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曾拜侯耀文为师傅,侯耀文的相声水平如何?和郭德纲相比,高低如何?

李伯宇690


这个事不好这么比。

为什么?

因为侯耀文当红的年代是相声的黄金时代。老一辈的侯宝林、马三立们,接班的马季、侯耀文、姜昆们,那是一大批相声演员,他们活跃在广播、电视里,用各种不同风格的相声为全国观众带来欢笑,那种影响力是今天火红如郭德纲完全不可比的。当时一评就是全国十大笑星,那是什么样的演出阵容和粉丝队伍!我们今天说主流相声,当年,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主流相声——它就是娱乐,乃至于社会的主流。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相声声音渐稀,渐渐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时代发展,没有作品,也没什么像过去那样有号召力的人了。今天郭德纲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但即便如此,他的粉丝群体与当年那个相声受众群体也比不了,更重要的,在今天,演员的顶尖群体,像当年十大笑星那样的,也就他和于谦,孤零零一对儿往那里一站,没了。德云社其余,影响群体很有限,相声新人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所以,郭德纲说,我就是一看坟的。是不是看坟的不说,这说明郭德纲在相声的事业上很孤独。一个没落时期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相声演员,和黄金时期在台上呼风唤雨的相声演员,真的不太好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只要遵从艺术的规律,按艺术的规律去说相声,跟老百姓在一起就好。


真相很简单


05年的时候,和郭德纲,王慧一起聊天,提到了耀文先生。当时的我,好像对经常上电视的相声演员比较抵触,而且也没有系统的听过耀文先生的活,话里话外对先生不太尊敬。估计我是粘子,王惠和郭德纲不好反驳我,可是又不想顺应我的话,在旁边只有尴尬的笑。后来,狂追郭德纲的热度过去了,自己可以静下心来,系统的听了几位先生的作品,包括耀文先生,实在为当年的鲁莽和无知汗颜。说实话,解放后培养的相声演员,我由衷的佩服两个人,一个马季先生一个耀文先生。不说别的,他的作品几乎是他创作的,其创作能力,可见一斑。创作出这么多新相声,其对传统相声的把控能力,和驾轻就熟的运用,非常人可比。实在说。耀文先生是相声界不可多得的一位帅才。再次缅怀耀文先生![祈祷][祈祷][祈祷]


虫儿61


一、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是各取所需。

(1)做为相声“嫡系亲传”的侯耀文,当初与石富宽在铁路文工团“专业”说相声期间,其“说学逗唱”功力也是有不俗表现。并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段子,得到过广大观众认可。



(2)随着小品的走红,也让候大师压力山大,似乎有“候郎才尽”感觉。和姜昆(做了央视正大综艺主持人)、冯巩们、这些大师一样,一面埋怨相声后继无人,没有好作品等。一面“高官得做”,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一面“不务正业”,义无反顾的遛到小品阵营跑起了龙套。这些人就是死后也都熬到“表演艺术家”

(3)郭德纲当初在相声界也只是个“打酱油”的吧。要资没资、论辈没辈。你们这些著名大师、大爷、艺术家不是不说相声来吗?那么我还说,所以就搞了个“民间”相声小剧场。名望逐步从“无名小卒”上到“非著名相声演员”。其表演风格也随着互联网蹿红。



(4)相声界有个陋习(你们怎么认为我管不着,反正作者个人认为是陋习)。无论你的造诣再高,年龄再大,跟这个人学没学过相声,都要拜师才能“入门”。更奇葩的是还有一位八十多岁快死的“老艺术家”,被人架着到死去多年的大师的坟前拜师。相声界把传统敬业精神忘的一干二净。倒是把这个“师承”继承并发展了。令人啼笑皆非。

(5)“师出无名”也一直困扰着郭德纲。拜师这一关同样是躲不过去的。以前被人遗弃,好在红了找个名师拜一下已经不是个事了。不是说我老郭上不了台面吗?反过来,这回轮到他挑师傅了。自然选择了这个“嫡传正宗”的侯耀文。这样咸鱼不仅仅是翻身了。

(6)自从对于小品乐此不疲的候三爷来说,和姜昆、冯巩一样观众“望穿秋水”,再也看不到有任何相声新段子。而候大师倒是徒子徒孙,桃李满天下,别说拜师了,拜干爹的他也有收的,多有“成就感”啊。

(7)对于郭德纲的拜师侯耀文,当然是在蹭侯耀文的热度。而我认为倒是侯耀文也在蹭郭德纲的热度。怎么这样说呢?侯耀文收的徒弟不少,能拿出手的没见几个,以至于没把自己炒热,甚至马上都快“凉菜”了。这个时候郭德纲来拜,对于“侯精”的耀文师傅也是正中下怀。正所谓各取所需。




二、侯耀文相声水平,就我个人喜好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相声的四门功课也是炉火纯青,在相声很火的时候,也可以列为一流水平。


三、

(1)侯耀文与郭德纲没有可比性。从辈分来说无论真假,毕竟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侯耀文既没教过郭德纲又没一起切磋过相声。从“地位”来说一个是台面的,一个是“市井”的。

(2)要说一定要比,就我个人感觉还是喜欢侯耀文的相声,至少到现在我还能记住几段,郭德纲的我还真没记住,不知道“郭粉”们能记住哪段。我说的郭德纲粉丝要喷了,从赵本山身上你可以想象的到,那个时候比郭德纲热多了,就是这位“大神”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3)所以说艺术表现形式只是一个“流”而已,最终都有走下“神坛”的时候。喜欢就多看两眼,不喜欢就不看或少看,你有你喜欢哪个演员的权利,我也有我不喜欢的理由。没必要绑架别人意志,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不同意见

自然评论区见

文明点评,辱骂必还


一种责任


如果说郭德纲是千里马,那侯耀文就是伯乐。

老相声迷们都知道,侯耀文的相声水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别,他在相声界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无论是自身实力还是师承派系都得到了整个相声界的认可和尊敬。可是和郭德纲相比,还真应该好好分析分析。



2000年左右,相声艺术正在以歌曲和小品为主的流行文化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着。年轻人追求时尚与风格,年长的人又要考虑经济收益,所以当时很大一批相声演员都改行了,坚持下来的只有极少数,侯耀文就是其中一个。侯耀文在相声发展最艰难的时候不忘初心,与其搭档石富宽先生共同携手致力于发扬和传承相声事业的工作,这一点值得我们钦佩。


那个时候有一个晚会节目名叫《同一首歌》,能受邀参加晚会的都是流行歌手,比如容祖儿、张学友等。偶然的一次机会,侯耀文和石富宽受邀参加这个晚会,没想到最不被看好的相声节目却在侯和石的表演下获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当时候耀文、石富宽组合一度风靡全国,成为了相声表演家的佼佼者。代表作有《口吐莲花》,《京九演义》等。

侯耀文算是接过他父亲侯宝林的事业,将相声艺术传承了下来,为相声续上了珍贵的生命。

如果说郭德纲是千里马,那侯耀文就是伯乐。没有侯耀文的慧眼识珠,郭德纲的成就或许会不如现在,德云社的发展也许更加困难。当年郭德纲还比较青涩,只在一些天台、茶楼和小剧场表演,自从跟了侯耀文之后,他就有机会上大剧院表演,再加上侯耀文的指点,很快他就获得了非常丰富的舞台掌控力和表演经验。

也许是巧妙的缘分吧,侯耀文和石富宽这对金牌搭档的徒弟——郭德纲、于谦,也成为了时下相声界的皇帝、皇后。代表作品《白事会》、《我要反三俗》、《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等。



侯耀文将相声发展交到了郭德纲的手里,郭德纲没有令他失望,一路坎坷走来,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相声社团——德云社,并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相声演员,把专场开到了国外,甚至欧洲。这放到十几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论对相声事业呢贡献,侯耀文和郭德纲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若是论水平,可能郭德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老侯家的人到现在基本都脱离了相声行业,也只有侯震一人算是圈内人了。偌大的相声名门,一个艺术家族慢慢就会被世人遗忘。

个人见解,如有异议请评论区文明交流。


闻香识电影


德云社十年店庆时,侯耀文和于谦搭档说过一段相声,头条搜的到,侯耀文说他收徒弟有个标准,凡是比他高的一个都不要,这段相声包袱不断,设计巧妙,里面提到常香玉,郭兰英,天鹅湖,水平的确在郭德纲之上,可惜走的太早。



JackZ捷


实事求是的说侯耀文的相声和郭德纲的相声比应该是郭德纲更胜一筹。但是不得不说侯耀文毕竟是体制内的演员,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太多了,限制了侯耀文的发挥。

从对侯耀文的采访,某些作品,以及他的柳活看,确实是大师风范。

体制内外是两个天地,不单单是相声界,其他行业也一样。管理体制不一样。一个是负责国家的宣传,衣食无忧。一个是为了传承传统相声,自食其力。所以单从相声作品上是很难比较侯耀文与郭德纲的水平的。

从某些作品上看,郭德纲确实有侯耀文的影子。


传奇1750410


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候耀文先生出身相声名门世家,从小受相声熏陶,是相声史不可多得艺朮大家,其视野开阔,心胸豁达,在同时代相声艺人中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其在相声史上做出的最大贡献,和代表性作品。那就是独具慧眼,力排众议收郭德刚为徒。候先生并没有传郭多少技艺,只是给郭一个名份和平台。就是这个北漂的草根相声人把相声从没落通过苦不堪言的努力带到了今天的繁荣。八十年代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候先生是相声人,在候和黄宏的小品中黄就是这样说的。候先生护犊子绝对是相声界第_一人。在侯收郭答记者会上有视频为证。当年侯先生所做所为的的确确高过常人。郭自己回忆当年说,他就是给人家当狗人家也不要。可见侯先生顶着同行多大的压力。在侯先生之前郭也找过不少人。可人家不收。不收也就罢了,挤对,打压也是常事。可幸的是,郭德刚没有辜负侯先生一片苦心。而今的郭德刚就是千里马,大家有目共睹。候先生伯乐,师徒将成就了相声史一段佳话。


张有红东风商场主管


我对侯耀文的相声看的不多,《小眼看世界》还有和石富宽郭德纲于谦的《红花绿叶》几个而已,还有就是他和赵丽蓉黄宏的小品,其余的印象不深

郭德纲和侯耀文学的东西不算太多,算是带艺投师,德云社举办过纪念侯耀文的专场,挑选的段子也是我说的那几段

在我看来,郭德纲的水平说高于侯耀文的,并且不是青出于蓝,而是博采众长

郭德纲曾经在《欢乐喜剧人》里说过,他说过的相声,单口,对口放一起,是所有相声演员的三倍,这个数据是网友搜集,真实性不好考证,但郭德纲曾经作品确实多,并且不乏精品

徒不如师,子不如父并不是什么好事,郭德纲算是赶上了相声没落的时候,收集资料不像以前那样,过去只能是口传心授,也没个录音,很多老艺人拿手的其实也就那么多,不是能力不行,条件所限

技要卖,脸朝外,艺人的本事就在那放着,藏着掖着不算能耐,侯耀文再同时期的相声演员里也算不上顶尖的那一批,郭德纲却是当代相声演员里的独一份

强爷胜祖,有这样一个徒弟,侯耀文应该很欣慰,至于谁高谁低,看你爱听谁了


袖手看君


郭德纲天赋异禀,虚心好学;拜师之初相声水平肯定在侯耀文之下,随着阅历的成长经验的增加,青出于蓝之势已然形成。不夸张的说,若干年之后,郭必将成为相声界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瞌睡虫该睡觉了


首先侯耀文相声水平绝对是大师级,或许郭老师说过,三个说相声的在一起熬死另外两个你就是大师,这句话没错,可是当时的侯耀文也是火变大江南北,其次方面郭德纲就是一个民间普普通通说相声的小人物,当初收郭德纲为徒时所有人都跟拒绝,可是唯独侯耀文能看出郭德纲大有作为,果不其然相声还是郭老师拯救了,就这一点足以说明侯耀文的眼光是独一无二,就这一点当初百般阻扰郭老师所有曲子人水平都短浅,眼光瑕疵,虽说收郭老师为徒仅仅是给他家谱,可是另外不难发现,无论如何没有侯耀文当初的决定,或许也没有郭德纲今天,说相声分水平那是目光短浅,相声真正的含义让大家发自内心的快乐,所以能让相声走到今天,侯耀文曾经一届大师又造就了现如今相声这一门非物质化资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