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系列電影有人討厭張天志這個角色嗎?為什麼?

邵金明


其實一開始我也挺討厭張天志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張天志此人一直沒有搞清楚功夫的意義,最開始他認為功夫是用來揚名立萬的,所以,他開武館、挑戰葉問爭奪詠春正宗,甚至打黑拳,當殺手,把功夫用來作為掙錢的手段,但我看來其實他錢也好,名也好都沒有掙到。

第二點:張天志的孩子和葉問的孩子被抓,壞人還提出讓葉問他跪下,但是葉問不得不服呀,張天志這時候出現在畫面裡,來接他的孩子,張天志就這樣走了。可我當時覺得他會回來救葉問和孩子的,壞人提出條件讓他一個人打八個人,葉問肯定是能打過了,不用看都知道,雙方交戰非常激烈,畢竟他們人多優勢大,葉問兩個胳膊兩隻腿肯定會發揮不好,這時張天志又回來,直接給田師傅的徒弟一拳,真是打的太好了,果真沒有看錯你,張天志真的回來了。

所以說我一開始是挺討厭張天志的,後來其實他並沒有那麼壞,還是可以挽救的,也就沒有討厭這個角色了。





泡麵剪輯


謝謝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在葉問3中出現的人物,張天志也是詠春出身的。當時葉問已經在武術界名聲大噪,得到各派認可。其中也有一個片段是張天志開想武館,由於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就一個拉車伕根本沒有那些富裕的錢,開不起武館又被嘲笑。為了生存去打黑拳,並且蒙面去做壞事能夠拿到一筆非常寬裕的錢,或許這些錢可以實現他開武館的心願。或許在他心裡有無數次幻想著一提起詠春就是張天志。其實張天志在後面的表現,幫助葉問在工廠打鬥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壞人,沒有丟掉正義,只是為生活所迫。都為同出一宗,葉問的行為顯示出民族大義,而張天志好像只是在表達自己內心情緒,有點更接近一個普通人的內心活動。兩個人的表現在電視裡反差相對較大,所以給人感覺好像張天志有點不招人喜歡。





一粒孤塵


因為古勞詠春一脈是在梁贊先生1962年回到古勞之後才傳授的,而張天志的故事發生在1959年,所以不可能是古勞一脈的。在《葉問3》中張天志對葉問說道:你師承陳華順啊,聽說陳華順的拳腿比刀棍更厲害,有機會我想和葉師傅切磋一下。從這句話可知,張天志並非陳華順一脈。而李華代梁贊給陳華順教過拳,如果張天志是李華的弟子,不可能對陳華順不敬,因此,他也不是李華一脈的。而流氓奇是流氓地痞之流,不可能好好教徒弟,更不可能教出和葉問不相上下的徒弟。大力樹是專門教拳的,而詠春拳是出了名的富貴拳,張天志沒有良好的家室,不可能跟他學到正宗詠春。那只有以賣豬肉為生的豬肉桂了,同樣是身份地下,互不嫌棄,聊得來就互相學習,教授張天志詠春拳是極有可能的。



典藏影音娛樂


大家好,我是:向北剪輯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張天志

張天志這個人從骨子裡面就是一個下等人的角色,沒有大的胸懷,為了飛黃騰達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

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

1、去葉問家找兒子,他對葉問的眼神,不是友好的,說白了,就是羨慕和嫉妒,為什麼我的日子這麼窮酸,明明同出師門,我覺得我不比他差;

2、接孩子放學相遇,張天志試探性問葉問對於比較功夫的看法,也告訴他師出同門。他眼神一過,是不服氣的,當然習武之人,得到認可就是切磋,他急迫想去挑戰葉問,想讓大家知道能打詠春的還有我張天志;

3、為了生存,打黑拳,蒙面揍了田師傅,拿到了一筆非常寬裕的錢,或許這可以實現他開武館的夢想,都是些歪門邪道的想法;

所以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張天志沒有放平心態,很多東西是爭不來的,需要順其自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圈子不同,別硬融!





向北剪輯


張天志,不是一個好人,也絕對不是一個壞人。因此不怎麼喜歡他,但也不是很討厭。

一開始看到一半,說他去廢了田師傅一條手臂的時候,我心裡暗罵,MD這貨這麼渣?為了錢直接把一個老頭子搞掉?還幫的是一個小混混?一個好人,是不可能為錢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但後來我又看到他半路回頭,在已經救了自己的孩子的情況下,徑直奔向笙哥。“你回來幹嘛?”“我來接小孩放學。”一個壞人,也是不可能為別人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那到底怎麼定義他?

當理清完電影的條緒,可以發現張天志做的所有事情,少部分是為了他的孩子,大部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詠春才是正宗,才是天下第一,才是不辱師門。這就好理解了。

張天志是一個功夫超絕,鬥志極強的詠春拳繼承人,若是單論功夫,他跟葉問絕對是同一個檔次的人,可他最終還是敗了,灰溜溜的離開然後做了隱士。其實張天志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在習武的過程中逐漸丟失了初心,這個初心也就是我們經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武德”。

葉問的武德在於,大丈夫習武就是濟世救民的,而在張天志的心裡,學功夫就是用來比試的,若是學武之人不相互切磋決出勝負,那習武便沒有任何用處。在我們的很多國學知識中,大家都應該聽過物極必反的道理,張天志的求勝心太重,所以即使他功夫再高,最後依然敗在了葉問的手下。


驀然回首0


有,其實我有點討厭這個角色的,說他是好人吧,他可以為了錢打斷一個陌生人的胳膊,也可以為了出名打到香港各位師傅頭破血流。說他是壞人吧,他在關鍵時候還是會挺身而出的,救小學的小孩子,為了酒吧街的人跟外國人拼命……總之感覺這個角色挺矛盾的,無法預測他下一步的行動。



但是,這樣反而比較真實 為了生活打黑拳 從而形成了穩準狠的風格 所以為了在武術界立足和師傅們比武也是這種風格 但是內心並不壞 所以也會挺身而出(雖然也是和自己兒子有關)



其實我們大致看一下他在劇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在劇中他的心底其實是善良的,只不過是被一些人所利用罷了。如果他能像葉問那樣不卑不亢有自己的觀點跟主見,那麼張天志也一定能成為一代宗師。這部電影也是我看過功夫片中最為有內涵的一部功夫片。他所表現出的意義,不單單是在功夫上。


小龍電影推薦



張天志,不是一個好人,也絕對不是一個壞人。

一開始看到一半,說他去廢了田師傅一條手臂的時候,我心裡暗罵,MD這貨這麼渣?為了錢直接把一個老頭子搞掉?還幫的是一個小混混?

一個好人,是不可能為錢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但後來我又看到他半路回頭,在已經救了自己的孩子的情況下,徑直奔向笙哥。

“你回來幹嘛?”

“我來接小孩放學。”

一個壞人,也是不可能為別人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那到底怎麼定義他?

當理清完電影的條緒,可以發現張天志做的所有事情,少部分是為了他的孩子,大部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詠春才是正宗,才是天下第一,才是不辱師門。這就好理解了。

你葉問雖然打得好,有名氣,可我覺得你的詠春沒我的正宗。

怎麼辦?

打啊。

所以他為了開武館的錢去卸掉田師傅一條胳膊,為了出名在茶館裡面不要面子去挑戰各路高手,為了證明自己的武術,自己的詠春,去做那些他可能不屑於去做的事情,只是為了得到一個機會,一個正大光明並且公開的機會,用自己的詠春擊敗葉問,然後昭告天下,我的詠春是正宗的。

很有意思的,租房子的時候,當那個胖女人意識到張天志只是一個拉車的,在大街上尖聲叫道。

“你一個拉車的來租什麼房子?還開武館?”

以及在撲滅學校的大火的時候,學生家長們都衝向葉問,稱讚他的武功,卻下意識地忽略掉一旁的張天志。抑或後來張天志再去租房子的時候,胖女人向他請求介紹葉問給她認識,我想張天志的內心,一定是不甘的。

我不是葉問的影子。

葉問也不是詠春的影子。

但他沒有表露出任何的情緒,因為他知道,必須隱忍,等到機會來臨,才能證明。

莫名想起一段話。

“扈剛如果你能活幾百年……你會覺得那真可笑……太可笑了!因為你活了幾百年,只不過比別人多吃了幾倍的豬尾巴,多睡了幾倍的醜女人!”項空月還在大喊,“你不會知道那種懷著一個心願,咬牙切齒,不惜一切,拼了命也要完成的感覺!你一輩子活著就是為了完成那個心願,完成的那一瞬間叫你嚥氣你都不後悔。你可以堅持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被人笑被人罵被人折辱被人鄙夷,你什麼都能忍!但是當你要破陣而出!誰也擋不住你!”

就是這樣,受人罵受人辱都無所謂,受人笑受人鄙夷也沒關係,但只要時機成熟,無論是葉問,還是其他武館的拳師,都不能阻止我的破陣而出。我會告訴你們,告訴整個香港,甚至整個中國。

我才是,正宗的詠春。

所以他有一身武術,卻還甘願拉車,別人嘲笑他也不反擊,明明那麼有傲氣的一個人,卻甘願為自己的理想彎下腰來。

所有的低頭彎腰,所有那些有違良心和天理的行為,所有的耳旁的不屑和譏諷,都不過是在等,等我的破陣而出,等我的理想實現,等我的名滿天下。

說到底,不過是個痴人。


埃菲爾鐵塔下的大爺


你的提問,表面看是電影里加工安排的人物對比對抗。然,深探之,則內涵非同小可。先理順一點:佛山詠春拳,由梁贊傳子梁壁(或梁碧)及陳華順幾徒。陳華順傳葉問及幾徒。

《葉問》系列明確葉問師承陳華順。但,大眾注意到了嗎?葉問之眾多電影裡,卻又提到了葉問在香港遇上樑壁(兩人之前從未謀面),其後得梁壁指教指點詠春拳法。

據說,梁壁欲改良詠春,惹父梁贊不滿,父子鬧彊,梁壁離家出走(離開佛山)。或許因此,葉問學拳時,就不可能見過樑壁此人。

或許,梁壁是個武學之材,他想完善詠春拳。據說他認為傳統詠春拳注重低踢腿,有欠全面,他倡導要加入高踢腿(也因此被梁贊視為大逆不道)。又或許,梁壁自傲狂妄,他認為傳統詠春拳加入了自己的改良,才是完善的,才算正宗。

那麼,他若果真認為“梁壁詠春”才是正宗的,他自然就會不屑其父梁贊所傳陳華順等幾人之法。並且或許,當有機會時,他會以“梁壁詠春”去挑戰“陳華順詠春”,以證明給其父看、給世人看——梁壁詠春才是全面且正宗的!

因此,不排除《葉問》系之編制時,葉系門人刻意安排一個“張天志”。張天志其實就是代表陳華順詠春的。最終,葉問的“梁壁詠春”戰勝了陳華順的“梁贊詠春”。葉系門人總算是圓了梁壁心願。

也因此,幾年前詠春門發生“正宗之爭”風波,葉準對一些詠春分支說“我不承認”;也因此,葉系向全世界標稱葉問為宗師(意即,既不涉梁贊、梁壁,也不涉陳華順)。

真是“內行看門道”啊!廣東各詠春分支似乎都能從有關葉問的所有電影視劇裡,嗅出那麼一絲門戶排斥異味來,也似乎覺察到“唯我是尊”的不那麼同門互敬的氣息。

詠春門(同永春門)之宗師,必為清初開宗立派先輩!歷史造成的江河支脈,皆同門同仁!廣東與福建,皆三大支詠春拳(同永春拳)之根據地,葉系詠春只是從廣東流入香港的一脈而已。藝術作品之下的“張天志”,儘管被宣染成自信自傲,儘管被安排為“敗者”,卻不可因此定性“不正宗”;而藝術作品之下的“葉問”,也不應吹捧成“民族英雄”與“一代宗師”。天地可鑑莫可欺也!





要很努力努力努力的活


一部李小龍傳奇,讓我們看到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光輝形象,也讓他的師傅葉問也間接火起來,特別是甄子丹演的葉問系列電影,成功塑造出一個高大上葉問,我們知道葉問能夠有如此高的人氣,可能或多或少沾了弟子的光。

今天不談李小龍,只談葉問,我們在葉問3中可以看到,他與詠春另一個高手張天志有恩怨,其實有多大的恩怨也談不上,只是一種爭強好勝,張天志一直認為,自己學的詠春才是正宗,葉問的詠春不算正宗,就為這事大打出手。

首先我們來看,葉問的師傅是誰?有陳華順,還有梁贊,當然還有梁壁,葉問把幾個師傅的功夫融為一體,所以葉問的詠春有幾個人的影子,正是這樣張天志認為葉問的詠春不正宗,其實也可以理解,但張天志一直查不到是誰教他的詠春,很多人認為是梁贊,不過還有人認為是陳華順,從電影中我們知道張天志過得並不好,靠拉車和打黑拳維持生計。

其實一套拳法正宗與否,對於搏擊評論員黃飛龍來說,並不那麼重要,最重要能夠打倒對方,還能夠讓本門派功夫傳承和推廣出去,如果有些地方必須改進,那就要改進,不要墨守成規,成為頑固派,回到題目,誰的詠春最正宗,我覺得還是張天志吧!但我更喜歡葉問的詠春,你們認為呢?


星火影音


如果張天志這個角色,沒有被人所討厭的話,那可就要上升到演技和塑造問題了。

很多武術電影題材,其實我們習慣了,主角擊敗反派的場景,葉問這部片子裡,卻不是固有的,好人和壞人之分。而是出現了張天志這樣,亦好亦壞的角色。

他可以根據的電影的整體進程,隨時的去轉化角度,需要時他可能是助紂為虐的幫兇,也有可能是成善揚惡的英雄。

導演就是要這個角色亦好亦壞,而不是單純的定義為好與壞。

畢竟對於系列電影來說,一味的追求,絕對的好與壞,可能就是失去了,吸引觀眾的力度了。

也正是塑造了張天志這樣的角色,才讓電影,更加的豐滿。

也讓葉問這個角色變得更加的有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