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腎病,"治"與"不治"幾乎一樣!但是,必須做到這一點

腎病,絕大多數呈慢性經過,其中部分腎病患者病情重、治療難度大,或容易復發。而最讓腎病朋友擔心的是,慢性腎臟病可進展為腎衰竭與尿毒症,最後必須靠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才能維持生命。因此,一旦發現患有腎病,無論是醫生及患者本人,還是患者家屬,都會想方設法儘快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這幾種腎病,

然而,腎為先今天要說的是,但凡事總有例外。腎病出現這幾種情況,則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可能不需要治療,至少不要過度治療。那麼,到底是哪幾種情況?

(1)單純性血尿

這裡指的是由腎小球腎炎引起的血尿,我們稱之為“腎小球源性血尿”。患者無水腫、且並沒有血壓升高,尿蛋白正常,腎功能完全正常,我們稱為單純性血尿。絕大多數單純性血尿患者,可以不必使用藥物,或者可以用一些輔助性藥物治療,如雙嘧達莫片、腎炎康膠囊或金水寶膠囊等。但是,需定期檢查,通常3-6個月複查一次尿檢就可以,6個月(不超過一年)檢查一次腎功能即可。我們發現,有些單純性血尿患者隨著時間的流逝,尿紅細胞會慢慢消失;而有些人會終身伴有尿中紅細胞異常。無論尿細胞是否會完全消失,其中只有極少部分患者會出現病情進展,而出現少量蛋白尿,罕見有單純性血尿患者出現腎衰竭與尿毒症。

這幾種腎病,

因而,絕對不建議過度治療,即使需要治療,以中藥或中成藥治療為主,而中醫治療,必須要根據辯證綜合用藥。

(2)單發性腎囊腫

單發性腎囊腫,多數情況下是體檢或由於其它疾病檢查時被發現的。原則上,單發性腎囊腫患者的腎囊腫在5釐米大小以下是不需要治療的,5釐米是一般的腎囊腫處理與不處理的臨界值。也就是說,5釐米以下的腎囊腫通常都不考慮治療,可以不用管它。但如下3種情況是需要醫生手術處理的:一、腎囊腫位置不佳者,比如囊腫長在腎臟內部,可能引起腎積水、腎臟擴張,令腎臟的流出通道受壓。二、腎囊腫壁增厚,這說明囊腫可能產生變化了,懷疑囊腫質性改變,甚至有發展成囊性腎癌的可能。三、腎囊腫超過5釐米者,尤其是腎囊腫長到10釐米以上者,要考慮處理。

因此,單發性腎囊腫,且大小在5釐米發下,沒症狀、不遺傳、不影響生活,當然可以不用治療。如每個人都作B起檢查,很多人都可能有單發性腎囊腫。這些腎囊腫是部分尿液在局部腎小管瀦留時間過長形成的。但是,定期檢查不可少,可半年檢查一次,並與之前的檢查結果作比較。

(3)單純性腎結石

單純性腎結石並非是腎臟出現了大問題,多數是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飲水太少及缺乏運動等原因造成的。在腎臟結石比較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多喝水及增加運動量等改變,可減輕或消除腎結石。只有在結石太大、或多發性結石,或有明顯腰痛等症狀時才考慮中藥溶石、碎石或手術治療。

(4)75歲以上的老人新發的早期慢性腎臟病

這裡指的是剛發現的,且無明顯水腫,腎功能也是正常的,也無其它嚴重合並症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或腎病綜合徵患者,其年齡超過75歲老年人。但是,如果已經到腎衰竭與尿毒症的老人不在討論之列。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本身機能都在退化,無論是慢性腎炎,還是腎病綜合徵等各種慢性腎病,而且依照腎病的發展進程與趨勢,且在無合併症的情況下,慢性腎臟病從腎功能完全正常發展到尿毒症,通常需要很長時間(5年、10年,甚至20年)。

因此,面對這樣的高齡老年腎病患者,只需一般治療即可(如降壓、利尿及對症治療等),千萬不要過度治療。如果過分追求療效,反而可能因用藥過度引起身體其他嚴重問題。

這幾種腎病,

最後,腎為先強調一點的是:以上幾種情況除可以作一般性治療,儘量少用或不用西藥治療,少數患者可通過中醫的“望聞問切”給予“辨證施治”,千萬不要過度治療。但是,定期檢查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