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後明朝前這個期間,中國比其他國家強大的原因有哪些?

第N視角


我的天呀,這麼大的一個問題,好難回答。

我們從時間上來看,秦朝滅亡是在公元前207年,明朝建立是在公元1368年,中間有1575年的跨度,這在人類文明史上也算是很長的一個跨度了。在這麼長的一個跨度內,中國真的就一直比其他國家強大嗎?其實不是的,比如最直接的,漢初,大漢王朝就被北邊的匈奴人打得受不了,只好用和親的方式來苟且。只不過漢朝經過長達6,70年的隱忍,終於變得強大了。於是通過一波又一波的不斷的攻擊,直到東漢章帝時,才在竇憲的攻擊之下,徹底解決了匈奴問題。所以說,在長時間的跨度上要說一個國家比其他國家強大,很難的。但是既然問到這個問題了,咱還是稍微回答一下吧。

我們就挑中國比較強大的時候說,那些亂世就儘量略過。比如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等等時期。

先來說第一個強大的政權:漢帝國。漢帝國跟同時期的羅馬帝國相比,還真不好說是誰強大。兩者面積相差不是很大,羅馬帝國是500多萬平方公里,漢帝國是600萬左右平方公里。人口上來比較,羅馬帝國是6500萬左右,漢帝國是6300萬左右,也差不多,所以能說中國比其他國家強大嗎?不能這麼說的。

而從東漢滅亡到隋再次統一的這300多年的時間裡,中原王朝並不強大,甚至說有點弱小。而在同一時期,中亞的薩珊波斯帝國卻非常強大。

再來說漢帝國之後的一個強大的統一的中原王朝:唐帝國。同樣的,和唐帝國同一時期存在的還有一個阿拉伯帝國。兩者又是差不多的體量的存在。比如唐帝國最大的時候,控制的面積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而阿拉伯帝國則是13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唐帝國人口最多的時候是8050萬左右,阿拉伯帝國人口最多的時候是4000多萬。這個要考慮到阿拉伯帝國所佔的地方,有很多都是沙漠,沒法住人,所以人口相對要少一點。不過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唯一一次直接的軍事交鋒是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當時,阿軍出動了約15萬人,唐軍也出動了2萬唐軍和1萬葛邏祿軍隊,雙方展開激戰。本來2萬唐軍在對15萬阿軍的戰鬥中,並不處於下風,但由於葛邏祿軍隊臨陣倒戈,最終阿軍取得了勝利。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當時唐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如果雙方真的是要進行滅國之戰的話,很有可能唐軍是能夠贏得戰爭的。但是歷史沒有假設,怛羅斯之戰後,唐帝國陷入了安史之亂的內亂之中,無力再向西域進取,而同時阿拉伯帝國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同樣無力向東進發,所以經此一戰之後,雙方就再也沒有接觸了。如果一定要說唐帝國要比阿拉伯帝國強大的原因的話,那可能就是當時唐帝國開明的政治,已經比較先進的經濟政策及軍事策略導致的吧。

唐帝國之後,兩宋時期,其實中國並不比其他國家強大。比如北宋就打不過北邊的遼,連西北邊的西夏也打不過,繼遼而起的金更是直接把北宋給滅亡了。所以,唉,不說了。南宋後期,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開始統一起來,四處征戰了。雖然南宋軍民在釣魚城打退了蒙古人南征的步伐,改變了一下世界的進程,但是終究敵不過捲土重來的蒙古大軍,落得個崖山之後。

最後說一下蒙元帝國。蒙元帝國初期之所以能夠四處征伐,向西幾乎囊括了整個歐洲,就是因為當時歐洲尚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愚昧與落後籠罩在整個大陸上,而蒙古人在完成對中亞,東亞的征服之後,吸取了當地的最先進的技術(注意,這裡說的是技術,而不是文化,因為蒙古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把被征服地區的先進文化變成自己的文化),於是一路平推,自然是高歌猛進了。這時候說它比其他國家強大的原因,主要就是軍事組織能力和軍事技術吧,其他還真沒什麼好說的。

以上。


老莊說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標誌著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新紀元,比歐洲國家進入封建社會早了一千餘年,從那時候起一直到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猶如巨龍矗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強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

也許有人覺得大一統的國家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要知道中國的體量非常大,現在的中國與整個歐洲相差無幾,而歷史上的中國面積也不算小,其中唐、元、清等朝代的領土都不小於歐洲。

其實用進入“封建社會”來形容當時的秦帝國是不太妥當的,應該稱之為皇權社會比較妥當。

因為封建是分封建國的意思,秦之前的周朝正是如此操作的,而秦國恰恰是摒棄了分封建國的制度,改成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後世的國家的政治制度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大體上還是保持著中央集權,就是分封也沒有像西歐國家那樣徹底。

西歐的分封制度與春秋時期的政治制度基本相同,國王是大領主,他將土地分封給下面的公爵,公國的公爵將土地再分給侯爵,依此類推,最小的領主就是騎士。

春秋戰國時期的紛爭讓秦國人看到了機會,秦國地處西陲,交通不便,貨物從東方的齊國運到秦國價格要翻上許多倍,秦國的普通百姓的日子過的非常辛苦。

在這個時候,商鞅的變法給秦國人帶來了希望,因為他不重出身,只重軍功,通過不斷的征戰,讓底層的秦國人看到上升通道,而且消耗掉一部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所以這個時期的秦國是非常厲害的,通過六代君王的努力,以一國之力在九年的時間內統一天下。

秦始皇死後,繼位的二世皇帝胡亥得位不正且能力平庸,天下紛紛反叛,最後只比秦始皇小三歲的漢高祖劉邦笑到了最後,劉邦開始建國時使用的是郡國並行制,並且那些國主都是異姓王,但是劉邦很快就發現了這會是帝國的不穩定因素,於是劉邦親自掃除了異姓王,重新封劉姓子弟為王,但是還是實行的郡國並行制。

到了景帝時期就覺得這個制度不好,地方諸侯的權力太大,能夠自己徵稅、煮鹽、徵兵、鑄錢,簡直就是個獨立的王國,這樣不利於國家的發展,於是景帝嘗試著削藩,結果引起了諸王反叛的“七王之亂”,後來雖然平定了下去,不過皇帝再也不敢胡亂撤藩了,最後還是武帝時期用主父偃的陽謀“推恩令”,這才將諸侯王的勢力削弱,而後發展起來充實的國力也才能支撐漢武大帝的北擊匈奴。

在中國的地形條件下,威脅多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建立大一統王朝元和清的都是北方民族,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於是在強盛的中央政權下,修築北方防線是當務之急,大一統的政權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修築北方防線,基本上歷代的長城都是西到臨洮東到遼東附近,也就是秦長城的左右,因為這樣北方防線才能夠形成一個整體。

同樣的問題在歐洲不好解決,因為中國曆來的邊患在北方,所以修築北方防線就可以,明朝時期雖然有東南沿海倭寇之亂,其實大部分倭寇還是中國人,而且明朝的航海技術也不差,清朝時期還渡海收復了臺灣。

歐洲地區無險可守,歐洲三面環海,北方的北歐海盜能夠沿著海岸線一直打到西歐,而南面的迦太基人早在希臘時期就與歐洲人作戰,包括後來的阿伯人都打過了直布羅陀海峽,而東面更是被中國趕跑的遊牧民族吊打。

所以歐洲的東南西北四方都是破綻,根本沒有辦法修築防線,只能各自為戰,這也是歐洲古堡特別多的原因,那就是一個個的軍事要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只能各自為戰,而為了養兵,地方領主就不得不對過境的商隊徵收重稅,商隊納了重稅之後又不得不提高價格,整個一個惡性循環。

歷代帝王皆以立國疆域達到秦漢時期的版圖為已任,而儒家優秀的知識分子也為治理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官僚階層,使得地方治理不是那麼初放,而且與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相配合,在大一統的條件下,充分的物產流通帶來大量效益。

比如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雖然在修建之初堪稱勞民傷財,但是明清兩代的京城漕運全部依賴此運河,並且沿岸有無數百姓以此為生,而這在歐洲地區是不可能的,多瑙河號稱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其經濟效應遠遠比不上當時的京杭大運河,沒別的原因,就是過路費太貴了。

再一個就是中國人的勤勞品質以及擅長種地的本領,據說某遊戲裡設定中國人種地天賦都比其他種族高一個點,因為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食物緊缺的時期,所以中國人在哪都能種地,什麼東西都要想辦法吃一吃,在中國人眼裡,東西只有兩種,能吃的和能用的,其中能吃的又分為可以直接吃的和需要加工才能吃的,再不然就是當藥材的。

在封建時代,硬通貨其實只有糧食,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雖然富國強兵要靠工業,但是工業的基礎是農業,因為農業方面中國一直領先其它國家,中國的農具一直都是世界最行進的,這也是封建時代中國厲害的一個主要原因,你像二百萬人的唐長安城,一百五十萬人的宋汴梁城,這在歐洲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那麼多人,而人也是生產力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歐洲最後能夠崛起要感謝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因為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封鎖,歐洲人不得不開始從海上發展,最後他們發現了美洲,攫取了大量的白銀,為後來英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貨幣儲備,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各國的經濟才一躍超過清王朝。


飛凡看歷史


秦朝後明朝前這個期間,中國比其它國家強大,關於其中的原因,我來為大家解答


儘管我們說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也不能忽視其為後來人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歷史書籍當中有一本名叫《資治通鑑》的書,這本書之所以會出現,得益於古代中國的史官制度,那麼這本書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資治通鑑》這本書記載了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歷史史實,對於後人而言,有了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那麼在處理某些事情的時候,就可以有一定的參考標準,進而可以更好地來優化自己的想法甚至改變一些決定


我們來舉個例子: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統治漢人,然而元朝持續100年,清朝持續268年,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清朝汲取了歷史上外族入主中原時候的錯誤教訓,從而讓自己躲過了這個坑

我們再來看當時的草原帝國,他們無法通過歷史來了解上古,這個時候他們只能是一邊摸索一邊前進,那到了鼎盛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曾經的教訓是什麼,所以在興盛了之後便開始肆意揮霍,強大的時候強大,可一旦衰落下來,便很容易被吞併,自然不可能保持長久的興盛了


神權和王權之下的正確意識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總,中國人認為人定勝天,也就是說我不依靠神,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自力更生


那我們再來看其它國家,在當時那個時間段,國外對於神權特別的在意,他們覺得神權是高於王權的,所以只要君主下了一個決定,不討論決定的正誤,但是一旦有人反對,他們便會說這是神的指令,你不能違背

當然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說,古代中國也是迷信的,確實,我們不否認存在這種迷信的行為,但是我們想想,皇帝把自己叫做天子,天選之子,上天看中了我,選我當皇帝,那就是指令要聽我的,王權高於神權,是由人來做決定,並不是神來做決定


選官制度的差異

無論是古代中國對於血緣關係的重視,還是歐洲王室對於血緣關係的看中,歸根結底都是在講社會階層

但是比起國外社會階層的固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未來的出路,當時的中國早就已經打破了血統論,科舉制度的出現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踏上更好的道路


自由程度

可能在這裡提及“自由”有點突兀,但是就當時那段時間而言,中國百姓同其它國家百姓相比而言,更要自由一些


就拿宋朝來說,當時宋朝發展的很好,沒有宵禁,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不夜城,百姓的行動很自由,反之我們看其它國家的百姓,王權管著他們,神權也約束著他們,雙重的約束讓他們不是那麼自由


木瓜想講歷史


該時期強大的原因在於:

①人口和地域,這個時期屬於冷兵器時代,人口和地域是影響一個國家戰鬥力的重要因素,而中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人口一直是超負荷的,這也是所有農業社會普遍具有的特點,再加上中國國土面積廣,相對於周圍一些小國家,中國是一個龐然大物,是他們無可比擬的,可能也就俄羅斯可以跟中國比劃兩下了,其他周圍的國家都俯首稱臣。

②文化,中國的歷史久遠,文化相對高級,社會治理和人文治理相對完善,這就使中國便於管理,人民容易安居樂業,百事待興。中國很容易就能形成盛世,很自然就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

③經濟,中國當時的經濟屬於內生性的,物產豐富,國內市場大,自己就能運轉起來,並且運行的很好,這也是我們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為何可以延續幾千年的重要原因。有了經濟實力,國家有錢了,就不怕打仗,而且能長期維持戰爭,這是一些小國家無法企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服、臣服、臣服。所以周邊國家多以進貢來表示臣服,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先秦說書將


這個時期的漢文化,很強大。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外族人雖然有短暫的統治中原的時期。但隨後不久就被強大的中原文化所同化 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所以說中華文明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性。能保證中國持續的繁榮和發展。



江郎財進


中央集權制的實行,有利於維繫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國家實力的增強。


知識百貨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強國,但是題主所說比其他國家強大,那就兩說了。即使強如秦漢隋唐元明清中國也不一直是是世界的number1。


不如一醉1982


中原人民為了抗擊北方異族入寇就像滾雪球一樣紛紛地蟻聚起來組建成一個個君主立族制的超級的巨無霸國家,一個比一個更強大。這種人類集團是隨著民族融合而逐漸消解的,就像泥普薩遇洪水一樣。


胡八二1982


可能是全世界的所有國家都處於冷兵器時代裡,中國人口比較多,地理位置好,列強的航海技術還沒完善,工業革命也還沒進行,中國理所當然傲立全球!


今年冬天好冷


人多,農業,商業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