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最深的皇帝——非他莫屬

在我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共有493位帝王粉墨登場,指點江山。從始皇帝贏政到末代皇帝溥儀,他們有的英明賢德,有的昏庸暴虐,但聲名最差的,當屬隋煬帝楊廣。

被誤解最深的皇帝——非他莫屬


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隋朝的亡國之君,在位12年。在他並不太長的任期內,究竟做過哪些事情呢?

一、創建進士科。605年創建的進士科,被普遍認定是科舉制度的起源,是一種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它給讀書人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對於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

被誤解最深的皇帝——非他莫屬


二、營建遷都洛陽。楊廣在即位之初就決定遷都洛陽,是出於對洛陽當時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地位上的充分認識——便於向山東及江左、淮海一帶佈施兵力,也可有效的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如此巨大的工程,肯定要勞民傷財,當時人們又很難理解他的戰略高度,更願意相信他是為了滿足私慾、迷信經緯。

被誤解最深的皇帝——非他莫屬


三、修繕接通大運河。楊廣即位後修舊渠鑿新河,開通一條從杭州到洛陽再到北京的水上通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對於加強南北交流,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國家政權都有巨大的歷史意義,真是“共禹論功不較多”。

被誤解最深的皇帝——非他莫屬


四、頒佈《大業律》。楊廣在位時期,認為漢高祖的《開皇律》刑罰過重,便命牛弘等人重修,於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頒佈天下。在我看來,減輕、刪除部分刑罰是法制的進步,是對人性的尊重。

五、開疆拓土。在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曾統領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陳朝,逼降陳唐後主陳叔寶,助隋文帝完成大一統,結束魏晉南北朝長達400多年的紛亂。即位後又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琉球,三徵高句麗。作為一國之君,開疆拓土,鞏固邊疆,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除了是執掌天下的帝王,楊廣還是隋唐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有許多作品流傳至今,可以說是一位文韜武略的皇帝,是什麼造成他今天的“臭名昭著”呢?

一是他個人的急功近利。在短時間內做了大量的事情,勞民傷財,搞得民不聊生,當時的百姓都恨他,不願承認他的功,眼裡全是他的錯;二是隋朝太短暫,短到都來不及著書立說來歌功頌德,短暫的王朝口碑都不高;三是亡國之君的招黑體制。所謂成王敗寇,正是如此。後面的統治者一定會不遺餘力的黑化前朝統治者,來達到鞏固自身政權的目地。所以說,隋煬帝是後人被誤解最深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