹丕顯然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政治遠見,沒有對世家大族有足夠的認知,重用司馬懿,其實就代表著世家大族在曹丕時代重新走上政治舞臺的中心。司馬懿集團,說到底就是曹魏集團內,曹氏集團以外世家大族集團的一個集合。

同時,在曹操這個軍事強人去世之後,曹魏集團缺乏突出的優質軍事人才,出現了一點後繼乏人的情形,司馬懿作為曹丕時代,為數不多的權謀家和軍事強人,是曹丕很難放棄的。如果繼續讓曹真為首的曹氏家族壯大,這是曹丕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無奈他只能選擇司馬懿,因為當時天下還沒有平定。

總而言之,曹丕與司馬懿的關係,很大程度上而言,是曹丕已經無法如他父親一般主導整個曹魏的政治生態,他的權威沒有曹操那樣強,需要更多的權謀手段,扶持勢力來達到朝堂的制衡,而在軍事上,他也不如曹操太多,所以才最終導致了司馬懿“陰謀詭計”的得逞。


江畔初見月


曹家人雖然龐大,曹操有25個兒子,乾兒子也不少,但是曹家人身體都不好,大都英年早逝,活的時間最久的是曹操,活到了65歲,而作為曹操的次子曹丕,僅當皇帝六年就駕鶴西去,身體太不堪一擊,而作為曹操最聰明的兒子曹衝僅活了13歲。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



司馬懿身體好,又能忍耐所以活的歲數較長。司馬懿兢兢業業幾十年,為曹魏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曹操的次子曹丕之所以能稱帝,這裡邊有司馬懿的很大的功勞,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就覺得司馬懿是個禍患,但是曹家人又離不開他,曹操之所以沒有殺他,那是因為他覺得把司馬懿當作禮物送給給自己的兒子曹丕,司馬懿可助曹丕成就大業。


曹操不殺司馬懿也是有兩手準備,他覺得司馬懿雖然是一個禍患,但是如果曹丕運用的好,可以為他所用,再說曹丕又不是傻子,他知道如果司馬懿威脅到自己,肯定會不留他。

但是這人算不如天算曹丕病病歪歪的身子,40歲稱帝,46歲就一命嗚呼,以後發生的事他再也看不著了,他覺得以前他視司馬懿如朋友,司馬懿比他大幾歲,大哥罩著小弟也是應該的,所以他臨終之時把司馬懿拉到他的病床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司馬懿輔佐他的兒子曹叡,曹丕臨終之時,他的長子曹叡僅是一個十幾歲毛頭小子,曹丕帶著眷戀和遺憾離開了,他害怕自己去了,司馬懿可是一個難題的頭啊,自己的兒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沒有辦法,他只有臨終託孤,託孤的意思就是讓司馬懿給他一個承諾,一定要保曹叡,而不是反曹叡。



司馬懿到曹家進軍曹魏幾十年,他用幾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忠臣,他是一個脫骨老臣,但卻在最後的時間一舉拿起了刀,手起刀落的,把以往欺負他的曹操的幹孫子曹爽滅了三族,而真正曹家人卻沒有一個敢反抗,卻沒有一個敢拿起屠刀與之對抗,這到底是曹操養虎為患,還是曹丕為楊虎為患呢?


佳寧談歷史


曹操對司馬懿一直存有戒心,雖然曹操兩次徵用了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只是以一個謀士的身份參與其中,實際的權力並不大。但是,到了曹丕時期,卻很重用司馬懿,兩任帝王都把司馬懿列為了託孤對象。那麼,為何曹操對司馬懿心存戒備,為何曹丕又不顧曹操的囑託,重用司馬懿呢?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操為何戒備、猜忌司馬懿

曹操的“三馬同食一槽”,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著曹魏政權將會被司馬政權所取代。所以,曹操曾囑咐曹丕,要警惕司馬懿。這個背後有什麼原因?只是單純因為一個“三馬同食一槽”的夢嗎?

說到曹操戒備司馬懿的原因。首先源於司馬懿對曹操徵召的態度。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曾兩次徵召司馬懿。不過第一次司馬懿拒絕了,第二次被硬逼著任命為文學掾。從根本上來說,曹操和司馬懿是兩個不同系統出來的人。

眾所周知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而東漢時期,宦官干政,對朝堂政治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另外一邊,司馬懿則是大士族出身,從高祖父司馬鈞到父親司馬防,都歷代為官。所以,司馬懿最開始是不願意屈就曹操。

另外一方面,在曹操產生代漢之心的過程中,受到了不少士族的反對。而且,這些人在心中有著深刻的古代制度倫理,他們並不認同宦官政治方式。司馬懿出身名門,而且是司馬家族的“八達”之首。其才能也是被曹操所欣賞的,但是曹操徵招司馬懿,一方面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天下英才都攬入自己的手中,來幫助自己實現爭奪天下的願望。另外,這樣也可以使得這些人才不會被別人所用。曹操在徵召司馬懿的時候,是有私心的。因此,他一定會限制性地使用人才。否則,一旦功高蓋主,那麼將會對自己不利。司馬懿的才智、志向也成為了被曹操戒備的地方。曹操說他有“雄豪志、狼顧相,”所以曹操一直戒備著司馬懿,並曾提醒曾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丕為何不顧曹操囑託,重用司馬懿

1.司馬懿助曹丕成為太子

建安十三年,在曹操一系列強行操作下,司馬懿接受了曹操的徵兆,擔任文學掾。曹操讓司馬懿陪伴當時年僅二十多歲的曹丕。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司馬懿與曹丕結下了“友誼”。在曹丕年少之時,一直困於曹操沒有“立嫡以長”,也一度因為這個問題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正是因為有了司馬懿的陪伴支持,才讓曹丕得以順利地繼承了王位。在這段相伴的日子裡,兩個人的關係可以用如魚得水來形容,這種融洽也為之後曹丕繼位後,重用司馬懿打下了基礎。

曹丕從小的生活環境,與曹植的關係,曹操對自己的態度等,都讓曹丕對兄弟充滿了戒備,因此他只能把重心轉移到士族身上。在繼承王位後,曹丕對司馬懿的重用也表現出了一種報恩心理,並把他當做了自己的顧命大臣。

2.司馬懿對曹魏政權的重要性

司馬懿在曹操帳下時,雖然權力不大,但是也為曹操獻過計策。比如在關羽水淹七軍、擒龐德,斬于禁時,曹操深感許都受到了危機,想要遷都,司馬懿則想盡辦法,通過外交的方式來解決了樊城的困境。由此看到,司馬懿在政治、軍事上是有自己的策略的。

在曹操黨政時期,司馬懿的心中一直保存著“鳥盡弓藏”的觀念,有意無意地掩蓋自己的才能。在曹丕即位後,司馬懿則更加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這對於當時已經稱帝的曹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在當時三足鼎立的格局下,非常需要具有才能的人,來打破孫、吳之間的聯合,為曹魏爭取更好的生存空間。

3.短命的曹魏君主與長壽的司馬懿

在一個專制的時代,君主帝王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政治進程。這一點,司馬懿的長壽與曹氏家族的短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丕在即位後實行的也是一種“強人政治”,在決策風格上也是非常強勢的。雖然說,當時的曹丕囿於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沒能將眼光放到更為長遠地關於曹魏政權的考慮上。但是不得不說,以曹丕的政治能力和手腕,是可以把司馬懿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但是, 曹氏家族的即位者通通都很短命。統治階層的後繼無人與司馬懿的老當益壯形成了對比。

就這樣,司馬懿可以用自己的“時間優勢”,耗過了曹操、熬過了曹丕、曹睿,最終依靠自己的老謀深算,假裝生病,使得對方放鬆戒備,用一場高平陵政變攛掇了政權。


肖屾小聲讀史


曹操生前就已經預感到了司馬懿的危險,因此始終對他若即若離,往往總是在關鍵時刻對其加以利用,然後又找個理由給閒置起來。弄得司馬懿也很沒有脾氣,

不過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曹操的眼光和手段,曹丕雖然也不是無能之主,但比起其父還有些差距,再加上司馬懿確實是個大才,不加利用著實可惜。曹丕時期的司馬懿根本沒有一點反叛的跡象也沒有相應的實力,這才讓曹丕沒有聽從曹操的勸告。

為人低調,勤勤懇懇

在曹操掌權的時代,司馬懿低調的性格就給曹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人歷經多次起伏,卻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實乃曹魏的忠臣。

按說,曹操對待司馬懿可算刻薄,性格稍微高傲點的人,想必早就改投他處或者乾脆避而不出。但司馬懿並非如此,最起碼錶面上對待曹操的命令言聽計從,甚至還經常拍曹操的馬屁。

比如孫權上表稱臣時,曹操本想接受,但礙於輿論,有點猶豫不決。此時司馬懿首先站了出來:“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又說:“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漢朝的氣運將盡,主公您是天命之子,孫權之輩不過是順應天命而已。可見其溜鬚拍馬的本事也相當純熟。

如此種種,司馬懿表現出來的恭謹和順服完全讓當時的曹丕沒有防備之心。

關鍵時刻站對了隊伍

曹操後期,為了鞏固曹魏政權,尤其是為自己的兒子曹丕掃清障礙,對一批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進行了殘酷清洗。

這種行為雖然殘忍,但也是歷朝歷代的慣常做法。畢竟自己的兒子羽翼未豐,一旦自己大限將至,很可能無法掌控局勢。此外,曹操其他幾個兒子手下也有各自的勢力,這些人同樣需要剪除。

之前的老對頭袁紹就是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待袁紹死後,幾個兒子爭權奪利,最終反而讓曹操撿了便宜。像袁紹這樣的悲慘下場,如曹操這般的人物絕對不會讓其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在其臨終前,也同樣對自己幾個兒子的心腹進行了清洗。

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楊修。此人恃才傲物,偏偏又不知天高地厚地牽涉進“立嗣之爭”,像這種蠢材是曹操第一個要拔除的對象。

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極富有先見之明,始終與曹丕關係很好,站對了隊伍自然逃過一劫。同時,他還在幕後積極為曹丕出謀劃策,使曹丕心生感激。

其地位尚不足以構成威脅

曹丕時期,雖然司馬懿已經展示出傑出的才能,但如他一般的人物在曹魏朝堂之上並不稀少。曹丕對於司馬懿多是利用而並非仰仗,並不足以到缺他不可的地步。

與此同時,最重要的軍權也並不在司馬懿手中,而是在曹氏一族如曹真、曹休等人手中。既然沒有軍權,那麼曹丕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綜上,就是小編認為曹丕沒有將司馬懿放在心上的原因。

可嘆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壯麗恢弘的三國時代終究還是由司馬氏劃上了句號,想必曹丕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我是木子君,一個喜歡歷史和文學的逗逼青年,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木子君讀史


據《晉書》記載: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可以得知,曹操在世時,就覺得司馬懿這個人十分不簡單:“有雄豪志”,鷹視狼顧,就是說他必有反意。這正是因此,曹操雖然知道司馬懿很有才幹,但是在世時一直沒有重用司馬懿。當然了,他也因為愛才,加上司馬懿確實一直小心謹慎,極會隱忍,同樣沒有殺司馬懿。

可是曹操仍然十分擔心司馬懿的威脅,在臨死的時候,還專門叮囑了曹丕一番,說司馬懿不是一個願意為人臣子的傢伙,不能重用他。

可最後呢?曹丕並沒有聽曹操的話,還是固執己見的重用了司馬懿。

那麼,曹丕為什麼不聽曹操的話呢?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曹丕自信能夠壓制司馬懿

曹丕這個人本身的能力確實出眾,但是他的自信更加出眾,可能在他看來,自己是比父親曹操更加厲害的人物,比如曹操沒能成功地取代漢室,而他做到了,他就是要證明自己比父親更厲害,所以曹操不敢用司馬懿,他敢用,這也是另一種證明自己比曹操厲害的方式。

此外,曹丕能力極強,據說史料記載,六歲便會騎馬射箭,十歲就已經跟隨曹操一同出征,就可見一斑。他不僅能力強,城府還深,其性格沉穩,通曉謀略,精於權術,所以他有足夠的自信看住司馬懿。

而且曹丕在重用司馬懿的同時,也提拔了一大批曹氏家族的親信,如曹真、曹休等人,這些人不僅確實有真才實幹,而且能夠保證忠心,這些人能幫他更好地約束司馬懿,壓制司馬懿的發展。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曹真、曹休在的時候,司馬懿一直位於他們之下。

二,司馬懿的才能讓曹丕喜歡

曹丕和曹操在性格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同樣十分愛才。曹操雖然忌憚司馬懿,但因為愛其才而,沒有殺害他,而曹丕同樣愛司馬懿的才能。

並且那時候的曹丕剛剛篡漢成功,急需一批具有真才實幹的人幫助自己穩固統治,而那時候曹魏原本的其他老臣,都是死的死,老的老,退隱的退隱,幾乎是十不存一,已經沒有留下多少人了。這個時候,曹丕就十分需要一個像司馬懿這樣謀略蓋世的人輔佐自己。

畢竟漢獻帝雖然退位了,但是漢朝遺留下來的勢力依然存在,且外部還有蜀漢和東吳的威脅,沒有一個真正的重量級人物,曹丕如何能坐穩皇位?

而司馬懿的能力是得到大家一致認同的,不然曹操也不會勸告曹丕提防他了。司馬懿不僅擁有強的軍事能力,還有出色的政治能力,簡直是一個全才。

三,司馬懿給曹丕上位提供了幫助

一開始,曹丕本不是曹操心中的合適繼承人,那個時候曹操甚至更加偏愛於曹植,而曹植一方更有不少得力的人暗中幫助他,替他出謀劃策,更有一個曹彰,在軍隊中最有威信,軍中的武將也大都支持曹彰。這個時候曹丕想要成功踢掉曹植和曹彰,就必須要有人幫忙。而這個時候誰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幫他呢?那就只有司馬懿了。

那時候的司馬懿被曹操冷落,他也知道曹操一直防著自己,自己不可能在曹操那裡得到重用,所以他也只能找準曹操的繼承人下手。所以當曹丕找到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懿也很願意幫助他。在利益的驅使下,兩人雖然各懷鬼胎,卻是一拍即合,組成了強大的聯盟。

隨後在曹丕爭位的過程中,司馬懿出了很大的力氣,立場鮮明,死心塌地地追隨曹丕。所以司馬懿也算是曹丕的心腹了。你說說這種情況下,曹丕肯定會對司馬懿逐漸放心啊,能不重用他嗎?

有功就有賞,有能力就得重用。司馬懿確實為曹丕穩坐江山賣了不少力氣,出了不少好謀策,如果不能對司馬懿這位功臣給予足夠的待遇,也會寒了其他人的心啊。就算暗地裡要防備,但是明面上的面子也要過得去。

最後,曹丕雖然重要了司馬懿,但一直以來也對司馬懿有所防備,將司馬懿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並不是真的對他放心了。當然了,這些司馬懿也知道,所以那時候他也一直很小心,並沒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所以曹丕也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只有小心翼翼地用著。


歷史龍元閣


首先要明確的是慎用並非不用,而且仔細看下,曹丕並沒有當耳旁風,而是一直在貫徹曹操的想法。

其一,司馬懿能力如何?

受《三國演義》影響,諸葛亮簡直是神一般的人物,而司馬懿一直都是那個猥瑣奸臣的形象,而且司馬懿奠基的晉朝的確不怎麼樣,所以司馬懿一直都是被黑化的,但事實上司馬懿以及其兒子輩司馬師,司馬昭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只是從孫輩以後太不堪了。從司馬懿平孟達,和徵遼東來看,司馬懿的軍事能力在當時也絕對是數得著的,“兵貴奇”,司馬懿在這方面要比諸葛亮更勝一籌。而且司馬懿留守後方足兵足食做的也不錯,曹丕數次出征都是留司馬懿總督後方的,也就是說司馬懿上馬能治兵,下馬能治民,也是一個比較全面的人才。

其二,曹丕如何用司馬懿的?

曹操在世時,司馬懿是“太子中庶子”,後來又遷了“軍司馬”。但是實際上都是曹丕的幕僚,只是一個比較小的文官。

曹丕做魏王,司馬懿被封“丞相長史”。類似於丞相秘書長。仍然是文職。

曹丕登基,司馬懿是“尚書”;

然後馬上又改封“御史中丞”。此時官不小了,但是沒有兵權。

然後就是曹丕兩次徵吳,司馬懿留守,職位是“撫軍”,並假節,領兵5000。

後面的加“給事中”,“錄尚書事”,並不是專門的職責。

然後曹丕就是提前下課了。

也就是說曹丕在世時,司馬懿從沒有上過前線,兵權也很有限,而且如果曹丕不早死,恐怕司馬懿一直都不會有較大的兵權,可能也不會讓他上前線,大概會讓他做類似荀彧的職務。只是恐怕曹丕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早死。

曹丕死後,魏國能壓制司馬懿的人幾乎沒有了,只有新登基的曹叡還能勉強壓住司馬懿。可惜的是曹叡也是個短命皇帝,30多歲就撒手西去,此後再無有能力制衡司馬懿之人。


胡侃解密三國


司馬懿,字仲達,他對西晉王朝的建立有很大的貢獻,可謂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曾因支持曹操,而曾得到曹操的信任,後來曹操晉位魏王,司馬懿則以太子中庶子的身份輔助於曹丕。後來曹丕去世,司馬懿和曹真等人為輔政大臣,輔佐於曹叡。

曹叡去世,司馬懿和曹爽又為託孤大臣輔佐曹芳,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罷了曹爽的權利,從而曹魏大權落入了司馬氏手中,為以後司馬炎以晉代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實在曹操在世的時候,雖然那時司馬懿是曹操的謀臣,但曹操卻對司馬懿頗為猜忌、不放心,所以曹操曾對世子曹丕說過,司馬懿是一個不甘做人臣的,將來他一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世。曹操就叮囑曹丕要慎用司馬懿。

然而曹操雖然這樣對曹丕說,但是後來曹丕卻沒有把曹操的話放在心上,從而導致曹魏政權最終被司馬氏所取代。

那曹操生前曾叮囑曹丕,要慎用司馬懿,為什麼曹丕始終卻當耳旁風呢?

因為司馬懿雖然受到曹操的猜忌,但曾經曹操對他還是頗為信任,所以後來司馬懿就升為太子中庶子,以這個身份輔佐世子曹丕。

因為司馬懿聰明、有才智,所以司馬懿經常為曹丕屢獻奇策,這對曹丕幫助很大,故而司馬懿也得到了曹丕的信任重用。

因為司馬懿給曹丕出謀劃策,對曹丕幫助很大,所以曹丕心裡對司馬懿很信任,如此就雖然曹操曾叮囑曹丕要慎用司馬懿,但曹丕卻把寶貝你話沒有的放在心上。


中孚鑑


如果曹丕、曹睿兩代皇帝任何一位能多活十年,也不至於有司馬懿奪權;如果曹丕、曹睿兩位皇帝沒有選司馬懿為託孤大臣,也不會有司馬家纂位;如果曹爽再聰明一點,不是那麼蠢的話,也不可能會敗在司馬懿手下。

但是太多的如果也無法時光倒流,雖然司馬懿出來做官是曹操強迫的,但這並不能怪曹操,曹操徵僻的名士人才可多了,就連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和兄長司馬朗都在其中,可偏偏就是這個司馬懿,奪了曹魏江山。



不能因為曹操將司馬懿拉出來做官,就得讓曹操來背曹魏滅亡這個黑鍋,司馬懿能夠纂奪曹魏江山,與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皇帝都有關係。

曹操時代的司馬懿低調得就像一隻夾起尾巴做人的狼,對曹操表示得相當的忠誠、低調,對工作表現得相當負責、賣力,即使曹操發現了司馬懿鷹視狼顧的形象,總不能就憑感覺就殺人吧?



曹操如果想殺一個人,就會私下裡考察、觀察這個人,可是司馬懿這個人,不露一點兒破綻,是個天生的偽裝高手,而且司馬懿頗有才能,為曹操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議,比如漢中平定張魯勸曹操乘勝進軍,比如襄樊之戰勸曹操聯合東吳共同打擊關羽。

曹操時代,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到丞相主薄的官職,相當於曹操的秘書,曹操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也就在這個時候,據《魏略》記載,曹操曾經對曹丕說過要防備司馬懿之類的話。



曹操雖然發現了司馬懿有雄心壯志,但沒有發現司馬懿有半點不敬行為,曹操能殺了心高氣傲處處揭曹操短處的楊修,但無法殺一個沒有任何實際威脅到曹家統治的證據,殺人也是需要理由的,曹操沒有找到。

但是曹操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將司馬懿調到曹丕身邊當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就是太子曹丕的侍從官,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既然曹操懷疑司馬懿這個人,為什麼把調到將來的皇帝身邊做官呢?



估計還是司馬懿有才能,曹操也是個愛才的人,曹操想給曹丕選幾個將來能輔佐皇帝的大臣,卻沒有想到,無意將司馬懿推上曹魏的權力的巔峰,這個責任必須曹操來負!

當然了,曹操也不是神仙 ,不可能算到自已的兒子曹丕只能活到40歲,更不可能算到自已的孫子曹睿只能活到36歲,曹魏兩代明君壽命一個比一個短,到第四代時,已經青黃不接,不僅皇帝年幼,而且宗室衰微,而曹魏勢力最後的拱衛者曹爽更是個不爭氣的紈絝子弟,當然這是後話了。



在司馬懿被調任到曹丕身邊做侍從官時,開始與曹丕關係越來越密切,司馬懿由於才能出眾,善於隱忍,而得到曹丕的重用,同時司馬懿與吳質、陳群、朱爍一起成為曹丕最重要的四個智囊。

曹丕時代的司馬懿一直受到曹丕的賞識和重用,但曹丕時代從來沒有給司馬懿獨自掌兵的機會,曹丕出征,司馬懿留守後方,曹丕打仗,司馬懿調集糧草,曹丕去世,司馬懿成為託孤四重臣之一,司馬懿在曹丕時代,差不多就是蕭何和荀彧的地位了。



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成為曹丕託孤四重臣,曹丕的這個安排還是非常合理的,兩位宗室,兩位士族,相互制衡,權力制約。

也許曹丕沒有想到自已只當了六年皇帝就要去世了,也許是曹丕並沒有將曹操的臨終遺言放在心中,總之,曹丕沒有特別壓制司馬懿,反而讓其成為託孤重臣之一,究其原因,還是司馬懿這隻老狐狸藏得深。



如果說曹操沒有掌控好司馬代魏源頭的話,曹丕的行為讓司馬懿離權力中心更近了一步,而曹睿就直接讓司馬懿成為碩果僅存並且已無人抗衡的託孤大臣了。

曹睿時代,名將調零,宗室衰微,老一輩能夠領軍的除了司馬懿,就沒有其他人了,司馬懿除了有才能,還特別能活,熬死了曹魏所有老一輩的將領和優秀人才,到了只剩司馬懿一個人才的時候,那就是那個無法制約的權臣了。



曹睿時代,在荊州前線防備東吳,斬殺孟達的是司馬懿,在西南前線抵禦蜀漢,對峙諸葛亮的是司馬懿,在東北前線,一年內平定遼東,斬殺公孫淵的是司馬懿,司馬懿的光芒掩蓋了其他所有的魏臣,直到曹睿去世。

曹睿去世前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這個錯誤比曹操和曹丕所犯的錯誤都要大,就是選了司馬懿這個身經百戰的人精與曹爽這個初出茅廬的雛兒搭檔作為託孤大臣,託孤大臣一定要能力相當才能制約,你選一個很強的人和一個很弱的人做搭檔,不是明擺著強吃弱嗎,沒有多久,司馬懿就吃掉了曹爽。



但是真正促成司馬懿奪取曹魏江山的原因,還是司馬懿及其子孫心中那種對權力的渴望和對道德仁義的丟棄,為什麼諸葛亮一生忠心而司馬懿狠毒奸詐呢?只能說司馬懿這種人,天生就是為了權力而生的,為了權力而死的人。

司馬懿的野心隱藏在一幅慈眉善目的外表之下,沒有人能看透人心,即使最高明的皇帝也不可能看穿臣下的心意,尤其是善於隱忍的老狐狸,曹丕也看不透司馬懿,但曹丕作為皇帝,有權讓一個自已看不透的人處於權力的邊沿而不是中心,這才是曹丕的責任。



而曹丕沒有聽從曹操的忠告,其實也不能完全怪曹丕,在司馬懿這種深藏不露的人面前,曹丕無法看透,再加上司馬懿表現出來的那種低調、隱忍,讓曹丕無法懷疑司馬懿,並且曹丕也沒有想到,自已居然只活了40歲,他爹曹操可是活了66歲呢。

壽命也很重要,無論是曹丕還是曹睿,只要多活十年,就沒有司馬傢什麼事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話從何說起?我似乎從來就沒有看到過曹操有囑咐過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事實上,司馬懿在曹操生前並不是十分突出,他和曹丕相差不大,而且曹操生前,文臣武將眾多,似乎也不缺司馬懿一個。


怎麼說呢?司馬懿的崛起,是在曹丕篡漢後。那時候魏國剛建立,老一輩的曹魏功勳,要麼死的死,要麼老的老,朝廷需要一批新鮮血液。而司馬懿出生豪門貴族,其父親更是朝廷重臣,身為兒子的他,在官場上當然是平步青雲了。只不過老爸並不是曹操的嫡系,這也間接讓司馬懿在曹魏並不顯得十分突出。直到曹丕稱帝后,司馬懿才得以入朝為官。

當然了,也不是說曹操不重用司馬懿,那時候曹操少一個司馬懿不少,多一個司馬懿不多,他需要給曹丕留下人才。所以在曹操稱魏王后,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以輔佐世子曹丕。

什麼概念?那可是天子近臣!曹丕登基後,司馬懿自然備受重用。只不過這當中也有一絲猜忌,有可能跟那句“三馬食槽”有關吧。即使這是個謠言,但是作為帝王,很多東西由不得你信還是不信。為了權力,什麼東西都要抹殺。

但是,曹丕始終猜不到壽命則是個重要的東西。司馬懿活得久啊,曹丕僅僅在位七年,就因病駕崩了,而司馬懿卻活得好好的。一直到曹丕的兒子曹睿登基,司馬懿還是其輔政大臣,這地位槓槓的。

人才嘛,即使有些野心,也還是用一用的。但是有時候天命如此。


青史回聲


在三國中,司馬懿的陰忍、權謀無出其右者,再加上曹操、曹丕、曹叡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能力差,到了年幼的曹芳一代,司馬懿家族玩弄曹氏於掌股之間,最終在曹芳祭拜父親曹叡的時候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三族,奪取大權。

曹操出生沛國譙縣,漢相曹參之後,本姓夏侯,父親曹嵩過繼給了宦官曹騰,漢靈帝時任太尉。

曹操早年博覽群書,諸子百家著作及軍事典籍多有涉獵,對當時時局有獨到見解。

曹操廣泛結交名士,獲得名士橋玄讚譽,清議權威許劭評價曹操“和平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20歲是舉孝廉步入仕途,逐步展現政治軍事才華,特別是官渡之戰後,統一北方,天下大勢逐漸明朗,這時,河內氏族司馬懿看清形式,一改初衷,同意出來輔佐曹操。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經天緯地之才,不用,有損自己愛才之命,重用,又怕司馬懿做大不好控制,於是只讓司馬懿擔任擔任小官,只做為謀士使用。


曹操在世時,時常敲打司馬懿,聽聞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想檢驗之,就命令司馬懿在前面走,令其反顧,面反向而身不動,如同狼和狗的頭一樣能旋轉180度,是奸臣之相。

曹操曾經做過一個夢,三馬同食一槽,曹操很窩火,因此對世子曹丕說“懿非人臣,必預汝家事。”對太子而言,家事即國事,不可謂不嚴重。

由於曹操處處壓制司馬懿,司馬懿心知肚明,於是改投曹丕門下,暗中幫助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每與之謀,輒有奇策。”曹丕也是玩陰高手,兩人臭味相投,早把曹操的告誡拋之腦後。


曹丕重用司馬懿,有以下幾點:

一、司馬懿和曹丕很早就合作,有感情基礎。

二、司馬懿確實有才,沒有司馬懿的出謀劃策曹丕不可能繼承大位。

三、面對朝臣勢力、宗親勢力、曹丕希望重用司馬懿增加自身實力,抗衡其他幾股政治勢力,保住帝位只在自己一脈之中傳承。

四、面對東吳特別是諸葛亮的進攻,只有司馬懿能夠抗衡。

五、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能用司馬懿就能控制的了他。

可惜自己的身體不重用,39歲就死了,臨終前安排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共同輔政,平衡宗親與司馬家族勢力。

誰知司馬懿身體太健康,那幾個老臣都熬死了,最後只剩下自己。


曹睿繼位之後,司馬懿大放異彩,平定遼東、抗衡諸葛亮,官拜大都督,軍權在握。

司馬懿把曹叡熬死之後,面對幼小的曹芳和大將軍曹爽,毫不畏懼。終於一擊而殺,發動高平陵政變,篡奪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