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廷杖經常打死人,事後,皇帝怎麼補償大臣?

打板子這件事兒,經歷過的人相信不少。不管是打自家淘氣的孩子,還是小時候頑皮被父母打,很多人都是經歷過的。在古代朝廷裡,打板子也常見,捱打的是臣子,動手的是小吏,下令的自然是皇帝了。不過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叫做廷杖。


明朝廷杖經常打死人,事後,皇帝怎麼補償大臣?

比起各種刑罰來,廷杖傷害較輕,拿捏到位不傷筋動骨,既教訓了下屬,又保全了皇帝顏面。上至東漢明帝,下至隋文帝,唐玄宗,都有過打大臣板子的記載。可是到了明朝的時候,廷杖就很有些生命風險了。

朱元璋做皇帝以後,有時候也喜歡廷杖的處罰方式,也打死過人。可是他老人家並不希望後世子孫效仿。

在洪武末年,他曾明詔宣佈將“大小刑獄悉經法司",並將錦衣衛刑具火焚之。可是,朱元璋的子孫們並未遵循太祖的遺訓,卻將廷杖作為家傳法寶繼承下來,代代相傳,終明一世。

這方面,明武宗和嘉靖皇帝做得尤其出名。


明朝廷杖經常打死人,事後,皇帝怎麼補償大臣?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玩樂成性,年紀輕輕31歲就駕崩了。他廷杖大臣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是他們阻止自己出去遊玩,一個是得罪了大宦官劉瑾。

公元1519年,在遊玩一事上爭執不下,明武宗一次廷杖了146人,結果打死了11人。因為挾私報復,劉瑾一共在午門外打死過23個大臣。至於嘉靖皇帝,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曾創下同時廷杖134人的紀錄,據說當場死亡16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一言九鼎,要做的事情被大臣阻攔,生氣自然是免不了的。氣頭上,大人還免不了打孩子幾板子,廷杖也就可以理解了。問題是,生氣歸生氣,事後總有氣消的時候,畢竟大臣們也都是一片好意。回過神來,對於受過廷杖的大臣,明朝皇帝是怎樣補償的呢?

當朝起用

當朝被起用的情況,適用於受過廷杖事後保住性命的大臣。在得罪過的權臣宦官倒臺之後或者皇帝消氣了,由於朝中士大夫的建議,皇帝會重新起用這些人,恢復他們的原職。宦官劉瑾一事上,尤其常見。


明朝廷杖經常打死人,事後,皇帝怎麼補償大臣?

追諡贈官

享受到這種待遇的,明顯就是廷杖被打死的大臣了。嘉靖時期,嚴嵩專權,直言得罪嚴嵩的楊繼盛被廷杖下獄。隆慶繼位之後,恤直諫諸臣,以楊繼盛為首,贈太常少卿,諡忠愍。並予祭錄蔭,又錫祠於保定府,額曰旌忠。

當初阻攔正德皇帝南巡的大臣,在嘉靖時候得到了平凡,其中一個叫做舒芬的,之後又因為得罪嘉靖捱了板子,死後在萬曆時候被追諡文節。

恩蔭子弟

明中葉後,新帝登極之時,往往要給予前朝因忠諫而死的官員以蔭敘恩典,以示撫卹和激勵。

穆宗登極之初,先朝被杖死大臣的後代,很多被蔭為國子生。壬子,蔭原任河南道御史曾翀子綬為國子生,時劾吏部尚書汪鉉,死於廷杖也。


明朝廷杖經常打死人,事後,皇帝怎麼補償大臣?

《明實錄》中記載很多,因廷杖而死的大臣也被列入忠義之列,對他們的後代給予蔭敘,一方面是對受杖者行為的一種肯定補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臣下直言進諫。挨一些板子,雖然有失顏面,可在當時及後世留下了美名,明朝大臣對廷杖並不犯怵,甚至出現了為反對而反對沽名釣譽的現象。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