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拜侯耀文為師傅,侯耀文的相聲水平如何?和郭德綱相比,高低如何?

李伯宇690


這個事不好這麼比。

為什麼?

因為侯耀文當紅的年代是相聲的黃金時代。老一輩的侯寶林、馬三立們,接班的馬季、侯耀文、姜昆們,那是一大批相聲演員,他們活躍在廣播、電視裡,用各種不同風格的相聲為全國觀眾帶來歡笑,那種影響力是今天火紅如郭德綱完全不可比的。當時一評就是全國十大笑星,那是什麼樣的演出陣容和粉絲隊伍!我們今天說主流相聲,當年,那就是名副其實的主流相聲——它就是娛樂,乃至於社會的主流。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主流相聲聲音漸稀,漸漸脫離了群眾,也脫離了時代發展,沒有作品,也沒什麼像過去那樣有號召力的人了。今天郭德綱登高一呼,應者雲集,但即便如此,他的粉絲群體與當年那個相聲受眾群體也比不了,更重要的,在今天,演員的頂尖群體,像當年十大笑星那樣的,也就他和于謙,孤零零一對兒往那裡一站,沒了。德雲社其餘,影響群體很有限,相聲新人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所以,郭德綱說,我就是一看墳的。是不是看墳的不說,這說明郭德綱在相聲的事業上很孤獨。一個沒落時期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相聲演員,和黃金時期在臺上呼風喚雨的相聲演員,真的不太好比。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只要遵從藝術的規律,按藝術的規律去說相聲,跟老百姓在一起就好。


真相很簡單


05年的時候,和郭德綱,王慧一起聊天,提到了耀文先生。當時的我,好像對經常上電視的相聲演員比較牴觸,而且也沒有系統的聽過耀文先生的活,話裡話外對先生不太尊敬。估計我是粘子,王惠和郭德綱不好反駁我,可是又不想順應我的話,在旁邊只有尷尬的笑。後來,狂追郭德綱的熱度過去了,自己可以靜下心來,系統的聽了幾位先生的作品,包括耀文先生,實在為當年的魯莽和無知汗顏。說實話,解放後培養的相聲演員,我由衷的佩服兩個人,一個馬季先生一個耀文先生。不說別的,他的作品幾乎是他創作的,其創作能力,可見一斑。創作出這麼多新相聲,其對傳統相聲的把控能力,和駕輕就熟的運用,非常人可比。實在說。耀文先生是相聲界不可多得的一位帥才。再次緬懷耀文先生![祈禱][祈禱][祈禱]


蟲兒61


一、郭德綱拜侯耀文為師是各取所需。

(1)做為相聲“嫡系親傳”的侯耀文,當初與石富寬在鐵路文工團“專業”說相聲期間,其“說學逗唱”功力也是有不俗表現。並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段子,得到過廣大觀眾認可。



(2)隨著小品的走紅,也讓候大師壓力山大,似乎有“候郎才盡”感覺。和姜昆(做了央視正大綜藝主持人)、馮鞏們、這些大師一樣,一面埋怨相聲後繼無人,沒有好作品等。一面“高官得做”,每個人都是身兼數職。一面“不務正業”,義無反顧的遛到小品陣營跑起了龍套。這些人就是死後也都熬到“表演藝術家”

(3)郭德綱當初在相聲界也只是個“打醬油”的吧。要資沒資、論輩沒輩。你們這些著名大師、大爺、藝術家不是不說相聲來嗎?那麼我還說,所以就搞了個“民間”相聲小劇場。名望逐步從“無名小卒”上到“非著名相聲演員”。其表演風格也隨著互聯網躥紅。



(4)相聲界有個陋習(你們怎麼認為我管不著,反正作者個人認為是陋習)。無論你的造詣再高,年齡再大,跟這個人學沒學過相聲,都要拜師才能“入門”。更奇葩的是還有一位八十多歲快死的“老藝術家”,被人架著到死去多年的大師的墳前拜師。相聲界把傳統敬業精神忘的一乾二淨。倒是把這個“師承”繼承並發展了。令人啼笑皆非。

(5)“師出無名”也一直困擾著郭德綱。拜師這一關同樣是躲不過去的。以前被人遺棄,好在紅了找個名師拜一下已經不是個事了。不是說我老郭上不了檯面嗎?反過來,這回輪到他挑師傅了。自然選擇了這個“嫡傳正宗”的侯耀文。這樣鹹魚不僅僅是翻身了。

(6)自從對於小品樂此不疲的候三爺來說,和姜昆、馮鞏一樣觀眾“望穿秋水”,再也看不到有任何相聲新段子。而候大師倒是徒子徒孫,桃李滿天下,別說拜師了,拜乾爹的他也有收的,多有“成就感”啊。

(7)對於郭德綱的拜師侯耀文,當然是在蹭侯耀文的熱度。而我認為倒是侯耀文也在蹭郭德綱的熱度。怎麼這樣說呢?侯耀文收的徒弟不少,能拿出手的沒見幾個,以至於沒把自己炒熱,甚至馬上都快“涼菜”了。這個時候郭德綱來拜,對於“侯精”的耀文師傅也是正中下懷。正所謂各取所需。




二、侯耀文相聲水平,就我個人喜好來看還是值得肯定的。相聲的四門功課也是爐火純青,在相聲很火的時候,也可以列為一流水平。


三、

(1)侯耀文與郭德綱沒有可比性。從輩分來說無論真假,畢竟一個是師傅一個是徒弟。侯耀文既沒教過郭德綱又沒一起切磋過相聲。從“地位”來說一個是檯面的,一個是“市井”的。

(2)要說一定要比,就我個人感覺還是喜歡侯耀文的相聲,至少到現在我還能記住幾段,郭德綱的我還真沒記住,不知道“郭粉”們能記住哪段。我說的郭德綱粉絲要噴了,從趙本山身上你可以想象的到,那個時候比郭德綱熱多了,就是這位“大神”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3)所以說藝術表現形式只是一個“流”而已,最終都有走下“神壇”的時候。喜歡就多看兩眼,不喜歡就不看或少看,你有你喜歡哪個演員的權利,我也有我不喜歡的理由。沒必要綁架別人意志,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不同意見

自然評論區見

文明點評,辱罵必還


一種責任


如果說郭德綱是千里馬,那侯耀文就是伯樂。

老相聲迷們都知道,侯耀文的相聲水平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大師級別,他在相聲界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無論是自身實力還是師承派系都得到了整個相聲界的認可和尊敬。可是和郭德綱相比,還真應該好好分析分析。



2000年左右,相聲藝術正在以歌曲和小品為主的流行文化的夾縫中艱難生存著。年輕人追求時尚與風格,年長的人又要考慮經濟收益,所以當時很大一批相聲演員都改行了,堅持下來的只有極少數,侯耀文就是其中一個。侯耀文在相聲發展最艱難的時候不忘初心,與其搭檔石富寬先生共同攜手致力於發揚和傳承相聲事業的工作,這一點值得我們欽佩。


那個時候有一個晚會節目名叫《同一首歌》,能受邀參加晚會的都是流行歌手,比如容祖兒、張學友等。偶然的一次機會,侯耀文和石富寬受邀參加這個晚會,沒想到最不被看好的相聲節目卻在侯和石的表演下獲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當時候耀文、石富寬組合一度風靡全國,成為了相聲表演家的佼佼者。代表作有《口吐蓮花》,《京九演義》等。

侯耀文算是接過他父親侯寶林的事業,將相聲藝術傳承了下來,為相聲續上了珍貴的生命。

如果說郭德綱是千里馬,那侯耀文就是伯樂。沒有侯耀文的慧眼識珠,郭德綱的成就或許會不如現在,德雲社的發展也許更加困難。當年郭德綱還比較青澀,只在一些天台、茶樓和小劇場表演,自從跟了侯耀文之後,他就有機會上大劇院表演,再加上侯耀文的指點,很快他就獲得了非常豐富的舞臺掌控力和表演經驗。

也許是巧妙的緣分吧,侯耀文和石富寬這對金牌搭檔的徒弟——郭德綱、于謙,也成為了時下相聲界的皇帝、皇后。代表作品《白事會》、《我要反三俗》、《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等。



侯耀文將相聲發展交到了郭德綱的手裡,郭德綱沒有令他失望,一路坎坷走來,打造了國內最大的相聲社團——德雲社,並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年輕相聲演員,把專場開到了國外,甚至歐洲。這放到十幾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績。


論對相聲事業呢貢獻,侯耀文和郭德綱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但若是論水平,可能郭德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吧!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老侯家的人到現在基本都脫離了相聲行業,也只有侯震一人算是圈內人了。偌大的相聲名門,一個藝術家族慢慢就會被世人遺忘。

個人見解,如有異議請評論區文明交流。


聞香識電影


德雲社十年店慶時,侯耀文和于謙搭檔說過一段相聲,頭條搜的到,侯耀文說他收徒弟有個標準,凡是比他高的一個都不要,這段相聲包袱不斷,設計巧妙,裡面提到常香玉,郭蘭英,天鵝湖,水平的確在郭德綱之上,可惜走的太早。



JackZ捷


實事求是的說侯耀文的相聲和郭德綱的相聲比應該是郭德綱更勝一籌。但是不得不說侯耀文畢竟是體制內的演員,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太多了,限制了侯耀文的發揮。

從對侯耀文的採訪,某些作品,以及他的柳活看,確實是大師風範。

體制內外是兩個天地,不單單是相聲界,其他行業也一樣。管理體制不一樣。一個是負責國家的宣傳,衣食無憂。一個是為了傳承傳統相聲,自食其力。所以單從相聲作品上是很難比較侯耀文與郭德綱的水平的。

從某些作品上看,郭德綱確實有侯耀文的影子。


傳奇1750410


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候耀文先生出身相聲名門世家,從小受相聲薰陶,是相聲史不可多得藝朮大家,其視野開闊,心胸豁達,在同時代相聲藝人中是一個傑出的代表人物。其在相聲史上做出的最大貢獻,和代表性作品。那就是獨具慧眼,力排眾議收郭德剛為徒。候先生並沒有傳郭多少技藝,只是給郭一個名份和平臺。就是這個北漂的草根相聲人把相聲從沒落通過苦不堪言的努力帶到了今天的繁榮。八十年代相聲明顯幹不過小品。候先生是相聲人,在候和黃宏的小品中黃就是這樣說的。候先生護犢子絕對是相聲界第_一人。在侯收郭答記者會上有視頻為證。當年侯先生所做所為的的確確高過常人。郭自己回憶當年說,他就是給人家當狗人家也不要。可見侯先生頂著同行多大的壓力。在侯先生之前郭也找過不少人。可人家不收。不收也就罷了,擠對,打壓也是常事。可幸的是,郭德剛沒有辜負侯先生一片苦心。而今的郭德剛就是千里馬,大家有目共睹。候先生伯樂,師徒將成就了相聲史一段佳話。


張有紅東風商場主管


我對侯耀文的相聲看的不多,《小眼看世界》還有和石富寬郭德綱于謙的《紅花綠葉》幾個而已,還有就是他和趙麗蓉黃宏的小品,其餘的印象不深

郭德綱和侯耀文學的東西不算太多,算是帶藝投師,德雲社舉辦過紀念侯耀文的專場,挑選的段子也是我說的那幾段

在我看來,郭德綱的水平說高於侯耀文的,並且不是青出於藍,而是博採眾長

郭德綱曾經在《歡樂喜劇人》裡說過,他說過的相聲,單口,對口放一起,是所有相聲演員的三倍,這個數據是網友蒐集,真實性不好考證,但郭德綱曾經作品確實多,並且不乏精品

徒不如師,子不如父並不是什麼好事,郭德綱算是趕上了相聲沒落的時候,收集資料不像以前那樣,過去只能是口傳心授,也沒個錄音,很多老藝人拿手的其實也就那麼多,不是能力不行,條件所限

技要賣,臉朝外,藝人的本事就在那放著,藏著掖著不算能耐,侯耀文再同時期的相聲演員裡也算不上頂尖的那一批,郭德綱卻是當代相聲演員裡的獨一份

強爺勝祖,有這樣一個徒弟,侯耀文應該很欣慰,至於誰高誰低,看你愛聽誰了


袖手看君


郭德綱天賦異稟,虛心好學;拜師之初相聲水平肯定在侯耀文之下,隨著閱歷的成長經驗的增加,青出於藍之勢已然形成。不誇張的說,若干年之後,郭必將成為相聲界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



瞌睡蟲該睡覺了


首先侯耀文相聲水平絕對是大師級,或許郭老師說過,三個說相聲的在一起熬死另外兩個你就是大師,這句話沒錯,可是當時的侯耀文也是火變大江南北,其次方面郭德綱就是一個民間普普通通說相聲的小人物,當初收郭德綱為徒時所有人都跟拒絕,可是唯獨侯耀文能看出郭德綱大有作為,果不其然相聲還是郭老師拯救了,就這一點足以說明侯耀文的眼光是獨一無二,就這一點當初百般阻擾郭老師所有曲子人水平都短淺,眼光瑕疵,雖說收郭老師為徒僅僅是給他家譜,可是另外不難發現,無論如何沒有侯耀文當初的決定,或許也沒有郭德綱今天,說相聲分水平那是目光短淺,相聲真正的含義讓大家發自內心的快樂,所以能讓相聲走到今天,侯耀文曾經一屆大師又造就了現如今相聲這一門非物質化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